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級潛艇

J級潛艇

J級常規動力飛航飛彈潛艇(蘇俄代號:651級。北約代號:Juliett Class,另“茱莉葉級”、“朱莉葉級”)是蘇聯研製的第一個獨立級別的以巡航飛彈為主武器的潛艇,J級由W級潛艇改裝型號發展而來。最初計畫建造35艘,實際建造16艘,全部J級潛艇於1992年以前除役。

基本信息

背景

1940年代後期,1950年代,冷戰逐步升級,蘇聯面對英美的強大海軍,尤其是西方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顯然有非常大的差距。當時的蘇聯海軍以及蘇共相關高層為了彌補海上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將飛彈技術與潛艇結合,以巡航飛彈飽和攻擊對抗西方的水面艦艇優勢。由於制導打擊移動物體是當時無論東西方都並不成熟的技術,更何況當時英美海軍的高速戰船能達到25~30節的速度。這個理論在當時就因不成熟而僅僅作為嘗試,並未成為當時蘇聯的正式戰略。但後來由於蘇聯核彈的成功試爆以及蘇聯核飛彈的成功研製,將這個理論又搬上了台面。尤其是核彈的強大威力和廣闊的覆蓋面,可以彌補制導打擊高速移動物體技術的缺失。1957年,蘇聯海軍將一部分W級潛艇改裝作為巡航飛彈發射型號,並獲得了預期的成功。後蘇聯高層最終決定發展巡航飛彈潛艇(或稱飛航飛彈潛艇)。J級就是基於這個歷史背景而研製的第一級巡航飛彈潛艇。根據蘇聯當時的戰術要求,J級潛艇應該為一種可以在敵人艦隊附近或者目標打擊海岸附近上浮,飽和發射全部核飛彈摧毀敵人艦隊或目標地區。J級潛艇的結構基本上沿襲了W級潛艇的設計,並吸取了П-615型的設計經驗。該級採用雙殼體結構,典型大儲備浮力,艙室小的布局。

簡介

j級潛艇結構側視圖j級潛艇結構側視圖

J級常規動力飛航飛彈潛艇從“回聲”級到“奧斯卡”級,前蘇聯共發展了7型巡航飛彈潛艇,但其中只有一型是常規動力的,它就是60年代建造的(JuliettClass),簡稱J級,蘇聯代號651級。前蘇聯原打算建造72艘,後認識到常規動力潛艇續航力有限,不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便只建造了16艘。

朱麗葉級潛艇潛航航速為19節,續航力為通氣管狀態下9000海里/8節;潛深200米。其動力裝置採用柴電推進形式,安裝有2台柴油機、2台主推進電機,總功率4000馬力。為發射4枚SS-N-3A反艦巡航飛彈,J級潛艇在指揮台圍殼前後的耐壓殼體和非耐壓殼體之間分置了4具長達18米的細長形飛彈發射筒,發射筒的傾斜度為20°,首向發射,但不能在水下發射飛彈,必須浮出水面發射。DD-N-12飛彈研製出來後,J級潛艇換裝了這種射程更遠的飛彈。

朱麗葉級潛艇在服役20多年後從1990年開始退役,俄羅斯擁有的巡航飛彈潛艇全部為核動力推進的。

概況

全艇共7個耐壓艙:
前魚雷艙
艇員生活艙

朱麗葉級潛艇朱麗葉級潛艇
電池及飛彈控制艙
艦橋艙
艇員生活及艉電池艙
柴油動力艙
電機艙
艉魚雷艙
最早J級裝備的是P-5“沙多克”近程彈道飛彈搭載核彈頭作為主武器,後來被P-500“沙箱”反艦巡航飛彈取代。 P-500擁有比較精確的制導能力,使得反艦飛彈不需要再使用核彈頭作為戰鬥部。但是P-500仍然不能進行潛射。也就是說J級潛艇的主武器發射是需要上浮發射的。更加重要的是,每次飛彈發射間隔大約為10分鐘,也就是全部4發飛彈發射出去需要大概40分鐘的時間。這已經足以讓對方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兵力消滅了。J級計畫建造35艘,實際製造16艘,首艦K-156艇於1960年11月16日開始建造,但後來蘇聯的核動力潛艇技術成熟,加之J級潛艇戰鬥力的限制,J級的戰鬥任務很快被後來服役的E-1級和E-2級核動力潛艇替代。

武器裝備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艦艏)4具400毫米魚雷發射管(艦艉)用於發射18枚53型和4枚40型魚雷。

飛彈:4座P-6彈道飛彈發射裝置後改為4座P-500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為了潛艇航行及飛彈、魚雷發射需要,該型潛艇配置了導航系統、水面搜尋雷達、聲納、火控系統、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對抗等電子設備,有些艇還安裝了為SS-N-12飛彈提供衛星目標信息的雷達天線。

基本參數

水上排水量3,174噸
潛航排水量4,137噸
水上吃水3,174噸
潛航深度235米
全長90米
全寬10米
艇體結構雙殼體
動力系統柴電動力
葉軸雙軸推進
水上極速16.8節
續航力800小時潛航,90天續航
乘員約8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