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山西省方山、交城兩縣境內,面積10466公頃,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 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褐馬雞和暖溫帶亞高山針葉林。地處關帝山中。為中國八個鳥類保護區之一,重點保護對象為世界稀有珍禽褐馬雞(現有1800餘只),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標麝、金雕等,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自然風景遊覽勝地。

自然環境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交城縣城西北一百公里的關帝山腹部。是以褐馬雞及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要保護內容的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也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一片綠洲。保護區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4.5公里,總面積達1046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氣候屬於暖溫帶及其呂梁山半濕潤區,是中溫帶到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在三到四度,相對濕度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資源概況

本區地處呂梁山脈中段,海拔1500-2830米,山勢險峻,高差較大,自然植被茂盛,為中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林中少數保存完整的地區之一和華北落葉松的原產地。特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植被,為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尤其是分布著中國特有的珍禽褐馬雞,並為褐馬雞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保護區建立後,褐馬雞及森林生態系得到有效保護,並初步取得了可喜成績。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豐富,森林保存完好,有林地面積為7709公頃,占總面積的73.8%,灌木林地面積1166公頃,占總面積的11.2%。森林依建群種大致可分為5種類型。華北落葉松天然次生林純林分布於核心區、八水溝、神尾廟等地帶,伴生著雲杉白樺山楊油松遼東櫟紅樺等樹種;雲杉林多分布於八水溝、西塔溝、大背等地;油松林主要分布於陽圪台實驗區;楊-樺闊葉林是構成陽坡、山脊線附近和半陰半陽山坡森林植被的主要成份;遼東櫟林主要分布於向陽山坡。
有植物60餘科500餘種,其中藥材達200種以上。鳥類有15目40科150餘種,獸類6目11科80餘種,兩棲爬行類10餘種,昆蟲上千種,菌類50餘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黑顴、金雕等。蝶類25種,隸屬7科,25屬,區系分析結果表明,該地區蝶類以古北界種為主,東洋界與古北界共有種次之,東洋界種類最少。

科學研究

1. 龐泉溝華北落葉鬆土壤種子庫研究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1996年5月,山西農業大學林學系郭晉平等,採用樣地內小樣方取樣,物理方法分離,室內測量、試驗、分析的方法,對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內,華北落葉松4個林型的林下土壤種子數量、質量及分布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影響林下土壤種子數量的因素,提供了華北落葉鬆土壤種子庫的基本背景。結果表明,種子平年後的次年春季,林下土壤完整種子密度平均可達426 粒/m2。4個林型中苔草落葉松林>草類落葉松林>樺木落葉松林>灌木落葉松林;其中有生活力種子占29.1%,平均為124 粒/m2,各林型間順序為:苔草落葉松林>樺木落葉松林>草類落葉松林>灌木落葉松林。完整種子實驗室發芽率24.9%,可發芽種子平均可達106 粒/m2,土壤種子水平分布格局受母樹分布格局和微地形異質性的影響,都表現不同程度的聚集性。華北落葉松天然林林下土壤種子數量較大,在出現林冠干擾時有足夠的種子為迅速占領林隙提供基本保證。
1.1研究方法
採用在典型林分中設定樣地,樣地內小樣方取樣,物理方法分離,室內測量、試驗分析的方法進行。野外調查於進行。在研究地區,選擇華北落葉松天然林4個主要林型的典型林分中設定樣地4塊,面積40m×60m。調查記錄立地條件、林分因子、植被情況;在每一塊樣地內機械設定15個面積為1m×1m的樣方,總計60個樣方;在樣方四角用竹籤作角樁,並用工程線圈好,作為種子庫動態和幼苗發生調查的固定樣方;在每個樣方四周,距樣方邊界15~20cm處,取10cm×10cm的小樣方5個,取樣深度10cm,將樣品分別裝入種子袋內,帶回室內;同時調查記錄每個樣方的植被蓋度、枯落物蓋度、厚度、性質、分解狀況;測量樣方至附近最大一株母樹的距離,母樹胸徑,記載樣方所處的微地形及林窗分布情況。為進一步研究種子動態及幼苗發生條件,在每一樣方取3點測定照度,分層測定土壤溫度;在樣方四周距框線15cm範圍內取土樣4個,裝土盒帶回室內用於測定土壤含水率,整個生長周期內共測定6次,與幼苗發生調查同步進行。

