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

台兒莊

台兒莊區為山東省棗莊市轄區。位於山東省南端,毗鄰江蘇徐州。2012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轄5鎮1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31萬人。1938年春的台兒莊大捷,使台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2008年恢復重建的台兒莊古城,是世界上二戰遺存最多的地方,是中國運河文化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民居建築博物館,是單漿搖遍全城的東方古水城。2009年被國台辦確定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11年榮膺"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台兒莊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莊古城內有古河道、古碼頭、中華古水城、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台兒莊台兒莊地圖

台兒莊為山東省棗莊市轄區,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轄5個鎮1個街道,351個行政村,人口28萬。台兒莊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歷來為兵家、商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發生在此的台兒莊大戰,殲敵萬餘人,英雄的台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經濟環境

為開發特色資源,培育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台兒莊區廣邀北京、鄭州、武漢等地有關專家來台兒莊區實地考察,為台兒莊區制訂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的發展規劃,避免了開發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農業方面,該區狠抓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大力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畫,積極申報大宗農作物、食用菌、瓜果、畜禽產品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目前,該區已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50余萬畝,建成了7處國家、省、市級無公害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在工業方面,該區大力實施“以工興區”工程,重點培育原煤、水泥、石膏、紗與布、機製紙與紙板五大工業主導產業。通過加強對工業經濟的領導和生產調度,為工業企業發展創造了寬鬆環境,使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王晁集團萬通集團、台兒莊水泥有限公司、棗莊魯棉有限公司等11個區屬骨幹企業群體正在打開全區經濟發展新局面。在旅遊業方面,該區巧打“精品”牌,把旅遊業作為特色經濟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城市歷史文化品位、現代文化品位、生態文化品位來打造旅遊品牌。如今,台兒莊正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吸引著國內外遊人。今年以來,該區已接待國內外遊客18萬餘人,旅遊創收達2000余萬元。

社會環境

台兒莊台兒莊

台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產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家狗肉等20多個名優農產品。工 業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區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釀造、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產品600多種。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向型、科技型等7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貿異常活躍。全區出口商品發展到16類近60個品種,產品銷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劃興建了以“台灣工業園”為主的工業經濟園區,台灣商業街、歐式商貿街和台兒莊批發城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輻射周邊3省8個地市。

台兒莊地處要津,交通便利。台兒莊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的台兒莊大捷,使台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104國道和即將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附近有徐州觀音臨沂濟寧連雲港4個機場及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海港。“黃金水道”京杭運河橫貫全境42公里,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水上運輸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

歷史沿革

台兒莊台兒莊

台兒莊地區歷史悠久,從馬蘭屯鎮西蘭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時代的文物,邳莊鎮趙村出土的岳石和龍山文化時代的文物以及龍山文化時代的曬米城遺址證明,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周穆王時期,徐國崛起,區境被納入其版圖。

兩周之際,輔伯徙國於黃邱山套,是為逼陽國。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吳伐徐,區境運河以北地區改屬吳國。周靈王三年(公元前563年),晉、魯、曹、邾四國聯合滅逼陽,贈其土於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區境運河以北地區改屬越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讓泗東百里與魯,區境運河以北地區改屬魯國。周安王二十年(公元前382年),齊楚聯合伐魯,區境運河以北地區改屬楚國。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逼陽故地改屬齊國。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楚伐齊,逼陽故地改屬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區境屬泗水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運河以南地區屬楚國彭城郡傅陽縣,茅茨河以東地區屬楚國東海郡蘭旗縣,以西屬東海郡承縣。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東海郡改為中央直屬。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彭城郡亦改為中央直屬。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撤彭城郡,傅陽縣復歸楚國。

王莽代漢(公元前9年),改東海郡為沂平郡,所轄之蘭旗縣改稱溥睦縣,承縣改稱承治縣。傅陽縣改稱輔陽縣。
東漢恢復舊縣名,蘭旗舊地併入承縣。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更東海郡為東海國。章和二年(公元88年),楚國改稱彭城國。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郡國以上置州,東海、彭城均隸徐州。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東海國除,復為東海郡。

