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統工程

物流系統工程

物流系統工程(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是程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流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的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優方案,以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目的的綜合性組織管理活動。物流系統工程主要運用工業工程和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從整體上對物流進行分析、設計、最佳化和控制。

研究內容

1、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物流系統工程綜合物流系統
對於巨觀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國際或國內)物流設施布局網路的最最佳化處理。如港口、碼頭的布局設定,工廠廠址的選擇,作為物資儲備或中轉的大型倉庫的布局設定等;對於微觀物流系統(企業物流),規劃設計的核心內容是工廠、車間內部的設計與平面布置、設備的布局。

2、企業內部物流運輸(或搬運)與儲存的控制和管理

當企業內部物流網路布局形成時,就必須採用物流管理手段,最佳化和控制物流流程,主要包括運輸、搬運儲存,使企業內部物流實現低成本、快速度、準確無誤的作業過程,達到規劃階段所設定的目標。其中包括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生產批量最最佳化的研究; 工位儲備與倉庫儲存的研究; 在制品的管理;搬運車輛的計畫與組織方法; 信息流的組織方法,信息流對物流的作用問題等。

3、運輸與搬運設備、容器與包裝的設計和管理

通過改進搬運設備,改進流動器具來提高物流效益、產品質量等;如社會物流中的貨櫃、罐、散料包裝,工廠企業中的工位器具、料箱、料架以及搬運設備的選擇與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倉庫及倉庫搬運設備的研究;各種搬運車輛和設備的研究;流動和搬運器具的研究。

系統目標

物流系統工程支持和最佳化物流系統中的各個環節
服務目標:物流系統是"橋樑、紐帶"作用的流通系統的一部分,它具體地聯結著生產與再生產、生產與消費,因此要求有很強的服務性。物流系統採取送貨、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務性的體現。在技術方面,近年來出現的"準時供貨方式"、"柔性供貨方式"等,也是其服務性的表現。

快速、及時目標:及時性不但是服務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對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時既是一個傳統目標,更是一個現代目標。其原因是隨社會大生產發展,這一要求更加強烈了。在物流領域採取的諸如直達物流、聯合一貫運輸、高速公路、時間表系統等管理和技術,就是這一目標的體現。

節約目標:節約是經濟領域的重要規律,在物流領域中除流通時間的節約外,由於流通過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價值,所以領先節約來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對產出的重要手段。

規模化目標:以物流規模做為物流系統的目標,是以此來追求"規模效益"。生產領域的規模生產是早已為社會所承認的。由於物流系統比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差,因而難於形成標準的規模化格式。在物流領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統,研究物流集約化的程度,就是規模最佳化這一目標的體現。

庫存調節目標:是服務性的延伸,也是巨觀調控的要求,當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統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領域中正確確定庫存方式、庫存數量、庫存結構、庫存分布就是這一目標的體現。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統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組合、聯結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總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的總目的。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統的支撐要素:以系統的建立需要有許多支撐手段,尤其是處於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中,要確定物流系統的地位,要協調與其它系統關係,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體制、制度;法律、規章;行政、命令和標準化系統。

物流系統的物資基礎要素: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行,需要有大量技術裝備手段,這些手段的有機聯繫對物流系統的運行有決定意義。這些要素對實現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①物流設施;②物流裝備;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術及網路;⑤組織及管理。

功能概述

1、運輸功能

物流系統工程工業集成物流系統
運輸是物流的核心業務之一,也是物流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選擇何種運輸手段對於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決定運輸手段時,必須權衡運輸系統要求的運輸服務和運輸成本,可以從運輸機具的服務特性作判斷的基準:運費,運輸時間,頻度,運輸能力,貨物的安全性,時間的準確性,適用性,伸縮性,網路性和信息等。

2、倉儲功能

在物流系統中,倉儲和運輸是同樣重要的構成因素。倉儲功能包括了對進入物流系統的貨物進行堆存、管理、保管、保養、維護等一系列活動。倉儲的作用主要表現再兩個方面:一是完好地保證貨物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是為將貨物配送給用戶,在物流中心進行必要的加工活動而進行的保存。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由少品種、大批量物流進入到多品種、小批量或多批次、小批次物流時代,倉儲功能從重視保管效率逐漸變為重視如何才能順利地進行發貨和配送作業。流通倉庫作為物流倉儲功能的服務據點,在流通作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將不再以儲存保管為其主要目的。流通倉庫包括撿選,配貨,檢驗,分類等作業並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小批量等收貨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標籤,重新包裝等流通加工功能。根據使用目的,倉庫的形式可分為:

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倉庫:具有發貨,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存儲中心型倉庫:以存儲為主的倉庫;物流中心性倉庫:具有存儲,發貨,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倉庫。

