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級潛艇

中國宋級潛艇

中國宋級潛艇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最新一代國產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代號039型,西方稱為宋級潛艇。宋級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最早引起世人矚目,是在1994年5月,當時美國偵察衛星發現一艘新型常規潛艇從武昌造船廠下水。宋級潛艇的一大特點,是大力採取降噪措施,使噪音大幅降低,在中國海軍國產現役潛艇中噪音最低。作戰效能與英國曾裝備的‘支持者’級(2400型)比較接近。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常規潛艇水面排水量1700噸,對下排水量2250噸,艇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2台或3台MTU柴油機;單軸。

航空:15節(水上),22節(水下)。

編制:60名(其中軍官10名)。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水雷:代替魚雷

飛彈:JY8-2

對抗措施:電子支援:921-A型;雷達警戒。

雷達:水面搜尋,I波段。

聲納:艇首安裝;被/主動搜尋與攻擊;中頻。舷側基陣;被動搜尋;低頻。

該級艇的主尺寸類似於明級,但有單個側斜螺鏇槳和一個球形艇首聲納。首水平舵位於階梯型指揮台圍殼前部駕駛艙之下兩側,圍殼後部用於容納各種升降桅桿。

這就是中國從8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039型潛艇。 中國海軍的潛艇均以朝代命名,宋級(039型)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第一艘為320號,於1994年5月在武漢青山船廠下水,第二年5月交付海軍使用,1998至1999年完成了發射潛艦飛彈C801的試驗,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在水下通過發射遠距離的反艦飛彈攻擊敵艦的常規潛艇。全艇有80%是全新的設計(相對於035‘明’級而言),採用了流體力學上最佳絬形的‘水滴’形艇體結構和非對稱的七葉槳。具體作戰效能與英國曾裝備的‘支持者’級(2400型)比較接近。

特點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潛艇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該型艇採用了迴轉體尖尾,並裝有圍殼舵和十字型尾操縱面,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並實現了集中自動駕駛和自動均衡。同時該艇還具有艇員水下一定深度快速上浮脫險或與深潛救生器對接的能力。由於採取了降噪措施,使該艇的噪聲大幅度降低,成為中國國產在役潛艇中噪聲最低的一型艇。

一、宋級潛艇的靜音性

靜音性是潛艇戰力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宋”級潛艇的靜音性能與有著“大洋黑洞”之稱的俄羅斯“基洛”級潛艇不相上下。據媒體公開報導:相比之下,中國海軍新“宋”潛艇在潛航時,艇內人員的說話、走動的聲音已經超過機械產生的噪聲,成了最大的噪聲源。因此採取嚴格措施,下達命令由原來傳統的口傳改為現在的網路傳輸,既保證了命令傳達的準確性和快速性,又大大降低了艇內噪聲。這些都得益於浮筏、消聲瓦等降噪技術的綜合套用。

二、宋級潛艇的續航力

媒體公開報導:中國海軍新“宋”某潛艇在大洋深處連續長航28天,與“敵”反潛兵力鬥智鬥勇,始終沒有暴露行蹤。在返航途中又接到指揮部命令:速到某海域執行布設水雷任務。該艇潛行匿蹤,與“敵”反潛兵力巧妙周鏇、玩起了捉迷藏遊戲,有驚無險,成功突破道道封鎖線,順利完成布雷任務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安全返回某地。因此可以猜測“宋”級潛艇續航力超過了30天。

三、宋級潛艇的攻擊力

隨著宋級314艇的艇載設備曝光,其先進程度著實令世人一驚。它除裝備了先進的電子和水聲設備以外,更配裝了先進、齊全的武器系統:既有可在全深度發射的線導魚雷、自導魚雷,又有能在水下發射的反艦/潛飛彈,還具有布放水雷的能力。在武器分配上,宋級潛艇的艇首裝有六具魚雷發射裝置,其中兩具可發射線導魚雷,其他可發射聲自導魚雷和潛射飛彈。最大武器攜帶量為18件,通常為六枚線導魚雷、六枚聲導魚雷、六枚潛射飛彈,水雷則可攜帶三十枚。

宋級潛艇使用的YU-5魚雷,採用OTTO熱動力系統,中途線導加末段主被動聯合聲導的混合模式。潛艇是最好的反潛利器,YU-5魚雷的裝備使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第一次具備了對潛作戰能力。1993年,隨著“基洛”級潛艇加入中國海軍序列,三款俄制魚雷也陪嫁到中國,它們是:TEST-71型,採用電池動力,中途線導加終端主被動聯合聲導模式;TEST-96型是TEST-71型的改良型,除中途線導終端主被動聯合聲導外,還增加了尾流導引裝置,可增強反艦、反潛作戰能力;53-65型是533毫米口徑,推進系統為熱動力裝置,採用尾流自動導引模式,是一種威力強大的反艦武器,也對航母構成威脅。以上三種俄制魚雷,性能都要比中國海軍裝備的現役魚雷先進,這必然會促進中國魚雷技術發展,使中國海軍魚雷武器的攻擊力大大增強。

