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學名:Lophophorus impejanus),又名九色鳥,是雉科虹雉屬的一種。色彩鮮艷美麗,是虹雉中羽冠最漂亮的。主要生活在中國西藏南部、尼泊爾等地,是尼泊爾的國鳥。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棕尾虹雉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體長為69厘米,體重2000克,頭頂有一簇特別延長的藍綠色羽冠,其羽乾細而裸出,羽端呈匙狀,向前捲曲,如同絲絨一般,甚為奇特。

棕尾虹雉全身的羽毛都閃耀著彩虹一樣的金屬的光澤,頭部為綠色;眼周裸出的皮膚呈海藍色;後頸和頸側紅銅色;背銅綠色,其餘上體紫藍綠色,下背和腰白色;下體黑褐色,具顯著的棕白色紋;尾棕紅色。雌鳥體長55~60厘米,體重1535~1750克。全身的羽色顯得淡雅清秀,頭和羽冠、上體均為黑色,具皮黃色或白色紋;下背皮黃色,具黑色同心紋;頦、喉及前頸白色,其餘下體褐色,雜有黑紋或白色紋;尾羽棕色,具黑色橫斑和白色端斑。眼睛內的虹膜為褐色;嘴角褐色;腿、腳黃綠至暗綠色。

叫聲及報警時發哨音,似杓鷸;常立於岩上鳴叫。

生活習性

棕尾虹雉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是典型的高山雞類,生活在海拔2500~4500米,終年被雲霧籠罩著的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和杜鵑灌叢之中。白天活動,晚上棲於陡峭的岩石上或杜鵑灌叢中。常成群活動,冬季有時可以結成20—30隻的大群。那裡自然條件非常嚴酷,整個夏季幾乎總是在陰涼的細雨中和雲霧籠罩下度過的,即使是晴天也常被飄浮的白雲所繚繞,冬季則被皚皚白雪覆蓋,但它卻天生擁有與環境相適應的本領。

食性

食物主要是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葉、嫩枝、塊根、果實和種子等,有時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繁殖

繁殖期為4~6月。營巢於林下植被較為稀疏的森林中,巢多置於有岩石,灌木或樹隱蔽下的地上或大樹洞中。巢較簡陋,通常在落葉層上稍呈凹坑處。每窩產卵3~8枚,卵的顏色為淡黃色或皮黃色,具紅褐色和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59.6~69.8×39.6~48.8毫米。孵化期28天。

分類分布

棕尾虹雉棕尾虹雉

棕尾虹雉多分布在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在印度和尼泊爾密度都在每公頃0.15隻左右,在巴基斯坦密度更是高達每公頃0.34隻。但在中國數量卻極為稀少,僅能見到零星個體,估計總數不足1000隻。

物種保護

棕尾虹雉棕尾虹雉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生效年代:1996

致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主要是不斷地擴大耕種面積和氂牛的放牧區,嚴重損害了棕尾虹雉的棲息地。加之森林過度砍伐等多種因素,使棕尾虹雉的棲息地面積越來越少。

作為食物被捕獵:亂捕濫獵、毀巢取卵現象也時有發生。

已採用的保護措施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已被列入國家種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1級保護鳥類。

保護措施建議

要保護好棲息地,有計畫地進行氂牛放牧和擴大耕地,儘可能多地保存好棲息環境,使之有足夠生存和繁衍的場所,並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雞形目百科

雞形目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人們通常把這一目的鳥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