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

小崗村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因首先在我國實行“大包乾”而聞名全國。1978年末,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坐牢的危險在大包乾協定上按下了手印。小崗村大包乾前後的變化說明,中國沒有懶人,所謂的懶人是由於制度和管理辦法造成的,如何使人由懶變勤,調動人們的積極,也要了解小崗村的變革歷程,小崗村的改革是各行各業人們都要關注的。小崗村的改革,推動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的推廣,促得全國農民不斷走上富裕的道路。

基本信息

簡介

小崗村小崗村
小崗村2008年以前,小崗村由兩個自然莊組成,即小崗和大嚴隊。位於安徽鳳陽縣東部,隸屬小溪河鎮,距京滬鐵路4公里,距省道307線7公里,距明光、臨淮兩個淮河航運碼頭均20公里。現有106戶人家、400多人、勞動力180人;耕地面積1600畝,人均耕地4.29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1070畝。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農業“大包乾”的發源地,有“農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譽,是中國十大名村之一。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植業、家庭養殖業以及外出務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電話、手機、無線數位電視、自來水、冰櫃、機車等已進入大部分農家;2007年小崗村實現人均純收入6000元,是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6倍。
小崗村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主要是發展葡萄產業和雙孢菇產業,僅此二項就為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遊業方面,小崗村作為紅色旅遊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包乾”紀念館建成開放後,已累計接待遊客50000多人,實現門票收入100多萬元。2007年小崗村被省旅遊局和省農委確定為滁州市唯一一個農家樂旅遊示範村。在基礎設施方面,小崗村已建住宅小區1個,在建住宅小區1個,新建了農貿市場1個,小崗村信息綜合服務大樓、小崗廣場正在緊張施工之中,計畫3月底前完工並交付使用。

戰略方針

小崗村制定了振興經濟和社會發展“三步走”戰略,確保該村從2003年起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400元以上。

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鳳還巢”和人才工程,利用在外務工經商的80多名“第二代小崗人”的人才技術信息和資金優勢,大力推行現代農業。目前,全村95%以上農戶都種植了葡萄,總面積達600畝,人均葡萄年收入超2000元;2006年,3名大學生被優惠政策吸引到小崗村,通過從農民手中租地嘗試種植大棚雙孢菇,當年建35棚,占地28畝,2007年發展到179棚,占地150畝。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養殖業迅速發展,計畫養殖種雞150萬隻,以龍蝦為主的水產養殖面積已達200多畝。

發展旅遊業

以“紀念館”帶動旅遊業。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自2005年6月建成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50000多人,實現門票收入100多萬元。去年小崗村被省旅遊局和省農委確定為滁州市唯一一個農家樂旅遊示範村,還被列為省市縣青少年教育基地。我縣把小崗村旅遊列入旅遊發展規劃,與縣內的皇陵、皇城、韭山洞等景點連線、捆綁推介。

辦好工業園

著力辦好工業園,實現小崗村跨越發展。2004年初,組件成立小崗村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打開了小崗村工業經濟發展之門。小崗村大學生創業園、外來人員創業園等均初具規模。第二代小崗人通過招商引資先後辦起了小崗面業、鋼構廠、裝飾材料廠、節能電器公司等工業企業。
展望未來,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小崗村人民將繼續解放思想,把大包乾精神轉化為發展熱情,在改革中創新,在發展中突破,用敢為人先的精神,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小崗。

發展歷程

1978年以前的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外出討飯。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按下鮮紅手印,實施了“大包乾”。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史。自強不息的小崗人創造出了小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奮發圖強精神,實事求是的和諧求真精神,敢為人先的突破創新精神”。小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一躍而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著名的小崗村十八個紅手印著名的小崗村十八個紅手印

