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坐落於黃河之濱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糧食局共建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大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國家首批“2011計畫”參與高校,亞洲惟一的一所培養糧油食品工業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專門人才的最高學府。學校秉承“崇尚科學,勇於探索,報國興學,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篤行”的校訓,自1956年建校以來,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與行業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譜寫了以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為主鏇律的昂進樂章。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學校擁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 2855 畝,總建築面積 59 萬平方米。其中,蓮花街校區坐落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城內,占地 2343 畝,建築面積 27 萬平方米,是“十五”期間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

經過近50年的建設和發展,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國家培養糧油食品和磨料磨具學科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教育和科研基地。

在我國糧油工業發展過程中,學校匯聚和造就了一批聲譽卓著的學科帶頭人,其中有我國儲糧害蟲分類學科創始人陳啟宗,糧食工程學科帶頭人朱天欽,糧食儲藏學科開拓者路茜玉,油脂化學學科帶頭人張根旺等;誕生了一批國際和國內公認的原創理論技術,其中,“氣調儲糧理論及技術”,“儲糧害蟲分類學”,“磷脂粉末化技術及理論”,“糧食散體物料壓力理論”等為我國的糧食工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學校是河南省承擔糧油食品方面國家重大專項項目的主要技術支撐單位之一,是我國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的研發基地。近5 年來共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78 項,獲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91項,承擔各類橫向科研項目500餘項,創經濟效益數億元。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0 多篇,被國際“四大檢索系統”收錄110多篇。“六五”以來,學校承擔和完成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共86 項,其中,十五期間承擔國家級項目17項 。“九五”期間國家投資347 億元的 國家儲備糧庫重大建設項目,全部採用我校提供的糧食儲藏工藝及技術,國家糧食倉庫建設標準和設計規範全部由我校制訂,並承擔完成了投資額100多億元的國家儲備糧庫建設項目的設計工作,使我國糧食庫存損失率從4%降到0.5 %以下,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知名度。學校將進一步保持和發揮學校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增強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設會,為加快我省經濟社會建設和農業經濟進程,解決國家“三農”問題,發揮更大的作用。

歷史沿革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始建於1956年,1959年開始本科教育,1979年開始碩士研究生培養,2010年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開始博士研究生培養。建校初至上個世紀末,學校分別為糧食部、商業部、國內貿易部和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1998年8月轉制為中央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2010年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建校初至上世紀末,學校為國家部委直屬院校,先後隸屬於糧食部、機械部、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
河南工業大學2004年5月13日由鄭州工程學院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其中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原隸屬於機械部,為中國的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以及機電行業,測控技術儀器專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是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2010年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重新成為“國字號”大學。學校1959年開始本科教育,1979年開始碩士研究生培養,2009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

鄭州工程學院
原鄭州工程學院的前身是1956年6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央糧食幹部學校。
1959年4月21日,以中央糧食幹部學校為基礎,組建北京糧食專科學校,開始進行學歷教育。

1960年8月,北京糧食專科學校遷到河南鄭州,更名為鄭州糧食學院,開始進行本科教育,是中國第一所也是亞洲唯一的糧食院校,有“亞洲糧院”的美譽。

1971年11月,學校建制撤銷,併入河南農學院,成為糧油工業系。
1973年7月1日,糧油工業系併入鄭州工學院,招收了4屆工農兵學員。
1978年4月1日,國務院批准恢復鄭州糧食學院建制。
2000年更名為鄭州工程學院。學校先後隸屬於糧食部、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

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原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為鄭州機器製造學校,創建於1956年。先後更名為河南省機器製造專科學校、鄭州機械專科學校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是27所全國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之一。曾經隸屬於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工業部。為中國的磨料磨具、超硬材料以及機電行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是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合併組建時期
2010年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國家糧食局共建河南工業大學協定簽字儀式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郭庚茂,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出席儀式,並代表雙方在共建協定上籤字。按照協定,國家糧食局將支持河南工業大學申報和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基地,支持學校承擔國家級項目,支持在河南工業大學建設“中國糧食博物館”。
河南省政府將在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傾斜力度,支持河南工業大學的建設與發展。作為國家糧食局重點依託的高校,河南工業大學將在省部共建基礎上躍升一個新台階。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示了“2011計畫”首批入選高校名單,河南工業大學參與了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河南農業大學為牽頭高校),成為首批14個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畫高校。