1.2 室內分析試驗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採用機械分選和人工挑撿的辦法,從野外取得的300份樣品中,將華北落葉松種子逐一撿出,分別登記完整、破損和前年種子的數量,並用5個小樣方的數據計算各樣方的單位面積種子數;在完整的種子中,隨機抽出部分種子,用遊標卡尺測量種子長度並作記錄;然後用高錳酸鉀對全部完整種子作表面消毒,按GB2772-81的要求〔6〕,置於培養皿內作發芽試驗;採用變溫法,高溫3 h,28~30℃,低溫16 h,21~23℃,空氣濕度60%~70%,每天觀察記錄1次,對15 d後仍未發芽的種子,採用四唑染色法檢查其生活力,並作相應記錄。

1.3 結果分析
由60個樣方的數據計算各林型單位面積土壤種子平均數(土壤種子密度)、標準差和變動係數,結果表明,4個林型的土壤種子密度都較大,平均每m2完整種子數可達426粒。其中,草類落葉松林548 粒/m2,變動係數118.7%;樺木落葉松林408 粒/m2,變動係數42.0%;灌木落葉松林242 粒/m2,變動係數50.3%;苔草落葉松林506 粒/m2,變動係數69.4%;可見,林下土壤種子密度最低的灌木落葉松林,林下土壤完整種子密度平均也可達到242 粒/m2。說明即使在平年,林地土壤中保存到次年春季的種子數量也很可觀。進一步對各林型土壤中有生活力種子數進行分析發現,各林型林下土壤中有生活力種子密度平均為124 粒/m2,與完整種子密度相比下降幅度很大,僅占完整種子的29.1%,但與大興安嶺北部興安落葉松種子庫的種子密度相比,這一數量仍然很大。其中以苔草落葉松林最多為197 粒/m2,變動係數為57.3%,其餘依次為樺木落葉松林153 粒/m2,變動係數38.1%;草類落葉松林89 粒/m2,變動係數52.1%;灌木落葉松林56 粒/m2,變動係數80.1%。對各林型有生活力種子密度進行方差分析,表明林型間差異極顯著。樺木落葉松林和苔草落葉松林之間差異不顯著, 而與其它林型之間都有顯著差異。各林型之間有生活力種子密度的次序與完整種子密度的次序有所不同。土壤中有生活力種子的數量是由林分的種子產量、種子生活力和土壤保存條件決定的,立地條件優越的林分,不僅產種量、種子質量都高,而且土壤中有生活力和種子也多。當海拔超過一定範圍後,林分的種子產量大幅度下降,其中有生活力種子的比例也低。
根據現有資料分析,各林型土壤種子水平分布都有明顯的聚集趨勢,其格局可能是母樹分布格局與微地形異質性的綜合表達。各林型聚集程度不同,草類落葉松林>苔草落葉松林>灌木落葉松林>樺木落葉松林。種子產量與質量不僅在林型之間有差異,而且在林內異質斑塊之間也有差異,有生活力種子聚集趨勢比完整種子弱,其詳細格局和變化規律有待進一步研究。種子平年後的次年春季,土壤中完整種子的平均發芽率為24.9%,可發芽種子密度平均達106 粒/m2。土壤完整種子稀少(密度低於100粒/m2)的地段,種子發芽率很低,而當種子密度超過1000粒/m2時,發芽率也低。這兩類樣方中的土壤種子明顯偏小,飽滿度差,前者處於較大林隙中種子主要飛散範圍的外圍,而後者則是因產量過大導致種子質量下降。因此,華北落葉松在其適生範圍內的更新策略是,種子數量大,飛散距離遠,能迅速有效地侵入干擾嵌塊,實現種群的更新。在林窗周圍有利於產生大量有生活力的種子,為侵入並占據林中隙地提供保證。
2. 人工電孵化褐馬雞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人工電孵化褐馬雞是由中國動物協會、太原市動物園和關帝林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合作開展的一項科研項目。2006年是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開始實施人工電孵化褐馬雞項目,太原市動物園為保護區提供了9WF型號的電孵化機。通過試驗,去年孵化率為27%,成活率為77%。2007年,保護區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分析孵化率低的原因。同時保護區專門派專人到太原市動物園考察學習,諮詢有關技術問題,修正孵化所需的技術參數。這次人工電孵化時間從5月4日開始,6月29日結束,共孵化褐馬雞4窩,29枚,現已孵出15隻,孵化率54%,成活8隻,成活率53%。
經過兩年的人工電孵化科學試驗和總結探索,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基本掌握了適合褐馬雞胚胎發育的溫度和濕度等技術參數,人工電孵化褐馬雞取得初步成功,這為今後開展褐馬雞規模化飼養繁殖,建立人工種群,實行異地放養,異地引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旅遊資源

