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級潛艇

白魚級潛艇歷史

白魚級潛艇(barbel class submarine)美國海軍及英格斯造船廠(現屬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在1950年代所開發的常規動力潛艦,以青花魚級研究潛艇唯一的青花魚號(AGSS - 569)為設計基礎,所以,它算是世界上最早實際採用‘淚滴型’船體的作戰潛艇,也是率先將航管指揮中心改配置在船體內,不同於過去的在指揮塔。白魚級全船體採用3.81 cm 厚的HY-80高強化鋼材,讓船體的最小屈服強度在80,000磅/平方英�(552牛頓/毫米2),一般的潛航深度在215米,容許的最大潛航深度達320米。該型潛艇活躍在1958年至1990年。
白魚級潛艇的設計優越,之後船舶使用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因此,在1990年代該型艦的技術被轉移至荷蘭的旗魚級潛艇和日本的渦潮級潛艇與汐潮級潛艇。2004年年中,台灣當局出資購買8艘潛艇,美國政府曾有意重開白魚級潛艇的產線,在已有的白魚級設計基礎上,改良開發出更新版本的潛艇

白魚級潛艇簡介

排水量:1526/2414噸
艇長:312英尺
艇員:66人(6名軍官)
武備:1門4英寸甲板炮,1門40毫米炮,2挺.50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25節/水面,8.75節/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和“小鯊魚”級潛艇一樣,“白魚”(Balao)級潛艇也是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主力潛艇之一。

潛艇

蘇聯
美國
法國
英國
德國
日本
荷蘭
朝鮮
其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