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瓦癬

疊瓦癬

疊瓦癬,是一種特殊的體癬,主要由同心性毛癬菌或稱疊瓦癬菌引起,因其損害呈多數同心圓狀排列,鱗屑層層相疊,狀如疊瓦而得名,俗稱浪花癬或開花癬。本病屬淺部真菌感染,傳染性不很強,常由直接或密切接觸傳染,有時可一家數口同時患病,但以成年男性為多見。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疊瓦癬
疊瓦癬是一種淺部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由同心性毛癬菌引起。
診斷要點:1.好發於軀幹、四肢及臀部。2.初發損害為小丘疹,逐漸向四周擴大成環狀,其上覆以鱗屑,境界清楚。3.在損害的中央又有新皮疹出現,並再次擴大、脫屑,如此反覆形成多個環套環的皮損,似疊瓦狀。4.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5.慢性病程,與季節無關。6.鏡檢見真菌成份。
治療要點:外用咪康唑乳膏,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

疾病描述

疊瓦癬是熱帶及亞熱帶的一種淺部真菌感染,在東南亞中美南美洲一帶比較多見。中國南方如江蘇北部、安徽等省也曾流行,但現已日益減少。

症狀體徵

疊瓦癬疊瓦癬
本病初起呈帶棕色的丘疹,漸次擴大,其上脫屑,鱗屑一端附著於表皮上,另一端則游離而傾向中心。真菌逐漸沿著表皮角質層向周圍擴大,同時在損害中央又出現丘疹,再次脫屑、擴大,如此循環往復,形成多數同心圓形鱗屑性損害。此種環狀損害一般不超過10環,環距約為2mm,有如疊瓦狀。在損害發展過程中,新的損害可在其附近陸續出現,互相融合,形成多環形花紋狀病變,形成渦紋,故又稱渦紋癬。損害界限很清楚,患者皮膚色素可以增加或減退,由於搔抓,皮膚可逐漸增厚。好發於臀部、軀幹、四肢及面部等皮膚較薄之部位,包括皮膚黏膜交界處,而在頭皮、掌、跖則較少波及。頭皮可被侵犯,但從不波及毛髮。甲板也可被波及。患者周圍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常有增加。病程為慢性,且不受季節的影響,有時可終身不愈。

疾病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同心性毛癬菌所引起,常由直接密切接觸傳染,有時可一家數口同時患病,患者以成年男性較為多見。

病理生理

在用PAS染色或烏洛托品硝酸銀染色的組織切片中,在表皮角質層中可見有許多真菌菌絲。慢性病例中,真皮可有輕度非特異性炎性浸潤,其中包括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併發症

本病初起呈帶棕色的丘疹,漸次擴大,其上脫屑,鱗屑一端附著於表皮上,另一端則游離而傾向中心。真菌逐漸沿著表皮角質層向周圍擴大,同時在損害中央又出現丘疹,再次脫屑、擴大,如此循環往復,形成多數同心圓形鱗屑性損害。此種環狀損害一般不超過10環,環距約為2mm,有如疊瓦狀。在損害發展過程中,新的損害可在其附近陸續出現,互相融合,形成多環形花紋狀病變,形成渦紋,故又稱渦紋癬。損害界限很清楚,患者皮膚色素可以增加或減退,由於搔抓,皮膚可逐漸增厚。好發於臀部軀幹四肢及面部等皮膚較薄之部位,包括皮膚黏膜交界處,而在頭皮則較少波及。頭皮可被侵犯,但從不波及毛髮。甲板也可被波及。患者周圍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常有增加。病程為慢性,且不受季節的影響,有時可終身不愈。

診斷檢查

本病從臨床的典型症狀即可診斷,必要時真菌直接鏡檢或培養檢查,對診斷更有助。臨床上尚應與體癬作鑑別。

治療方案

其治療常較棘手。一般外用水楊酸類藥物的同時內服灰黃黴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療程宜長,至少要1個月以上。即使如此,仍常見復發。

預後及預防

疊瓦癬預防的關鍵在於對患者原有的足癬股癬甲癬頭癬等進行積極的治療,要儘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癬病的動物如等密切接觸。要避免間接接觸患者用過的浴盆毛巾等,並對該類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託兒機構、集體生活的人員更應注意。
一些可能影響機體抵抗力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應儘量避免濫用,以免因機體抵抗力減弱而易致繼發感染。對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也應予以及時的治療。

保健貼士

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澡,除去身上的污垢。

相關藥品

灰黃黴素 氟康唑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好評醫院

北京京城皮膚病醫院
醫院別名:北京現代皮膚醫院
醫院等級:三級
醫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德勝門外雙泉堡甲4號()
醫院電話:010-64888999傳真:010-64848140

病例

患者男,55歲,因全身有多處圓形脫屑性皮損伴瘙癢,反覆發作10年,於1999年6月到我院門診就診。患者約10年前發現胸背部出現多環狀脫屑性皮損,伴有瘙癢,每夏季皮損發紅且擴大,冬季皮損似呈褐色,表面少許糠狀脫屑,在外院按體癬治療,持續10年未愈。

疊瓦癬疊瓦癬
體檢:一般情況好,否認糖尿病及長期套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史。皮膚科體檢:背部、腹部、雙上肢見散在10餘處直徑3~7cm大小不等褐紅色圓形鱗屑性皮損,邊緣清楚,中心為同心圓形間距基本相等的多環狀損害,皮損表面伴有血痂;頸、胸、背部見融合成大片的渦紋狀鱗屑性損害。頭部毛髮正常,頭、面、兩耳、兩下肢無皮損,兩手足指、趾甲甲板表面粗糙。

真菌學檢查:刮取皮損邊緣鱗屑作直接鏡檢可見有許多粗細不一菌絲,相互交織成網狀。甲屑直接鏡檢及培養陰性。皮屑真菌培養:在含放線菌酮、氯黴素的沙堡瓊脂上,26℃培養,菌落生長緩慢,表面呈蠟狀高起,中央有不規則皺褶,邊緣清楚,周圍有一圈放射狀溝紋,培養基不變色,菌落下沉不顯著。小培養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較粗的分隔菌絲,胞漿淡,可見破梳狀體及厚壁孢子。結合臨床特徵和培養結果,考慮為同心性毛癬菌感染,該菌種送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醫學真菌中心確認為同心性毛癬菌。

治療:口服微粒灰黃黴素0.25g,每日4次,白天外搽複方咪康唑軟膏3次,晚上外搽複方苯甲酸溶液。治療2周為1療程,1個療程後複診,全身皮損大部分呈消退狀,多環狀、渦紋狀皮損隱約可見,灰黃黴素口服量減為0.25g,每日3次,2個療程後複診,全身皮膚損害消退,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均為陰性,臨床痊癒。

疾病大全(一)

疾病是人體健康的殺手,了解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一直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之奮鬥的目標。然而預防疾病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在這裡讓我們通過對一些疾病的了解來加強人類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杜絕疾病的發生,減少人間的慘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