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蕨

毛子蕨

毛子蕨,蹄蓋蕨科毛子蕨屬草本蕨類植物。根狀莖直立,葉簇生。外形一回羽狀,羽片無柄。特產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生於山谷及山頂密林下,海拔700-900米。毛子蕨是蹄蓋蕨科的一個特異類群,對研究蹄蓋蕨科與鐵角蕨科之間的親緣關係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科屬信息

毛子蕨毛子蕨葉片葉脈圖
中文名:毛子蕨
Name:Monomelangium pullingeri
科:蹄蓋蕨科(草本)
屬:毛子蕨屬
又名:鼎湖山毛軸線蓋蕨(新擬)

是蕨類植物中一個複雜的大科,由於屬間關係不甚清楚,該科分類系統還有一些問題,比如新蹄蓋蕨、擬鱗毛蕨屬、假冷蕨屬、腸蕨屬、短腸蕨屬和菜蕨屬的系統位置常有爭議。根據蹄蓋蕨科34 種植物和3 種外類群植物的葉綠體DNA trnL-F 區序列建立了系統發育樹。

葉遠較莖發達,單葉或複葉;孢子囊通常生於葉的下面,聚生成孢子囊群;囊群為圓形或圓腎形等,密布於能育葉的下面,遠離葉緣;稀有生於專化的孢子葉上呈穗狀或圓錐狀,或生於孢子果內。孢子囊壁薄,由1層細胞組成。孢子一型;陸生,稀為濕生;植物體形態為通常的蕨類植物。植物體通常(至少在根狀莖上)有闊鱗片,無針狀毛;葉一型或二型,如二型,則能育葉比不育葉僅為不同程度的狹縮,不為蜷縮;葉一至多回羽狀,羽片不以關節著生於葉軸,葉柄基部無關節,斷面有兩條扁闊的維管束;囊群蓋上位,不開向葉緣,即平坦而覆蓋於囊群上面,為盾形、圓腎形、腎形。

形態特徵

毛子蕨毛子蕨生長形態
根狀莖短而直立,葉簇生。能育業長15-25厘米;葉柄長4-5厘米,直徑約1毫米;葉片披針形,長14-16厘米,中部寬3-5厘米,先端羽裂急尖;側生羽片16-18對,下部的對生,上部的互生,基部2對縮短成耳片狀,長約5-10毫米,中部的長1.5-2.5厘米,寬7-10毫米,呈略微鐮狀彎曲的披針形,或為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上側耳狀突起,邊緣有小鈍齒或銳裂成粗鋸齒;葉脈明顯,側脈2(3)叉,在羽片基部上側耳狀突起內為羽狀。葉乾後薄膜質,淺褐色,葉軸密生節狀長柔毛,羽片兩面幾無毛。孢子囊群及囊群蓋短線形,遠離葉邊,生於每組小脈上出一脈的上側,囊群蓋背面無毛。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褶皺成疏網狀,網孔中有顆粒狀紋飾。

習性分布

常綠中型林下陰生植物。生溝谷密林下陰濕處。根狀莖短而直立或略斜升,無鱗片。葉簇生,葉脈羽狀,兩面均明顯,中脈下面密生長節毛。袍子囊群及囊群蓋條形。

分布兩廣、福建、台灣;越南。特產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生於山谷及山頂密林下,海拔700-900米。

植物繁殖

繁殖方法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組織培養等幾種方法。小面積生產可採用分株法,規模化生產通常採用組織培養。分株繁殖一般於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把植株從盆中倒出,根據需要將一株分成數株,每株帶有根和葉。 分株時要小心,切勿損傷生長點,儘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損傷的葉和根,按原來定植的深度栽植。分株繁殖無嚴格的季節要求,一年四季皆可進行。

栽培基質 要求土壤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水,微酸性(pH值5.5至6.0)。基質一般以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的比例配製,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 的比例配製。

栽培技術

毛子蕨毛子蕨新葉圖
栽培基質選用草炭土與等量的爐渣混合。生長期保持盆土略濕潤,每3周澆施一次稀薄肥水。冬季盆土略乾燥,溫度維持在15℃以上。

栽培要點:1.光照 不同生長期,對光線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長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過強,多遮陰。休眠期要放在光線充足處。大多數蕨類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線不足,則植株徒長,顯得衰弱或萎蔫。 2.澆水 喜潮濕,對土壤溫度和空氣濕度要求較高,生長期要每天澆水並進行葉面噴水,以保持濕度。發現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時,要立即將盆浸入清水中,對植株噴霧。缺水不嚴重,幾小時後即可恢復。若24小時內仍未恢復,需將萎蔫的葉子全部剪去,可能會重新萌發新葉。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特別是葉片裂片細的品種。晚間澆水,水滴滯留在葉隙間,蒸發慢,易引起葉部病害。 3.溫度 喜溫和氣候,一般15℃至21℃比較適宜。可適應的最低溫為10℃,而溫度在28℃以上時生長不佳。忌悶熱,在夏季需多通風。通風時要注意水分供給,使環境中空氣新鮮且不乾燥。幼苗期應避免“穿堂風”。 4.施肥喜肥但根系細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時,基質中可加入基肥。生長期內可追施液肥,濃度不超過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會使植物生長旺盛,不足會使植株老葉呈灰綠色並逐漸變黃,葉片細小。施肥應薄施、勤施,同時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

病害管理

毛子蕨較成熟毛子蕨葉片圖
常見病害主要有以下兩種:

1.灰霉病 主要為害植株的。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定期噴藥,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現病害,應立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7至10天一次,連續兩三天,注意交替用藥,以防產生抗藥性

2.立枯病 發病植株葉片綠色枯死,而莖幹下部腐爛,呈立枯狀。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缺少生機。然後出現枯萎,葉片下垂,最後枯死。病株根莖處變細,出現褐色、水浸狀腐爛。潮濕時,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體。防治方法是選擇充分消毒的培養土和腐熟的肥料作為盆土,忌積水。發現死苗應及時同盆土一併倒掉。上盆定植後,每隔10天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

保護措施

蹄蓋蕨科的一個特異類群,對研究蹄蓋蕨科與鐵角蕨科之間的親緣關係有重要意義。建立專門的保護區,如貴州赤水的桫欏自然保護區。對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設需要不能保證在原地生存,如長江三峽工程的啟動,在相同或相近的氣候土壤環境條件的安全地點建立試驗場,促使其能在野生條件下易地繁衍。加強宣傳,提高廣大民眾和幹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禁止濫采亂挖。

中國珍惜蕨類植物導航

蕨類植物在植物界是一個自然的類群,地球上除兩極外,到處都有蕨類植物分布,其生態習性千差萬別。根據秦仁昌修訂的中國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它具體分為5個亞門,即松葉蕨亞門、石松亞門、水韭亞門、楔葉蕨亞門和真蕨亞門。

蕨類植物百科(二)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