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山鄉

豐山鄉

豐山鄉,為多岐義詞。分為江西石城縣豐山鄉、黑龍江省海倫市豐山鄉。

基本信息

江西豐山鄉

豐山鄉豐山茶場

簡介

豐山,位於石城縣東北部,與福建寧化接壤,距縣城17公里,全鄉總面積122.9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人口17000人,耕地面積15279畝。

農業經濟

農業生產以“煙、蓮、稻”三分天下的豐山鄉,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堅持貫徹“減糧增煙,穩瓜穩蓮,糧食退出早稻田”的指導方針,菸葉種植規模在6500畝以上,西瓜、白蓮各4000畝,成為石城縣菸葉西瓜的主產區,菸葉年產值達650萬元。2002年全鄉財政收入252.8萬元,56%來自於菸葉,經濟作物占農田總面積比例達95%。

豐山是石城縣興起山地開發,發展果業最早的鄉鎮之一,目前有掛果2650畝,境內仍有5000畝宜林宜果的疏林緩坡地,具有發展果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招商引資

豐山鄉豐山茶場
招商引資工作為豐山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95年成功引入的兩家養鰻場一直穩步發展到今天,產值已逾千萬;先後成功引資興建3座發電站,探索了綜合開發小水電的成功之路;成功引進慈善機構捐資62萬元興建了設施全縣第一的霞湘智慧國小。投資300餘萬元的瑩石礦開採紅紅火火;境內甲長石雲母礦正在探明儲量,預計開發利用前景可觀。個體私營經濟、民營企業異軍突起。豐山文具廠已能生產出近40種不同規格的文具尺,產品經外貿遠銷中東、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已達200多萬元。特有的野生名茶----苦甘露,批量生產可行性報告正在審批之中。

城鎮建設

近年來,小城鎮建設成為豐山鄉的一道亮麗風景。尤其是97年以來,先後開發商貿街沿河新街等街道建設1000米;成功開發廟嶺生活小區1、2期工程,中糧庫生活小區,總計10000多平方米;改造老街800多米,使圩鎮面積擴大到了2倍。優惠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農民“洗腳上岸”進入圩鎮從事第二、第三產業。

區位交通

全長17公里至縣城公路拓改工程如火如荼。已完成9公里的水泥路面鋪設,其餘8公里路基基本完工,年內有望全線竣工通車。暢通的交通將為豐山鄉盛產的菸葉、白蓮、西瓜、臍橙等優質農副產品快速走出縣門闖市場創造便利條件。豐山鄉的再次騰飛指日可待。

特色產業

個體私營經濟、民營企業異軍突起。豐山文具廠已能生產出近40種不同規格的文具尺,產品經外貿遠銷中東、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已達200多萬元。特有的野生名茶----苦甘露,批量生產可行性報告正在審批之中。
近年來,小城鎮建設成為豐山鄉的一道亮麗風景。尤其是97年以來,先後開發商貿街、沿河新街等街道建設1000米;成功開發廟嶺生活小區1、2期工程,中糧庫生活小區,總計10000多平方米;改造老街800多米,使圩鎮面積擴大到了2倍。優惠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農民“洗腳上岸”進入圩鎮從事第二、第三產業。
全長17公里至縣城公路拓改工程如火如荼。已完成9公里的水泥路面鋪設,其餘8公里路基基本完工,年內有望全線竣工通車。暢通的交通將為豐山鄉盛產的菸葉、白蓮、西瓜、臍橙等優質農副產品快速走出縣門闖市場創造便利條件。豐山鄉的再次騰飛指日可待。

主要領導

豐山鄉豐山晚景
黃勇鵬:主持鄉黨委、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
黎志偉:主持鄉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財政財務、統計、經管、鄉機關事務管理工作。
熊對廉:分管紀檢監察、最佳化發展環境、幹部作風建設工作、土管、規劃、水保、交通、小城鎮建設,圩鎮整治,協管菸草工作,聯繫供水、供電工作。
熊雪景:分管政法綜治、和諧平安創建、信訪、菸草生產、煙水工程、民政、現代農業建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協助鄉機關事務管理工作。
何欽發:分管黨建、組織人事、檔案、黨政辦、機構改革、“三項創建”新農村好班子建設工作。
鄧揚能:分管人大、老齡老乾、老年體協、關心下一代、農業、農機、農技、科技、科協、畜牧獸醫、老年扶貧工作、聯繫糧食工作。
陳平華:分管計畫生育、林業、水務、防訊抗旱、地質災害工作。
胡建平:分管安全生產、企業招工、勞動保障、“兩化”工程、民營經濟工作、聯繫工商工作。
葉滿華:分管新農村建設、招商引資、宣傳、文化、教育、新聞報導、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十大體系”建設(含鄉鎮網站建設)、“突出踐行科學發展觀”主題教育活動、聯繫信用社、郵政、電信、移動、聯通工作。
陳景炎:分管維穩信息督查、油茶、果業開發、水產、特種養殖、協管政法綜治、和諧平安創建、信訪工作。

