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09級常規潛艇

U209級常規潛艇

武器裝備209級潛艇的主要武器是8具533mm魚雷發射管。 209級潛艇的救生設備性能先進,使用可靠。 出口到印度的209級1500型潛艇則採用了更為先進的救生裝置。

研製背景與計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潛艇建造業曾停滯了一段時間。隨著1955年該國海軍開始組建,潛艇建造業開始復興。最初只是從改造老式的 XXI型潛艇起步,建造了幾艘潛艇供海軍使用,並從改建中獲取了不少經驗。從60年代初期開始,其潛艇建造業步入快車道,從舊艇改造轉入到新型艇的研製。陸續建成了201、202、205、206及207等級常規潛艇。但是由於戰後前聯邦德國軍事裝備的發展受到限制,上述幾型潛艇的排水量均在350-500t之間,後來放寬到1000t。
上述各型潛艇的研製成功,表明德國的潛艇設計與建造能力達到一定高度。但該國海軍擁有潛艇的數量和噸位均有限制,不可能有更多的訂貨。這樣促使德國潛艇工業轉向出口市場。為促進潛艇出口,該國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呂貝克設計室、霍瓦茲一 德意志造船廠和羅斯塔爾.埃森公司聯合組成的出口潛艇集團,分別負責潛艇的設計,建造和推銷工作。
209級潛艇是德國專門為出口目的而設計建造的“出口型”常規動力潛艇,迄今其國內尚未裝備該型潛艇。該級潛艇先後出口到希臘、阿根廷、秘魯、智利、土耳其、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巴西、厄瓜多、韓國以及印度等歐洲、亞洲及美洲的10多個國家,數量達50多艘。該級艇的首艇是為希臘建造的“灰魚”號,1968年9月開工建造、1970年9月下水,1971年9月交貨並服役,後來又陸續為該國海軍建造了8艘。最新訂貨的是土耳其的4艘209級1400型潛艇,首艇已於1992年下水,1994年交付使用。
209級潛艇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和生命力,可在廣闊的海域內進行戰鬥,執行反潛、反艦、布雷、偵察等各項任務。

總體性能與裝備

209級潛艇共設計有5種型號,即1100、1200、1300、1400型及1500型,各種型號艇的主要技術參數列於下表 


11001200130014001500
排水量(水下)1,207 噸1,285 噸1,390 噸1,586 噸1,810 噸
艦體參數54.1x 6.2x 5.9 米55.9 x 6.3 x 5.5 米59.5 x 6.2 x 5.5 米61.2 x 6.25 x 5.5 米64.4 x 6.5 x 6.2 米
動力柴電動力, 4 台柴油發動機柴電動力, 4 台柴油發動機柴電動力, 4 台柴油發動機柴電動力, 4 台柴油發動機柴電動力, 4 台柴油發動機
功率5,000 馬力5,000 馬力5,000 馬力5,000 馬力6,100 馬力
電力4 x 120芯電池4 x 120芯電池4 x 120芯電池4 x 120芯電池4 x 132芯電池
航速(水上)11 節11 節11 節11 節11.5 節
航速(水下)21.5節21.5節21.5節22節22.5節
航程(水上)11,000海里/10節11,000海里/10節11,000海里/10節11,000海里/10節11,000海里/10節
航程(通氣管航行)8,000 海里/10節8,000 海里/10節8,000 海里/10節8,000 海里/10節8,000 海里/10節
航程(水下)400 海里/4節400 海里/4節400 海里/4節400 海里/4節400 海里/4節
自給力50 天50 天50 天50 天50 天
最大潛深280 米280 米280 米280 米280 米
武器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4 枚水雷
可選 UGM-84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可選魚雷
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4 枚水雷
可選 UGM-84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可選魚雷
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4 枚水雷
可選 UGM-84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可選魚雷
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4 枚水雷
可選 UGM-84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可選魚雷
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4 枚水雷
可選 UGM-84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
可選魚雷
艇員3133333036
總體與結構

典劇的209級潛艇採用單殼體結構。艇體線型為鯨魚形。首部為長橢圓形,尾部為水滴型尖尾。中部和尾部橫剖面呈圓形。首部布置有可伸縮的水平舵,尾端有不對稱的十字形操縱面;中部布置有流線型指揮台圍殼。水平操縱面靠首部,垂直操縱面稍靠後,尾操縱面後面的尾軸上裝有一個大型5葉螺鏇槳。
該級艇首尾兩端為非耐壓殼體,4個主壓載水艙首尾分別布置2個。艇體底部有一小型龍骨。耐壓艇體採用優質HY-80高強度鋼製成。耐壓艇體根據用途從首至尾依次劃分為5個艙:即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和機電艙。除機電艙外,其餘各艙採用雙層布置,艇內未設定高強度耐壓隔壁。
魚雷艙位於首部,上層設有8具魚雷發射管,下層為魚雷補重水艙縱傾平衡水艙。前蓄電池艙上層為居住區,下層是蓄電池組。中間是指揮艙,上層是作戰指揮中心,設有通氣管裝置、2根潛望鏡及升降裝置等;下層是輔機艙及調整水艙。緊挨指揮艙的後蓄電池艙,上層是機械控制中心,可直接操縱推進系統的所有機電設備以及輔機裝置。尾艙是機電艙,前部布置4台柴油發電機組,後部布置1台雙電樞主推進電機。

