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馬尾杉

龍骨馬尾杉

多年生常綠草本,叢生。須狀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錯的灰白色綿毛外,全體光滑無毛,柔軟細長,可達1m以上,色青翠。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中型附生蕨類。莖簇生,成熟枝下垂,1至多回二叉分枝,長31-49厘米,枝較粗,枝連葉繩索狀,第三回分枝連葉直徑大於2.5毫米,側枝不等長。葉螺鏇狀排列,但扭曲呈二列狀。營養葉密生,針狀,緊貼枝上,強度內彎,長不足5毫米,長達8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楔形,下延,無柄,有光澤,頂端漸尖,近通直,向外開張,背面隆起呈龍骨狀,中脈不顯,堅硬,全緣。孢子囊穗頂生,直徑約3毫米。孢子葉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尖銳,具短尖頭,中脈不顯,全緣。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藏於孢子葉內,不顯,腎形,2瓣開裂,黃色。

多回2歧狀分枝,外形猶如馬尾。葉較厚,質軟,略有蠟質亮光。葉型有兩種:營養葉呈線狀披針形,長約4mm,寬不及1mm,銳尖頭,螺鏇狀伏生於枝及分枝上,排列緊密,背面稍隆起;孢子葉呈矩圓形或類圓形,長約2mm,寬約1mm,基部平截,先端尾狀突尖,背面主脈隆起。孢子囊腎形,黃白色,具短柄。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主要價值

【生藥材鑑定】乾燥全草青綠色,細長,多分枝,質柔軟光滑,略有光亮,鱗葉排列緊密,不刺手,多無根部;如有根部殘留,則可見黃白色或灰白色的綿毛。以青色、乾爽、長條者為佳。

【功 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 治】:跌打損傷;肌肉痙攣;筋骨疼痛;風濕關節痛;肥大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克。

【別 名】:龍骨石松(《海南植物志》)、大千金草(《植物分類學報》)、大伸筋草、馬尾千金草(廣西)、褲帶藤(廣東)

【考 證】:始載於《雲南植物研究》。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三萜類:千層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層塔三醇(tohogenol),千層塔烯三醇(serratriol)及石松隱四醇(lycocryptol)等。

【功效分類】祛風除濕藥;舒筋活絡藥;消腫止痛藥

蕨類植物百科(二)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

石杉科植物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鏇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瓣開裂,生於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於原葉體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