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

會當凌絕頂

此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望岳》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注釋譯文

會當凌絕頂會當凌絕頂
注釋

岳: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為五嶽之首,其餘四岳為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
夫:讀“fú”。發音詞,無實在意義,強調疑問語氣。
夫如何:怎么樣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故後世以齊魯大地代稱山東地區。
青:指蒼翠的山色。
未了:不盡,不斷。
青未了:指鬱鬱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這裡指大自然。
鍾:聚集。
神秀:天地之靈氣。
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曉:黃昏和早晨。
盪胸:滌盪胸襟。
曾:通“層”(見人教版《語文》八上)
決眥(zì):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決:裂開。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會當:應當,終當,定要。
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裡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後。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遊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