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林場

林場位於東寧縣西部。場址距縣城3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44′32″——130°57′36″,北緯44°0′36″——44°12′22″。

1.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和平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東鄰通溝林場,西、南、北三面均與綏陽林業局毗鄰,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18公里,隸屬於東寧縣林業局,行政區劃隸屬東寧縣道河鎮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位於張廣才嶺東坡老爺嶺余脈,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為東北部的通溝嶺,海拔1102.1米,最低海拔230米,平均海拔420米,平均坡度18度。
水系:為綏芬河水系,有3條支流由北向南分別流入場區南部小綏芬河。
氣候:林場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溫熱多雨,最高氣溫36℃。冬長寒冷乾燥,最低氣溫-37℃,年≥10℃積溫3072℃,平均溫度15℃,年降雨量600毫米,無霜期115天,全年日照時數2640時,早霜九月中旬,晚霜五月中旬。
土壤:有暗棕壤和沼澤土2個土類,暗棕壤土類有3個亞類,其中典型暗棕壤最多,占暗棕壤土類95.8%,除谷地外均有分布,成土母質多為殘積物式坡積物,A1層5—20厘米之間,水灌條件良好,肥力較高。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有柞樹、赤松、黑樺、色樹、山楊、椴樹、胡桃楸、水曲柳、黃鳳梨、毛赤楊、大黃柳以及人工落葉松、人工樟子松、人工紅松等,亞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有山槐、杜鵑、美麗繡線菊、榛子、胡枝子、剌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草本有羊胡苔草、烏蘇里苔草、塔頭苔草、大葉章、蚊子草、地榆、鈴蘭、玉竹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狍子、狐狸、獾、免、飛龍、野雞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業經濟狀況良好,年產值62萬元,利稅30萬元,職工年均收入1萬元以上。境內有5個自然村屯,共590戶,2480人,為林場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部分勞力、畜力。境內由東寧至道河鎮、綏陽林業局至微波站的三級公路34公里,新場部到老場部的簡易公路11公里,總長度48公里,道路網密度2.4米/公頃,具有防火和經營效能的大車道遍布全場,每天有5趟大客車往返於東寧和道河鎮,途經場部,為生產經營活動、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條件。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728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612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3368公頃,森林總蓄積801680立方米。灌木林137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57公頃,無林地1233公頃,非林業用地1157公頃。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1029公頃,蓄積6927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2.6%和86.4%。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10223公頃,蓄積64691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2.7%和93.4%;軟闊混交林面積212公頃,蓄積11860立方米,占天然面積、蓄積的2%和1.7%;針混林面積579公頃,蓄積3377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5.2%和4.9%;針混林面積5公頃,蓄積16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1%和 0.02%。
人工林面積2339公頃,蓄積1089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7.5%和13.6%。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2185公頃,蓄積9853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3.4%和90.4%;人工樟子松純林面積100公頃,蓄積360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4.3%和3.3%;紅松純林面積54公頃,蓄積685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2.3%和6.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區劃界定面積547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34%。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9年,33年來,累計封山育林4860公頃,造林578公頃,更新2442公頃,其中已鬱閉2337公頃。撫育森林1000公頃次,累計生產木材63000立方米,年生產木材2000立方米。
木材加工廠年加工木材1000立方米,生產木炭300噸,年創產值28萬元。
農副業基地50公頃,生產大豆75噸,年創產值12萬元。養羊100隻,年創產值1萬元。林蛙養殖場1處,年創產值2萬元。
各類公用、民用建築2500平方米,全部磚瓦結構,人均居住面積22平方米,安裝了自來水。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草藥、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建設年加工能力為8噸的山野菜加工廠,對山產品的採集、加工、銷售形成統一經營。建林蛙養殖基地,採取集中孵化山場放養的形式。建10公頃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藥基地。
林場場長:劉永峰

