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蛙

棘蛙

棘蛙,類體大而肥壯。體長約有9-12厘米,體色較為暗淡,雜以不規則的黑色斑紋。它們的皮膚更為粗糙,背面有成行排列的窄長疣,眼間常有一條暗色橫紋。多棲息于山區的溪岩邊,夜間活動,捕食各種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陝西、西藏等省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棘蛙棘蛙
中文學名:棘蛙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兩棲綱Amphibia
科:蛙科
屬:棘蛙屬
種:棘蛙種
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陝西、西藏等省區。

形體特徵

棘蛙棘蛙
棘蛙類體大而肥壯。體長約有9-12厘米,體色較為暗淡,雜以不規則的黑色斑紋。它們的皮膚更為粗糙,背面有成行排列的窄長疣,眼間常有一條暗色橫紋。與其它蛙類不同的是,雄蛙體型比雌蛙大,而且只有雄蛙身上才有刺。所謂“刺”,只不過是皮膚肉疣上生長的黑色棘刺,摸上去並無痛感,更不會被其刺傷。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壯肉肥。棘刺的分布狀況依種類而異:咽喉及胸部長滿疣刺的叫棘胸蛙(Paa spinosa),胸腹部滿布大小黑刺疣的叫棘腹蛙(Paaboulengeri),胸部有兩團對稱刺疣的叫雙團棘胸蛙(Paayunnanensis)。

成蛙一般體長10~13厘米,體重150~250克,大的可達400克以上,頭寬大於頭長。皮膚粗糙,背部皮膚呈暗灰色,有許多疣。雄性背部有長短不一的窄長疣,疣上有小的黑剌。棘胸蛙不僅背部有疣,頭、四肢、背面、體側也布漫小的圓疣,疣上還有分散小黑棘。雄體的胸部長有分散的角質黑丁肉剌,故名棘胸蛙。雄性前肢較粗壯,指端圓,略膨大,第一指基部尤為粗大,雌性腹麵皮膚光滑,沒有黑剌。棘胸蛙的頭又寬又扁,吻端圓並且突出於下頜,吻棱不很明顯,兩個鼻孔間的距離與兩眼間的距離幾乎相等。

習性

棘蛙棘蛙
棘蛙類多棲息于山區的溪岩邊,夜間活動,捕食各種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

棘胸蛙分布於我國南方諸省,常棲息于海拔150~1000米的密林峽谷間、溪流中、石窟里、岩溝內,晝伏夜出,喜在水上覓食,畏烈日。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中旬為冬眠期。它在氣溫25℃~30℃、水溫20℃~27℃時生長最快。它主要捕食各種昆蟲,如蝽象、蚱蜢、金龜子、天牛、螞蟻、叩頭蟲及螺蝦、泥鰍和嫩草根等。5~9月為棘胸蛙的繁殖季節,每年交配產卵3次。雌蛙年產卵量為500~1000粒,一般產於瀑布下方的樹根或石上,有時則附著在水溝的石上或水生植物上。卵很大,平均直徑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卵質膜厚、粘性強,很多卵粘附在一起呈索狀浮在水中或附著水中的物體上。受精卵在自然條件下,胚胎髮育較慢,經22天開始孵化出蝌蚪。蝌蚪生活在山溪水坑內的大石縫間或碎石堆內。

經濟價值

體夫肉多而細,昧美如雞肉。營養豐富。蛙肉中含有蛋白噴、葡萄精、氯基酸、鐵、磷和維生索等多種營養成分。脂肪岔壁很低。為珍餚食品,有治療疳積、病後虛弱等療效。目前,國內已建立了棘蛙類的養殖場進行繁育。

養殖技術

養殖場地選擇根據棘胸蛙自然棲息條件,養殖場地要有所選擇,這是養殖成功與否的一大關鍵。因此,養殖場宜選在農村森林覆蓋好,空氣清新,有山澗、小溪的地方,四周較安靜,有建場所需土地等,還要考慮水、電及交通便利等因素。

