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蒸雞

枸杞蒸雞

枸杞蒸雞d的配方,製作方法和功效的簡介。

配方

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嫩半隻(約600克),香腸50克。

枸杞蒸雞枸杞蒸雞

製法

香腸切片,剁成3厘米見方的雞塊,加入醬油蚝油食油料酒白糖、生粉、食鹽麻油胡椒粉拌勻,醃漬15分鐘。把枸杞子山茱萸香腸片、薑片與雞塊拌勻,放在盆內,加蓋進人微波爐,用高功率火轉8分鐘。取出,翻動一下雞塊,撤少許蔥段,再轉1分鐘即可。

功效

養陰補腎,通竅聰耳。

用法

佐餐食用。

枸杞子

【異名】苟起子(《本草經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杞子(《藏府藥式補正》),紅青椒構蹄子(《河南中藥手冊》),狗奶子(《江蘇植藥志》),枸杞果(《河北藥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藥志》),紅耳墜血枸子(《中藥材手冊》),枸地芽子(《四川中藥志》),枸杞豆血杞子(《藥材學》)。
【來源】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①枸杞(《本經》),又名:(《詩經》),枸檵(《毛詩傳》),枸忌(《本經》),羊乳(《吳普本草》),苦杞、地筋(《廣雅》),象柴純盧仙人杖卻老天精(《抱朴子》),卻暑(《別錄》),地仙(《日華子本草》),枸棘(《本草衍義》),狗地芽(《草木便方》),紅榴榴科石壽樹
蔓生灌木,高達1米餘。枝條細長,幼枝有稜角,外皮灰色,無毛,通常具短棘,生於葉腋,長約5厘米。葉互生或數片叢生;葉片卵狀菱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0.6~2.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花腋生,通常單生或數花簇生:花萼鍾狀,長3~4毫米,先端3~5裂;花冠漏斗狀,管之下部明顯細縮,然後向上逐漸擴大,長約5毫米,先端5裂,裂片長卵形,與管部幾等長,紫色,邊緣具疏纖毛,管內雄蕊著生處稍上方具柔毛一輪;雄蕊5,著生花冠內,花葯丁字形著生,2室,花絲通常伸出;雌蕊1,子房長圓形,花柱細,柱頭頭狀。漿果卵形或長圓形,長0.5~2厘米,直徑4~8毫米,深紅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腎形而扁,棕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於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帶。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寧夏枸杞灌木或經栽培後而成小喬木狀,高可達2~3米。主枝數條,粗壯,果枝細長;外皮淡灰黃色,刺狀枝短而細,生於葉腋,長1~4厘米。葉互生,或數片叢生於短枝上;葉柄短;葉片狹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8厘米,寬0.5~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而下延成葉柄,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花腋生,通常1~2朵簇生,或2~5朵簇生於短枝上;花萼鍾狀,長4~5毫米,先端2~3深裂;花冠漏斗狀,管部長約8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5毫米;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具暗紫色脈紋,管內雄蕊著生處之上方有一輪柔毛;雄蕊5;雌蕊1,子房長圓形,2室,花柱線形,柱頭頭狀。漿果卵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長8~20毫米,直徑5~10毫米,紅色或橘紅色。種子多數,近圓腎形而扁平。花期5~10月。果期6~10月。
生長於溝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野生和栽培均有。分布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地。
以上植物的根皮(地骨皮)、嫩莖葉(枸杞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果柄,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再暴曬至外皮乾硬、果肉柔軟即得。遇陰雨可用微火烘乾。
【藥材】①西枸杞
為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呈橢圓形或紡錘形,略壓扁,長1.5~2厘米,直徑4~8毫米。表面鮮紅色至暗紅

