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舒絡丸

平肝舒絡丸

中藥藥品,具有平肝疏絡,活血祛風的功效。用於肝氣鬱結,經絡不疏引起的胸脅脹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等症。

藥名

藥名平肝舒絡丹
漢語拼音pingganshuluowan
英文名Pingganshuluopills

標準號

WS3-B-1302-93

藥物組成

平肝舒絡丸平肝舒絡丸

柴胡90g,青皮(醋炙)60g,陳皮90g,佛手90g,烏藥90g,香附(醋炙)90g,木香90g,檀香90g,丁香60g,沉香300g,廣藿香90g,砂仁90g,豆蔻仁90g,厚朴(姜炙)90g,枳殼(去瓤麩炒)90g,羌活90g,白芷90g,鐵絲威靈仙(酒炙)90g,細辛90g,木瓜90g,防風90g,鉤藤90g,僵蠶(麩炒)90g,膽南星(酒炙)150g,天竺黃60g,桑寄生90g,何首烏(黑豆酒炙)90g,牛膝90g,川芎60g,熟地黃90g,龜甲(沙燙醋淬)90g,延胡索(醋炙)90g,乳香(醋炙)90g,沒藥(醋炙)90g,白及90g,人參90g,白朮(麩炒)90g,茯苓90g,肉桂60g,黃連90g,冰片90g,硃砂粉300g,羚羊角粉30g。

處方來源

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標準1993年

性狀

本品為棕紅色的大蜜丸;氣涼香,味苦、辛。

功效

平肝疏絡,活血祛風。

主治

肝氣鬱結,經絡不疏引起的胸脅脹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

黃酒或溫開水送服,每次1丸,日2次。

製備方法

以上四十三味,除羚羊角粉外,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冰片研細;其餘柴胡等四十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40-16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鑑別

鑑別(1)取本品2丸,剪碎,加硅藻土12g,研勻,加乙醚50ml,回流提取0.5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g,加乙醚20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2)取[鑑別](1)項下乙醚提取過的殘渣,加乙醇40ml,回流提取0.5小時,濾過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粉末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規格

6g/丸

貯藏

密封。

藥性分析

方中柴胡、青皮疏肝解郁;陳皮、佛手、烏藥、香附、木香、檀香、沉香、砂仁、厚朴、枳殼、豆蔻、延胡索行氣;川芎祛風行氣,活血止痛;丁香、肉桂溫里散寒;藿香化濕,羌活、白芷、細辛祛風止痛;威靈仙、防風、鉤藤、木瓜祛風通絡;僵蠶、羚羊角、冰片息風開竅;膽南星、天竺黃、黃連清熱化痰;桑寄生、何首烏、牛膝、熟地、龜甲益肝腎,其中桑寄生兼能祛風濕;人參、白朮、茯苓補中益氣;乳香、沒藥活血化瘀;白及活血止血消腫。諸藥共奏平肝舒絡,活血祛風之功。

注意事項

1、本品處方中含硃砂,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2、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膠球殼;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中藥方劑之P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