小崗村位於鳳陽縣東部的小溪河鎮,“大包乾”前隸屬於梨園公社,當時僅僅是一個有20戶、115人的生產隊,以“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而聞名。“大包乾”第一年,小崗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全隊糧食總產13.3萬斤,相當於1955年到1970年糧食產量總和;油料總產3.5萬斤,相當於過去20年產量的總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
小崗村下轄23個村民小組,擁有849戶、3823人,耕地面積8713畝。30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小崗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修建多條水泥道路,實施農村“改水改廁”工程,有112戶農戶通上自來水,修建了“大包乾”紀念館、檔案館和信息中心等;從人均純收入來看,小崗村2007年人均達到6000元,比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56元高出2400多元,比該村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長近千元。隨著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家庭都購置了彩電、冰櫃、洗衣機等基本家用電器和小型農用機械,許多農戶看上了數位電視,有4戶村民購置了高檔轎車,102戶翻蓋了新房,28戶村民搬進了住宅新區。
客觀地說,小崗村30年來變化很大,進步明顯。“大包乾”雖然激發了農民種田積極性,迅速實現了豐衣足食願望,但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大包乾”本身卻難以全面推動小崗村走上小康之路。然而,“大包乾”精神永不過時,永遠是我們的財富。小崗村的富裕之路仍然需用“大包乾”精神去開創,仍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創新。
小崗村從而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
20年來,小崗人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艱苦奮鬥,不斷創業,農民生活水平和村莊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向小康邁進,1997年,小崗村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萬斤增加到120萬斤,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22 元增加到2500元,分別增加了39倍和112倍。彩電、冰櫃、機車等高檔生活用品已進入家庭,樓房、平房、瓦房代替了過去的茅草屋,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程控電話已開通,道路綠化及村莊建設按現代化新農村的模式進行,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生變化。
為重振"大包乾"雄風,加快小崗村經濟發展,小崗村全面加強了道路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小崗村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鳳陽縣委、縣政府為小崗村制定了十分寬鬆的招商引資政策,並決定把小崗村作為觀光農業旅遊景區進行規劃建設。按照文明村的要求,目前已制訂了村莊綜合規劃,興建了通往小崗村的柏油路和村內水泥路,在村內全面實施了改水、改廁和綠化、美化工程,建起了大包乾陳列室、村民圖書閱覽室、檔案室、衛生室、廣播電視室、農民科技文化學校和一座含幼稚園的完全國小。去年,小崗村與張家港市長江村結為友好村,實行東西聯動,共同發展。
小崗村人堅信,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導下,進一步弘揚大包乾精神,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艱苦創業,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把小崗村建設成為富裕、文明的現代化新農村,小崗村正在走向美好的未來。

政策影響

大包乾”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這個大包乾協定,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乾在保證國家稅收和集體收入不減少的同時,使農民富裕了起來。小崗村的改革,推動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的推廣,促得全國農民不斷走上富裕的道路。
小崗村小崗村

小崗村大包乾前後的變化說明,中國沒有懶人,所謂的懶人是由於制度和管理辦法造成的,如何使人由懶變勤,調動人們的積極,也要了解小崗村的變革歷程,小崗村的改革是各行各業人們都要關注的。大包乾紀念館(新館)於2005年6月19日建成開放,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家齊康教授進行整體設計,整個紀念館投資300多萬元,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館內分為主展廳、多功能廳、副展廳和餐廳等。紀念館通過文字、圖片、音像、實物、群雕等多種手段展示了《抉擇》《追夢》《關愛》三大主題內容,真實再現了當年大包乾從醞釀到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客觀記錄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級各界人士對大包乾的關注和支持。
大包乾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萬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區。此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命名的中國農村改革迅速在全國推開,給中國農村帶來了舉世公認的變化。
2005年筆乘計程車去小崗村的路上,計程車司機指著路邊長勢良好的農田介紹說,近年國家不但取消了農業稅,還按照種糧的多少發放種糧直補,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種糧不但不交稅,國家還給錢,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好事,農民都愛種糧食了,過去把地租出去的農民又把地要了回來自己種糧食。

榮譽

2006年10月獲"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2005年11月村黨支部獲"中國當代經濟建設模範集體"稱號

