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級潛艇

I級潛艇

I級潛艇(德語:Klasse I或稱Typ I)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先新設計出的新式潛艇,預計作為納粹德國海軍使用的遠洋型潛艇,結合了芬蘭的維特希倫級潛艇(Vetehinen)和西班牙的E-1級潛艇,並加以改良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I級潛艇(德語:Klasse I或稱Typ I)為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先新設計出的新式潛艇,預計作為納粹德國海軍使用的遠洋型潛艇,但最後只有2艘IA型潛艇被生產出來。I級潛艇決定停止生產是因為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其設計缺陷。雖然沒有什麼重大的缺陷,但I型潛艇被認為穩定性低和下潛速度慢而難以操控。I型潛艇的設計起源於船舶建設工程局(該公司還設計了蘇聯的S級潛艇),結合了芬蘭的維特希倫級潛艇(Vetehinen)和西班牙的E-1級潛艇,並加以改良而成。後來I級潛艇的基本設計還發展成VII級和IX級潛艇。

I型潛艇對於德國海軍而言並不是一型設計非常成功的潛艇,主要是因為它是德國的一個工程小組為土耳其海軍設計建造的,故而其主要目的是為後來德國海軍大型遠洋潛艇的建造打基礎。

歷史

I型潛艇由不萊梅的威瑟造船公司生產,於1936年2月14日下水。生產的兩艘分別為U-25和U-26,主要用於訓練和掛上納粹海軍旗宣傳國威。1940年時由於潛艇數量實在太少,這兩艘也被派去參加大西洋海戰。雖然兩艘作戰時間並不長,但都取得不錯的戰績。U-25共戰鬥巡弋5次,擊沉了8艘商船,直到1940年8月30日於挪威海域觸雷,連同艦上所有人員一起沉沒。U-26則出擊8次,擊沉了3艘船隻,還在第一次的布雷任務里擊傷了一艘英國軍艦。在它第2次的戰鬥巡弋中,它成了二次大戰爆發後首艘進入地中海的德國潛艇,還擊沉了4艘商船。在第8次的戰鬥巡弋中又擊沉了3艘商船,隔天又再擊傷了一艘。然而這次的攻擊卻遭2艘英國軍艦反擊,使其潛航設備出了問題而無法下潛,被後來抵達的桑德蘭水上飛機攻擊,艇員因此鑿沉了潛艇,並被盟軍軍艦所俘虜。

參數

乘員43人

艇長72.4米

水上排水量862噸

水下排水量983噸

水面最高航速18.6節

水下最高航速8.3節

水上航程7900海里/10節航速

水下航程78海里/4節航速

設計下潛深度330米

魚雷發射管數量6具(艇首4具/艇尾2具)

魚雷數量14枚魚雷/或28枚TMB水雷

武備一門20mm機關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