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承縣改屬東海郡析置之蘭陵郡。

永嘉南渡,廢傅陽縣,地歸彭城郡呂縣。

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更屬蘭陵郡承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郡置州,承縣屬徐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州置郡,改承縣為蘭陵縣,屬彭城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蘭陵縣復稱承縣,屬鄫州。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廢鄫州,以承縣屬沂州。安史之亂後,沂州隸沂兗海鎮,後改泰寧鎮。

乾寧四年(公元897年),泰寧鎮併入宣武鎮。

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廢支郡直屬中央,區境屬沂州承縣。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金國改承縣為蘭陵縣,隸邳州。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改為嶧州蘭陵縣。

金時,先屬山東西路,後為河南路邳州蘭陵縣轄,後改屬嶧州蘭陵縣。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元滅金,區境屬燕京行尚書省歸德府嶧州蘭陵縣。

元時,為山東西路嶧州蘭陵縣轄,東南少部分屬邳州武原縣。淳祐十一年(公元1245年),燕京行尚書省改稱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置中書省,蘭陵屬之。

明時,先屬山東省濟寧府,後為兗州府轄。洪武二年降嶧州為嶧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區境屬中書省濟寧府嶧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中書省,區境改屬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九年(公元1384年),改屬兗州府嶧縣。
清朝屬山東嶧縣,現張山子鎮部分地區屬滕縣。

民國時期沿襲清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至1953年8月為山東省蘭陵縣轄,1953年9月至1960年1月屬山東省嶧縣,1960年1月至1962年5月屬棗莊市,1962年6月始設台兒莊區。

1971年至今為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朝,區境分屬東鄉新河社、南落社、蘭城社、王目社、金注河社、高山社,南鄉吳寺社、澗頭社,北鄉侯孟社、馬頭社。
清初,台兒莊區境時轄嶧縣3鄉12社中的297個村莊。即企彭鄉新河社23個村,金河社25個村,王目上社45個村,王目下社35個村,侯孟社23個村;坊廂鄉坊下社27個村,澗頭社37個村,高上社35個村,高下社34個村,馬頭社4個村,陰平社2個村;蘭陵鄉斗溝社7個村。另外,西南部的20多個村莊時為滕縣、銅山縣所轄。

清中期,鄉名並,屯久廢,分社三十。區境村社未變。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府,區境屬山東省嶧縣。現泥溝鎮東北部和邳莊鎮一部分分別屬於蘭山縣和江蘇省邳縣。

民國七年(1918年),改社為區,區境分屬新河區、金河區、王下區、王上區、後孟區、坊下區、陰平區、澗頭區、高上區、高下區、馬頭區、陡溝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嶧縣改設為6個區,區境屬嶧縣第五區(駐台兒莊)、第六區(駐澗頭集),共轄7鄉1鎮。現泥溝鎮東北部屬蘭山縣第八區管轄,張山子鎮西部屬滕縣第九區管轄,張山子鎮東南部和澗頭集鎮南部為銅山縣管轄。

民囯二十四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5年至1937年底),區一度改稱鄉農學校。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現區境改設3個區,轄12個鄉1個鎮,即嶧縣第八區澗頭集鄉、草橋鄉、實驗鄉、徐塘鄉、侯孟鄉、三山鄉,第九區蘭城店鄉、蟠龍鄉、板橋鄉、興龍鄉及台兒莊鎮,第十區泥溝鄉、馬蘭屯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國民政府撤出嶧縣,台兒莊地區處於權力真空狀態。是年冬,日軍占領台兒莊,嶧縣被重新劃分為10個區,今區境設有第七區(駐韓莊)、第八區(駐澗頭)、第九區(駐台兒莊)和第十區(駐馬蘭),計轄15處鄉鎮。