所轄村屯

豐山鄉豐山蓮色
豐山村是豐山鄉政府所在地。清屬長松鄉石上里,民國初年,屬河東自治局,蘇區時建有蘇維埃區政府,民國二十四年,屬豐山鄉第一保。地處豐山鄉中部,東接福村,西界上坑,北與高田為鄰,南接壩口,距縣城18公里。東南多山,地勢較高,西稍低,中部有小塊平原。豐山河流,從東向西南流向琴江。管轄22個村民小組,585戶,2505人,有耕地2287.35畝,人平均耕地0.91畝,以種水稻為主。80年代起,兼種白蓮、烤菸、西瓜等經濟作物。石城至高田公路,經過河背橋頭,每隔30分鐘,就有一輛往返班車路過豐山,交通頗算便利。

境內有國中,中心國小各一所,以及金融、糧管所、稅務所、醫院、郵政、電信、移動通信、工商管理所、供電所等機關單位。是豐山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文風歷來一般,近來大有突破。據2003年初步統計,全村有大學四年制本科畢業生32名(其中有研究生博士生留學美國博士各1名)。升學人數居全鄉首屈一指,現有正鄉級以上職稱人員7名,90歲以上老年人7人,村容很美,新建三條大街,店房林立,村風亦佳,敬老愛幼,熱愛祖國等模範星很多。

豐山鄉沿沙村
沿沙村:據沿沙楊姓譜載,沿沙原名杞豬洞,清改今名,清屬長松鄉石上里,民國初期屬河東自治局,蘇區時屬豐山區,民國後期屬福村鄉管,其時劃分為五、六兩保。解放初,設沿沙鄉,隸屬豐山區。公社化時,屬豐山公社。1962年曾劃分為沿沙、溫泉兩個大隊,1966年起合併為沿沙大隊,1984年建鄉換屆稱沿沙村。

村政府設在東山下,位於豐山鄉駐地東南方,距離鄉政府駐地5公里。東鄰福建寧化,西接河田,南界壩口,背武夷山脈。地處山區,丘陵僅占10%,山地占90%,四面群山環抱。西南方大山高山多,金石峰是主峰,中部有帶狀小盆地,轄22個村民小組,430戶,2076人,有耕地2026畝,人均耕地0.97畝,以種水稻為主,80年代起,兼稻白蓮、西瓜、菸葉等經濟作物。

福村:在明朝時稱濮溪,後又叫濮村,清始改稱福村。清屬長松鄉柏中里。民國初期屬河東自治局,蘇區時屬豐山區。民國後期設福村鄉,鄉公所駐在福村劉氏祠內。其時福村村劃分為第一、二兩保。解放後,福村仍設鄉,現在中屋,福田兩個小組屬福田鄉,公社化後屬豐山公社。1961年養馬段與福田成立大隊取名為養和大隊。1965年養和合併為福村大隊。1984年4月建鄉換屆後改稱福村村。

福村村:政府原設福村河南街中部,2000年改建在河西新街中部。位於豐山鄉駐地東偏南,距離鄉駐地7.5公里。東*岩嶺,北接高田,東南鄰福建省寧化。地處山區,四面群山環抱。中部有小塊平地,福村河自東向西流。流至養馬段與高田河交接流往豐山。現轄19個村民小組。615戶,2839人,有耕地3505.6畝,人平耕地1.23畝,以種水稻為主,80年代起兼種白蓮、烤菸、西瓜等經濟作物。

清朝曾建有半邊城牆,其城牆有一米多厚,現在福村老街,尚有城門和城牆遺蹟,明清至民國時期,系閩贛通衢要道,石城縣長期在福村設有稅卡收稅。境內素有天然八景,即:(一)懸崖瀑布;(二)龍潭跳珠;(三)獅石仙書;(四)古岩米穴;(五)華峰占睛;(六)芙蓉滿段;(七)獅象霸口;(八)二水朋交。

豐山鄉琴江水庫
下湘:原名霞湘,清屬長松鄉石上里,民國初期屬河東自治局,蘇區時屬豐山區,民國二十四年起屬豐山鄉同河田共一保。解放初屬豐山區下湘鄉。公社化時,為豐山公社下湘大隊。1968年與河田合併為河田大隊。1979年從河田分出成立下湘大隊,1984年建鄉換屆稱下湘村

村政府駐在排背,位於豐山鄉駐地的西南方,距離豐山鄉政府6公里,東豐山村,地處山區,丘陵地占20%,管轄6個小組,191戶,845人,有耕地805畝,人平耕地0.95畝,以種水稻為主,80年代起兼種白蓮、西瓜、烤菸等經濟作物。境內有農場一處,國小一所,1998年7月開始發現有瑩石礦藏量豐富,2003年12月開始在下湘寨腦山開採。琴江水庫位於村境內,是個水產養魚好場所,縣城至豐山公路,穿過境內。但村小組星散,形成一條帶狀。村民農閒時,多以捕魚為生,人民生活大有改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5891
男 8265
女 7626
家庭戶戶數 3560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497
家庭戶男 7973
家庭戶女 7524
0-14歲(總) 4693
0-14歲男 2506
0-14歲女 2187
15-64歲(總) 10299
15-64歲男 5343
15-64歲女 4956
65歲及以上(總) 899
65歲及以上男 416
65歲及以上女 48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5190

