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樹蛙

中國樹蛙

中國樹蛙具有以下一些特徵:多數物種的體軀多少略為扁平而輕巧;後肢趾間蹼較發達, 前肢指間一般有發達程度不等的指蹼, 樹蛙屬有的物種指、趾間蹼特別發達, 有利於它們在樹枝間挪動或從樹上“滑翔” 到地面;一般眼較大, 瞳孔略圓或是橫置橢圓形(白晝則收縮呈橫縫狀);體色多較鮮明艷麗, 背面以綠色、褐色或灰色為主, 在此背景上有的還有各種顏色的斑點或斑紋, 有的指、趾的蹼更是具有鮮艷的紅色、黃色或黑色。

基本信息

樹蛙科

樹蛙科已知10 屬204 種(W .E .Duellman ,1992), 主要分布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包括自印度向東經南亞到東南亞, 東到日本(除北海道外)和菲律賓群島, 南到印度尼西亞, 以及中國南部及西南地區;少數分布於熱帶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島。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沒有樹蛙科動物。本科蛙類可統稱為樹蛙, 樹蛙科蛙類的普遍特徵是:指、趾末端擴大成吸盤, 全部或部分的指或趾吸盤的游離緣有緣溝將吸盤分為背腹兩面, 腹面成肉墊狀;指、趾骨末兩節之間有間介軟骨;指、趾骨末節不分叉、略分叉或深分叉呈” Y” 形;肩帶固胸型, 肩胸骨與中胸骨(, 或稱胸骨體) 均骨化為硬骨;8 枚薦前脊椎均為前凹型, 薦椎(或稱骶椎)橫突柱狀;上頜骨與前頜骨均具齒;交配時抱握為腋下型。

中國已知有其中6 屬共約50 種。

特徵

體長25-30mm。雌蛙略大於雄蛙。大腿內側呈黃色,具有黑色斑紋。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兩棲動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中國樹蛙 中國樹蛙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6、體外受精

7、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

8、抱對受精,提高受精率。

樹蛙屬一新種

1998 年至2004 年, 海南師範大學生物系師生先後在海南省樂東縣尖峰嶺、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等地採到樹蛙科的一種蛙。對其外部形態觀察研究的基礎上, 初步判斷它們隸屬樹蛙屬, 又將其中雌雄各一號的肩帶及前肢製成雙色骨骼標本, 發現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 指骨末節游離端分叉甚深且呈“ Y” 形, 證明它們確係樹蛙屬動物無疑。經詳細研究和比較, 確定它們是樹蛙屬中的一個新種,將它命名為:

海南鋸腿樹蛙新種 Rhacophorus hainanus Zhao,Wang, and Shi new species。

新種全部標本均保存於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標本室。

中國樹蛙 中國樹蛙

動物世界之蛙類

一般來說,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讓我們盤點一下蛙類吧!
番茄蛙
非洲巨蛙
蝴蝶角蛙
老爺樹蛙
金蛙
圓眼珍珠蛙
毒雨蛙
鍾角蛙
黑腰樹蛙
中國樹蛙
迷彩箭毒蛙
非洲爪蟾
巨型蟾蜍
三角枯葉蛙
馬達加斯加金色蛙
亞瑪遜角蛙
非洲牛蛙
中華大蟾蜍
南美角蛙
亞洲錦蛙
蜂巢樹蛙
黑眶蟾蜍
巨人樹蛙
澤蛙
金線蛙
雷山髭蟾
小丑蛙
黑耳蟾蜍
安東吉利紅蛙
蘇利南負子蟾
哥倫比亞角蛙
林蛙
棘蛙
石蛙
三線箭毒蛙
豹紋雨蛙
彩背蟾蜍
鯊皮蟾蜍
綠紋蟾蜍
青銅蛙
草莓箭毒蛙
笑蛙
智利巨蛙
華西雨蛙
花背蟾蜍
水生蛙
灰樹蛙
美國綠背蟾蜍
網紋犁足蛙
塞內加爾樹蛙
紅腿豹紋蛙
金線雨蛙
綠彩蛙
羊鳴蛙
背眼蛙
斑背樹蛙
古巴雨蛙
砂背蟾蜍
疣背箭毒蛙
黑眉樹蛙
美國蟾蜍
南洋鑽地蛙
古氏赤蛙
豬鳴蛙
東方鈴蟾
毛里塔里亞蟾蜍
崇安髭蟾
碧玉樹蛙
黃頭箭毒蛙
峽谷穴蛙

哥倫比亞樹蛙
無斑雨蛙
網紋箭毒蛙
灣岸蟾蜍
橡木蟾蜍
虎斑蟾蜍
侏儒爪蟾
線背砂蛙
疣蛙
幽靈箭毒蛙
領帽蛙
南美牛蛙
紅腹鈴蟾
峨眉髭蟾
貓眼樹蛙
紅點蟾蜍
哀牢髭蟾
白吻長趾蛙
黃斑蟾蜍
火焰樹蛙
旱谷蟾蜍
尾蟾
彩眼樹蛙
蒙面彩蛙
貢山樹蛙
斑紋犁足蛙
攀樹彩蛙
銀背蛙
黃帶箭毒蛙
紅眼長腕蛙
金背蟾蜍
虎紋蛙
染色箭毒蛙
廣口圓蛙
海地巨型樹蛙

亞洲綠背蛙
星背樹蛙
寬足蛙
木紋蛙
橙眼蛙
畫眉箭毒蛙
白頜蛙
霍氏鋤足蛙
巨型長趾蛙
亞洲浮蛙
棕樹蛙
尖葉蛙
厄瓜多箭毒蛙
克氏鋤足蛙
紅椒蛙
非洲綠紋蛙
馬來枯葉蛙
綠紋樹蛙
棕雨蛙
包迪樹蛙
布里頓雨蛙
橙腹鈴蛙
樹蟾
黑掌樹蛙
歐洲鈴蛙
馬達加斯加彩蛙
姬蛙
冠頂樹蛙
棕葉掌樹蛙
朝鮮鈴蛙
黑斑蛙
科羅拉多蟾蜍
紅背箭毒蛙
白點樹蛙
美國樹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