皖北

皖北

包括安徽省的蚌埠,淮南,阜陽,淮北,宿州,亳州六市。原指安徽省長江以北的縣市及跨淮的縣市。現在的皖北地區一般指淮河以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國土面積約占安徽省的1/3,總人口約占安徽省的一半。加快皖北地區崛起發展對加快推進安徽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現安徽奮力崛起具有重要意義。文化意義上的皖北地區指通行中原官話的地區,主要有淮河以北的阜陽、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諸地市,以及淮河南岸地區、江淮分水嶺以北的霍邱、壽縣、金寨(西北部)、長豐(北部)、鳳陽等地。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宿州市:  埇橋區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
淮北市: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亳州市:  譙城區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
阜陽市:  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界首市臨泉縣太和縣阜南縣潁上縣
蚌埠市:  蚌山區龍子湖區禹會區淮上區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

歷史沿革

古鳳陽

今皖北,即古鳳陽地區,明太祖朱元璋更家鄉濠州為鳳陽府,鳳陽府轄境想當今皖北地區,鳳陽府(治今安徽省鳳陽縣)。
直轄縣:鳳陽、臨淮、懷遠、定遠。

五州,潁州、亳州、宿州、泗州、壽州

皖北道

康熙九年(1670)置廬鳳道,駐鳳陽府(治所在今安徽鳳陽縣),領廬州府、鳳陽府。雍正二年(1724)增領潁州、 亳州、泗州、六安州; 十二年(1734)增領滁州、和州; 十三年 (1735)亳州降為散州;鹹豐五年(1855)安慶府來屬。同治四年(1865)安慶府、廬州府、滁州、和州另屬,更名鳳潁六泗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廬州府、滁州、和州來屬,更名皖北道。1913年廢。
皖北道轄鳳陽府、廬州府、潁州府、滁州、和州、泗州和六安州。道尹駐鳳陽府。
鳳陽府:轄鳳陽、懷遠、定遠、鳳台和靈璧五縣,宿州和壽州兩個散州。
廬州府:合肥、舒城、巢縣和廬江四縣,無為州一散州
潁州府:阜陽、潁上、霍邱、渦陽、太和、蒙城六縣,亳州一散州。
滁州:轄全椒來安兩縣。
和州:含山一縣。
泗州:五河、天長和盱眙三縣。
六安州:英山、霍山兩縣

皖北行署

.皖北行署(歷史名詞)1949年4月15日,成立皖北行署(省級),駐 合肥市。範圍為 安徽省長江以北的地區。1952年8月7日與 皖南行署合併重建安徽省。
具體區劃為:
安慶專區(駐安慶市) 安慶市、懷寧縣、望江縣、宿松縣、太湖縣、岳西縣、潛山縣、桐城縣。
宿縣專區(駐宿城市):宿城市、宿縣、碭山縣、蕭縣、永城縣、濉溪縣、靈璧縣、泗縣、 泗洪縣、五河縣、懷遠縣;
阜陽專區(駐阜陽縣):阜陽縣、亳縣、 渦陽縣、蒙城縣、鳳台縣、潁上縣、阜南縣、臨泉縣、 界首縣、太和縣;
滁縣專區(駐滁縣):滁縣、江浦縣、 來安縣、全椒縣、炳輝縣、 盱眙縣、嘉山縣、定遠縣、 鳳陽縣
巢湖專區(駐巢縣):巢縣、 含山縣、無為縣、 廬江縣、和縣、 肥西縣、 肥東縣
合肥市、蚌埠市、淮南礦區辦事處。

蚌埠

概況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 淮河中游,京滬、 淮南鐵路交點,是安徽省重要工商業城市,皖北最大城市、安徽省第三大城市(次於合肥、蕪湖)、 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於 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
蚌埠(bèng bù)位於淮河中下游,是 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個建市的地級市,是安徽省經濟命脈,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他兩個為合肥、蕪湖)。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十分寬廣,被稱作兩淮重鎮,滬寧咽喉。
蚌埠(bèng bù)又稱珠城,跨中國南北分界線,擁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 京滬高速鐵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時京福高速鐵路也經過蚌埠,原 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現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
蚌埠是中國著名的水陸交通樞紐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常住人口3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5萬人,市區建成區面積為104平方公里。

