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標準化

物流標準化

標準化是對產品、工作、工程或服務等普遍的活動規定統一的標準,並且對這個標準進行貫徹實施的整個過程。 標準化是國民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於社會大分化、生產大分工之後,為合理組織生產,促進技術進步,協調社會生活所出現的事物,標準化管理是有權威的有法律效力的管理。在包裝標準方面,我國已全面制定了包裝術語、包裝尺寸、包裝標誌、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包裝技術、包裝材料、包裝材料試驗方法、包裝容器、包裝容器試驗方法、產品包裝、運輸、貯存與標誌等方面的標準;在物流機械與設施方面,我國制定了起重機械、輸送機械、倉儲設備、裝卸機械、自動化物流裝置以及托盤、貨櫃等方面的標準。

種類

物流統一標準

物流標準化會議物流標準化會議

1)基礎編碼標準。是對物流對象物編碼,並且按物流過程的要求,轉化成條形碼,這是物流大系統能夠實現銜接、配和的最基本的標準,也是採用信息技術對物流進行管理和組織、控制的技術標準。在這個標準之上,才可能實現電子信息傳遞、遠程數據交換、統計、核算等物流活動。

2)物流基礎模數尺寸標準。基礎模數尺寸指標標準化的共同單位尺寸,或系統各標準尺寸的最小公約尺寸。在基礎模數尺寸確定之後,各個具體的尺寸標準,都要以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選取其整數倍數為規定的尺寸標準。由於基礎模數尺寸的確定,只需在倍數系列進行標準尺寸選擇其他的尺寸標準,這就大大減少了尺寸的複雜性。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的確定不但要考慮國內物流系統,而且要考慮到與國際物流系統的銜接,具有一定難度和複雜性。

3)物流建築基礎模數尺寸。主要是物流系統中各種建築物所使用的基礎模數,它是以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確定的,也可選擇共同的模數尺寸。該尺寸是設計建築物長、寬、高尺寸,門窗尺寸,建築物柱間距,跨度及進深等尺寸的依據。

物流標準化工具車物流標準化工具車

4)集裝模數尺寸。是在物流基礎模數尺寸基礎上,推導出的各種集裝設備的基礎尺寸,以此尺寸做為設計集裝設備三向尺寸的依據。在物流系統中,由於集裝是起貫穿作用的,集裝尺寸必須與各環節物流設施、設備、機具相配合,因此,整個物流系統設計時往往以集裝尺寸為核心,然後,在滿足其他要求前提下決定各設計尺寸。因此,集裝模數尺寸影響和決定著與其有關各環節標準化。

5)物流專業名詞標準。為了使大系統有效配合和統一,尤其在建立系統的情報信息網路之後,要求信息傳遞異常準確,這首先便要求專用語言及所代表的涵義實現標準化,如果同一個指令,不同環節有不同的理解,這不僅會造成工作的混亂,而且容易出現大的損失。物流專業名詞標準包括物流用語的統一化及定義的統一解釋,還包括專業名詞的統一編碼。

全國物流標準化研討會全國物流標準化研討會

6)物流單據、票證的標準化。物流單據、票證的標準化,可以實現信息的錄入和採集,將管理工作規範化和標準化,也是套用計算機和通信網路進行數據交換和傳遞的基礎標準。它可用於物流核算、統計的規範化是建立系

統情報網、對系統進行統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對系統進行巨觀控制與微觀監測的必備前提。

7)標誌、圖示和識別標準。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機具都是在不斷運動中,因此,識別和區分便十分重要,對於物流中的物流對象,需要有易於識別的又易於區分的標識,有時需要自動識別,這就可以用複雜的條形碼來代替用肉眼識別的標識。

8)專業計量單位標準。除國家公布的統一計量標準外,物流系統還有許多專業的計量問題,必須在國家及國際標準基礎上,確定本身專門的標準,同時,由於物流的國際性很突出,專業計量標準還需考慮國際計量方式的不一致性,還要考慮國際習慣用法,不能完全以國家統一計量標準為唯一依據。