社會保障

石城縣豐山鄉採取多種措施,全面做好秋季動物防疫工作,促進全鄉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領導重視,責任明確。成立了領導小組,並明確鄉長為此次秋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同時,要求各村支部書記對本村的畜禽秋防工作負總責,村主任抓好秋防工作的落實,駐村幹部負責秋防工作的督促檢查,及時解決秋防工作中的具體問題。
二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召開鄉村兩級幹部大會傳達區上有關會議精神。利用發放宣傳資料、召開院壩會議等形式,加強對《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力度。目前,全鄉共辦防疫專欄2期,發放宣傳資料1000份,為全鄉畜禽秋防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突出重點,措施到位。該鄉將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口蹄疫禽流感、豬瘟等動物疫病作為秋防工作的重點,針對防疫對象,將全鄉秋防工作分為豬藍耳病、牛羊口蹄疫防疫階段、高致病性禽流感階段和豬瘟及豬口蹄疫防疫階段。嚴格按照“七統一”要求(即統一免疫進程,統一免疫程式,統一標識檔案,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圈舍消毒,統一抗體檢測,統一進疫報告)進行防疫,確保免疫密度達100%。 
四是健全制度,暢通信息。建立畜禽秋防旬報制,及時掌握各村的防疫進度。各村明確一名獸醫為秋防工作聯絡員,向畜牧站匯報防疫工作情況。目前,4個村均已建立秋防台賬,並組織人員摸清生豬家禽存欄狀況,為全面掌握畜禽產業發展狀況,科學制定防疫措施奠定基礎。 
五是加強培訓,時時監測。組織對獸醫技術人員和養殖大戶的技術培訓,要求獸醫人員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免疫器具消毒和免疫人員清潔工作,杜絕人為傳播疫病。在秋防工作中,獸醫重點指導養殖業大戶做好圈舍消毒處理工作,對補欄的生豬及時補防,同時定期進行生豬疫情監測,力爭做到“村不漏社、社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切實做到防疫密度達到100%,消毒密度達到100%。

海倫市豐山鄉

豐山鄉海倫市豐山鄉

簡介

海倫市豐山鄉地處黑龍江省海倫西南端,與望奎倫河鎮百祥鄉海興鎮福民鄉等地接壤。全鄉10個行政村、90個村民組,54個自然屯,24.550口人,156.000畝土地,是海倫市的一個較大鄉鎮。該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大部分地漫川漫崗,土質為黑色、腐質土多,有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全鄉無霜期在120天左右,生長積溫約為2550度,全年降水近550毫米,全年日照時約為2700小時。大豆、玉米馬鈴薯已成為這個鄉的主產。

資源條件

豐山鄉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海倫市著名的大豆、玉米生產基地,全鄉大豆種植面積近10萬畝,總產達3000萬斤,玉米種植面積3.5萬畝,總產達3500萬斤。同時盛產烤菸、菇娘大青椒等經濟作物。畜牧業是豐山鄉的支柱產業。黃牛年飼養量達1.1萬頭,生豬達2.6萬頭,綿羊、奶山羊達1萬隻,以大鵝為主的家畜達12萬隻。

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鄉現有中學2所,其中私立中學1所,教師93人,在校生1543人,鄉中學教學樓寬敞明亮,學習環境優雅宜人。現有村國小12所,教師113人,在校生1329人。

基礎建設

完善的交通、水電、通訊、金融等基礎設施為來豐山鄉投資經營者提供了安全、迅速、準確、便潔的服務。三橫、三縱的鄉村要道貫通每個村屯,千門程控電話已實現國際國內直撥,光纜通信、移動通信已實現全國聯網。
豐山鄉的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生產井然有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4449
男 12617
女 11832
家庭戶戶數 6151
家庭戶總人口(總) 24427
家庭戶男 12596
家庭戶女 11831
0-14歲(總) 5134
0-14歲男 2683
0-14歲女 2451
15-64歲(總) 18170
15-64歲男 9337
15-64歲女 8833
65歲及以上(總) 1145
65歲及以上男 597
65歲及以上女 54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751

下轄村

豐龍村
豐山村
豐義村
豐收村
豐榮村
豐太村
豐源村
豐慶村
豐合村
豐權村

社會保障

海倫市豐山鄉在今年的五秋生產工作中,在抓好甜菜向南華糖業流轉集中邊自整地的同時,加大了秋季造林整地力度,實現了造林整地的新跨躍,整地面積超過近三年的總和。
豐山鄉將原有被截伐的農防林無條件地全部恢復造林,將所有“光腚”村屯全中栽上護屯林。對於一些村已將林帶地化債或落實給二輪土地發包時沒得到土地的農民,鄉村兩級積極做好這部分農民的工作,並向他們宣傳恢復造林的有關政策和造林的好處。同時,為他們協調好土地補償等相關事宜。在整地過程中,他們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鄉林業站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揮,做到了畫線挖溝,撒白灰挖坑。達到了護林溝直,樹床平,樹坑間橫、豎、斜三成線,樹坑大小一致,坑興、直徑都達到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