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杉蘭

小杉蘭

小杉蘭,為杉科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3-25厘米。二岐分枝。葉片螺鏇狀著生;線狀披針形,分枝上部葉腋常生有芽苞。無明顯的孢子囊穗;孢子囊著生於莖中部以上的葉腋。生於海拔19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石縫中、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溝旁。國內外均有分布。小杉蘭(學名:Huperzia selago (L.) Bernh. ex Schrank et Mart.)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3-25厘米,中部直徑1-3毫米,枝連葉寬5-16毫米,1-4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胞。葉螺鏇狀排列,密生,斜向上或平伸,披針形,基部與中部近等寬,通直,長2-10毫米,中部寬0.8-1.8毫米,基部截形,下延,無柄,先端急尖,邊緣平直不皺曲,全緣,兩面光滑,具光澤,中脈背面不顯,腹面可見,革質至草質。

基本信息

概述

小杉蘭,為杉科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3-25厘米。二岐分枝。葉片螺鏇狀著生;線狀披針形,分枝上部葉腋常生有芽苞。無明顯的孢子囊穗;孢子囊著生於莖中部以上的葉腋。生於海拔19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石縫中、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溝旁。國內外均有分布。全草可供藥用,《文山中草藥》:“散風和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小杉蘭(東北草本植物志)
別稱:小杉葉石松(台灣植物志)、石杉(中華本草)

小杉蘭(圖1)小杉蘭(圖1)

界:植物界
門:蕨類植物門
亞門:石松亞門
目:石松目
科:杉科
屬:石杉屬
分類系統:秦仁昌系統,1978

形態特徵

小杉蘭(學名:Huperziaselago(L.)Bernh.exSchranketMart.)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3-25厘米,中部直徑1-3毫米,枝連葉寬5-16毫米,1-4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芽胞。葉螺鏇狀排列,密生,斜向上或平伸,披針形,基部與中部近等寬,通直,長2-10毫米,中部寬0.8-1.8毫米,基部截形,下延,無柄,先端急尖,邊緣平直不皺曲,全緣,兩面光滑,具光澤,中脈背面不顯,腹面可見,革質至草質。孢子葉與不育葉同形;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不外露或兩端露出,腎形,黃色。[1][2]

小杉蘭小杉蘭

生境分布

生於海拔19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石縫中、林下、溝旁。產於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及台灣。廣布歐、亞、美、大洋洲。[1][3]

化學成分

全草含多種生物鹼:石松鹼(lycopodine),尖葉石松鹼(acrifoline),石松靈鹼(lycodoline),偽卷柏石松鹼(pseudoselagine),αβ-玉柏鹼(α、β-obscurine),卷柏石松鹼(selagine)即石杉鹼(huperzine)A,石松岩定鹼(lycodine),6β-羥基石杉鹼(6β-hydrocyhuperzine)A。還含卷柏石松素(selagin),香草酸(vanillicacid)及阿魏酸(ferulicacid)。[4]

藥用價值

中藥名:小接筋草
考證:出自《陝西中草藥志》。
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石杉Huperziaselago(L.)Bernh.exSchranketMart.的全草。[5]
性味功效:微苦;涼;平。止血;續筋;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石杉科植物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鏇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瓣開裂,生於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於原葉體背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