統一技術標準

主要有:運輸車船標準、作業車輛標準傳輸機具標準、倉庫技術標準、包裝、托盤、貨櫃標準。包括包裝、托盤、集裝系列尺寸標準,包裝物標準、貨架儲罐標準等。

基點介紹

物流標準化物流標準化

1、集裝是物流標準化基點。

物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涉及的面又很廣泛,過去,構成物流這個大系統的許多組成部分也並非完全沒有搞標準化,但是,這往往只形成局部標準化或與物流某一局部有關的橫向系統的標準化。從物流系統來看,這些互相缺乏聯繫的局部的標準化之間卻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縱向的標準化體系。所以,要形成整個物流體系的標準化,必須在這個局部中尋找一個共同的基點,這個基點能貫穿物流全過程,形成物流標準化工作的核心,這個基點的標準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統的基準,為各個局部的標準化的準繩。

為了確定這個基點,人們將進人物流領域的產品(貨物)分成了三類,即:零雜貨物、散裝貨物與集裝貨物三類。這三類的標準化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零雜貨物及散裝貨物在物流的“結節”點上,例如在換載、裝卸時,都必然發生組合數量及包裝形式的變化,因此,要想在這些“結點”上實現操作及處理的標準化,那是相當困難的。

集裝貨物在物流過程的始終都是以一個集裝體為基本單位,其包裝形態在裝卸、輸送及保管的各個階段都基本上不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集裝貨物在結點上容易實現標準化的處理。至於零雜貨物的未來,一部分可向集裝靠攏,向標準包裝尺寸靠攏;另一部分還會保持其多樣化的形態而難以實現標準化。所以,不論是國際物流還是國內物流,都可以肯定講:集裝系統是使物流全過程貫通而形成體系,是保持物流各環節上使用的設備、裝置及機械之間整體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裝系統是使物流過程連貫而建立標準化體系的基點。

2、物流全系統標準化取決於和集裝的配合性。具體來講,以集裝系統為物流標準化的基點,這個基點的作用之一,就是以此為準來解決全面的標準化。因此,必須實現集裝與物流其它各個環節之間的配合性。其中包括:

1)集裝與生產企業最後工序(也是物流活動的初始環節)——包裝的配合性。包裝尺寸和集裝尺寸的關係應當是:集裝是包裝尺寸的倍數系列,而包裝是集裝尺寸的分割系列。

2)集裝與裝卸機具、裝卸場所、裝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

3)集裝與倉庫站台、貨架、搬運機械、保管設施乃至倉庫建築(淨高度、門高、門寬、通路寬度等)的配合性。

4)集裝與保管條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

5)集裝與運輸設備、設施,如運輸設備的載重、有效空間尺寸等的配合性。

在以集裝為基本物流單位的物流系統中,經常有許多基本集裝單位進一步組合成大集裝單位或輸送保管單位的情況。例如,將集裝托盤貨載放人大型貨櫃或國際貨櫃,就組成了以大型貨櫃或國際貨櫃為整體的更大的集裝單位;將集裝托盤貨載或小型貨櫃放人卡車車廂、貨車車廂,就組成了一個大的運輸單位等。如果形成了倍數系列的尺寸關係,就能提高裝運的密度和形成堅實的貨垛。

6)集裝與未端物流的配合性。隨著整個經濟活動越來越以消費者(再生產者)的需要為轉移,消費者的地位越來越強固,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等經濟管理活動都確立了“用戶第一”的基本觀念,這種觀念在物流活動中的反映,就是未端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端物流是送達給消費者的物流,因此是以消費者的旨趣為轉移的。一般說來,占消費者中大多數的零星消費者的要求,是逆規格化方向而行的,消費者追求多樣化,這就使多樣化的未端物流與簡單化的主體物流(集裝系統)的配合性出現困難

集裝物流轉變為未端物流,要對簡單性的集裝進行多樣化的分割,以解決集裝的簡單化與未端物流多樣化要求的矛盾。銜接消費者的“分割系列”與銜接生產者的“倍數系列”有時是有矛盾的,標準化要解決的就是要選擇最優。

