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泡子姜

湖南泡子姜

湖南泡子姜,由嫩子姜、小辣椒、鹽、白酒、紅糖、香料包烹調而成,色澤微黃,鮮嫩清香。

簡介

湖南泡子姜湖南泡子姜

名稱:湖南泡子姜
菜系:湘菜
工藝:清蒸 燉

原料

子姜子姜

主料:嫩子姜750克。
輔料:小辣椒75克,鹽100克,白酒50克,紅糖75克,香料包(八角、桂皮花椒、香葉、豆蔻等各適量)。

特色

湖南泡子姜的特色:色澤微黃,鮮嫩清香。製作好的泡子姜除了可以直接食用外,也是湘菜中比較重要的調味料,可切絲、片或剁成茸,與多種葷素原料一起,用燒、炒、爆、燜、燉等方法製作菜餚食用。

製作

1.將嫩子姜刮掉粗皮,用清水洗淨,放人容器內,加上25克鹽和250克清水攪拌均勻,放置1天,撈出晾乾水分。
2.將500克清水與75克鹽調拌均勻倒人壇內(如果有以前醃菜的鹽水替代,其色香味更佳),加白酒和25克紅糖攪勻,放小紅辣椒墊底,加子姜。
3.待子姜裝至一半時,再放餘下的50克紅糖和香料包,繼續把另一半子姜裝完,蓋上壇蓋,壇沿裝滿水,約泡6天即可取出食用。

吃法

本味:

湖南泡子姜湖南泡子姜

將泡好的子姜切成絲,加入適量白糖、泡紅辣椒(切絲)和香油,拌勻食之。若所泡子姜的鹹度過大,應在改刀後用涼開水透一下,輕輕擠乾水分,再拌食,這樣,更感適口。
改味:
以泡子姜500克為例。
A、改食甜味。用有鮮味的鹽水300克、紅糖200克、醪糟汁少許,混合拌勻成甜鹹汁,裝入瓶內;將子姜切成片或絲(如姜的鹹酸味過重,可用清水透一下,撈起,用淨布吸乾水分),入瓶泡1--2小時即成色橙黃、質脆健、味鮮香甜的子姜。如僅放少量紅糖,則甜味不濃,稱為二甜菜。
B、改食甜酸味。用醋175克、白醬油125克、紅糖250克、醪糟汁50克、鹽水300克調成汁,攪勻後裝入瓶內;子姜切成片或絲,先入涼開水內透去部分鹽味,撈起、用淨布吸去水分,入瓶泡約1小時,即成色黑黃、質脆健、味甜微酸的子姜。
C、改食玫瑰味。用有鮮味的鹽水300克、紅糖50克、白糖200克、醪糟汁50克混合攪勻,再加蜜玫瑰100克入瓶中浸漬約半小時後,將切成絲或片的子姜(鹹度大的,可參照改食甜味法處理)入瓶泡約1小時,即成甜鹹中帶玫瑰香的子姜。
D、改食辣味。用乾紅辣椒、醪糟汁50克調勻入瓶,將切成絲或片的子姜入泡1小時即成鮮香、脆辣微帶甜味的子姜。因子姜本味帶辣,加工中勿再入水浸泡。

注意事項

湖南泡子姜湖南泡子姜

A、應選帶泥、老根短、芽瓣多的鮮子姜作原料。
B、宜用一等老鹽水。也可用由老鹽水接種的新鹽水,但其質地不如前者。
C、香料包用後,除白菌外,其餘均不能再用。
D、將子姜切成絲、片入泡的,約1天即成。E、配料中佐料和香辛料的份量以2公斤姜為準,若有增減,按同比例配製。

適合家庭的湘味冷盤精選

喜辣是湘菜的一大特色,常用的味型有酸辣鹹鮮的家常味型和鹹甜酸辣香兼而有之的多種複合味型。湘菜擅長蒸、熏、燒、燉,對食用原料進行醃、漬、泡、臘也是非常在行。湘菜重視原料的互相搭配,滋味的互相滲透,強調葷素協調,營養均衡,十分擅長製作療疾健身的藥膳菜餚。
湘味酸菜 | 沖菜 | 香椿嫩菜 | 油熗酸白菜 | 梅蘇拌藕 | 姜泡辣椒 | 淋酸紅椒 | 三絲萵筍卷 | 油辣佛手筍 | 水晶鵪鶉蛋 | 蝦蓉蛋卷 |糟汁冬筍 | 油熗茭白 | 葷素絲塔 | 芥末薄肉片 | 菊花荸薺 | 酸蘿蔔條 | 辣椒蘿蔔皮 | 芝麻杏仁 | 香酸魚 | 芥味白肚片 | 冬菇菱角 | 冬菇水麵筋 | 捆肘卷 | 益陽子姜皮蛋 | 芥末雞條 | 湖南泡子姜 | 火腿雞卷 | 銀針拌雞絲 | 金銀豬肝 | 椒油拌腰片 | 粉皮拌雞絲 | 凍羊糕 | 鹽水雞胗花 | 火腿穿鳳翅 | 白切兔塊 | 姜醋白雞 | 油酥蝦 | 姜拌魚絲 | 湖南風雞 | 油辣嫩雞 | 油淋板栗 | 糖醋蜇頭 | 水晶糟香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