發展規劃

安徽省十二五規劃對皖北中心城市的解讀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把壯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級作為現階段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積極推動蚌埠推進強化皖北區域中心城市。
皖北地區發展規劃
第四篇 城鎮建設和城鄉統籌
第一章  發展壯大中心城市
壯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積極推動蚌埠、阜陽打造成為皖北、皖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加快淮南、淮北等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支持宿州、亳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載力和帶動力。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重要城市為節點,相互串聯、擴散輻射,共同帶動皖北地區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第一節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蚌埠。鞏固提升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光伏、生物、精細化工、裝備製造基地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成為帶動皖北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皖北中心城市。
阜陽:強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新興能源和煤化工產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成為帶動皖西北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
淮南。推進合淮同城化,打造全國重要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煤電化和礦山機械製造基地,建設成為依山傍水、生態優美的淮河流域重要現代化大城市。
淮北。打造煤電化、礦山機械裝備製造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建設山水生態園林式城市。
宿州。打造煤電化產業、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基地,加快融入淮海經濟圈,建設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匯區域新興中心城市。

旅遊資源

文化古蹟分布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亳州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渦陽,蒙城, 鳳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亳州淮南
歷史名人:老子莊子春申君管仲張良曹操華佗曹植曹丕劉安嵇康范蠡張樂行
三大文化:老莊文化, 三國文化,民俗文化
三大戰役:淝水之戰, 垓下之戰,淮海戰役
五大遺址:明中都,尉遲寺, 隋唐大運河,禹會, 黃河故道
五座名山八公山荊塗山,龍脊山,韭山, 皇藏峪
五大湖泊:潁州西湖,龍子湖, 焦崗湖,臥牛湖, 安豐塘
五大濕地公園:迪溝,八里河,淮北 南湖,白鷺洲,泗縣石龍湖濕地公園

各市著名旅遊景點

宿州市埇橋區涉故台、五柳省級風景名勝區、蘄縣古城址、 賽珍珠故居、扶疏亭、樂天園 皖北教育
碭山縣中國梨都—碭山黃河故道生態果林公園、
蕭 縣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靈璧縣垓下古戰場遺址、虞姬墓、馗 王閣、中國靈璧奇石館、靈璧漁溝奇石一條街 靈璧第一中學
泗 縣中國古鞋博物館、文廟、佘家台、釋迦寺大殿、 泗縣烈士陵園
淮北市;相山風景區、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紅城子遺址、南湖濕地公園、龍脊山、
濉溪縣;柳孜隋唐大運河 遊覽區、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臨渙文昌宮、 臨渙古城
亳州市譙城區花戲樓 曹操地下運兵道、 曹操宗族墓群、古井酒文化博覽園 、 華祖庵
曹操公園、湯王陵、 道德中宮、亳州博物館、南京巷錢莊
渦陽老子文化生態園建設項目紫氣廣場效果圖
渦陽縣;中國老子文化生態園、 天靜宮、嵇康墓、
東嶽廟、張樂行故居、 捻軍會盟舊址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輝山革命烈士陵園、 興華農業綜合示範莊園
蒙城縣;尉遲寺遺址 孔廟、萬佛塔、 莊子祠
利辛縣;伍奢冢遺址、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阜陽市阜陽生態園潁州西湖文峰塔劉琦祠
阜南縣;王家壩 蓄洪區
潁上縣八里河風景區尤家花園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
蚌埠市龍子湖風景區、張公山風景區、蚌埠閘 水利風景區
懷遠縣;荊山白乳泉風景區 塗山禹王宮風景區
固鎮縣垓下古戰場
五河縣;坨湖風景區
淮南市:淮河民俗風情園、 春申君陵園、八公山景區
鳳台縣;茅仙洞風景區、 毛集農業生態旅遊景區
鳳陽縣狼巷迷谷風景區、韭山洞、 明中都城遺址、 龍興寺小崗村、明皇陵

名小吃

阜陽:格拉條、枕頭饃、田三卷饃、芙蓉蛋卷、粉雞湯、撒湯、太和羊肉板面、
淮南: 牛肉湯、八公山豆腐
淮北:鹵狗肉、老城辣湯、三刀子。
亳州:牛肉饃、乾扣面
蚌埠:春卷、懷遠石榴、燒餅夾裡脊、雪園小吃、湖溝燒餅,王莊花生,沱湖螃蟹、五岔燒全雞
宿州:辣椒餅、符離集燒雞、蕭縣羊肉湯、蕭縣麵皮、蕭縣蛙魚、皇藏峪蘑菇雞、宿縣砂湯、新莊狗肉
鳳陽:洪武豆腐、地鍋雞、韭山藤茶、恆裕醬品、梅市梅魚、梅市鹽水鵝、朝牌燒餅、武店豆瓣醬、武店坨子 武店大斬 武店小刀面

代表景觀

阜陽
淮北市
亳州旅遊
蚌埠市
淮南市
第四篇 城鎮建設和城鄉統籌
第一章  發展壯大中心城市
發展中的蚌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