保護區原為山西省關帝山森林經營局孝文山林場和陽圪台林場的一部分,1980年12月建立龐泉溝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0443.5公頃,主要進行科學實驗考察、教學實習和培育珍稀動物等工作,並劃出一定範圍開展森林旅遊。區內的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景觀奇特。自然保護區山高林密,溝谷交錯,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現有國家一類野生保護動物褐馬雞兩千多隻。這裡群山環抱,奇峰綿連,溪水潺潺,雲遮霧障,勁松森森,奇花異草,稀禽珍獸。有:“雲頂日出”、“龍泉飛瀑”、“筆架生輝”、“文源晚翠”、“古樹寶塔”、“天門瑞氣”、“雄獅夕照”、“鳳凰觀塔”、“石豬受難”、“風動石”、“仙人洞”等自然景觀。春季綠染花香,夏季雲海茫茫,秋季霜葉似火,冬季銀裝素裹,蔚為壯觀。山澗溪水瀑瀑,林中珍禽異獸棲息,是黃土高原上的一片綠洲,野生動物的樂園,花卉的海洋,被譽為世界珍禽褐馬雞的故鄉,華北落葉松的原生地,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豐富,森林保存完好。2005年,保護區新建了科研辦公樓、龐泉動物救護站、大草坪保護站和監測站以及龐泉溝攔水壩工程。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關帝山主峰,也是保護區內最高山峰,以華北落葉松著稱中國。登峰遠眺,一覽眾山小,翠綠蕩漾,雲霧縹緲,令人心曠神怡。東側為海拔2670米的雲頂山,山頂草甸平坦、遼闊,黎明觀日出,更令人感慨萬分,留戀忘返。尤為壯觀的是夏日“天門瑞氣”:雨後乍晴,茂密的森林中水氣蒸騰,在林海上空飄蕩的氣團被夕陽斜照,與青翠欲滴的山林反光相映成輝,五顏六色,嵐氣瀰漫。在交城與方山的分水嶺上有一六角攢尖亭屹立,黃琉璃瓦作,莊重典雅,檐下懸有“文源晚翠”橫匾。站在亭中放眼觀望,松濤滾滾,青山相疊,位於西北方向的“筆架山”形象逼真,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滿山青松清秀挺拔,別有風趣。山腳下大沙溝內水聲轟鳴,一股清泉從陡岩懸石上飛流直下而為文源,被樹葉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萬變。掬一口飲之甜潤涼爽,飄飄欲仙。不遠處三株巨松一字排開,頂天立地,形似寶塔昂然屹立,樹梢的松球隨風搖動,恰似塔上懸掛的風鈴,俗稱“古樹寶塔”,與“龍泉飛瀑”相映成趣,風景迷人。還有“雄獅夕照”、“鳳凰視塔”等數十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使你驚嘆大自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奧妙無窮。
交通:
保護區與周邊離石市臨縣嵐縣較近,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太原、介休、離石三市均有通往龐泉溝風景區的旅遊班車,周邊各地也有前往的公共汽車。龐泉溝距太原158公里,每日有對開的班車。另外,也可以在交城縣城(距離100公里)、方山縣城(距離37公里)乘汽車前往。區內設有高級賓館一處,可一次性接待遊客3000人左右。觀鳥可以從保護區機關向北沿公路行17公里,為海拔2670米的雲頂山,是一片廣闊無際的高山草甸,西側為主峰孝文山。孝文山腳下的大沙溝的溝口處,有一座古式格局的觀鳥亭。沿開麻公里行4公里,達到交城與方山交界的分水岑,西北方為海拔1988米的筆架山。此外還有八道溝等處,也可以觀鳥。由於保護區溝谷交錯縱橫,應注意安全,由於地形複雜,為避免在林中走失,應聘請當地人做嚮導

相關詞條

隆寶自然保護區大黑山自然保護區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藥山自然保護區沙坡頭自然保護區寬闊水自然保護區
羌塘自然保護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哀牢山自然保護區
茂蘭自然保護區西天山自然保護區黃連山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