民國二十八年至民國二十九年(1939年至1940年)先屬山東省,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2月後屬新建之淮海省。1945年夏,駐台日軍逃至嶧縣城後投降。台兒莊地區正式屬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運河縣政府管轄,設有第二區(駐馬蘭屯)、第七區(駐黃丘)和第八區(駐澗頭集),縣政府駐澗頭集。當年10月,析置台兒莊鎮(縣級)。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運河縣改稱銅山縣(縣政府駐賈汪),區境置有澗頭集、旺莊、黃邱、新河四區。原運河縣所屬運河以北地區劃歸嶧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銅山縣政府撤離台兒莊。8月,台兒莊鎮政府撤離台兒莊。南京國民政府重建嶧縣政府,轄區未變。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撤銷區制,原8個鄉鎮直屬嶧縣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中華民國嶧縣政府再度撤離,區境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蘭陵縣管轄,設第一區(駐澗頭集)轄9鄉、第四區(駐抗埠)轄11鄉、第五區(駐三付樓)轄10鄉、第十一區(駐台兒莊)轄5鄉和第十二區(駐唐莊)轄10鄉,計5區45鄉。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台兒莊地區屬山東省蘭陵縣(台棗專區管制),理台兒莊鎮。

1953年9月,蘭陵縣撤銷,境內劃歸嶧縣,區境重新排編為6個區,即第十二區(駐底閣):紅瓦屋屯鄉、大莊子鄉、河灣鄉;第十三區(駐唐莊):張山子鄉、耿山子鄉、楊埠鄉、杜安鄉、大廟鄉、泉源鄉、徐塘鄉、張塘鄉、黃灘鄉;第十四區(駐澗頭集):澗頭集鄉、核桃園鄉、賈橋鄉、毛樓鄉、旺莊鄉、高山鄉、薛莊鄉、太平橋鄉、張樓鄉,第十五區(駐台兒莊):西關鄉、北關鄉、越河鄉、順河鄉、興龍鄉、斗溝鄉;第十六區(駐抗埠):馬蘭屯鄉、抗埠鄉、李溝鄉、道莊鄉、梁莊鄉、前程鄉、壩子鄉;第十七區(駐三付樓);泥溝鄉、南洛鄉、劉湖鄉、黃林鄉、夾坊鄉、黃口鄉、吉莊鄉、小集子鄉、蘭城店鄉、棗莊鄉、巫山鄉。
1955年12月,撤銷十三區,併入十四區。

1956年8月合併區、鄉後,台兒莊區境內3區1鎮,下轄10個鄉,領250個村、街。即蘭城店區轄蘭城店鄉、運河鄉,領108個村;馬蘭屯區轄馬蘭屯鄉、泥溝鄉,領97個村;澗頭集區轄澗頭集鄉、張山子鄉、侯孟鄉、大廟鄉、於溝鄉、薛莊鄉,領156個村;台兒莊鎮領轄35個街、村。

1957年底撤區並鄉,區境設7鄉1鎮,即張山子、侯孟、澗頭集、薛莊、泥溝、馬蘭屯、蘭城店鄉和台兒莊鎮。

1958年秋,撤鄉鎮,成立台兒莊、火炬、前進3個人民公社。是年12月,火炬、前進人民公社分別改為澗頭集、泥溝人民公社。
1962年始設台兒莊區(鄉級),隸屬棗莊市,3個大公社劃分為張山子、侯孟、澗頭集、賀窯(1982年改為薛莊)、台兒莊、彭樓、馬蘭屯、泥溝、蘭城店、邳莊10個人民公社,下轄336個生產大隊。

1963年6月,台兒莊區改稱台兒莊辦事處。

1971年12月,台兒莊辦事處升格為台兒莊區(縣級)。

1983年5月至1984年4月,人民公社制撤銷,改為6鄉(侯孟、薛莊、彭樓、馬蘭屯、蘭城店、邳莊)、4鎮(張山子、澗頭集、台兒莊、泥溝),同時將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邳莊、彭樓兩鄉先後於1996年12月、1997年12月改為鎮。

2001年3月鄉鎮合併改制,侯孟鄉併入張山子鎮,薛莊鄉併入澗頭集鎮,彭樓鎮併入馬蘭屯鄉改為馬蘭屯鎮,蘭城店鄉併入泥溝鎮,邳莊鎮行政區劃不變,台兒莊鎮則改為運河街道。

