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泄丸

脾泄丸

脾泄丸,中醫藥方,用於運脾止瀉,脾泄,腹脹滿,嘔吐者。

正文

脾泄丸

來源

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

白朮(炒)60克 白芍(酒炒)30克 神曲(炒)45克 楂子 半夏備45克 黃芩(炒)15克 蒼朮60克

用法

上藥用荷葉煨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

功用

運脾止瀉,

主治

脾泄腹脹滿嘔吐者。

加減

氣虛者,加參、術、甘草,里急後重,加檳榔,木香
脾泄丸白芍

藥用價值

【英文名】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

【拉丁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其他名稱】山薊、楊枹薊、山芥、天薊、山姜、乞力伽、山精、山連、冬白朮、白大壽 沙邑條根、枹楊、枹薊於術、冬術、浙術、種術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白朮健脾,和胃,安胎。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套用】
1.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 用於水濕停留、痰飲、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 用於表虛自汗。本品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此外, 本品又可用於安胎,治妊娠足腫、胎氣不安等症,有內熱者,可與黃芩等配伍;腰酸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中藥方劑之P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