7)集裝與國際物流的配合性。從國際經濟交往來講,由於中國是“後發性”國家,以國際標準為主體和國際標準接軌是我們集裝標準化應該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國際海運貨櫃接軌。這個接軌可以使國際海運貨櫃通過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直達內地,從而充分發揮貨櫃聯運“門到門”的優勢。

國內基礎

近些年,中國國民經濟與對外貿易的發展為中國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的專業化物流公司和商業企業配送中心漸成氣候,一些大型製造企業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動作。隨著物流產業基礎市場的發育,我國的物流標準化工作開始啟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與物流有關的標準。據粗略統計,在我國現已制定頒布的物流或與物流有關的標準已有近千個。在包裝標準方面,我國已全面制定了包裝術語、包裝尺寸、包裝標誌、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包裝技術、包裝材料、包裝材料試驗方法、包裝容器、包裝容器試驗方法、產品包裝、運輸、貯存與標誌等方面的標準;在物流機械與設施方面,我國制定了起重機械、輸送機械、倉儲設備、裝卸機械、自動化物流裝置以及托盤、貨櫃等方面的標準。

從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已不僅僅是單純制定技術標準,有關物流行業的通用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也已開始制定。從標準層次性的角度來看,制定的與物流有關的標準不只有企業標準和地方、行業標準,也有不少的國家標準,其中有一部分標準還採用了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從部門的角度來看,中國與物流關係比較密切的一些部門,如鐵道部、交通部、機械工業部、冶金部、同內貿易部等均制定了一系列與物流有關的標準,特別是制定了許多作為國家標準系列中比較欠缺的作業標準和管理標準。

第二,建立了與物流有關的標準化組織、機構。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為首的全國性的標準化研究管理機構體系,而這中間有許多機構和組織從事著與物流有關的標準化工作。據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即將成立全國供應鏈過程管理與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對外名稱是SCM-CHINA,秘書處設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物流標準化活動。中國參加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與物流有關的各技術委員會與技術處,並明確了各自的技術歸口單位。此外,還參加了國際鐵路聯盟UIS和社會主義國家鐵路合作組織OSJD等兩大國際鐵路的權威機構。

第四,積極採用國際物流標準。在包裝、標誌、運輸、貯存方面的近百個國家標準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占30%;公路水路運輸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占5%;在鐵路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占20%;在車輛方面的國標中,已採用國際標準的約占30%。此外,在商品條形碼、企事業單位和社團代碼、物流作業標誌等方面也相應採用了一些國際標準。

第五,積極開展物流標準化的研究工作。在加入WTO的今天,中國物流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如何實現我國物流系統與國際物流大系統順利接軌,關鍵在於物流標準化。至此,物流標準化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全國不少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機構,都投入到了這項研究工作當中。

制定與修訂程式

(1)組織工作組。

制定與修訂物流標準的對象確定之後,有關部門要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和難易程度組成一個人數適宜的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組。

(2)編制標準徵求意見稿。

在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和充分的試驗驗證基礎上,工作組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綜合研究,編制標準徵求意見稿和標準編制說明。

(3)廣泛徵求意見,確定標準送審稿和標準編制說明。

集思廣益,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和人員意見,並對各方面意見進行分析研究,積極採納合理的意見,協商調整,最後確定標準送審稿和標準編制說明。

(4)審查標準送審稿,編制標準報批稿。

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對標準送審稿進行全面審查,通過後,工作組根據審查意見,編寫標準報批稿。

(5)標準批准和發布。

標準報批稿和報批各種檔案準備好後,應根據標準的級別,按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送相應的標準化機構審批備案、編號、發布,並明確標準的實施日期。

(6)標準的修改、補充和定期複審。

為適應科學技術與物流的快速發展,後繼需要對標準進行修改、補充和複審。修改程式和制定程式相同。國家標準的複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物流術語(五)

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