區劃詳情

2012年,台兒莊區轄張山子鎮、澗頭集鎮、泥溝鎮、馬蘭屯鎮、邳莊鎮5個鎮和運河街道,共有211個行政村和347個自然村。政府駐地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金光路75號。

地理環境

台兒莊台兒莊
台兒莊區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淮北平原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南北高,中間低。韓莊運河西端高處35米,東端趙村最低處海拔24.5米;南部多為山區,北部多為平原澇窪地。丘陵可利用面積121120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8.6%;平原面積528802畝,占總面積的81.4%。

台兒莊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同時,台兒莊屬淮河流域運河水系,鏡內河道縱橫如網,主要河流有13條,總長176.8公里,流域面積136.5平方公里。韓莊運河、伊家河、勝利渠自西向東貫穿區鏡,龍河、引龍河、於溝河由南向北注入伊家河;嶧城大沙河沙河分洪道濤溝河新溝河王場河四支溝等河渠由北向南匯入運河。

區鏡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河沙黏土等。區內交通方便,棗園—徐州,蒙陰—台兒莊,蘭陵—薛城,台兒莊—張山子公路和206國道在鏡內交會。另有鄉間公路多條。通車裡程158.2公里。台兒莊設有汽車站。伊家河與韓莊運河上設有公里橋4座,船閘2座,基本上可保證1000噸以下駁船常年通航。

文化環境

台兒莊作為南北運河文化的一個結點和沿海向內陸文化的過渡地帶,在文化傳播、交流、普及、提高、改良等諸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進了中國南北方文化交流。

台兒莊大運河

台兒莊地處京杭大運河“腹地”,為中國南北方文化的“分水嶺”,形成了“文脊”的優勢。台兒莊文化的原始基因是齊魯文化,但運河貫通後,北方的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及以南方的江淮文化、吳越文化等一齊湧入台兒莊,從而使台兒莊文化具有了多樣性、開放性、兼容性、傳播性和交流性的特點。《嶧縣誌》之卷六《風俗志》說:近代嶧縣(台兒莊)的各種教會,如清淨教羅祖教五葷道教、三點會、八系會、哥老會、安慶會等,皆經運河由江南進入,嶧縣(台兒莊)與江南在社會觀念、精神文化、思想意識等方面有著密切的交流。台兒莊明清時期的建築,以及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和民間文化娛樂,無不兼容了中國南北方文化的特點,甚至清末及民國期間的“哥德式”、“古典式”等建築,還體現了西方國家建築文化的特點。目前遺存下來的胡家老店、李家商鋪等建築,均傍河而築,前有臨街的店鋪,後有運河碼頭,建築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築的靈巧秀美。現在台兒莊人愛吃的“黃花牛肉麵”,實質上是中國南北方飲食文化兼容並蓄的結果,因為歷史上北方人吃牛肉而不食黃花,而南方人食黃花而不吃牛肉。由“拉魂腔”發展起來的柳琴戲,融合了高腔、青陽、亂彈、崑曲、皮黃等中國南北方戲劇的精粹。台兒莊的民間博彩娛樂項目,如斗禽、斗蟲、麻將、馬吊牌、葉子戲等,也是經運河傳入。

二是構築了魯南蘇北文化板塊。

京杭大運河整體上呈南北走向,因此整箇中國運河文化呈現出由點帶面,逐步展開,逐層深入,帶狀形態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一條以運河為主脈,以城鎮為龍頭,城鎮帶鄉村的區域文化帶動現象,即所謂的“運河文化帶”。而台兒莊地區則不然,不僅具有共性的“運河文化帶”,而且還有“運河文化塊”。這一文化板塊的形成,一是取決於棗莊段運河的東西走向,使文化影響範圍更加廣泛;二是取決於台兒莊象一個楔子,深深地釘在山東和江蘇的交界處,成為魯南蘇北共同擁有的大市場。長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棗莊、徐州等魯南蘇北廣大地區的風土民情和文化習俗,甚至方言土語等,都是幾近一致的。

