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山鄉

炎山鄉

炎山位於昭陽區城西113公里,面積77.6平方公里。炎山鄉政府駐地炎山村,海拔1880米。東與大山包接壤,南與田壩鄉相連,北與大寨鄉毗鄰,西北臨金沙江同四川省金陽縣對坪鄉、蘆稿鎮隔江相望。地處涼山系五蓮峰分支,西北為金沙江河谷地帶。

基本信息

概述

(圖)炎山鄉炎山鄉

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山巒疊嶂,溝谷縱橫。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499米。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江邊河谷地帶氣候炎熱;二半山區氣候溫和,高二半山區氣溫較低。鄉駐地年均氣溫13.6℃,年降水量700毫米,年日照數2100-2150小時,無霜期230天。土壤為水稻土黃棕壤、棕壤,呈酸性;江邊河谷有燥紅土,呈鹼性;主產玉米馬鈴薯水稻。有大量的鉛鋅礦礦藏。有耕地15894.33畝,其中水田848畝。有天然林48226畝,森林覆蓋率6.24%。全鄉轄炎山、屋角、小田、大沱、松樂、中寨、大溝、廟灣8個村民委員會,50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有等4個民族。

經濟

(圖)鄉政府辦公大樓 鄉政府辦公大樓

顯著的立體氣候,為炎山的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創造了有力的條件。炎山鄉圍繞“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走“公司+協會+基地”的路子,加大對公司的扶持力度,發揮好協會組織作用,規模化、科技化種植特色產業,儘快向“一村一業”、“一社一品”的發展戰略轉化,形成“鄉有特色品牌、村有生產基地、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格局。今年,在穩定發展花椒、蠟蟲產業的同時,試種了半夏(中藥材)、雪蓮果,規劃種植了410畝柚桐樹(此項目正在實施中);組織勞務人員培訓、召開座談會,做到宣傳到位,培訓到位,組織到位,做強做大勞務輸出產業;核桃產業正在發展中。
2008年末,糧食產量420萬公斤,人均有糧203公斤;經濟總收入1700多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9.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3元。

特色產業

(圖)小田村金沙江邊縴夫道 小田村金沙江邊縴夫道

2000多米的絕對海拔高度差,使炎山形成了獨特的立體氣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獨特的立體氣候,造就了豐富的物產資源,香蕉甘蔗花椒蠟蟲核桃櫻桃桃子等都能在這裡生長,可謂一年四季瓜果飄香。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鄉黨委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確定了“穩糧、興畜、優林、轉移、旅遊”的發展思路,充分調動全鄉廣大幹部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立足實際,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齊心協力,挖掘炎山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目前,炎山花椒、蠟蟲、核桃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蠟蟲種植面積2400畝;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0000多畝,2008年又發展核桃10000多畝。花椒、核桃、蠟蟲以初步形成炎山三大經濟支柱產業。2006年,鄉黨委、政府引導李惠先創建註冊了“山特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炎山花椒開始步入正規商品化、規模化生產。目前,全鄉民眾種植花椒、核桃、蠟蟲的積極性高漲。

基礎設施

(圖)出省大通道-通陽大橋 出省大通道-通陽大橋

落後的基礎設施面貌對炎山鄉的經濟發展起著瓶頸作用。炎山鄉抓好項目的儲備工作,積極向上爭取,不斷改善落後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一、單孔跨度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通陽大橋基本建成,2009年年初將正式通車。屆時,炎山鄉將成為昭通名副其實的西大門,成為聯繫滇、川兩省的橋樑。同時,沿江公路大沱至麻毫(巧家)、小田至碼口(永善)的建設也正在緊張施工中,沿江公路建設工程的啟動,將大大加快我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為下一步爭取鋪設大山包至小田的油路作了鋪墊。
隨著村村通工程和沿江公路建設的穩步推進,我鄉的交通運輸條件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炎山也勢必成為滇東北通往四川的交通樞紐,西涼山物資集散地。
二、通達工程進展順利。到目前,全鄉8個村全部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電視機、洗衣機、加工機器等家用電器和汽車、摩托等交通工具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農村的山路不再那么遙遠,山區的夜晚也不再黑暗難熬。
三、2008年,投資280多萬元建設廟灣電網,實施了廟灣全村用電線路急改工程,對主桿線路全面進行標準化改造。全鄉農村電網改造也正在有序規劃中。
四、全鄉有2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五、存在的困難也不少,1.還有1784戶飲用井水,有267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2.1%)。2.電雖然通了,但全鄉大多數區域不能正常用電。3.大部分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4.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83戶居住其它結構,總體抗震性能差。

新農村建設

(圖)優質包穀品種 優質包穀品種

2008年,炎山鄉緊扣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強力推進交通、信息、水利、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旅遊資源,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有效地推動了炎山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單孔跨度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通陽大橋基本建成,2009年年初將正式通車。屆時,炎山鄉將成為昭通名副其實的西大門,成為聯繫滇、川兩省的橋樑。
二、通達工程進展順利。到目前,全鄉8個村全部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電視機、洗衣機、加工機器等家用電器和汽車、摩托等交通工具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農村的山路不再那么遙遠,山區的夜晚也不再黑暗難熬。
三、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農民的住房條件、生產生活條件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豐收。
四、在具體工作中,炎山鄉始終把制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思路,作為一個重要工作來抓。堅持民主集中制,集思廣益,集中民智,體現民意,把握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貫穿“講團結、保穩定、謀發展”這條主線,統一全鄉黨員幹部的思想,凝聚黨群乾群力量;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爭創平安鄉鎮;發展四大特色產業:花椒、蠟蟲、核桃、勞務輸出等,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

文化教育

炎鄉教育有著悠久歷史,民國20年前龍盧兩大家族就已開辦私塾,民國22年修建炎山國小,民國25年(1936年)定為雲南省立國小,民國28年(1939年)附設省立師範分校。全中心校有教師職工232人(正式教師189人,其中中學教師51人),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生800多人。村級國小8所,12所單小,共21所學校,在校學生3000餘人。於2005年底,香港“樂施會”到小田、大沱兩村進行教育扶貧,投資修建大沱村完小和小田村完小,以及2006年美國媽媽聯誼會在廟灣捐資修建完小。2008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我鄉又啟動了松樂完小綜合樓建設,進一步改善了炎山教育基礎設施面貌。

文化遺產

(圖)炎山風光 炎山風光

炎山人傑地靈,是著名愛國將領龍雲、盧漢的故鄉,龍雲是松樂村人,盧漢是中寨村人;“炎山涼粉”是很有名的小吃,在昭通城裡有多處經營點;大溝村有神秘的“冰洞”,屋角村有神奇的“溶洞”,冬天的雲海,大沱有沙灘、奇石,沿江的金江峽谷風光。松樂村獨具奇特的山型地貌,似“仙鵝抱蛋”的山型;正在建設中小田村的橫跨金沙江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最壯觀的單孔通陽大橋,正在恢復建設中的松樂村龍雲故居地。
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自然景觀,但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沒有形成特色產業。在實施好羅市長到炎山鄉調研時,指示恢復重建龍雲故居工程,依託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把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的通陽大橋、得天獨厚的峽谷風光、神奇的大溝凌洞、大沱金江奇石、屋角溶洞、望江嘴看江等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對全鄉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整體的規劃,爭取各級支持,多方籌措資金,開發和發展炎山旅遊業,使炎山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有機結合,拉動炎山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