枸杞蒸雞枸杞蒸雞
色,具不規則的皺紋,略有光澤,一端有白色果柄痕。肉質柔潤,內有多數黃色種子;扁平似腎臟形。無臭,味甜,嚼之唾液染成紅黃色。以粒大、肉厚、種子少、色紅、質柔軟者為佳。
主產寧夏。甘肅有少量生產。
津枸杞又名:津血杞、杜杞子。為植物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呈橢圓形或圓柱形,兩端略尖,長1~1.5厘米,直徑3~5毫米。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具不規則的皺紋,無光澤。質柔軟而略滋潤,內藏多數種子,種子形狀與上種略同。無臭,味甜。以粒大、肉厚、種子少、色紅、質柔軟者為佳。粒小、肉薄、種子多、色灰紅老質次。
主產河北。此外,河南陝西四川山西江蘇等地亦產。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甘肅產的"甘州子",為植物土庫曼枸杞和西北枸杞的果實;新疆產的"古城子",為毛蕊枸杞的果實,當地都作枸杞子使用。乾燥果實為長圓形或卵圓形,長6~9毫米,直徑2~4毫米,表面暗紅色,有不規則的皺紋,無光澤。質略柔軟,內有種子多數。無臭,味甘而酸。
【化學成分】枸杞子中含胡蘿蔔素3.39毫克%,硫胺素0.23毫克%,核黃素0.33毫克%,菸酸1.7毫克%,抗壞血酸3毫克%。尚分離出β-谷甾醇亞油酸
日本產枸杞果實含玉蜀黍黃素甜菜鹼和一種硫胺素抑制物。果皮含酸漿果紅素
【藥理作用】①抗脂肪肝的作用
寧夏枸杞子的水浸液(20%,8毫升/天灌胃),對由四氯化碳毒害的小鼠,有輕度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水提取物的抗脂肪肝的作用還表現在,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功能紊亂(以膽鹼酯酶轉氨酶的活性作指標)。如給大鼠較長期(75天)口服枸杞水提取物或甜菜鹼,可升高血及肝中的磷脂水平;受四氯化碳毒害後之大鼠,肝中磷脂、總膽甾醇含量減低,事先或同時給甜菜鹼或枸杞水提取物則有所升高;同時對BSP、SGPT、鹼性磷酸酶、膽鹼酯酶等試驗均有改善作用。枸杞對脂質代謝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於其中所含的甜菜鹼所引起,後者在體內起甲基供應體的作用。
擬膽鹼樣作用
枸杞的水提取物靜脈注射,可引起兔血壓降低,呼吸興奮;阿托品或切斷迷走神經可抑制此反應。它還能抑制離體兔心耳、興奮離體腸管(在離體豚鼠小腸上,8毫克≌組胺1微克,其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或阿托品所阻斷)、收縮兔耳血管等。甜菜鹼無此作用,對兔耳血管則為擴張作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提取物亦有輕度降壓作用。故枸杞的上述作用為甜菜鹼以外的成分所引起。
甜菜鹼口服作用很小;皮下注射,作用類似膽鹼。它作為一個有效的甲基供應體,幾與膽鹼相等。對機體無毒,亦不易被機體利用,以原形排出體外;其鹽酸鹽在溶液中易於解離出鹽酸。
枸杞提取物還能顯著促進乳酸菌之生長及產酸,可用於食品工業。
【炮製】簸淨雜質,摘去殘留的梗和蒂。
《綱目》:"凡用枸杞,揀淨枝梗,取鮮明者洗淨,酒潤一夜,搗爛入藥。"
【性味】甘,平。
《別錄》:"微寒,無毒。"
《藥性論》:"味甘,平。"
③《食療本草》:"寒,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本草匯言》:"入足少陰、足厥陰經。"
《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要藥分劑》:"入肝、胃二經,兼入肺經。"
【功用主治】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陶弘景:"補益精氣,強盛陰道。"
《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④王好古:"主心病嗌乾,心痛,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綱目》:"滋腎,潤肺,明目。"
《本草述》:"療肝風血虛,眼赤痛癢昏翳。""治中風眩暈,虛勞,諸見血證,咳嗽血,痿、厥、攣,消癉,傷燥,遺精,赤白濁,腳氣,鶴膝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本草經疏》:"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本草匯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本經逢原》:"元陽氣衰,陰虛精滑之人慎用。"
《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選方】①治肝腎不足,生花歧視,或乾澀眼痛:熟地黃、山萸肉、茯苓山藥丹皮澤瀉枸杞子菊花。煉蜜為丸。(《醫級》杞菊地黃丸)
②治勞傷虛損:枸杞子三升,乾地黃(切)一升,天門冬一升。上三物,細搗,曝令乾,以絹羅之,蜜和作丸,大如彈丸,日二。(《古今錄驗方》枸杞丸)
③治腎經虛損眼目昏花,或雲翳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分,四兩用蜀椒一兩炒,四兩用小茴香一兩炒,四兩用脂麻一兩炒,四兩用川楝肉炒,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朮白茯苓各一兩,為末,煉蜜丸,日服。(《瑞竹堂經驗方》四神丸)