三是提升了區域教育水平。

運河未開通前,台兒莊是一個遠離縣城比較偏僻的荒村,這一地區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後。運河通航後,台兒莊地區辦義學、建書院、設塾館,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所培育出的進士、舉人、秀才等不勝枚舉。據《台兒莊區志》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台兒莊建有“蘭陵書院”;明末至清代,台兒莊建有義學4所,民國初又增設一所;明末清初,台兒莊地區私人辦學日漸興盛,至光緒年間,僅知名私塾就達32處,加上周邊鄉村私塾共有70餘處。當西方宗教傳入台兒莊後,台兒莊地區先後又建起了明德學堂、皈真學堂、天主學堂、福音國小堂、基督國小堂等6處教會學校。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台兒莊文化名人輩出。明萬曆庚子(1604)科舉,台兒莊人黃和進京會試,進士及第。萬曆乙卯(1618)科舉,台兒莊人黃圖昌進士及第。清康熙辛卯(1711)科武,台兒莊人周宗旦科武進士。明清兩代,台兒莊還出現了尤奎光、尤培桂等大批舉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戰爭日期為國捐軀的孫伯英趙靜波,著名詩人、戲劇家賀敬之戲劇導演藝術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美術教育家、畫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郁化清,江蘇十大國畫家之一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台兒莊受過啟蒙教育。

四是積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

台兒莊400多年的滄桑歷史,在京杭大運河中段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台兒莊明清時期的宗教文化非常發達,先後建有泰山行宮、新關帝廟、清真寺、大王廟、龍王廟、火神廟、東嶽天齊廟等宗教設施50餘處,號稱運河“佛城”。有的宗教還出現了不少的人才和作品。比如明代長期從事道教文學創作的賈仲明,一生創作生活在台兒莊,創作了《呂洞賓桃柳生仙記》、《鐵拐李度金童玉女》、《互長春三度碧桃花》等大量文學作品。台兒莊的民間藝術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寺廟音樂船夫號子嗩吶古曲運河花鼓漁燈秧歌等,為台兒莊所獨有;龍燈、獅子、高蹺、旱船、竹馬、黑驢、鑼鼓、皮影等藝術風格獨特,有別於其它地區。台兒莊的酒文化講“忠仁”、重“禮義”,台兒莊區酒廠至今還保留了這兩個品牌的白酒生產。台兒莊的食文化非常考究,集中了中國八大菜系的特色,注重“色、香、味、名、特、質”六個字,有“吃在台兒莊”之說。台兒莊的茶文化兼容並蓄,飲茶習俗多樣,無論是龍井、旗槍、鐵觀音,還是紅茶、花茶等,在台兒莊都能找到市場。台兒莊的青樓文化,以“蘭婷書寓”最為著名,影響大江南北。台兒莊的幫會文化,以青幫最為活躍,據吳壽《逗留於農村經濟時代的徐海各屬》記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運河之運河沿線的邳縣,有青幫數千人,居留於台兒莊之黃林莊至窯灣沿中運河之各重鎮。”長期的運河文化薰陶,使台兒莊人不僅勤勞、勇敢、好學,而且聰明靈活,精打細算,有“鄉上的趕不上窯上的,窯上的趕不上閘上的”之說。台兒莊的文物古蹟很多,僅國寶級文物就有三處,即明清運河水工設施、台兒莊大戰遺址和偪陽城遺址。其中明清運河水工設施,包括2000餘米的古運河道、200餘米的石駁岸和10餘處古碼頭,這些均被專家譽為“京杭運河僅存”的明清水工文化遺產。

紅色經典

台兒莊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萬餘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時間表