辦學規模

師資隊伍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截止到2012年,學校有教職工2176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餘人,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800餘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480人。雙聘、特聘院士10人,長江學者1人,省級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14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省、部級優秀教師、優秀專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等40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獲得者等共200餘人。學校有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
建校以來,學校湧現了大批知名專家。老一輩專家教授中,中國儲糧昆蟲分類學科創始人陳啟宗教授,糧食缺氧儲藏研究的開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掌握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術的張根旺教授,解決了糧食筒倉防爆難題的周乃如教授,開創了國內砂輪製造、研磨工業學的汪璠、張國賢教授等。
教師隊伍中,有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穀物與豆類分會主席卞科教授、國際穀物科技協會主席王鳳成教授、三屆奧運會田徑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學者,還有一批專家教授擔任中國糧油學會、中國糧食工程建設委員會、全國磨料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熱處理學會、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磷化學專業委員會等學術機構理事長或副理事長職務。

學院建設

院系名稱 專業設定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 本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糧食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本科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橋樑與渡河工程、工程力學
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本科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化學
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本科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工商管理
河南工業大學理學院 本科 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 本科 法學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本科 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動畫、數字媒體藝術
河南工業大學中英國際學院 專科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金融與證券、商務英語、食品營養與檢測、工程造價、會計、藝術設計、主持與播音、軟體學院開設計算機網路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圖形圖像製作、軟體技術
河南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本科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包裝工程
河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本科 生物工程、生物製藥工程、生物技術、動物科學
河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本科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及儀器
專科 數控技術及套用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本科 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財政學、經濟學
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 本科 英語、日語
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本科 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網路與新媒體
河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本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會計學、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河南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河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

學科建設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截止到2012年,學校有20個學院,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具有8個領域工程碩士以及MBA、農業推廣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藝術教育中心、61個本科專業,其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省級名牌、特色專業,6個雙學位專業,2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4個專業本科一批招生。
國家級特色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糧食工程專業。
省級名牌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土木工程、電子商務
省級教學團隊:電子商務、糧油科學與工程、經濟學類專業核心課程、力學。
省級特色專業:生物技術、自動化、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動物科學、基礎會計學、套用化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人才培養

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344人,碩士研究生850人,專科及成人教育學生4963人。

學校緊緊圍繞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積極開展創新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一直面向全國招生,為國家輸送了7萬多名畢業生,大批畢業生已成為糧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業的技術骨幹、管理骨幹,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學校贏得了聲譽。

2000~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6年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名,連續8年被評為河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在第七屆至第十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總分列全國高校第57名、42名、73名、24名,連續4屆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

辦學條件

占地面積1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3.0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6億元。有國家數控技術實訓基地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8個,各類實驗中心25 個。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國家、省部級研究中心。圖書館擁有中外文圖書237.5萬冊,中外文期刊5700多種,可線上檢索EBSCO、CNKI等26箇中外文資料庫。建有河南省第一個萬兆校園網。

學術研究

研究成果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學校科學研究成果豐碩,在中國氣調儲糧理論及技術、儲糧昆蟲分類學、磷脂粉末化技術及理論、糧食散體物料壓力理論、筒倉防爆技術、低溫陶瓷結合劑超硬磨具、高溫樹脂結合劑超硬磨具、柔軟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誕生了一批國內外公認的研究成果。
截止到2012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23項,承擔省部級科技項目454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39項,授權發明專利106項;SCI、EI等收錄論文1596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245部。
以大豆磷脂深加工、小麥精深加工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成果的推廣套用,有力的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九五”期間國家投資347億元的國家儲備糧庫建設重大項目全部採用學校提供的儲藏工藝及技術,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關鍵問題。學校負責編制了國家糧食倉庫建設標準和設計規範,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國家科技進步獎:
《糧食儲備“四合一”新技術研究開發與集成創新》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糧倉基本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蛋白質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及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豆磷脂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效節能小麥加工新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及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豆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科研機構