④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搦碎,更添酒浸七日,漉去滓,任情飲之。(《延年方》拘杞子酒)
⑤治虛勞,下焦虛傷,微渴,小便數:枸杞子一兩,黃芪一兩半(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當歸一兩,白芍藥一兩。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餳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聖惠方》枸杞子散)
枸杞蒸雞枸杞蒸雞
⑥安神養血,滋陰壯陽,益智,強筋骨,澤肌膚,駐顏色:枸杞子(去蒂)五升,圓眼肉五斤。上二味為一處,用新汲長流水五十斤,以砂鍋桑柴火慢慢熬之,漸漸加水煮至杞圓無味,方去渣,再慢火熬成膏,取起,磁罐收貯。不拘時頻服二、三匙。(《攝生秘剖》杞圓膏)
⑦治肝虛或當風眼淚:枸杞二升。搗破,納絹袋中。置罐中,以酒一斗浸乾,密封勿泄氣,三七日。每日飲之,醒醒勿醉。(《聖惠方》)
⑧治目赤生翳:枸杞子搗汁,日點三、五次。(《肘後方》)
⑨治注夏虛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細,滾水泡封三日,代茶飲。(《攝生眾妙方》)
【名家論述】①《綱目》:"今考《本經》止雲枸杞,不指是根、莖、葉、子。《別錄》乃增根大寒、子微寒字,似以枸杞為苗。而甄氏《藥性論》乃雲枸杞甘平,子、葉皆同,似以枸杞為根。寇氏《衍義》又以枸杞為梗皮。皆是臆說。按陶弘景言枸杞根實為服食家用。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根、莖、葉、花、實俱採用。則《本經》所列氣、主治,蓋通根、苗、花、實而言,初無分別也,後世以枸杞子為滋補藥,地骨皮為退熱藥,始分而二之。竊謂枸杞苗葉;味苦甘而氣涼,根味甘淡氣寒,子味甘氣平,氣味既殊,則功用當別,此後人發前人未到之處者也。""《保壽堂方》載地仙丹雲:……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並陰乾,用無灰酒浸一夜,曬露四十九晝夜,待乾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各用,-丸,細嚼,以隔夜百沸湯下。此藥采無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無益。"
《本草經疏》:"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日之上品。昔人多謂其能生精益氣,除陰虛內熱明目者。蓋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長,肝開竅於目,黑水神光屬腎,二髒之陰氣增益,則目自明矣。""枸杞雖為益陰除熱之上藥,若病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須先治其脾胃,俟泄瀉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矣。"
《本草匯言》:"俗雲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壯精益神,神滿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風,非治風也,能補血生營,血足風滅,故治風有驗也,世俗但知補氣必用參、芪,補血必用歸、地,補陽必用桂、附,補陰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連,散濕必用蒼、朴,祛風必用羌、獨、防風,殊不知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本草通玄》:"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按枸杞平而不熱,有補水制火之能,與地黃同功。"
《本草正》:"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雖諺雲離家千里,勿食枸杞,不過謂其助陽耳,似亦未必然也,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則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善補勞傷,尤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本草求真》:"枸杞,甘寒性潤。據書皆載祛風明目,強筋健骨,補精壯陽,然究因於腎水虧損,服此甘潤,陰從陽長,水至風息,故能明目強筋,是明指為滋水之味,故書又載能治消渴。今人因見色赤,妄謂枸杞能補陽,其失遠矣。豈有甘潤氣寒之品,而尚可言補陽耶?若以色赤為補陽,……試以虛寒服此,不惟陽不能補,且更有滑脫泄瀉之弊矣,可不慎歟。"
⑦《要藥分劑》:"枸杞子,按《本經》《別錄》並未分別子、皮、苗、葉,甄權、《大明》以後遂分之。但《本經》《別錄》雖總言枸杞之用,而就其所言細體會之,如《本經》言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別錄》言下胸脅氣、客熱頭痛;應指皮與苗葉言之,所謂寒能除熱者是也。《本經》言久服堅筋骨,耐寒暑;《別錄》言補內傷大勞噓吸,強陰,利大小腸,應指子言之,所謂甘平能補者是也。《大明》等條分縷析,只是發揮以盡其用耳。"
⑧《重慶堂隨筆》:"枸杞子,《聖濟》以一味治短氣,余謂其專補心血,非他藥所能及也。與元參、甘草同用名坎離丹,可以交通心腎。"

