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腿漁鴞

毛腿漁鴞

毛腿漁鴞Blakiston's Fish Owls(Ketupa blakistoni)是我國鴟梟科中最大的鳥之一(體長70厘米),又叫巴君之雕梟,外貌與雕梟非常象:一身深褐色的羽衣,頭頂豎著一對尖角(有耳羽簇),眼睛黃色,胸前腹部有濃重的黑色縱紋和橫斑,而且它的腿上有羽毛覆蓋——所以叫它毛腿漁梟——這一點更是與雕鴞相近而和其他的漁鴞有別。毛腿漁鴞,是我國鴟梟科中最大的鳥之一,非常稀貴,一般棲息於近河溪邊的喬木上,捕食魚、蛙和鼠,有益農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毛腿魚鴞 毛腿魚鴞

毛腿漁鴞   是大型鳥類。體長71一77厘米,體重1500—5500克。耳羽長而尖,長度約為90—108毫米。面 盤不明顯,面部羽毛鬆散,羽枝分離,呈灰褐色,羽乾和羽端為黑褐色。頭頂的中央有白斑。底部有鱗片和細的刺突。通體大都暗褐色,具黑色羽紋。虹膜橙黃色,嘴角灰色或灰白色,基部沾藍,虹膜黃色,趾沒有羽毛。

毛腿漁鴞與林雕鴞也相近,區別在於:林雕鴞腿和腳上的被羽是皮黃色,嘴黃色——毛腿漁鴞的是灰色,林雕鴞的羽色發灰,虹膜褐色,體形比毛腿漁鴞小(63厘米)。但是雕鴞的腿上的羽毛是一直延伸到了腳趾,與毛腿漁鴞還是容易區別。

毛腿漁鴞 毛腿漁鴞

另外雕鴞胸前的黑色縱紋比毛腿漁鴞顏色深而且寬闊,這一點在野外很容易識別,毛腿漁鴞的胸前直至腹部的黑色縱紋像柳葉一樣,分布的比較均勻,一枚一枚的清晰可辨。雕鴞的腳趾是黃色的,漁鴞的腳趾是灰色的——這點區別似乎可以忽略因為雕鴞的腳趾幾乎完全被白色羽毛的遮蓋了。

毛腿漁鴞的叫聲是boo boo uoo三音節,而雕鴞的叫聲是boo boo的兩音節。雕鴞的虹膜是橙黃,毛腿漁鴞的是黃色,但是顏色的細微區別對大多數人都不太容易。毛腿漁鴞的耳羽簇比雕鴞的寬,少黑色。

雕鴞的分布比毛腿漁鴞寬闊的多,居住在有林子的山區,而毛腿漁鴞是棲息在有林子的河流附近——它抓魚吃,不能離河流遠了。

地理分布

毛腿魚鴞 毛腿魚鴞

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俄羅斯的庫頁島(薩哈林島)、烏蘇里流域、日本的北海道及北方四島上。

在我國毛腿魚鴞的可靠記錄:1982年,在小興安嶺帶嶺地區獲得一隻標本,現存於東北林大。多年來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和呼倫湖地區多次鳥類調查鳥類工作者都期待著再見到它的蹤跡。  

2014年3月5日晚,一位神農架林區松柏鎮居民在開車去宜昌的路上,走到新華鎮附近時發現一動物伸展著翅膀站在路中間,按喇叭也不動,好奇加上擔心是否受傷,就把它帶到車上。神農架林區林管局野保科工作人員對貓頭鷹進行了仔細檢查,經鑑定,為一隻毛腿魚鴞。確認沒有受傷後,考慮到其生活習性,來到山林間且有河流的地方,鬆開綁在腿上的線繩,放歸大自然。  

生態環境

毛腿漁鴞 毛腿漁鴞

捕魚為生的猛禽腳上都是沒有羽毛覆蓋的,毛腿魚梟是個例外。它生活在東北的哈爾濱和內蒙古的呼倫貝爾,棲息在森林中的小溪河流的水域附近捕魚為生,即使是冬天來臨也不遷徙到南方躲避寒冷,靠一些不結凍的水域取得食物,勉強果腹而已!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它的腳上覆蓋著羽毛——在這么寒冷的地方它的腳上沒有一雙靴子根本無法生存。據說在喜瑪拉雅地區高山峻岭間的河溪旁也生活著毛腿魚梟。艱苦的生活條件決定它們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在一個狹小的地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是猛禽中的隱者。  

生活習性

毛腿魚鴞 毛腿魚鴞

常單獨活動和棲息,很少成群活動。飛翔時兩翅煽動很快,但毫無聲響。常貼著水面或地面低空飛行,每次飛行的距離也不遠。叫聲拖長而嘶啞。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喇蛄、蝦、蟹等水生動物。

有時為了恐嚇對手,它還能擺出一種可怕的姿態,稱為恐嚇炫耀。先將羽毛豎起,特別使頭部和頸部的羽毛,然後頭部猛向前伸,部分或全部地張開雙翅,同時不斷地發出刺耳的叫聲,使對手感到非常地恐怖。

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3一4月間。每年2月交配,求偶炫耀行為雖然也同其他 類一樣,比較簡單,但它的鳴叫聲卻非常頻繁而喧鬧,雖然不算十分動聽,但在粗獷之中也頗具特色,在水邊的林中不停地迴響。3月產卵,每窩產卵2枚。卵為污白色,表面光滑無斑。營巢於老楊樹的樹洞,或利用其他的鳥巢和人工巢箱。孵化期35—38天,幼鳥在50天左右離巢,一年後獨立。

保護狀況

毛腿魚梟現在在全世界不足1000隻,在中國的分布和數量不明。而在日本的北海道種群數量為130隻,那裡有一個保護區……冬天保護區給河裡投放魚。在知床半島的羅臼市有一條終年不結凍的溪流,時時有毛腿魚梟光顧,當地的居民在溪流中築了一個水潭,裡面經常投放活的魚。很快毛腿魚梟就發現這塊地方,每天晚上光顧於此。這裡也成當地有名的生態旅遊站——大雪紛飛的夜晚,在有暖氣的屋子裡喝著茶,隔著玻璃觀看屋外的毛腿魚梟。

1.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3..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該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IUCN)的瀕危動物紅皮書名單中被列為“瀕臨滅絕種”(Endangered),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它們是野生種滅絕的危險性極高的物種。

毛腿魚鴞 毛腿魚鴞

在中國,1982年,在小興安嶺帶嶺地區獲得一隻標本,現存於東北林大。多年來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和呼倫湖地區多次鳥類調查鳥類工作者都期待著再見到它的蹤跡。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