組織建設

村務公開制度

一、村務公開是指按照規定程式、時間、形式,將涉及村民權益的重要事項如實公布於眾。
小崗村小崗村

二、村民委員會負責村務公開制度的實施,接受村民監督。
三、村務公開的基本內容
1、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及目標執行情況。
2、年度財務計畫及各項收入和支出。
3、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債權、債務情況。
4、集體資產的管理和經營情況、土地等生產資料和農業生產經營承包方案及其承包費的收繳情況。
5、興辦集體經濟項目和公益事業的“一事一議”情況。
6、救災救濟的發放情況。
7、被徵用土地及其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收支情況。
8、宅基地的申報、批准和使用情況。
9、結婚登記和計畫生育的落實情況。
10、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及人員分工情況。
四、村級財務在接受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後一個季度公布一次,每季度首月的10日為村務公開日,其它事項可以根據需要和村民要求及時公布。
五、村務公開的形式
1、召開村民代表會公布。
2、在公開欄內張榜公布。
3、通過村廣播公布。

村民公約

一、為了更好地發揮村民委員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推進依法治村,促進小崗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使全體村民在日常村務管理、生產生活中有章可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特制訂小崗村村民公約,供全體村民共同遵守執行。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法律、法規和村民自治章程,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爭做“有闖勁、肯實幹、善團結、會發展”的新時代小崗人。
三、自覺維護小崗形象,做到不利於小崗發展的話不說,不利於小崗發展的事不做,真心關愛小崗發展,為小崗村的發展獻計獻力。
四、服從村黨委和村民委員會的管理和領導,積極參與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支持和監督村委會的工作,經常向村委會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五、愛護村內的水利、交通、通訊、供電、生產、文化教育、村委辦公、娛樂休閒等公共設施,不在村組道路上堆放雜物,保證道路暢通。
六、鄰里要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家庭成員間要平等相處,尊老愛幼,保護婦女、老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七、自覺服從舊村改造規劃要求及宅基地管理規定,設施建設必須按村委會統一規劃施工,不得隨意改變規劃,亂占亂建。
八、堅持依法使用承包土地,自覺服從村委會做出的土地調整計畫,嚴禁私自搶占、搶種公有土地。
九、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愛護綠化,不亂倒垃圾糞便,推行垃圾袋裝化,主動保持房前屋後清潔衛生,搞好庭院綠化,美化環境。
十、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倡導文明新風,不搞非法宗教活動。
十一、嚴格執行殯葬改革制度,村民去世後一律火化,並在村統一規劃的公墓內入葬。
十二、積極支持文教、衛生工作,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認真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堅持優生優育,杜絕計畫外生育。
十三、積極履行兵役義務,搞好民兵工作,做好擁軍優屬工作。
十四、自覺維護全村的社會穩定,做好安全防範工作,發生民間糾紛及時向村委會提出要求調解,把各類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積極協助公安機關和治保調解組織做好各項社會綜合治理工作。
十五、村民違反村民公約的,視情節輕重,村委會有權可以給予下列處分:1、責令停止違規行為;2、給予批評教育;3、賠禮道歉;4、排除障礙;5、恢復原狀;6、退還原物;7、賠償損失;8、對偷電偷水等違法行為以書面檢討、補交有關費用,直接按有關規定予以斷電斷水等相應處罰。
十六、本村民公約經小崗村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實施,由小崗村村民委員會負責監督

