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體肺炎

沙眼衣原體肺炎(chlamydia trachomatis pneumonia)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肺部炎症。沙眼衣原體主要是人類沙眼和生殖系統感染的病原,偶可引起新生兒和成人免疫抑制者的肺部感染。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分布廣泛,亞洲、非洲及中南美洲為多發地區。全世界有4億患者,我國及東南亞地區為地方流行區。發病率以18~30歲多發。

病因

其病源為沙眼衣原體,是中國學者於1995年首次分離培養成功。

發病機制

沙眼衣原體包括15個血清型。引起人類沙眼(A、B、Ba和C),性病淋巴肉芽腫(11、12和13),包涵體性結膜炎,生殖道感染(此在已開發國家被認為系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以及新生兒肺炎(D-K血清型)。沙眼衣原體男性生殖道感染主要表現為非淋球菌尿道炎附睪炎Reiter綜合徵;女性表現為宮頸炎子宮內膜炎和盆腔炎。分娩時胎兒通過沙眼衣原體感染的宮頸可感染新生兒肺炎和新生兒包涵體性結膜炎。在極少數情況下,沙眼衣原體也引起免疫缺陷成人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甚至正常成人的社區獲得性肺炎。

臨床表現

沙眼衣原體新生兒肺炎主要見於2~12周新生兒及嬰兒大多數無發熱,起始症狀通常是鼻炎、伴鼻腔黏液性分泌物和鼻塞。隨後發展為斷續的咳嗽,呼吸急促,可聞及肺部囉音,可伴有心肌炎和胸腔積液半數患兒可伴有急性包涵體性結膜炎。成人免疫抑制患者可見咽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有乾咳、發熱肌痛、寒戰咯血和胸痛。肺部X線顯示為間質浸潤,亦可見支氣管肺炎或網狀結節樣陰影。

併發症:
合併結膜炎心肌炎等。

診斷

沙眼衣原體肺部感染的臨床症狀及X線表現均無特異性,故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
1.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沙眼衣原體的培養取鼻咽部或咽後壁拭子、氣管支氣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標本培養新生兒沙眼衣原體肺炎可同時取眼結膜刮屑物培養和(或)塗片直接螢光法(DFA)檢測沙眼衣原體。分離物可用沙眼衣原體種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進行鑑定。
2.套用PCR試驗對上述標本進行檢測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但需要注意質量控制,防止出現假陽性結果。
3.微量免疫螢光試驗(MIF)是目前國際上標準的且是最常用的沙眼衣原體血清學診斷方法尤其適用於新生兒和嬰兒沙眼衣原體肺炎的診斷因為可檢測出患兒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非母體IgM抗體(不通過胎盤屏障)。血清學診斷標準為:MIF試驗IgG≥1∶512和(或)IgM≥1∶32在排除類風濕因子(RF)所致的假陽性後可診斷為近期感染,雙份血清抗體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診斷為近期感染。

鑑別診斷:
應注意與病毒性肺炎或支原體肺炎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衣原體培養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沙眼衣原體的培養取鼻咽部或咽後壁拭子氣管和支氣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標本培養,新生兒沙眼衣原體肺炎可同時取眼結膜刮屑物培養和(或)塗片直接螢光法(DFA)檢測沙眼衣原體。分離物可用沙眼衣原體種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進行鑑定。
套用PCR試驗對上述標本進行檢測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但需要注意質量控制,防止出現假陽性結果。
微量免疫螢光試驗(MIF)是目前國際上標準的且是最常用的沙眼衣原體血清學診斷方法,尤其適用於新生兒和嬰兒沙眼衣原體肺炎的診斷因為可檢測出患兒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非母體IgM抗體(不通過胎盤屏障)。血清學診斷標準為:MIF試驗IgG≥1∶512和(或)IgM≥1∶32,在排除類風濕因子(RF)所致的假陽性後可診斷為近期感染,雙份血清抗體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診斷為近期感染。

其它輔助檢查:
肺部X線顯示為間質浸潤,亦可見支氣管肺炎或網狀、結節樣陰影。

治療

沙眼衣原體肺部感染的治療主要為紅黴素四環素(不用於孕婦和兒童)類口服新生兒和嬰兒的用量為紅黴素每天40mg/kg,或琥乙紅黴素每天40mg/kg,亦可用磺胺異噁唑(磺胺二甲基異噁唑)每天100mg/kg,療程2~3周。成人紅黴素或四環素口服的用量為2g/d,療程2周;亦可用阿莫西林(500mg/次,2次/d)、多西環素(100mg/次2次/d)治療,療程1~2周;或用氧氟沙星300mg/次,2次/d療程1周。對輕症感染,阿奇黴素1g頓服亦有效。

預後預防

預後:
沙眼衣原體感染大多形成瘢痕,也可出現倒睫、瞼內翻、角膜潰瘍等。沙眼衣原體肺炎不經治療一般在數周后也可逐漸自愈。

預防:
孕婦如有沙眼衣原體生殖器官感染,產前進行治療是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最佳方法紅黴素對胎兒無毒性,可用於治療亦可選用琥珀酸乙酯紅黴素。新生兒出生後,立即塗紅黴素眼膏,可有效預防結膜炎;如無症狀,應在出生後第3周做胸部透視以排除嬰幼兒衣原體亞臨床肺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