動力與推進系統

該級艇均採用電力推進系統,所不同的是各型艇的柴油發電機組使用的主機略有差別。通常情況下,動力推進系統由4台MTU公司的12V493AZ80型低磁柴油機、1台AEC公司的直流發電機和1台西門子公司的主推進電機組成。柴油機是4衝程預燃式水冷、非增壓V型12缸柴油機,單機功率441~551.3kW(600~750hp);發電機功率為405kW。主推進電機為雙電樞低速電動機,額定功率為3675kW。電機最高轉速為200r/min,通過彈性聯軸節驅動1個大直徑螺鏇槳。
蓄電池組是水下航行的主要動力源。209級潛艇共裝有4組管狀結構鉛酸電池,每組120塊,每塊重390kg,每塊電池最大輸出功率時可輸出電流達12000A。蓄電池組總體積幾乎占艇內總容積的114。這種鉛酸電池具有較高的抗衝擊性以及快速充電能力,其充電次數可達1250次,使用壽命達5年以上。蓄電池組的充放電均採用遙測監視和自動控制管理。

水聲設備與電子系統

209級潛艇裝備的水聲設備主要有CSU-3和CSU-83聲吶,均由德國製造。CSU-3型綜合聲吶系統由艇首的被動聲吶、中部主動聲吶和PRS3~4被動測距聲吶組成。被動聲吶基陣直徑為3m。該聲吶系統既用於遠程被動警戒,又可用於主動搜尋定位,還用於被動測距、測向和定位。此外該系統具有計算目標航向和速度的功能,同時可跟蹤4個目標。CSU-83聲吶由CSU-3聲吶改進而成。這是一型很先進的聲吶。除原有的主、被動聲吶和測距聲吶外,還加裝丁舷側被動基陣和拖曳基陣聲吶。目前出口到各國的209型潛艇有的已裝上了該型聲吶,有的擬裝備它,還有部分艇則裝有法國生產的DUUX-2型被動測距聲吶。
該級艇裝有CSF-Ⅱ型I波段水面搜尋雷達、制導雷達(用於“魚叉”飛彈)、警戒雷達以及導艇設備、水下通信設備等電子設備。導航設備主要有電羅經、備用電羅經、計程儀以及“奧米加”及“勞蘭C”等導航系統。通信設備主要有2台單邊帶高頻發射機,2台寬頻帶高頻接收機和1台超高頻收發機等。另外,艇上還裝備有雷達偵察儀和電子對抗設備。

武器裝備

209級潛艇的主要武器是8具533mm魚雷發射管。該發射管可在大深度下發射包括線導魚雷在內的各型魚雷。該級艇通常攜載14枚魚雷,其中6枚為備用魚雷。艇上未設專用魚雷裝載艙口,通過水線以上的2具魚雷發射管可將魚雷裝填人艙,艙內的備用魚雷可通過裝卸裝置裝填入管。
該級艇最初使用的是DM-2A1反艦魚雷和DM-1反潛魚雷。後來全部改用更先進的SST-4型和SUT型反艦/反潛兩用魚雷。某些國家的209級艇還使用了美國的NT-37C型反潛魚雷、義大利的A184型線導魚雷以及英國的MK24-1型(虎魚)線導魚雷。
SST4型魚雷全長6.08m,直徑533mm,重量1414kg,戰鬥部重量為260kg,,推進動力為銀鋅電池,制導方式為線導加主、被動聲自導。35kn航速時,射程達13km;23kn航速時,射程為28km,最大發射深度為100m。SUT型魚雷性能與SST-4魚雷相近。
除了魚雷武器之外,某些209級潛艇(如1100及1400型)上還裝有美國的“魚叉”反艦飛彈。這種飛彈由魚雷發射管發射。該飛彈裝在浮力運載器內,出管後運載器展開摺疊的尾翼,並在浮力與舵的作用下,在水中沿45度傾斜航線爬升至水面。出水時,運載器脫落,助推器點火,飛彈在空中沿彈道飛向目標。飛彈在空中採用主動雷達制導,射程達130km,速度為0.9Ma,彈頭重258kg,可有效攻擊遠距離的目標。某些國家購買的209級艇還裝有英國的“斯拉姆”對空飛彈系統,發射近程“吹管”型對空飛彈,用來抗擊敵方反潛飛機。該飛彈的作用距離為3km。
該級潛艇設有作戰情報處理中心,裝備的TIOS型指控系統可同時給出8個以上目標的運動要素及方位時間軌跡圖像。另外,裝有M8/14型魚雷火控系統。