村民代表職責

1、學習、宣傳憲法和法律,認真宣傳貫徹村委會的工作部署和決定,積極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種培訓,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
2、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開展就地視察,進行調查研究,經常聽取和反映村民意見,回答村民的詢問,積極協助村委會推進工作。
3、積極參加村或村民小組組織的各項活動,應邀列席村民委員會及村里召開的有關會議。
4、審議修改村委會擬訂的各項制度,推舉產生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
5、聽取村民委員會的年度工作報告及財務收支、經濟發展等情況報告,審議公共事務、公益事業等重大事項。
6、每年對村委會成員的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工作實績、廉潔勤政等情況進行民主評議。
農貿市場
小崗村系全國十大名村,十大美麗鄉村。現有人口3800多人,貫穿南北的小崗大道連線省道101和省道307線,交通十分便利。
為加快小崗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產品交流,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繁榮市場,帶動三產發展,小崗村委會經營考察論證,通過招商引資,於2007年興建小崗村農貿市場,一期工程現已全部完工。
該市場占地面積12畝,門面商業用房48套,磚混攤位400個,鋼結構大棚可防雨季。市場內設有乾鮮、水產、家禽、肉類、豆製品、百貨、五金、糧油交易等功能區,可較好地解決約20000多人的農副產品購銷問題,也可提供上千人的就業。隨著小崗村中心村規劃建設步伐加快,公共服務設計不斷完善,人氣將不斷聚集,市場的輻射和帶動力不斷增強,小崗村農貿市場以嶄新的姿態、百般的熱情喜迎八方賓客。
產業發展
(一)、小崗村“兩委”在小崗村黨委的領導下,積極引導民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努力發展生產,引導民眾種植高效、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就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介紹如下:村內現有葡萄600畝(自2001年張家港長江村來小崗建80畝葡萄示範園以來,每年都有增加)最多的一戶是嚴德友(種植180畝,其中承包張家港長江村80畝,租嚴崗100畝土地種植葡萄。)品種主要是藤捻、夏黑等,畝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目前是小崗村農民的主導產業。
(二)、雙孢菇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現在的雙孢菇產業園始建於2006年,由3名科技學院大學生領建示範,帶動村民種植。當年建35棚,占地28畝;2007年發展到159棚,占地150畝。由13戶大學生、18戶村民、5戶外來人員種植。園區分大學生創業園、村民創業園、外來人員創業園。產業園區內修沙石路面8500平方米,打深水井2口,建泵站一個,鋪供水管道4000米,架低壓線路一條長2600米。總投資200多萬元。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也必將吸引更多的人到小崗投資、創業。
(三)、小崗村無公害大棚蔬菜示範園也正在積極籌建中。
當年農家:人生就是一段記憶。當年農家,以保存完好的茅草房瓦房廚房豬圈、牛棚、茅廁等組成的農家院落為載體,通過生產、生活用具等實物展示,再現了上世紀60-80年代生產、生活場景,使人們穿越時空,收藏時間,留住記憶。
葡萄園
小崗村葡萄科技示範園占地600畝。種植藤稔、夏黑等優質葡萄品種,純綠色食品,可提供採摘服務。每年8月份舉辦葡萄節。
蘑菇大棚
(大學生創業園):首先是由3名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到小崗村創業,而後吸引了眾多大學生來到這裡種植雙孢菇。2007年,發展到179棚、占地150畝,現已成為大學生創業園基地。

旅遊景點

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小崗村,位於鳳陽縣東部25公里處,距南洛高速鳳陽出口15公里。享有“中國十大名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安徽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等稱號。
小崗村在鳳陽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鳳陽縣文化旅遊局、鳳陽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劃、量身打造,大力發展小崗村紅色旅遊景區建設。目前,小崗村已開發形成的旅遊項目有: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村文化廣場、葡萄採摘園、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等景點。
小崗村信息中心 小崗村信息中心

檔案館

30年前,敢為天下先的小崗村民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按下了18顆鮮紅手印,創造性地“包乾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30年來,小崗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農村和社會發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全景記錄、認真保存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畫卷,在各級政府和省、市檔案系統的大力支持下,經過1年多的籌備建設,今天正式開館。
小崗村檔案館共投資185萬元,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全框架結構,為明徽派風格建築。該館集村務行政、檔案圖書科技培訓、涉農信息文化娛樂等為一體,功能設定主要為檔案室、圖書館、接待室、電教中心、黨員活動室和行政辦公區,是省檔案局開展檔案工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的主體工程。
小崗村檔案館的落成開館,既是縣委、縣政府保管重要檔案的基地,也是小崗村“存史育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為小崗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搭建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的良好平台。對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大包乾歷史,對小崗村人民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大包乾精神,推動小崗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小崗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對小崗村檔案館工作的指導,不斷豐富、最佳化館藏,全面提升檔案館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小崗村能以檔案館為平台,教育引導廣大村民牢記歷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諧穩定發展環境與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大力弘揚大包乾精神,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團結協作,努力建設“制度創新實驗村、現代農業示範村、城鄉統籌先行村、全面小康新農村”的“四型”新小崗。

