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自然保護區

文山自然保護區

文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縣和西疇縣境內。 文山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0年,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屬綜合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生物類別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歷史革沿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自然保護區
建立時間:1958年8月經雲南省林業廳批准建立文山縣老君山和西疇縣坪寨兩個個國營林場;

1980年6月5日文山州革命委員會批准合併建立州級保護區;

1986年3月批建小橋溝省級保護區;

1997年批建老君山省級保護區;

2000年7月擴建合併為“雲南文山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自然保護區溶洞

地點:雲南省文山縣、西疇縣經緯度。

海拔範圍:1400—2991.2米。

總面積:26867公頃。

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景觀有森林、地貌、水域、人文等,如薄竹山、老君山、林海、竹海、溶洞溫泉瀑布、雪簾等。

文山自然保護區瀑布
植物有華蓋木、長蕊木蘭、鍾萼木、紅豆杉、雲南穗花杉、南方紅豆杉、大葉木蘭、香木蓮、滇桐、毛枝五針松、伯樂樹、馬尾樹等。

分布有獸類9目29科60屬86種,鳥類13目37科221種,兩棲爬行類5目22科56屬92種,魚類4目15科44屬60種(亞種),昆蟲11目75科222種;

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2種;如蜂猴、倭蜂猴、熊猴、雲豹、印支虎。

自然環境

文山自然保護區黃棕壤
文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西疇縣境內,處於北回歸線附近。

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3′~104°10′、104°41′~104°52′,北緯23°16′~23°25′、23°21′~23°24′。

面積:保護區總面積26867公頃,核心區總面積為10304.62公頃,緩衝區面積7793.48公頃,實驗區面積8768.90公頃。

土壤:保護區內主要為黃壤、黃棕壤分布,PH值6—6.5,厚度60至120厘米,坡向3/4的為北向(陰坡),坡度15—25度之間。

文山自然保護區岩溶地貌

地貌:地處滇東南,為典型的岩溶地貌區。屬華南褶皺系西端滇東南褶皺帶西北部與揚子準地台嵌合,境內山巒起伏,河流溝壑縱橫;區內沉積地層發育,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強烈,岩類多樣,具有得天獨厚的成礦環境,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氣候特徵:地處雲南省東南部低緯度高原,東南近北部灣,西南離孟加拉灣不遠,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隨海拔高低,兼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亞熱帶和溫帶氣候。

多年平均氣溫17.8℃,極端最高氣溫27.7℃,極端最低氣溫-3℃。多年平均日照319天、2023.1小時。

降雨有“春旱、夏霪、秋濕、冬乾”的特點,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92.7mm,多年年平均無霜期359天,占98.36%,多年年平均有霧14.8天。

文山自然保護區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
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型,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

保護區內的茫茫林海,生長著117種國家級珍稀樹種;肥沃大地,蘊藏著55種寶貴礦產。把健康與富裕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文山三七,早在明代就被醫學家李時珍寫進《本草綱目》,譽為“金不換”;更有極富地方特色的辣椒八角、八寶米、草果、陽荷、烤菸、油桐茶葉等聲名遠播。河川縱橫,水資源總量127.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34萬千瓦。

植物資源

北回歸線穿境而過,氣候適宜,資源豐富。具有南亞熱帶森林類型,保存著眾多的動植物種群,是亞熱帶植物區系中心發源地之一,分布著連片的天然原始闊葉林。林內生物古老而豐富,植被類型和動物種群多種多樣,具有“北回歸線的綠洲”之稱。

該區也是華夏植物區系的核心部分,是種子植物演化中心,古老和新生類類群在此地同時發展,而形成一個植物演化的歷史博物館,可看到許多種子植物清晰的演化史。保護好這個植物生存的大環境及其豐富的植物物種,對研究植物進化及種子植物起源有著重要理論意義。

保護區分布有維管束植物228科1046屬3347種(據後文統計),其中蕨類植物41科100屬262種,種子植物187科946屬3085種,分布密度達每平方公里有12.5種維管束植物。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

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因枝分三枝,為七片,故稱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換等,古時亦稱昭參、血參、人參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參等。

因常在春冬兩季採挖,又分為“春七”和“冬七”。由於三七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三七花
三七以根、根狀莖入藥,是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也是中國最早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藥主要成分。三七自古以來就被公認為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同棵植物的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

三七生長的地域性很強。文山州由於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生產性栽培三七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栽培歷史悠久,七農經驗豐富,因而三七產質優、產量高,占中國總產量的90%以上,質量居中國之冠,成為名副其實的“三七之鄉”。早在清朝就已蜚聲海內外。經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認定:文山縣硯山縣分別為“中國三七之鄉”。

動物資源

文山自然保護區蜂猴

分布有獸類9目29科60屬86種;

鳥類13目37科221種;

兩棲爬行類5目22科56屬92種;

魚類4目15科44屬60種(亞種);

昆蟲11目75科222種;

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2種。如蜂猴倭蜂猴熊猴雲豹印支虎

倭蜂猴

文山自然保護區 倭蜂猴
倭蜂猴是亞洲靈長類中分布狹窄、高度受危而在分類上為少種屬中的一個種,國家級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中國雲南東南部目前有倭蜂猴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有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屏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形態特徵:倭蜂猴與蜂猴十分相似而體型更小,只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長21-22.5厘米,尾長1.2厘米,體重325-425克。

頭圓,眼圓而大,無頰囊,口、鼻、唇白色。體毛細絨狀,多為橙色至赤褐色。從背部中央至頭頂有一深色紋,腹部、四肢有銀灰色光澤。
鑑別特徵: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成體體重0.3-0.4kg,僅及蜂猴的1/3,體長不及250mm。

在毛被、毛色和斑紋上,倭蜂猴的面部和頸肩部大部為橙棕色而無灰色。

相關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