機構級別 機構名稱
國家級(8所) 中國糧食物流研究培訓中心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麥加工分中心
國家數控技術實訓基地 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
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
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與河南農大共建)  物流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省部級(17所) 國家糧食局糧油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糧食物聯網技術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測控技術與智慧型儀器儀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綠色糧油加工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高溫耐磨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超硬研磨複合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與選育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工業大學糧食經濟研究中心
糧食信息處理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糧食信息與檢測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質資源化工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超硬材料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製造業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 糧食儲藏安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超硬材料協同創新中心(校企共建) 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中意合作)
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製品工程技術中心

學術資源《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河南省一級期刊。

對外合作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學校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河南省科學院、鄭州機械研究所、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開展校研合作;與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濮陽市、鶴壁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商務廳等開展校地合作;與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糧集團、華糧集團、上海良友集團、雙匯集團、蓮花集團、三全集團、思念集團、許繼集團、鄭州現代物流有限公司(香港)等開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與英國威爾斯大學、瑞丁大學聯辦5個本科專業;與美國9所州立大學、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開展在校生交流。與24所國外知名大學簽訂了友好合作協定並保持著緊密的教育、科研合作關係。2007年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生。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穀物科技協會等國際組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交流關係;與美國小麥協會、加拿大小麥局、法國小麥協會、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發展中心等進行合作交流;成功舉辦了“聯合國糧食物流國際區域研討會”、“國際小麥品質及麵粉改良研討會”等國際性會議;舉辦了有14個第三世界國家參加的糧食加工、儲藏與檢驗培訓班;2008年被批准為國家援外糧食儲藏技術培訓項目承辦單位。 迄今已培訓來自70多個開發中國家的糧食行政與技術官員400餘名。

校園文化

校訓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校訓:明德,求是,拓新,篤行。

明德,舊謂美德,《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美德比糧食更馨香。《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求是,求乃探索、尋取之意,是則為正確或認為是正確的。尋求科學真理。

拓新,拓乃開闢、擴充之意,拓新則創新之意。

篤行,篤乃忠實、專一之意,篤行系誠摯而專一的踐行。

總意: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通過探索去求真,努力創新並專注地踐行。

校標

校標由“河南Henan”首字母“H”和環弧構成主體,H橫向即為“工”字。
H的下半部曲線為浪花狀,象徵黃河,體現地理位置。
H的上半部折線為齒輪狀,象徵工業,體現學科特徵。
H代表學校,整體成奔騰向上的動勢,表達學校事業不斷開拓,以騰飛、跨越之勢再創輝煌寓意,展現工大人奮發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
五顆五角星代表師生,五星弧形排列,騰空而出,標誌著學校為國家和社會不斷輸送棟樑人才。
環弧形電子軌跡象徵科學研究,也可看作是H的運行軌跡,環弧形漸變延伸象徵學校發展之路無限延長。
1956為建校年份,代表學校紮實雄厚的基礎和歷史積澱。

校歌

在河之南,在國之中,

河南工業大學與日同升;
在河之南,在國之中,
河南工業大學與時同行。
清晨的歌聲,青春的身影,
為了中原崛起,為了中華復興。
崇尚明德求是,堅持拓新篤行;
我們和時間並肩,一路攀登危山險峰。
在河之南,在國之中,
河南工業大學與日同升;
在河之南,在國之中,
河南工業大學與時同行。
科學的脊樑,人文的羽翎;
為了中國製造,為了工業文明。
敢於發現發展,勤於建業建功;
我們和空間攜手,共同走進繁榮昌盛。

圖書館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是2004年由原鄭州工程學院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二校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組建新館幾年來,圖書館一直堅持“把我館建設成開放型、人文型、複合型和現代化服務型的圖書館,建設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以豐富的館藏資源、先進的管理手段、便捷的服務措施、良好的服務效果作為奮鬥目標。在校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圖書館的辦館條件逐年改善,館藏資源持續擴充,服務手段不斷創新,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積極主動地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保障,對我校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圖書館現為三校區分散式辦館模式,即:嵩山路校區圖書館、中原路校區圖書館和蓮花街校區臨時館舍。現有館舍建築面積總計20356m2。其中嵩山路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為4156m2;中原路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為6200m2;蓮花街校區臨時館舍建築面積為10000m2。蓮花街新校區的現代化圖書館大樓正在籌建之中,新館規劃建築面積40000m2。新館建成後,圖書館將擁有館舍總建築面積達50356m2。