大包乾紀念館

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包括展覽室、報告廳、門廳、餐廳和相關輔助設施。展覽館共分溯源、抉擇、巨變、崛起、關愛等五大部分,全面介紹了大包乾發生、發展的歷程。館名是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同志題寫的。

村文化廣場

包括雕塑、廣場、紫藤長廊、鄧塘、生態停車場,占地15600平方米,是村民休閒、娛樂和舉辦大型活動的場所。
2008年9月30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小崗村視察農村工作後,鳳陽又舉辦了“江淮情——鳳鳴九州”大型文藝演出。鳳陽縣文化旅遊局、鳳陽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抓住當前有利時機,解放思想、真抓實幹,把發展鳳陽旅遊工作作為核心任務來抓,並提出:“振興鳳陽、旅遊有責;發展經濟、旅遊先行”的企業口號。通過舉辦一系列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全面預熱鳳陽旅遊市場。
來自全國各地參觀者、旅遊者絡繹不絕,日接待量1000多人,農家樂示範戶日接待近200人次,吃鄉村土菜,宿農家院,體驗農家樂,小崗旅遊日創收近2萬多元,全縣日旅遊收入10餘萬元。自9月30日以來,全縣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00%。
門票價格20元

大事紀

1978年末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勇於打破舊的生產關係的束縛,冒著坐牢的危險,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揭開
鳳陽小崗村鳳陽小崗村
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乾協定書上,明確寫明:收下糧食後,首先交給國家,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隊幹部因為分田到戶而蹲班房,他家的農活由全隊社員包下來,還要把小孩養到18歲。事實正如他們想的一樣,關於大包乾對與錯的爭論一直爭論了多年。
1982年中央一號檔案中指出:“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乾到戶、到組,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不論採取什麼形式,只要民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這個檔案對包產到戶、包乾到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界定,徹底地解決了人們對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的後顧之憂,促進了“雙包”制在全國的廣泛推行。
中國改革的順序也是“農村包圍城市”。30年偉大的中國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是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安徽省小村莊——鳳陽縣小崗村。
從1978年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18戶農民簽訂全國第一份包乾到戶契約起,以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等為主的責任制迅速在中國得以推廣。1987年,全國有1.8億農戶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八。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檔案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
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簡稱1984年中央一號檔案)。《通知》指出:1983年1月發出的《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經過一年的試行,取得明顯的成效,證明所提出的基本目標、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中央決定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內指導農村工作的正式檔案,繼續貫徹執行。1984年農村工作的重點是:在穩定和完善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提高生產水平,梳理流通渠道,發展商品生產。《通知》要求:土地承包期一般延長到十五年以上,以鼓勵農民增加投資,培養地力,實行集約經營;生產周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如果樹、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期應當更長一些;制止對農民的不合理攤派,減輕農民的額外負擔;農村工業適當集中於集鎮;發展林牧漁業;加強農村工作的領導,提高幹部的素質;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
1984年16日至26日,農牧漁業部召開全國農業工作會議,討論如何貫徹落實《通知》精神,表示要用大膽探索、勇於改革的精神,鞏固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轉到抓好商品生產上來,使廣大農民儘快富裕起來。
1985年6月29日鄧小平發表了《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的談話:
