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馬石杉

相馬石杉

相馬石杉,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4-8厘米,中部直徑0.5-0.8毫米,枝連葉寬4-5毫米,2-4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胞。產於台灣。日本、菲律賓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相馬石杉
【中文學名】:相馬石杉
【拉丁學名】:Huperzia somai (Hay.) Ching
【門】:蕨類植物門
【綱】:薄囊蕨綱
【目】:水龍骨目
【科】:石杉科
【屬】:石杉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4-8厘米,中部直徑0.5-0.8毫米,枝連葉寬4-5毫米,2-4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胞。葉螺旋狀排列,密生,平伸,向上或反折,狹橢圓形,向基部不變狹,中部最寬,通直至1800彎曲,長2-4毫米,中部寬0.5一0.7毫米,基部楔形,下延,無柄,先端急尖,邊緣平直不皺曲,全緣,兩面光滑,具光澤,中脈不明顯,草質。孢子葉與不育葉同形;孢子囊生於孢子葉的葉腋,兩側露出,腎形,黃色。
變種葉片橢圓披針形,中部最寬,基部變狹。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6(3)卷 )

產地分布

產台灣。日本、菲律賓有分布。

石杉科植物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旋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瓣開裂,生於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於原葉體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