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氣丸

痞氣丸,中醫藥方,主治脾積。胃脘有塊,覆大如盤,久久不愈,四肢不收,黃疽消瘦,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脈浮大而長者。

基本信息

開放分類

藥劑、中藥、方劑

正文

痞氣丸

來源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組成

大烏頭7.5克(炮,去皮、尖) 附子15克(炮,去皮、臍) 赤石脂(煅,醋淬) 川椒(炒出汗) 乾薑(炮)各60克 桂心15克

用法

上藥研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5~7丸,用米湯送下,漸加至10丸。

主治

脾積。胃脘有塊,覆大如盤,久久不愈,四肢不收,黃疽消瘦,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脈浮大而長者。

中藥方劑之P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