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路子走得是否對,還要看一看。它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們的願望,不成功是一個經驗嘛。搞社會主義,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切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我們都採用。這是個很大的試驗,是書本上沒有的。
我們最大的試驗是經濟體制的改革。改革先從農村開始,農村見了成效,我們才有勇氣進行城市的改革。
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發表了《改革的步子要加快》的談話:
我們的改革和開放是從經濟方面開始的,首先又是從農村開始的。為什麼要從農村開始呢?因為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不穩定,整個政治局勢就不穩定,農民沒有擺脫貧困,就是我國沒有擺脫貧困。坦率地說,在沒有改革以前,大多數農民是處在非常貧困的狀況,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決定進行農村改革,給農民自主權,給基層自主權,這樣一下子就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把基層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面貌就改變了。農業實行多種經營,因地制宜,該種糧食的地方種糧食,該種經濟作物的地方種經濟作物,不僅糧食大幅度增長,經濟作物也大幅度增長。農村改革見效非常快,這是我們原來沒有預想到的。當然,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改革。有兩個省帶頭,一個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鄉;一個是安徽省,那時候是萬里同志主持。我們就是根據這兩個省積累的經驗,制定了關於改革的方針政策。還有一些省猶疑徘徊,有的觀望了一年才跟上,有的觀望了兩年才跟上。中央的方針是等待他們,讓事實教育他們。
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的收穫,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型企業,異軍突起。這不是我們中央的功績。鄉鎮企業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率,持續了幾年,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鄉鎮企業的發展,主要是工業,還包括其他行業,解決了占農村剩餘勞動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問題。農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設大批小型新型鄉鎮。如果說在這個問題上中央有點功績的話,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對頭的。這個政策取得了這樣好的效果,使我們知道我們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是我個人沒有預料到的,許多同志也沒有預料到,是突然冒出這樣一個效果。總之,農村改革見效非常快,非常顯著。當然,這並不是說農村的問題都解決了。農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把農村改革的經驗運用到城市,進行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經濟體制改革。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在武昌、深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
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只是經濟特區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農村改革,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幹起來,第二年超過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這是就全國範圍講的,開始搞並不踴躍呀,好多人在看。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制好得多。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願意乾就乾,乾多少是多少,這樣慢慢就跟上來了。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乾。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農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應如此。
胡錦濤在2008年新年茶會上指出,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對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業。我們要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回顧總結,以生動的事實、偉大的成就、成功的經驗對全黨全國人民進行堅持改革開放的教育,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決心和信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創業成果

