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杉屬

馬尾杉(學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為石杉科馬尾杉屬下的一個植物種。馬尾杉屬-龍骨馬尾杉圖3中型附生蕨類。莖短而簇生,成熟枝下垂或近直,多回二叉分枝。葉螺旋狀排列,披針形,橢圓形,卵形或鱗片狀,革質或近革質,全緣。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細瘦或為線形。孢子葉與營養葉明顯不同或相似。孢子葉較小,孢子囊生在孢子葉腋。孢子囊腎形;2瓣開裂。孢子球狀四面形,極面觀近三角狀圓形,赤道面觀扇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馬尾杉屬
學名Phlegmariurus(Herter)Holub
馬尾杉屬-橢圓馬尾杉 圖1馬尾杉屬-橢圓馬尾杉 圖1

科學分類(秦仁昌系統,1978)[1][2]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石松亞門(Lycophytina)
石松目(Lycopodiales)
石杉科(Huperziaceae)
馬尾杉屬(Phlegmariurus)

該屬簡述

馬尾杉屬-馬尾杉 圖2馬尾杉屬-馬尾杉 圖2
全屬約200種,廣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現知23種,西南至華東,華南地區分布。該屬又可分為3組,即馬尾組(Sect.Phlegmariurus),擬石杉組(Sect.HuperzioidesH.S.KungetL.B.Zhang)及龍骨組(Sect.Carinaturus(Herter)H.S.KungetL.B.Zhang)。[1]
該屬物種孢子囊穗下垂,繩索狀,形如馬尾,故而得名。[1]
該屬植物可供觀賞,有些還可供藥用,如:馬尾杉(Phlegmariurusphlegmaria(L.)Holub),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3]

形態特徵

中型附生蕨類。莖短而簇生,成熟枝下垂或近直,多回二叉分枝。葉螺旋狀排列,披針形,橢圓形,卵形或鱗片狀,革質或近革質,全緣。孢子囊穗比不育部分細瘦或為線形。孢子葉與營養葉明顯不同或相似。孢子葉較小,孢子囊生在孢子葉腋。孢子囊腎形;2瓣開裂。孢子球狀四面形,極面觀近三角狀圓形,赤道面觀扇形。染色體基數常為x=11,17。[1]
組1.馬尾組(植物分類學報):不同於其他兩組,馬尾組的種類的成熟枝下垂或近直立,1-10回二叉分枝;枝連葉扁平或近扁平,不為繩索狀;葉一般較大,平伸或上斜,排列較鬆散,背面扁平,葉明顯為二型。不育葉卵形,卵狀三角形或闊披針形。孢子囊穗長線形。我國現知3種,西南至華東、華南地區分布。[1][4]
馬尾杉屬-龍骨馬尾杉 圖3馬尾杉屬-龍骨馬尾杉 圖3

組2.擬石杉組(植物分類學報):擬石杉組的種類的成熟枝也下垂或近直立;枝連葉扁平或近扁平,不為繩索狀;葉一般較大,平伸或上斜,排列較鬆散,背面扁平,葉為不明顯的二型,即孢子葉與營養葉同形或漸小。孢子囊穗不為線形。我國現知17種。[1][5]
組3.龍骨組:龍骨組的種類的成熟枝下垂;枝連葉繩索狀,直徑2-5毫米;葉小,橢圓形,針狀或卵狀披針形,堅硬,緊貼枝上,背面隆起或呈龍骨狀。我國現知5種。[1][6]

屬模式種

馬尾杉(Phlegmariurusphlegmaria(L.)Holub)[1]

相關的屬

與馬尾杉屬(Phlegmariurus(Herter)Holub)相關的屬有:[1][2]
石杉屬(HuperziaBernh.)

石杉科植物

小型或中型蕨類,附生或土生。莖直立或附生種類的莖柔軟下垂或略下垂;具原生中柱或星芒狀中柱;一至多回二叉分枝。葉為小型葉,僅具中脈,一型或二型,無葉舌,螺旋狀排列。孢子囊通常為腎形,具小柄,2瓣開裂,生於全枝或枝上部葉腋,或在枝頂端形成細長線形的孢子囊穗。孢子葉較小,與營養葉同形或異形。孢子球狀四面形,具孔穴狀紋飾。地下生,圓柱狀或線形,長可達數厘米,單一或不分枝。精子器和頸卵器生於原葉體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