技術特點分析及述評

德國常規潛艇的發展歷史是十分悠久的,潛艇建造技術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設計建造的潛艇,其戰術技術性能均優於其他國家的潛艇。二戰結束後,包括美國及前蘇聯等許多國家都仿效德國的潛艇設計方法,所研製出來的潛艇總體布置、艇體結構、武器裝備及動力裝置等均與德國潛艇相似。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潛艇出口國,209級潛艇在德國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209級艇的出口數量占整個出口總數的70%左右。從201型到209型,原聯邦德國共建造了6-7型,唯獨209級是自7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一型潛艇,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潛艇。
209級潛艇倍受各國海軍青睞,在世界各國暢銷不衰的奧秘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是該級潛艇戰技性能先進,優於或至少不低於其他出口國家的潛艇;二是原聯邦德國潛艇建造技術位於世界前列,不僅有豐富的建造經驗,而且具有良好的質量信譽;三是該級艇的排水量大小適中,構成系列,可供用戶自由選擇,滿足其不同需求;四是周到的售後服務。交艇後,可繼續提供技術保障和修理服務,確保零部配件供應;五是可實行技術轉讓,幫助用戶建造潛艇,包括代培接艇人員;六是價格比較便宜。如近年韓國採購的209級潛艇,每艘才1.9億美元,大大低於一些國家出口潛艇的價格。
從技術角度上看,209級潛艇綜合性能兼優,戰鬥力與生命力較強。具體地講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結構緊湊,布置合理,居住性良好

209級潛艇雖然型號眾多,排水量與艇體長寬比各不相同,排水量最大的達1850t(如1500型),最小的只有1000t(如1100型),但是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結構緊湊、艇體短粗,艇內布置合理。尤其是艇員的居住條件較為舒適。該級艇的集中控制與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潛艇本身可靠性高、維修工作量小,因而艇員編制相對減小,只有其他國家常規潛艇人員編制的2/3。這樣可保證每個艇員有一個床位。艇上備有足夠的食品與飲用水,可保證在自持時間內,每人每天35L用水和3kg食品的需求。艇內還裝有空調設備,對改善居住條件有很大幫助。

航速快,潛深大,自持力強

209級潛艇的設計比較注重水下航速的提高。因為該級艇的船舷較低,儲備浮力和壓載水櫃較小,所以水下航速最大可達23kn,水上航速則達15kn。設計人員對船體耐壓殼體強度進行過精心設計計算,並選擇HY-80優質高強度鋼為艇體用鋼,屈服極限達560MPa,最大下潛深度預計可達500-600m。短粗形艇體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增大了耐壓殼體內的容量,如該級艇裝載的蓄電池組數量多、性能高,延長了潛航時間,從而使自持力達到50晝夜。

噪聲低,武器威力大,救生設備先進

為了降低本艇的噪聲,209級潛艇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採用最大轉速為200r/min的大型5葉低噪聲螺鏇槳,單軸推進;二是柴油發電機組採用雙層彈性減振基座;三是機艙採取全封閉。這些措施降噪效果明顯,為各國海軍潛艇所普遍採用。
主要武器SST-4型魚雷的戰鬥部的爆炸威力相當於500ksTNT炸藥,而且這種魚雷航速快、航程遠,發射深度大。更為絕妙的是,在敵目標高速運動時,該魚雷誘導/控制裝置可從母艇接收信號,自動修正攻擊方向;如敵目標運動速度較慢,它們則通過自動尋的或被動尋的導引頭對目標實施攻擊,在攻擊失敗後,還具有再攻擊能力。
209級潛艇的救生設備性能先進,使用可靠。艇內裝有包括聯氨氣體發生器組成的應急吹除系統。該系統在高壓氮氣作用下,聯氨可自行分解成氫氣、氮氣和氨氣,產生高壓氣流沖入主壓載水艙,使潛艇快速上浮。艇員的脫險主要採用“自由上浮法”,上浮到水面後,由2個事先用高壓空氣推出艇外的救生筏搭救。
出口到印度的209級1500型潛艇則採用了更為先進的救生裝置。該裝置由直徑為2.6米的耐壓救生球和嵌在潛艇上部的一個浮力箱組成。在逃生時,浮力箱托起裝載脫險艇員的耐壓球浮出水面。耐壓球的上浮速度為1.5m/s,艇內40名艇員可一次性脫臉。
德國潛艇製造商以其明顯的技術優勢和正確的競爭策略已為各國海軍用戶建造了大批209級潛艇(50艘以上)。目前該級艇的出口勢頭仍然看好。例如,韓國海軍為了建立自己的潛艇部隊,在80年代末期與90年代初期先後向德國訂購了3批9艘209級1200型潛艇,除首艇外均在本國建造。現已有8艘建成服役。土耳其過去已進口6艘209級1200型潛艇,最近再次訂購4艘1400型潛艇。這是德國最新式的一型艇,水下排水量增加到1586t,水上航速增加到15kn。儘管艇體相應增大,但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艇員編制只有30人。
霍瓦茲-德意志船廠是德國建造209級潛艇的主要廠家之一。面對過去已取得的成就,他們並未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該造船廠目前生產任務繁忙,有10多艘209級潛艇正在建造之中。但是他們仍不滿足於現狀,將眼光瞄準更加廣闊的未來潛艇市場,著手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目前新一代出口型214型潛艇也已經面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