2.黑龍江省雞西市和平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雞西市區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30°48′38″—131°01′21″,北緯45°20′15″—45°27′41″。東南與城子河礦林場毗鄰,西與滴道礦林場相依,北同雞東縣接壤。東西長16.7公里,南北寬13.2公里,行政區隸屬於城子河、滴道2區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完達山和老爺嶺結合部,山多東南走向,呈雞爪形連續排布,中部有部分台地和山丘,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300—500米之間,最高海拔604米。林地坡度較大,平均坡度26度,最大坡度50度。大體是“四山二嶺三分川”。
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少雪,春季短暫、回暖快,夏季酷熱多雨,秋季降溫快、常伴有早霜。年平均氣溫3.6℃,最低氣溫-37℃,年大於10℃活動積溫2543.4℃,無霜期平均139天,年平均降雨量545毫米。
水系:林場水資源比較豐富。滴道河發源於雞東,由東北向西南貫流林場中部後流入穆稜河,全長43公里,流域面積689平方公里,下游有臥龍湖水庫,位於林場中部,水面700公頃,總庫容量5900萬立方米,是雞冠、滴道兩區及煤礦發電廠的重要水源基地。施業區內還有541公頃濕地和眾多的溪流資源。
土壤:有2個土類、4個亞類。隨海拔升高,土壤只有土層厚度變化而無種類變化,依坡度大小排列順序為低洼地為潛育沼澤土;小於25度坡為厚層砂質暗棕壤;15度—25度坡為中層砂質暗棕壤;大於25度坡為薄層砂質暗棕壤。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除以落葉松、樟子松、紅松為主的人工林外,多為次生林所代替,主要有柞樹、白樺、黑樺、椴樹、赤楊、天然赤松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山梅花、翅衛矛、刺五茄、柳葉秀線菊、興安杜鵑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有大葉樟、小葉樟、黃瓜香、三棱草、柳毛子等。其中、中草藥有卷柏,黃芪、黃精、防風、龍膽草、白蘚、五味子、烏頭、赤勺等;山野菜有桔梗、沙參、蒼朮、赤勺、刺五加、萱草、薇菜、粗徑鱗毛蕨、類葉牡丹等;食用菌有松茸蘑,密環菌、燈蓋傘、猴頭蘑等。
赤松又名興凱湖松、和平松,它生長在山腹以上,脊線以下的陽坡,在貧瘠的砂礫質暗棕壤和砂質暗棕壤、甚至在岩石裸露的超逆立地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赤松為常綠喬木,樹冠圓錐形,舒展開闊,樹幹通直,材質鬆軟,物理性能好,易加工,適於建築和家具用材,且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人工造林試驗,成活率較高,它是土壤瘠薄地段造林很有希望的一個樹種,該樹種抗旱性能、天然更新良好,可在營造生態公益林中廣泛推廣。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狐狸、刺蝟、野兔、松鼠、蝙蝠等。
此外,有鐵、煤、石英等礦產資源,具有一定潛在的經濟開發價值。
社會經濟狀況
林場現有職工57人,其中離退休25人,分流16人,在職16人,含幹部8人。場房700平方米,固定資產70萬元。年總收入22萬元,上繳育林稅金7萬元。轄區內有雞西市林業局所屬臥龍湖森林公園、滴道和長青2鄉所屬的3個村屯、1處敬老院、安全局干休所、糧食局青年點,有大小飯店10餘家。社會總人口1.4萬,其中農業人口80%。201國道和雞勃公路將林場分割三段,交通方便。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843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8279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6786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93公頃,無林地1297公頃,苗圃3公頃。森林總蓄積量27041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0%。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4368公頃,總蓄積量14821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64%和55%。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3978公頃,蓄積量12676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1%和86%;針葉混交林面積390公頃,蓄積量214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和14%。人工林面積2416公頃,蓄積1222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36%和45%。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1948公頃,蓄積量9910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1%和81%;樟子松純林面積412公頃,蓄積量2101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7%和17%;紅松純林面積56公頃,蓄積20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和2%。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結合林場森林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的實際,劃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林種,共劃分重點公益林57550畝,一般公益林60335畝,商品林6300畝。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70年,建場以來,總計封山育林41876公頃次,更新造林3408公頃;低產林改造1980公頃,消耗蓄積量89100立方米;撫育伐1200公頃,消耗蓄積量19200立方米;總計生產木材64980立方米。年更新40公頃,生產木材720立方米,產值12萬元。
隨著林場可采資源的減少,職工分流之後,大多從事農業生產,養殖牛、羊、豬等,年收入10萬元。
森林旅遊業有了初步發展,和礦務局合建了臥龍湖森林公園。林場有防火車1輛,滅火器9台,安裝有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一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結合林場森林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的實際,劃定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林種。同時擬定各林分類型相應的管護、經營措施 。二是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果、林藥業,為臥龍湖森林公園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減少污染,淨化水質,為全市人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發展項目
把臥龍湖森林公園建設成集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森林公園;結合生態林管護,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採集、加工,建成綠色食品基地;加大林業科學技術含量,建立赤松良種繁育基地;鼓勵職工大力發展家庭養豬、牛、羊等副業。
林場場長:李久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