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

基本信息

大會報告

內容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胡錦濤同志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共分十二個部分::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具體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0二0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胡錦濤強調,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胡錦濤在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後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胡錦濤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繼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全面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切實改進黨的作風,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胡錦濤最後說,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胡錦濤主持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胡錦濤主持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批准胡錦濤同志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認為,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報告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為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充分肯定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意義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選舉結果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7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2007年10月2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204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胡錦濤同志主持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名單如下:

中央政治局委員

(按姓氏筆畫為序)

習近平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劉淇劉雲山劉延東(女)李長春李克強李源潮吳邦國汪洋張高麗張德江周永康胡錦濤俞正聲賀國強賈慶林徐才厚郭伯雄溫家寶薄熙來(已於2012年10月終止資格)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胡錦濤

中央書記處書記

習近平劉雲山李源潮何勇令計畫王滬寧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主席胡錦濤

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

委員梁光烈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許其亮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記賀國強

副書記何勇張惠新馬馼(女)孫忠同乾以勝張毅黃樹賢李玉賦(按姓氏筆畫為序)

常務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乾以勝馬馼(女)王偉令狐安孫忠同杜學芳(女)李玉賦吳玉良吳毓萍(女)邱學強何勇張軍張毅張紀南張惠新屈萬祥賀國強黃樹賢蔡繼華

突出貢獻

這次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胡錦濤同志在大會報告中,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容是: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相關檔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已開發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相關檔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相關檔案
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布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布會
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必須堅持統籌兼顧

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大會要求

第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第二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第三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第四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強烈關注

十七大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明確要求。

十七大報告中,一些關鍵字語和新提法引起了人們強烈關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三大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十七大報告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飽含深刻內涵。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解讀

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無可爭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代表熱議

胡世英(十七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大好局面。之所以還要強調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須通過改革開放不斷地完善自己。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一個政黨要站在時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科學發展觀是著眼於國內外形勢,著眼於中國建設實際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白恩培(十七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黨在實踐中感到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社會分配不公,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的社會穩定將有問題。

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聯繫,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解讀

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代表熱議

羅群(十七大代表):報告中提出的“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等內容,就是在不斷探索拓寬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相適應的政治渠道。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將有機會當選人大代表。

和諧社會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解讀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大同世界”、“協和萬邦”、“親仁善鄰”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夢想。在中華民族為偉大復興而奮力開拓的今天,我們黨提出了和諧社會“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現實目標。

代表熱議

羅志軍(十七大代表、南京市委書記):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十七大報告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們必須做到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和平協定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解讀

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充分證明,兩岸分則兩害、合則兩利。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共同的兩岸關係前途,共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遠景,把兩岸同胞緊緊聯繫在一起。

代表熱議

鄭立中(十七大代表、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台獨”分裂勢力企圖製造兩岸同胞對立,竭力破壞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阻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不得人心的,也是終歸要失敗的。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只要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共同奮鬥,就一定能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光明未來。

改善民生

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解讀

“中共十七大主打民生牌”,這是《亞洲周刊》推出的一組封面文章的總題。文章說,中共堅持“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將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決人民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代表熱議

李達球(十七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報告把民生問題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體現的正是我們黨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關注民生要成為黨員幹部的執政理念。思想作風是黨員幹部執政為民的思想之本。

公民意識

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解釋

“公民意識”一詞首次出現在黨代會的報告中,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增強全社會每一個人的公民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無疑是擴大人民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撐。

代表熱議

張群山(十七大代表、貴州省委秘書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體是全體國民。切實推進我國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礎,是實現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目標的前提。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充分表明公民意識是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要素。

人均GDP翻兩番

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解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與十六大相比,增加“人均”兩個字。人均GDP反映的則是國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講綜合國力的同時,注重國民富裕程度,既是從百姓視角來衡量發展質量,也是要求經濟發展摒棄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方式。

代表熱議

胡有蘭(十七大代表、雲南省婦聯主席、黨組書記):GDP反映出一個國家總體的經濟實力,卻不能體現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獲得的實際收益。將GDP“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變為“人均”,體現出黨將發展成果惠及人民民眾的戰略部署。

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

關鍵字10

十七大報告摘錄

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讀

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這一理念變革,意在遏制收入分配狀況惡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開放後黨代會報告的重要內容。

代表熱議

王軍(十七大代表、財政部副部長):今後,各級財政部門在加大財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傾斜過程中,將更多關注困難群體;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面將加強對居民收入分配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財產性收入

關鍵字11

十七大報告摘錄

創造條件讓更多民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解讀

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統計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別是:工資性收入(工資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大約占到70%左右。財產性收入占比位置較小,占比大約在2%左右。

代表熱議

尚福林(十七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主席):財產性收入必然會涉及到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等,還包括投資金融產品,涵蓋了儲蓄、債券、保險和股票等。

郭樹清(十七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報告的這個新說法,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不光來自工資,國家還將創造條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利於增加百姓財富,能使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這也正暗合了報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

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解讀

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這些新要求體現了十大“亮點”。

代表熱議

張建欣(十七大代表、山西忻州市委書記):順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人民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七大報告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符合時代潮流,更加順應民意。

生態文明

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解讀

從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們黨一直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

代表熱議

潘岳(十七大代表、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科學發展觀絕不僅僅是單純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踐行科學發展觀要義之一是推進建設生態文明。從經濟關係講,環保所倡導的綠色生產與消費是科學發展觀提倡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抓手。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應先從環保下手。解決環境不公平要靠全新的環境經濟政策,包括以財政轉移為主要手段的生態補償政策,適時徵收環境稅與資源稅等等。

反腐倡廉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決不姑息!