全館三校區共有書庫15個、閱覽室9個。具體設定為:綜合書庫2個、自科書庫2個、社科書庫4個、文學藝術書庫2個、樣本書庫2個、過刊庫2個、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特色文獻庫1個;中文現刊閱覽室4個、工具書及外文書刊閱覽室2個、教師閱覽室1個、電子閱覽室和視聽室2個。圖書館共有閱覽座位1536個。此外,為了方便讀者入室閱覽,圖書館在每個書庫內都設有讀者閱覽區,並且還充分利用圖書館大廳、走廊等場地開闢了多個公共閱覽區,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學習和閱覽功能。

圖書館根據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制定了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文獻資源建設規劃,提出紙質文獻、電子文獻與網路服務並重的原則,加強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實現館藏文獻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建設方針,重視複合館藏的質量控制,提高館藏建設的實效性。目前圖書館現有各類圖書資料總計235.7萬冊,其中紙質圖書為181.2萬冊、電子圖書54.5萬餘種,生均圖書為102.98冊;年征訂(以2006年為例)中外文紙質報刊3383種、3487份;購買有大型網路資料庫20個,其中中文資料庫15個,外文資料庫5個;另有自建專題特色資料庫2個(含14個子庫)。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目前,圖書館已形成了涵蓋所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藏書體系,滿足了全校18個院所包含的45個本科專業的教學需求。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還是全國糧油學科文獻情報中心,館藏文獻以糧油食品、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專業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兼收文、理、工等各學科文獻。其中以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植物蛋白工程、套用化學、結構工程、產業經濟學等 6 個省級重點學科為藏書重點。我館的糧油食品、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特色館藏系統完備,能全面反映該學科領域技術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又能反映國際國內前沿學術動態,在全國高校圖書館和全國行業中位居前列。
圖書館組建幾年來,建立並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在圖書館現代化管理、建設以及自動化、網路化、數位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圖書館以構建館內區域網路為基礎,以引進自動化管理軟體為平台,以校園網為依託,加強網路及存儲設備等硬體建設,不斷加強軟體和數字資源購進力度,加速館藏資源的數位化開發,立爭技術興館,提升圖書館現代化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圖書館已擁有國內同類高校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設施和管理手段,已建成了館內區域網路和電子信息服務中心,擁有伺服器5台、磁碟陣列3個、品牌機103台,兼容機29台。自動化管理技術已深入到圖書館的每個業務環節、聯接到每個工作人員的桌面,為網路信息服務的開展提供了切實保障。

學校領導

職位 姓名
校長 張元
黨委書記 戚世鈞
黨委副書記程振凱、毛彥琴、張元、毛彥琴
常務副書記王玉斌
常務副校長趙豫林
紀委書記 毛彥琴
副校長 屈凌波、李利英、趙榴明、陳復生
工會主席 李學雷
調研員(正校級) 葛運法