物流系統現代化倉儲功能的設定,以生產支持倉庫的形式,為有關企業提供穩定的零部件和材料供給,將企業獨自承擔的安全儲備逐步轉為社會承擔的公共儲備,減少企業經營的風險,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業逐步形成零庫存的生產物資管理模式。

3、包裝功能

為使物流過程中的貨物完好地運送到用戶手中,並滿足用戶和服務對象的要求,需要對大多數商品進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裝。包裝分工業包裝和商品包裝兩種。工業包裝的作用是按單位分開產品,便於運輸,並保護在途貨物。商品包裝的目的是便於最後的銷售。因此,包裝的功能體現再保護商品、單位化、便利化和商品廣告等幾個方面。前三項屬物流功能,最後一項屬行銷功能。

4、裝卸搬運功能

裝卸搬運是隨運輸和保管而產生的必要物流活動,是對運輸、保管、包裝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進行銜接的中間環節,以及在保管等活動中為進行檢驗、維護、保養所進行的裝卸活動,如貨物的裝上卸下、移送、揀選、分類等。裝卸作業的代表形式是貨櫃化和托盤化,使用的裝卸機械設備有吊車、叉車、傳送帶和各種台車等。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中,裝卸搬運活動是頻繁發生的。因而是產品損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對裝卸搬運的管理,主要是對裝卸搬運方式、裝卸搬運機械設備的選擇和合理配置與使用以及裝卸搬運合理化,儘可能減少裝卸搬運次數,以節約物流費用,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5、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是在物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流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產品銷售、維護產品質量和實現物流效率化,對物品進行加工處理,使物品發生物理或化學性變化的功能。這種在流通過程中對商品進一步的輔助性加工,可以彌補企業、物資部門、商業部門生產過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更好地銜接生產和需求環節,使流通過程更加合理化,是物流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增值服務,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流通加工的內容有裝袋、定量化小包裝、拴牌子、貼標籤、配貨、挑選、混裝刷標記等。流通加工功能其主要作用表現在:進行初級加工,方便用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加工效率及設備利用率;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手段的最高效率;改變品質,提高收益。

6、配送功能

配送功能的設定,可採取物流中心集中庫存、共同配貨的形式,使用戶或服務對象實現零庫存,依靠物流中心的準時配送,而無需保持自己的庫存或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險儲備,減少物流成本的投入。配送是現代物流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

7、信息服務功能

現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術來保證物流體系正常運作的。物流系統的信息服務功能,包括進行與上述各項功能有關的計畫、預測、動態(運量、收、發、存數)的情報及有關的費用情報、生產情報、市場情報活動。財物流情報活動的管理,要求建立情報系統和情報渠道,正確選定情報科目和情報的收集、匯總、統計、使用方式,以保證其可靠性和及時性。

從信息的載體及服務對象來看,該功能還可分成物流信息服務功能和商流信息服務功能。商流信息主要包括進行交易的有關信息,如貨源信息、物價信息、市場信息、資金信息、契約信息、付款結算信息等。商流中交易、契約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的結果,也提供了物流的依據,是兩種信息流主要的交匯處;物流信息主要是物流數量、物流地區、物流費用等信息。物流信息中庫存量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結果,也是商流的依據。

物流系統的信息服務功能必須建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國際通用的EDI信息技術基礎之上,才能高效地實現物流活動一系列環節的準確對接,真正創造“場所效用”及“時間效用”。可以說,信息服務是物流活動的中樞神經,該功能在物流系統中處於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信息服務功能的主要作用表現為:縮短從接受訂貨到發貨的時間;庫存適量化;提高搬運作業效率;提高運輸效率;使接受訂貨和發出訂貨更為省力;提高訂單處理的精度;防止發貨,配送出現差錯;調整需求和供給;提供信息諮詢等。

相關書籍

物流系統工程《物流系統工程》
書名:《物流系統工程》
作者:王長瓊編著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字數:246000
ISBN:9787504720979
所屬分類: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

本書以系統工程現代物流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闡述了物流系統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內容。本書第一、二章主要分析物流系統的特徵、模型、構成要素及要素的集成等基本問題;第三、四章介紹物流系統建模和系統分析的方法;第五章介紹了物流需求預測的特殊問題和合適的方法;第六章介紹了區域物流系統規劃、物流網路規劃和運輸系統的規劃;第七章介紹了物流系統仿真的基本方法、庫存決策仿真,以及仿真技術在港口貨櫃物流系統中的套用;第八、九章是物流系統的綜合評價與決策。另外,每章均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和習題,還有大量的套用實例及大型案例的分析。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物流工程、物流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教材,也可供物流管理人員和物流技術人員參考。

物流術語(五)

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