宋級潛艇能夠從水下發射鷹擊系列反艦飛彈,並且可以多艘潛艇齊射。C801的射程為45公里,戰鬥部重量165公斤;C802的射程超過一百公里,使“宋”級具備了超視距打擊水面艦艇的能力。中國早已研製成功長纓系列反潛飛彈,其中CY-1的最大射程約二十公里,彈頭為仿製的MK46反潛魚雷。配備水下發射的反艦飛彈和反潛飛彈之後,宋級潛艇的攻擊力又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改進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潛艇模型“宋”級潛艇的研製計畫始於80年代中後期,其設計目標瞄準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常規潛艇,各種技術性能要比“明”級潛艇有一個跨越式的進步,總體性能水平要求達到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的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滿足中國海軍潛艇部隊21世紀作戰的需求。“宋”級潛艇首艇在1992年開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開始進行大量的海上測試。測試一直進行了近三年多,其間發現了新艇存在著一些設計缺陷及沒有達標的性能指標。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新艇的穩定性沒有達到設計標準。這主要是由於指揮台的高度過高以及指揮台的梯形外形使潛艇航行重心增高及航行阻力增加。

2、噪聲水平沒有滿足設計標準。由於在潛艇的外形設計上及內部降噪措施上存在著一些不足,使潛艇的噪聲水平雖比“明”級潛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與80年代中後期建造的世界其它先進常規潛艇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3、艇載武器及電子設備需進一步提高性能及可靠性。不過,由於“宋”級是中國設計建造的第一型現代化常規潛艇,並在其上套用了全新設計的新型武器、電子設備、聲學系統、材料等,因此,存在不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針對“宋”級首艇所存在的問題,1995年經重大改進的新“宋”級改型艇開工建造,1997年8月下水,1999年2月交付使用,後續艇也進入了較為穩定的生產階段,這種經改進的新艇稱為“宋”級改。與首艇相比,改型艇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比原型高出近40%以上,整體技術水平及性能可能會達到或高於日本的“春潮”級、英國的“支持者”級及德國的209-1400型潛艇。

關於改型艇的在役數量有多種推測,自從1997年第一艘“宋”級改下水以來,其生產數量明顯超出了人們原來的預想,生產速度可能已達到每年至少開工建造數艘的高速度。

“宋”級改型潛艇從立項到批量生產共經歷了十多年,是中國研製時間最長的一型常規潛艇。該級潛艇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在常規潛艇領域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常規潛艇的發展之路。

“宋”級改型潛艇雖性能較為出眾,但由於研製年代較早,一些潛艇設計思想及潛艇設備的選擇上與國外90年代中後期研製的新型常規潛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未來改進的餘地還是較大的。其未來改進應主要放在以下幾項:

1、提高水下航行的機動能力,不妨將現在混合型艇體改為純水滴型或拉長水滴型艇體。

2、動力裝置加裝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以提高潛艇的水下續航時間,同時降低潛艇在巡邏航行時的暴露幾率。

3、增強潛艇的探測能力。如換裝性能更好的艇首聲吶及加裝拖曳式線列陣聲吶等,以提高遠距離搜尋能力,並繼續提高潛艇的自動化程度。

4、繼續通過各種降噪措施降低潛艇的總體噪聲水平,以期達到一個更為理想的安靜程度。

通過以上改進後的新艇,在技術層面上將可達到21世紀初期世界新型常規潛艇的技戰術水平,將能更好地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祖國統一大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鬥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展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潛艇宋級潛艇已經成為中國海軍現役的最重要的艇種之一。估計到2005年,中國海軍將會有20艘宋級潛艇服役。

國外媒體對中國海軍宋級等艦艇的關注程度不斷加大,並藉此宣揚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認識一下中國海軍新型的“宋級”潛艇。

80年代初,中國海軍裝備有大量仿製的033型常規潛艇和少量自製的035型常規潛艇。但這兩種潛艇技術落後,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1982年,鄧小平愛將劉華清接任海軍司令員後,立即下令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並將其列為海軍二代艦艇建設的重點之一。當時,中國海軍對新潛艇提出的技術戰術要求:艇體為水滴線形,以獲較高水下航速和較小流體噪音;采單軸七葉高彎角螺鏇槳推進器,以減少航行噪音;使用數位化聲納和顯示設備,以提高情報處理能力,並實現指揮控制自動化;配備性能先進的線導反潛魚雷和新型魚雷發射裝置,以具備反潛和反艦雙重作戰能力;配備潛射反艦飛彈和潛射反潛飛彈,以適應現代海戰的需要。同時,為吸取核潛艇配套武器研製嚴重拖後的教訓,特彆強調海軍武器裝備研製必須作到“五個成套”,即成套論證、成套設計、成套定型、成套生產、成套交付使用的原則。