文化進農村

“文化甘霖”潤鄉村
農村的經濟改革農村的經濟改革
過去,文藝院團到農村演出,大都以傳統戲劇為主,而且形式單一。“鳳陽農民文化大篷車”一改這種做法,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老百姓的語言,演農民身邊人,說民眾身邊事,生動活潑,親切感人,深受農民歡迎。
農民文化大篷車、20多支農民業餘演出隊、10支農民電影放映隊活躍鳳陽城鄉,年均送書下鄉1萬餘冊、送電影下鄉100多場、送戲30餘場,近20萬人次觀看了電影、演出。在送文化下鄉的同時,還開展政策法律宣傳、實用技術培訓等活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甘霖般滋潤著鼓鄉大地。
在組織“文化下鄉”活動過程中,該縣既把農民當成服務對象,又把農民當成文化建設的主體,培養文化骨幹。2006年起,該縣大力開展“農民文化大院”建設,15個鄉鎮、一個經濟開發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制度、有經費、有書報刊、有活動、有定人管理、有檢查評比”等“八有”標準,由縣直機關單位和鄉鎮聯手幫扶購置設施、培訓演出隊伍,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

大學生紮根農村創業

將大學生納入到民兵組織,是一種全新嘗試和探索,同時也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讓大學生們積極熱情參與,牢固樹立創業艱苦信心。一是組織的平台。在農村創業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近幾年剛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相對都比較缺乏,需要有組織將他們聯合起來,使其有歸屬感。通過整組,全縣61名在農村創業的大學生編入民兵隊伍後,他們普遍覺得在大學生民兵連中,有了組織的關懷,有了各級的幫助,有了家庭一樣的溫暖,讓他們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堅定了大家幹事業的信心。二是交流的平台。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比較分散,他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有了難題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加入民兵組織後,可以利用每月民兵組織活動,把一個鄉鎮、一個村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探討交流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感受,相互激勵,互幫互助,從而產生凝聚力、向心力,形成深刻的認同感,認為加入民兵組織後,大學生創業就一不再是一個孤單的個體,而是一個團體,一個整體。三是學習的平台。每年都要集中一定的時間,對大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軍事訓練。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大學生民兵之家”等場所舉辦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培訓班,使他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能手。如小崗村大學生民兵之家,不僅訂閱了十餘種報紙雜誌,還給他們添加了四台電腦,接上了國際網際網路。所在小崗村工作的大學生形象地把它喻為充實科技知識的“加油站”。通過集中軍事訓練,不但提高了大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增長了軍事知識和掌握了解國防政策、法規。平時,他們是國防教育的宣傳員。戰時,就是一支民兵應急分隊,一支具有戰鬥力的主力軍。
組建中國農村第一個大學生民兵連,標誌著我縣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有了新的拓展和質的躍升,標誌著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探索出了一條“當新民兵、做新農民、建新農村”的新路子。

農村改革方向

30年前,一場發軔於農村的經濟改革,掀起了中國全方位改革的帷幕。
30年間,農村改革不斷深入,領域不斷拓寬,新一輪改革中,農村改革的方向何在?

讓土地煥發生機

農民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為公司的股東,在保證每畝收入不低於800斤稻穀、現金入股年回報率不低於10%的前提下,他們還受聘成為園區工人,參與公司利潤分配,獲得自己的數百元工資收入。
發端於民間的智慧表示尊重: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推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能有效解決單一農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從而為發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
與土地經營權集中相比,農業生產服務的集中更符合中國國情:即在保持農民對土地經營權的同時,政府或中介機構提供包括選種、播種農藥收割等一系列的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也同樣能形成規模經營。
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應該堅持6條底線:堅守基本法律不違背、耕地保有面積不減少、耕地質量不下降、糧食產量質量不降低、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生態環境不破壞。
這就需要一系列政策的保證,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成型的視察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擴大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試點,明晰的農村土地產權,保護農民權益;加強土地流轉中介服務,完善相應契約、登記、備案等制度;培育土地流轉市場,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編制耕地占補平衡的規劃,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護耕地,防止把農村建設用地指標集中到大城市使用……

拉動農村“大車”

由於歷史欠賬多,農村公共服務能力仍然滯後,農村的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與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背負巨大包袱的農村,很難獲得大幅度發展。
基層縣市對此的反映卻是力不從心。統籌需要實力,吃飯財政怎么可能拉動農村這輛大車?
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是視察團里許多農業專家多年呼籲的難題。他們認為,必須首先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這就需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支付力度,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由城市逐步轉向農村;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普通教育、職業培訓和農技推廣的支持力度;探索財稅體制改革,開展增值稅轉型試點;允許試驗區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強化市級以下財政;將城市維護建設稅的使用範圍擴大到農村,建立農村地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的制度性資金渠道……
拉動大車,需要強有力的車夫,統籌城鄉需要更加簡捷高效的政府。視察團對這種政府體系的定位是:城鄉一體、精簡高效、規範運轉。
如何實現簡捷高效,委員們也有自上而下的考慮:減少專業行政機構,整合市、區、縣政府管理部門,設定綜合運行部門;加快將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並探索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政府發包購買服務,方便農民;針對農村新型社區,穩妥推進居村委會改革,扶持和培育社區自治組織,完善基層自治機制;在試驗區試行城鄉居民按同等人口比例選舉縣級及以下人大代表等。

為農村發展“輸血”