工大學報

河南工業大學報》是校黨委的機關報,是校黨委、校行政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喉舌,自1986年創刊以來,已經歷了18個不平凡春秋,從1986年至2004年9月15號共出版了191期。從出版第一張報始,就擔負著宣傳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報導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等重要信息的重任。它在統一師生員工思想認識及加強各部門之間橫向聯繫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上級部門了解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生生活的一個視窗,是溝通領導與民眾思想感情的橋樑,是全校師生精神生活的一塊文化園地。
1986年7月1日,在原《鄭州糧院通訊》的基礎上,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校報有了它的創刊號《鄭州糧院》,屬河南省內部資料,由校黨委主管、宣傳部主辦,四開四版,不定期出版。1991年3月改為月刊
1994年10月,經省新聞出版局批准,校報登記註冊了河南省內部報刊,刊號為:HN94——1165。校報教工、學生記者與通訊員隊伍日益擴大,辦報水平不斷提高,深受師生的喜愛。
1998 年3月,國家對文化市場及報刊業大力整頓,撤消合併了不少報刊。由於國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全國高校的校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查評估,於1999年3月被統一批准納入全國公開發行的正式報刊序列。我校校報從第97期起,開始使用國內統一刊號:CN41——0807/(G),報名也正式改為《鄭州糧院報》。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局的要求,校報由黨委主管、主辦,出版周期為半月刊,定期出版。從此,《鄭州糧院報》在校黨委、校行政及宣傳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全校各部門和廣大師生員工的關心和愛護下,走上了正規辦報之路,辦報條件不斷改善,編輯和宣傳報導隊伍不斷加強,辦報水平和報紙質量不斷提高,報紙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受到全校師生員工的好評。
2000年6月5日,經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更名為“鄭州工程學院”,校報也隨之更名為《鄭州工程學院報》。2004年5月,經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鄭州工程學院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工程學院報》也隨之更名為《河南工業大學報》,並於8月30日第一次出版。

知名校友

工商界

李勞牛,2005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糧院糧工79級,北京理想產業發展集團公司總裁。
盧蘇萍,機械製造專業1978級校友、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高以誠,海爾集團副總裁,電氣90級。
康萬廷,新疆天山麵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鄭少克,材料學院1978級校友、廣西平果凱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
牛文俊,糧食加工專業81級校友,中儲糧宿州直屬庫主任、安徽省東方麵粉廠董事長。
王華安,糧油儲藏專業1975級校友、中儲糧蘭州分公司總經理。
張曉,食品工程專業1987級校友、鄭州天下倉食品公司總經理。
寇成恩,機械製造專業1964級校友、鄭州第六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宇,食品工程專業1991級校友、鄭州糧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黃全師,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屆畢業生、豫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理。
郭士軍,鄭州海韋力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郝克非,油脂工程專業1991級校友、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健生,油脂工程專業1975級校友、中儲糧廣西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陳超勝、李汀——糧油食品學院糧食加工專業77級校友夫婦。
王桂林,市場行銷專業94級校友,山東同創益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立宏,工商管理專業98級校友、騰訊網產經中心科技頻道採訪主任。
劉會軍,工業管理專業85級校友、新疆糧油集團董事長。
李曉鋒,計算機專業1992級校友、上海明音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竇武,糧食加工專業1981級校友、開封市天豐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劉福成,電氣工程學院80級校友、許昌許繼電氣發電銷售公司經理。
羅紹華,成教學院儲藏專業88級校友、湖北仙桃市糧食工程師。
李子明,油脂工程專業82級校友、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副總經理。
石章明,機械系85級校友、廈華電子大客戶部總經理。
齊蘭州,糧油儲藏專業77級校友、北京安利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粱建疆,泰昆集團。
穆彥魁,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
莫運水,磨具磨料專業1981級校友、蘇州遠東砂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霍爾峰,糧油儲藏專業82級校友、正大集團農牧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

科教界

婁源功,河南大學校長,糧院機械76級。
鄭邦山,安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糧院糧工81級。
黃維兵,四川旅遊學院黨委書記、(原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糧院糧工77級。
李勝傑,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糧院糧工64級。
徐廣文,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武漢輕工大學黨委書記。
陳新文,生物工程學院研究生1987級校友、中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副所長,中國國家科院“百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唐學軍,機電工程學院1982級校友、國家糧食儲備局鄭州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
程蘭萍,糧油儲藏專業1978級校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胡建華,油脂工學專業1967級校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李家安,糧油工業專業1965級校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任保中,機電工程學院1978級校友、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劉暢,磨料磨具專業1980級校友、日本嘉悅大學教師。

