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庠

宣統元年(1909年),陳立庠畢業於家鄉臨川國小,考入馬尾船政學堂。 民國19年,在劉盧戰爭中,工程處的飛機曾飛往閩北轟炸盧興邦部隊。 民國20年2月,馬尾飛機工程處遷入上海造船所,隸屬海軍航空處。

陳立庠,字子虞,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生於大橋橫洋村。祖上務農,家境貧寒。父系前清秀才,擅長詩詞,熱心倡導新學。陳立庠幼時隨父習學經史,知識漸進。
宣統元年(1909年),陳立庠畢業於家鄉臨川國小,考入馬尾船政學堂。在法國教師指導下,鑽研空氣動力與內燃機方面知識,用法文所作的有關筆記、卡片達一箱多。民國5年(1916年)畢業於該校製造班。次年,即在從美國歸來的航空學碩士巴玉藻所主持的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工作。
民國8年8月,陳立庠在巴玉藻的指導下,與技術人員共同努力,試製出我國第一架一百匹馬力的“中型一號”雙翼水上教練機,距美國萊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動力飛機僅10餘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曾發嘉獎令予以表揚。至民國20年,與工程處人員前後製成教練機、海洋巡邏機、魚雷轟炸機共17架。其中15架飛行順利完成任務,“江鴻號”飛機還從馬尾起飛至漢口,經受住長途飛行考驗。
當時國內飛機製造業尚屬初創階段,且冶煉工業又十分落後。不僅金屬材料賴外國進口,就連不少木質材料亦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陳立庠決定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對國內優質木材反覆施以嚴格的物理試驗,認定閩產的榆、杉、白梨、胡桃、樟木和白麻栗木,其密度、韌度及變形差度完全可與舶來品相媲美。於是,他與技術人員開始用杉木造機身、機翼及機桴主要部分(早期飛機主體大部分為木質,後才發展為金屬製造),用白麻栗木製龍骨等彎曲部分,用樟木作骨架的加強角。飛機本體造出後依次塗國產的桐油、生漆以及潤光油以防潮抗腐。在簡陋的條件下用獨特的方式生產飛機,當時頗讓國外同行驚詫。有個英國人到飛機棚參觀後說:“這種飛機只能供人觀賞,哪能飛上天?”事實上,工程處所造的飛機不僅順利地完成飛行任務,而且還參與實戰。民國15年,馬尾海軍要塞司令部曾出動水上飛機協助由何應欽指揮的北伐軍圍殲北洋軍張毅部。民國19年,在劉盧戰爭中,工程處的飛機曾飛往閩北轟炸盧興邦部隊。
民國20年2月,馬尾飛機工程處遷入上海造船所,隸屬海軍航空處。陳立庠因工作卓有成效,於民國25年晉升為海軍軍械少校。民國26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馬尾飛機工程處改屬國家航空委員會管轄,負責修理參戰負傷的飛機,故易名為飛機修理廠,陳立庠兼任該廠木工股股長。不久,日軍沿長江入侵,戰火漫延,該廠輾轉內遷至湖北宜昌。民國27年12月3日,武漢空戰極為激烈。同日,宜昌機場遭日機偷襲,陳立庠正在搶修負傷的飛機,被敵機射下的子彈擊中肺部,經搶救無效而殉職,年僅42歲。國民政府按抗戰陣亡將士條例予以撫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