農村發展,資金相當“血液”。而現實情況是,本就“貧血”的農村,有限的資金仍然在大量外流。委員們認為,這與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金融體制有關。
單一農戶由於不具備抵押財產而得不到貸款的情況正在得到改變,農民聯合成立的公司從銀行拿到了貸款。當地政府也積極搭建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投融資平台,通過直接投資、委託貸款、貸款擔保、貼息、補貼、獎勵等支持方式,集聚金融和社會資金髮展現代農業。
設立統籌城鄉產業投資基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支持建立區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權櫃檯交易市場和林木產權交易市場;設立各類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市場,使農民和農業企業實現套期保值,抵禦市場風險;開展村鎮銀行、農村信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及小額信貸組織試點;發揮小城鎮建設投資公司等市場運作投融資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培育土地質押擔保中介機構;逐步構建農民土地質押的風險分攤機制,形成多元化融資渠道等。
成渝兩個試驗區屬於自然災害多發區,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讓許多農戶和公司遭受了滅頂之災,也引起了委員們的深思。經過縝密的論證,他們提出應加快建立國家層面的巨災保險制度,完善農業風險分攤機制。
改革試驗原則上應當在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積極推進,對確需突破法律和政策的內容,則須遵循有關程式上報審批,使試驗區建設在整個西部乃至全國真正具有示範和帶動意義。

相關書籍

書名:《小崗村的故事
小崗村的故事小崗村的故事
作 者:陳桂棣 春桃
出 版:華文出版社
類 型:人文社科 > 時政性 質 :免費閱讀
簡介
小崗村被上上下下公認為“中國改革第一村”。可以說,中國沒有一座村莊,會像小崗這樣導致烏托邦式人民公社的徹底解體,並從根本上孕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動員起十三億中國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周年之際,作者對小崗村進行了為時半年的深入採訪,在深受鼓舞與由衷感佩的同時,卻也聽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故事,讓人感到意外,甚至不可思議。由此引發了對中國農村改革、經濟改革,以及小崗人為什麼無力續寫昔日奇蹟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思。
章節
第一章歃血為盟
"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和當年不怕殺頭坐牢也要"分田到戶"的帶頭人嚴宏昌,早已是名揚天下了。新華通訊社《半月談》雜誌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出的一期特刊曾這樣評述:當小崗村十八戶農民"趁著夜色,走進那座破敗的農家茅屋時,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實正是中國農村改革的黎明",是他們"催生了中國農村的一輪大變革,孕育了後來改變億萬農民命運的家庭聯產承包制,"因此,"他們的名字,也將自此載入史冊"。
第二章突破禁區
這場風暴的中心在北京。嚴宏昌當然不可能知道,在高層,"包產到戶",甚至連"包產到組",依然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被認為是對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集體化道路的背叛。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以及國家農委主任王任重,都是態度鮮明地反對的;中共中央秘書長鬍耀邦和嚴宏昌崇敬的鄧小平,對此均沒有明確表態,這就使得安徽省當時的農村改革險象環生,如履薄冰。
第三章風雨兼程
回顧小崗村率先實行的大包乾的"家庭承包經營"成功的歷程,不難發現:這是面對農民的意願,地方上和中央的改革者一次有力的上下回響,同守舊勢力進行奮力拚搏的結果!它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不論多么聰明的學者,或是多么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沒有能力規劃設計農村發展的方向和道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傾聽農民的訴求,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

中國十大名村

中國十大名村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 河南省臨穎縣南街村
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村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 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 浙江省奉化市騰頭村
雲南省昆明市官度區六甲鄉福保村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

滁州旅遊景點

琅琊山風景區 | 醉翁亭 | 花山彩雲洞 | 狼巷迷谷 | 琅琊寺 | 龍興寺 | 明皇陵 | 小崗村 | 明中都鼓樓 | 碧雲湖 | 會峰閣 | 韭山洞 | 龍崗抗大八分校舊址 | 明中都皇城遺址 | 女山湖火山 | 讓泉 | 深秀湖 | 吳敬梓紀念館 | 洗心亭 | 半塔烈士陵園 | 釜山臥龍公園 | 天長護國寺 | 皇甫山 | 孔雀寺 | 三塔寺 |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 天長博物館 | 楊將軍墓 | 定遠虞姬墓 | 白鷺島 | 二郎湖 | 皇覺寺遺址 | 九天峰生態旅遊度假區 | 女山湖 | 沃公祠 | 野芳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