李宗仁李宗仁
1938年3月16日,日軍第十師團組編瀨谷支隊(旅團)作為先頭部隊,向台兒莊以北滕縣發動進攻,揭開了台兒莊戰役的序幕。

3月31日,台兒莊及其附近日軍被我軍完全包圍

31日,台兒莊及其附近日軍已被第2集團軍和第20軍團第52軍完全包圍,正當中、日兩軍在台兒莊進行陣地爭奪的殊死戰鬥之時,在台兒莊北部外圍的戰線上,日軍坂本支隊對第52軍側背形成威脅。受困的日軍在得到支持之後,立刻發動逆襲,台兒莊各處陣地都遭到日軍強烈的反攻,孫連仲部又陷入苦戰之中。

4月2日:第5戰區司令部給各參戰軍團下達任務

4月3日:中國軍隊開始總攻孫連仲部傷亡慘重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台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拼力爭奪,占領市街大部。總攻開始以後,日軍頑強抵抗。

4月6日:李宗仁親赴台兒莊指揮總攻日軍潰逃

李宗仁趕赴台兒莊附近,親自指揮全線總攻。中國軍隊全線出擊,殺聲震天。敵軍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用完,機動車輛多數被擊毀,其餘也因缺乏汽油陷於癱瘓,日軍狼狽逃竄。

4月7日:大捷殲滅日軍一萬餘人

台兒莊一戰,中國投入兵力20多個師計12萬人,其中台兒莊方面6萬人;日軍投入2個師8個團約3萬人,其中台兒莊方向7個團。中國軍隊擊敗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以損失近2萬人為代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日軍損失坦克30餘輛,火炮70餘門、坦克40餘輛、機槍數百挺、步槍萬餘枝。並繳獲了大量武器及其他軍用物資

英雄譜

李宗仁指揮台兒莊戰役的司令官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過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1923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奉孫中山之命與黃紹宏白崇禧合組“廣西全省綏靖督辦署”,任督辦。1926年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國民黨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議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

仵德厚仵德厚
仵德厚台兒莊戰役曾經最後的指揮官戰鬥中戰友被炸飛的人頭落在我懷裡一次、飛舞來的腸子掛在我軍帽上一次、炸斷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裡陣地上是槍炮聲滾到一起,震耳欲聾、飛沙走石、血雨腥風。七百多日本鬼子戰死在我們的陣地前沿,每天都可以聽到日軍衝鋒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第五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第2集團軍屬於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後,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第五戰區第59軍軍長張自忠,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並先後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抗日戰爭暴發後,他率部南下抗戰。1940年5月1日,在棗宜戰役(棗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國。

第五戰區第41軍軍長孫震,鏖戰四平的主將重新披掛上陣。林彪向小諸葛下戰書:“不投降就消滅。”為報一箭之仇,他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從武漢到海南,千里追逐白崇禧

第五戰區第30軍軍長田鎮南,田鎮南(1888--1974),字柱峰,號位午,項城市王明口田老家村人。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38年,任陸軍第2集團軍第30軍軍長。奉命開赴台兒莊前線,正面迎擊板垣和磯谷兩師團的一部。

第五戰區第52軍軍長關麟征

第五戰區第31師師長池峰城

第五戰區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滕縣保衛戰自1938年3月14日早晨開始,至18日中午結束,共4天半,計108小時。守軍第41軍守城部隊自第122師師長王銘章以下傷亡5000餘人,在滕縣附近界河、龍山、南、北沙河一帶作戰的第45軍,自第127師師長陳離以下也傷亡四五千人。滕縣整個陣地化為灰燼。進犯的日軍傷亡也十分慘重,死傷達2000餘人。

風景名勝

截止到2013年11月,台兒莊擁有台兒莊古城5A級景區1家,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台兒莊國家運河濕地公園4A級景區2家。

台兒莊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運河文化的活化石;擁有京杭運河僅存的最後3公里古運河,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台兒莊古城內保存了53處戰爭遺蹟。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台兒莊區人民政府於1992年10月12日奠基,投資3000萬元興建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屬國家AAAA級景區。


台兒莊運河濕地公園:是2009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的國內第一個以運河濕地為主題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境內共有各類動植物千餘種,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2013年,台兒莊運河濕地景區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順利晉升為4A級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