山茱萸

【中文名】: 山茱萸 (《本經》)
【類 別】: 果實類
【英文名】: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異名】蜀棗(《本經》),鼠矢雞足(《吳昔本草》),山萸肉(《小兒藥證直訣》),實棗兒(《救荒本草》),肉棗(《綱目》),棗皮(《會約醫鏡》),萸肉(《醫學衷中參西錄》),藥棗(《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
【植物形態】山茱萸落葉小喬木,高4米左右。枝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厘米,寬3~4.5厘米,先端窄,長銳尖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近光滑,偶被極細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脈腋有黃褐色毛叢,側脈5~7對,弧形平行排列;葉柄長1厘米左右。花先葉開放,成傘形花序,簇生於小枝頂端,其下具數片芽鱗狀苞片;花小;花萼4,不顯著;花瓣4,黃色;雄蕊4;於房下位。核果長橢圓形,長1.2~1.5厘米,直徑7毫米左右,無毛,成熟後紅色;果柄長1.5~2厘米。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花期5~6月。果期8~10月。
雜生於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採集】10~11月間果實成熟變紅後採摘,采後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後,取下果肉,再曬乾或用文火烘乾。宜放置陰暗乾燥處,以防霉蛀變質。
【藥材】肉質果皮破裂皺縮,不完整或呈扁簡狀,長約1.5厘米,寬約o.5厘米。新貨表面為紫紅色,陳久者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基部有時可見果柄痕,頂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跡。質柔潤不易碎。無臭,味酸而澀苦。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佳。
產浙江、河南安徽陝西山西四川等地。
【炮製】山萸肉:洗淨,除去果核及雜質,曬乾。酒山萸:取淨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

枸杞蒸雞枸杞蒸雞
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乾(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斤)。蒸山萸:取淨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乾。
【化學成份】: 含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羅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鱉甙(Ioganin)、山茱萸鞣質1、2、3、(cornus-tannin 1,2,3)等。
【性味】酸,微溫。
《本經》:"味酸,平。"
《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扁鵲:酸,無毒。岐伯:辛。"
《別錄》:"微溫,無毒。"
《藥性論》:"味鹹辛,大熱。"
【歸經】入肝、腎經。
《湯液本草》:"入足厥陰、少陰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心、腎三經。"
《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溫肝補腎,除一切風,止月經過多,治老人尿頻。
《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雷公炮炙論》:"壯元氣,秘精。"
《別錄》:"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
④《藥性論》:"治腦骨痛,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除面上瘡,主能發汗,止老人尿不節。"
《日華子本草》:"暖腰膝,助水髒,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
⑥《珍珠囊》:"溫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瀉,心虛發熱汗出。"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選方】①治五種腰痛,下焦風冷,腰腳無力:牛膝一兩(去苗),山茱萸一兩,桂心三分,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②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乾)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臥酒鹽湯下。(《扶壽精方》草還丹)
③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匱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黃八錢,山萸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溫水化下三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節,或自遺不禁:山茱萸肉二兩,益智子一兩,人參、白才L各八錢,分作十劑,水煎服。(《方龍潭家秘》)
⑥治寒溫外感諸症,大病差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脫,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萸肉二兩(去淨核),生龍骨一兩(搗細),生牡蠣一兩(搗細),生杭芍六錢,野台參四錢,甘草三錢(蜜炙)。水煎服。(《醫學衷中參西錄》來復湯)

【藥物名稱】
【別名】無
【科屬】雉科
【植物形態】動物形態:雞為家禽中最普通的一種。咀短,上咀稍彎曲,鼻孔被鱗狀瓣,為裂狀;眼具瞬膜,頭部有冠及肉瓣,此肉冠及肉瓣雄大雌小,翼短小,不能高飛。兩腳健壯,跗踱及趾皆被鱗板,趾4個,後趾短小,比前趾所

枸杞蒸雞枸杞蒸雞
生處較高,雄雞跗踱後方有距。尾發達,獨雄有搖羽。雄體比雌體大,羽毛亦較美。羽毛以淡黃色為基本色,余從純白到純黑,無不應有盡有。冠形也是各種各樣。
藥用部分:雞內金(雞的砂囊內膜)、鳳凰衣(為雛雞孵出後卵殼的內膜),雞血、雞蛋等,均入藥。
用途:雞內金性味甘,平。能健脾止痢,幫助消化;治胸腹飽悶,食積不消,噯氣腹嗚,反胃嘔吐及腸嗚瀉痢等症。鳳凰衣,性味甘、溫,無毒。能理氣,消翳障;治久咳氣急,目中生翳,失音,反胃,並塗瘡毒。用量:1~3錢,作煎劑或散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