80年代中期,武昌造船廠全面展開宋級潛艇研製,1999年5月首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相配套武器的研製也進展順利,潛射型鷹擊一號反艦飛彈在80年代後期已配備漢級核潛艇,魚五型線導魚雷則在90年代初研製成功,潛射型長纓一號反潛飛彈也在90年代中期試射成功。所以,當宋級潛艇首艇在1994年下水時,主要配套武器也基本研製成功。同時,潛艇人員的培訓也基本到位。據《解放軍報》1997年3月28日透露:專門培養潛艇人員的中國海軍潛艇學院,已研製成功039型潛艇的操縱指揮模擬器,可實施水上水下的全部操作,以及水下發射飛彈等特殊科目的訓練,到1997年前五個艇員隊已完成全部訓練項目。整體看,宋級潛艇是中國常規潛艇發展的一大突破,具有五個第一,即第一次使用單軸七葉高彎角螺鏇槳推進器;第一次裝設了數字顯示聲納、光電桅桿以及整合式的自動化指揮系統;第一次配備線導反潛魚雷;第一次配備潛射反艦飛彈;第一次配備潛射反潛飛彈。

中國向俄羅斯購買基洛級潛艇一事,也說明宋級潛艇仍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其中之一可能是潛艇的噪音。噪音大是潛艇的致命弱點,會喪失隱蔽性和突然性,且易被敵發現而受攻擊。這對攻擊潛艇尤為重要,因為它需迫近敵艦才能展開攻擊。從宋級潛艇沒有敷設消音瓦和艇體突出物較多來看,靜音效果可能不會太好。水下搜尋與跟蹤技術估計是另一個問題。在水下相當遠的距離搜尋和跟蹤敵艦艇,是潛艇實施攻擊和保護自己的首要條件。中國這方面的技術仍然落後,估計宋級潛艇聲納性能仍不讓人滿意。另據俄羅斯基諾級潛艇總設計師馬卡諾夫指出:宋級潛艇排水量不超過2千300噸,但指揮台圍殼設計卻很高,對航行穩定性和武器使用將會有影響。

聲納系統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潛艇在聲電系統方面,宋級潛艇的聲納系統相當進步,一套為裝設在艇首的中頻主被動搜尋與攻擊艦殼聲納,一套為裝設在舷側的被動低頻搜尋聲納陣,估計還將研製配備拖曳式被動聲納系統。宋級潛艇的光電桅桿系統非常先進。從桅桿外形看,光電探測系統包括電視攝象機、紅外成像儀以及雷射測距器等,還配有平面搜尋雷達和雷達告警系統等。艇中作戰指揮系統也已高度數位化和自動化,所有探測系統與武器系統均整合在一起,作戰性能相當不錯。據中國媒體透露:宋級潛艇配備的新一代探測設備,作戰指揮系統功能齊全,自動化程度很高,快速反應能力、搜尋和跟蹤能力很強,有較高的方位解析度,對作戰全過程可實施集中指揮和對多種武器的綜合控制,並可在一定距離上對來襲魚雷報警。

武器系統

中國宋級潛艇中國宋級潛艇

宋級潛艇在武器系統上,宋級潛艇配備的相當齊全,具有在全深度發射線導魚雷、自導魚雷、反艦飛彈和布放水雷的多種作戰能力。在魚雷方面,裝備有魚五型反潛魚雷和魚四型反艦魚雷。前者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線導魚雷,也是中國常規潛艇裝備的第一種反潛魚雷。該型魚雷彈徑533毫米,使用先進的奧圖式熱動力推進系統,采線導加主被動聲導聯合制導方式,最高航速達50節,最大航程30公里,戰鬥部205公斤,可有效對付核潛艇。為發射魚五型線導魚雷,宋級潛艇裝有新型的魚雷發射裝置。在六個魚雷發射管中,兩個發射管可發射魚五型線導魚雷。魚四型則為電動聲導反艦魚雷,戰鬥部400公斤,最高航速可達40節,最大航程15公里。宋級潛艇裝備魚五型魚雷,對提高中國常規潛艇作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只有一種可使用的反潛魚雷,即魚三型聲自導魚雷。但該魚雷只能由夏級和漢級核潛艇使用,不能裝備常規潛艇。033型和早期035型潛艇僅配有反艦魚雷,而無反潛魚雷,只具對水面艦船作戰,而無對潛艇作戰能力。配備魚五型魚雷後,中國海軍常規潛艇才第一次具備了反潛作戰能力。

反艦及反潛裝置

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宋級常規潛艇宋級潛艇還裝備有可從魚雷管發射的潛射反艦和反潛飛彈。潛射鷹擊一號飛彈(C801)最大射程45公里,彈頭165公斤,可有效攻擊中小型水面艦艇;長纓一號反潛飛彈(CY-1)的最大射程約20公里,彈頭為仿製的MK46反潛魚雷。配備潛射反艦飛彈和反潛飛彈之後,宋級潛艇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大為增強,可從遠距離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而不必因過度接近敵艦艇而被發現。未來潛射型鷹擊二號反艦飛彈(C802)研製成功後,宋級潛艇對水面艦船攻擊距離將會超過100公里。在武器分配上,宋級潛艇艇首裝有6具魚雷發射裝置,具有全深度發射武器和布放水雷的能力,其中兩具可發射線導魚雷,其他可發射聲自導魚雷和潛射飛彈。最大武器攜帶量為18件,通常為6枚線導魚雷、6枚聲導魚雷、6枚潛射飛彈,水雷則可攜帶30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