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丸

消化丸,來源於《修月魯般經後錄》引《十藥神書》,由青礞石、明礬、橘紅、薄荷等組成,主要治於虛勞,熱痰壅盛者。

消化丸

正文

消化丸

來源

《修月魯般經後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方類聚》卷一五○)。

異名

沉香消化丸(《十藥神書》陳修園注本)。

組成

青礞石60克(消煅) 明礬60克 橘紅90克 薄荷30克 皂牙60克(火炙,去皮、弦) 南星60克(生用) 半夏60克(生用) 枳殼45克 白茯苓枳實45克

用法

上十味,共為細末,和勻,神曲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100丸,每夜上床時,飴糖拌吞;次噙嚼太平丸。二藥相攻,痰嗽掃跡、除根立愈。

主治

虛勞,熱痰壅盛者。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消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