飼養池建造:人工養殖棘胸蛙必須選擇在無污染的水、泉水、地下水流經的地方,模擬野生棘胸蛙的野生生態環境建造飼養池。飼養池最好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區地帶,有利於渡夏越冬。如在海拔低的平原高溫區養殖棘胸蛙,可導引深井水、冷塘水或深洞積水入池,並使養殖環境保護安靜、蔭蔽、涼爽、溫差變化小、濕度大。所以,養殖場內要有遮蔭設備,養殖池附近具備川流不息的清潔水源條件。
飼養管理:小蝌蚪5~8天開始攝食。100組種蛙的蝌蚪可用雞蛋或鴨蛋5個與豆腐渣5~7.5公斤拌和,傍晚投放,每天1次;10日後,每天投餌2次,這時可改用豆腐渣;20日後,餵食配合飼料,用量以每天吃完為佳。夏季池間氣溫不宜超過32℃,水溫保持在28℃以下。依據蛙用肺、皮呼吸的生理特點,相對濕度必須保持在80%左右。為給棘胸蛙提供足夠的飼料,應結合飼養蠅蛆。
繁殖:棘胸蛙繁殖率很高,每年5~8為產卵季節。在雌蛙產卵前,應在上水頭設定產卵池,放種蛙300~1000隻,暫養10~15天后,轉入通常培育夏花魚種的網箱產卵和孵化。產卵箱可放20~30組種蛙,小批量只要將雌雄蛙按1∶1放在水深15厘米、面積為桌面大小的池子裡即可。池內要放稻草或麥秸作卵粒附著物,水溫10℃~16℃,1天左右就會交配,10天就會產卵。孵化池水深15厘米,在水溫10℃~16℃時,每平方米水面投放卵塊4~5團,如溫度正常100天左右就會孵出小蝌蚪。

動物世界之蛙類

一般來說,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讓我們盤點一下蛙類吧!
番茄蛙
非洲巨蛙
蝴蝶角蛙
老爺樹蛙
金蛙
圓眼珍珠蛙
毒雨蛙
鍾角蛙
黑腰樹蛙
中國樹蛙
迷彩箭毒蛙
非洲爪蟾
巨型蟾蜍
三角枯葉蛙
馬達加斯加金色蛙
亞瑪遜角蛙
非洲牛蛙
中華大蟾蜍
南美角蛙
亞洲錦蛙
蜂巢樹蛙
黑眶蟾蜍
巨人樹蛙
澤蛙
金線蛙
雷山髭蟾
小丑蛙
黑耳蟾蜍
安東吉利紅蛙
蘇利南負子蟾
哥倫比亞角蛙
林蛙
棘蛙
石蛙
三線箭毒蛙
豹紋雨蛙
彩背蟾蜍
鯊皮蟾蜍
綠紋蟾蜍
青銅蛙
草莓箭毒蛙
笑蛙
智利巨蛙
華西雨蛙
花背蟾蜍
水生蛙
灰樹蛙
美國綠背蟾蜍
網紋犁足蛙
塞內加爾樹蛙
紅腿豹紋蛙
金線雨蛙
綠彩蛙
羊鳴蛙
背眼蛙
斑背樹蛙
古巴雨蛙
砂背蟾蜍
疣背箭毒蛙
黑眉樹蛙
美國蟾蜍
南洋鑽地蛙
古氏赤蛙
豬鳴蛙
東方鈴蟾
毛里塔里亞蟾蜍
崇安髭蟾
碧玉樹蛙
黃頭箭毒蛙
峽谷穴蛙

哥倫比亞樹蛙
無斑雨蛙
網紋箭毒蛙
灣岸蟾蜍
橡木蟾蜍
虎斑蟾蜍
侏儒爪蟾
線背砂蛙
疣蛙
幽靈箭毒蛙
領帽蛙
南美牛蛙
紅腹鈴蟾
峨眉髭蟾
貓眼樹蛙
紅點蟾蜍
哀牢髭蟾
白吻長趾蛙
黃斑蟾蜍
火焰樹蛙
旱谷蟾蜍
尾蟾
彩眼樹蛙
蒙面彩蛙
貢山樹蛙
斑紋犁足蛙
攀樹彩蛙
銀背蛙
黃帶箭毒蛙
紅眼長腕蛙
金背蟾蜍
虎紋蛙
染色箭毒蛙
廣口圓蛙
海地巨型樹蛙

亞洲綠背蛙
星背樹蛙
寬足蛙
木紋蛙
橙眼蛙
畫眉箭毒蛙
白頜蛙
霍氏鋤足蛙
巨型長趾蛙
亞洲浮蛙
棕樹蛙
尖葉蛙
厄瓜多箭毒蛙
克氏鋤足蛙
紅椒蛙
非洲綠紋蛙
馬來枯葉蛙
綠紋樹蛙
棕雨蛙
包迪樹蛙
布里頓雨蛙
橙腹鈴蛙
樹蟾
黑掌樹蛙
歐洲鈴蛙
馬達加斯加彩蛙
姬蛙
冠頂樹蛙
棕葉掌樹蛙
朝鮮鈴蛙
黑斑蛙
科羅拉多蟾蜍
紅背箭毒蛙
白點樹蛙
美國樹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