解讀

對腐敗現象,廣大人民民眾深惡痛絕;對反腐倡廉工作,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據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共有11071人因為貪污賄賂行為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中7279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代表熱議

章小平(十七大代表、來自四川):我們黨的肌體從整體上看是健康的,黨員幹部的主流是好的,腐敗分子只是極少數。就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十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兩個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此前分別作出的給予陳良宇、杜世成開除黨籍的處分。這充分說明,對於腐敗行為,不管涉及到誰,不管級別有多高,我們都會一查到底,依法給予懲處。

共建共享

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解讀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和“翻一番”目標的提前實現,人民民眾必然會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目標,我們黨自覺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滿足人民的新要求。

代表熱議

許德明(十七大代表、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黨委書記):把“共建”內容拓展的同時,把“共享”的對象延伸到了全社會各個階層。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如果只動員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而沒有動員另一部分人的積極性,或者是挫傷了那部分人的積極性,顯然不是我們的初衷,也不利於和諧社會建設。要把人民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必須要由全體人民“共建共享”。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解讀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雖然只改了一個詞,但是內涵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不等於經濟成長。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

代表熱議

楊國雄(十七大代表、上海市國資委主任):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唯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抓住關鍵性體制環節著力攻堅,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茅明貴(十七大代表、上海徐匯區委書記):報告進一步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這是一個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是能否確保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

修改黨章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2007年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5]審議並一致通過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這一修正案自通過之日起生效。

大會認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大會要求全黨同志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大會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把這個重大論斷寫入黨章,對於動員全黨更好地把握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大會認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奮鬥目標表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會要求全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大會認為,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寫入黨章,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巨觀調控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基層民眾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式;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些都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取得的重大認識和成果。把這些內容寫入黨章,對於全黨同志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要求,繼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大會認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把黨在領導軍隊建設、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統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針政策寫入黨章,有利於全面貫徹這些方針政策,切實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

大會認為,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在黨的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認識和成果。把這些內容寫入黨章,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大會認為,在黨章中規定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定期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是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需要,是擴大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的需要。同時,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對黨員、黨的幹部和黨的各級組織的要求進行充實十分必要。這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我們黨的治黨管黨水平,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大會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黨同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不懈奮鬥!

黨章修正

問:請你談談黨的十七大修改黨章的必要性和基本考慮。

答:現行黨章是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1987年11月,黨的十三大對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對總綱作了個別修改;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中形成了廣泛共識。特別是科學發展觀,作為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有利於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我們黨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確定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形成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努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我們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了良好國際環境。

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紮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積極穩妥發展黨內民主,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組織制度創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黨的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

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一系列對內對外重大方針政策寫入黨章,把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成果和重要經驗寫入黨章,是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推進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的客觀需要,是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凝聚全黨智慧和力量、調動全黨積極性的重要途徑。這樣做,有利於更好地學習和貫徹黨章,有利於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部署,有利於更好地按照黨的基本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及重大方針政策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有利於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十七大修改黨章遵循的原則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體現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把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寫入黨章;堅持發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智慧;保持黨章的總體穩定,只修改那些必須改的、在黨內已經形成共識的內容,努力使修改後的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現行黨章是在全面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黨的組織和隊伍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經過黨的十三大以來歷次代表大會的適當修改完善,總體上適應指導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需要。因此,這次對黨章只作適當修改,而不作大改。不成熟的不改,可改可不改的原則上不改。通過適當修改,重點反映黨的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充實對黨員、黨的幹部和黨的各級組織的要求,完善黨內有關制度。這樣做,既有利於維護黨章的權威性和保持黨章基本內容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又能夠使黨章及時反映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成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更好地規範和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

同時考慮到,黨的十七大報告將根據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確立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在黨章中體現黨的十七大報告的重要內容,有利於更好地把學習黨章與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有機結合起來,扎紮實實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

問:這次黨章修改工作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這次黨章修改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智慧。2006年12月,在中央對黨的十七大報告議題向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的過程中,許多地方和部門建議黨的十七大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推進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的需要,對黨章作出修改。中央政治局認真研究了這個建議,作出了黨的十七大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的決定,並成立黨章修改小組。黨章修改工作啟動後,中央發出通知,專門就黨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同時還收集了黨的十六大以來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向中央有關部門提出的關於修改黨章的意見和建議。在認真研究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提出了黨章修改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先後對黨章修改方案進行了審議,形成了黨章修正案徵求意見稿。之後,中央將黨章修正案徵求意見稿印發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根據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對黨章修正案稿進行了認真修改,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再次審議後,提交黨的十六屆七中全會審議通過,形成了提交黨的十七大審議的黨章修正案。黨的十七大期間,全體代表對黨章修正案進行認真討論,提出了一些重要修改意見。綜合這些意見,大會對黨章修正案作了修改。10月21日,大會全體會議一致通過黨章修正案。可見,這次黨章修改工作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集中了全黨智慧,體現了全黨意志。

問:修改後的黨章是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

答:總結29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其他國家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們完成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具有重大意義。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要求,是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客觀需要,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黨章總綱增寫了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表述。增寫的第七自然段表述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同時,黨章總綱和條文部分的其他修改,也都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比如,總綱關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修改的內容,都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再比如,條文部分關於黨員、黨的幹部的要求和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的修改,都增寫了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問:怎樣理解黨章修正案增寫的關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的論斷?

答:黨章總綱在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時,增寫了第八自然段,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此進行了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黨的十七大號召全黨同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而奮鬥。在黨章中明確寫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

屆次 時間 地點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楊家嶺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蘇聯莫斯科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漢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廣州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