黨政界

王壽森,陝西省副省長,糧院油脂64級。
何永康,貴州省政協副主席,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第12督導組組長。糧院64級學生。
吳子丹,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定東,民建湖北常務副主委,儲藏65。
王文超,繼續教育學院1974級校友、河南省人大委常會副主任。
王廣國,土木建築學院1982級校友、鄭州市新鄭市人民政府市長。
盛國民,油脂工程專業1975級校友、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楊增權,曾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安徽省糧食局副局長。
程志明,南陽市委副書記,人民政府市長候選人,糧工專業80級。
艾尼瓦爾·伊明,新疆勞保廳副廳長,糧工76。
馬承佳,福建省環境保護廳廳長,糧工75級。
朱炎,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正廳級,2008奧運“數位化”指揮長,糧工81級。
程傳秀,國家糧食局行政管理司司長,儲藏77級。
劉志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審查部部長,糧工79級。
張鵬,貴州省建設廳廳長,建工81級。
何善傑,糧食儲藏專業1960級校友、原石家莊地區糧食局局長。
郭定東,糧食加工專業64級校友,民建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政協常委。
韋新輝,企業管理專業19875級校友、新疆克孜勒蘇州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
李景陽,糧油食品學院1977級校友、遼寧省政法委常務副書記。
李家民,糧食工程專業79級校友、企業管理與制粉技術專家、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麥粉分會籌備組副組長。
李慶龍,糧油儲藏專業1962級,中國糧油學會理事、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麥粉分會籌備組副組長秘書長。
寧瑛,糧食工程專業1974級校友、內蒙古糧食科學研究設計所所長。
魏國富,儲藏專業93級校友,河北省勞動模範、石家莊市糧食儲備庫主任。
宋慧波,糧油食品學院2003級研究生、全國學聯第二十四屆代表大會代表。
于海,糧油食品學院1978級校友、河南省省國資委副主任,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於志,糧食工程專業80級校友、廣西區糧食局世行項目辦主任。

文藝界

蘇爾東,糧食工程專業1986級新疆班校友、著名民樂通俗歌手。
嚴毓暉,外語學院1996級校友、廣州形象大使。
陸輝波,玩兒“創意”的小稅乾。
趙青音,計算機套用專業1993級校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著名夜話節目主持人。

學校榮譽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首批2011計畫(14個協同創新中心)參與高校。

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全國唯一在校內建設國字號博物館的高校。
全國唯一在校內建設國家級培訓學院的高校。
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成績為“優秀”的高校。
國家發改委批准的河南省唯一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高校。
國家糧食局重點依託與河南省政府共同管理的省部共建高校。
商務部委託河南省唯一的一所承擔國家援外培訓任務的高校。
河南公眾最滿意的十佳本科院校”和“河南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教育品牌。

全國最具行業特色的四大地方強校之一。
全國為數不多的主持修訂國際和國家技術標準的高校。
河南第一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校。
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是河南本科院校綜合實力20強高校。
河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是全國就業50強高校。

河南省高校一覽

鄭州大學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黃河科技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河南中醫學院 | 河南財經學院 | 河南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洛陽師範學院 | 安陽工學院 | 安陽師範學院 | 南陽理工學院 | 南陽師範學院 | 河南城建學院 | 平頂山學院 | 新鄉醫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河南師範大學 | 信陽師範學院 | 商丘師範學院 | 周口師範學院 | 黃淮學院 | 許昌學院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工程學院 |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廣播影視學院 |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教育學院 |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廣播電視大學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河南新華電腦學院 |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 焦作大學 | 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開封大學 |開封市電子科技專修學校 | 洛陽大學洛陽理工學院 |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平頂山教育學院 |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平原大學 |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商丘科技職業學院 |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新鄉市教育學院 |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 永城職業學院 |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 鄭州華信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交通學院 | 鄭州經貿職業學院 | 鄭州科技職業學院 | 鄭州旅遊職業學院 |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中州大學 |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河南建築職工大學 |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職工醫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新科學院 |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信息商務學院 | 安陽師範學院 | 人文管理學院 | 河南農業大學華豫學院 | 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 | 開封教育學院 | 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衛生職工學院 | 河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 | 新鄉醫學院 | 三全學院信陽師範學院 | 華銳學院 |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周口科技職業學院 | 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清華IT河南校區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拖拉機學院 | 鄭州煤炭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工業職業學院 | 鄭州大學工學院 | 信陽師範學院 | 南陽理工學院 |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