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癰散毒飲[消癰散毒飲]

消癰散毒飲[消癰散毒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消癰散毒飲,消癰散毒飲 - 正文消癰散毒飲 消癰散毒飲 - 來源《丹台玉案》卷六。 消癰散毒飲 - 組成青皮 浙貝母 天花粉各6克 蒲公英1握(搗汁) 連翹 鹿角屑 當歸各4.5克 消癰散毒飲 - 用法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 消癰散毒飲 - 功用清熱解毒,散結消癰。 消癰散毒飲 - 主治乳癰初起,惡寒發熱,焮腫疼痛。

簡介

消癰散毒飲

【藥物組成】

青皮2錢,浙貝母2錢,天花粉2錢,蒲公英(開黃花,即滿地金錢)1握(搗汁),連翹1錢5分,鹿角屑1錢5分,當歸1錢5分。

【處方來源】

《玉案》卷六。

【方劑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消癰。治乳癰初起,惡寒發熱,焮腫疼痛。

【用法用量】

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

【附註】

本方方名,《觀聚方要補》引作“消癰散毒湯”。

相關藥方

消癰萬全湯

【處方】金銀花21克 當歸15克 生甘草9克 蒲公英9克 牛蒡子6克 芙蓉葉7個(無葉時,用桔梗9克)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癰。治身上手足生瘡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石室秘錄》卷二

消癰湯

【處方】金銀花21克 當歸15克 蒲公英18克 生甘草9克 荊芥3克 連翹3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癰。治瘡毒生於手足,或結毒在皮膚,或生於面上,或生於頰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石室秘錄》卷二

中藥方劑之消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