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話

惠陽話

惠陽話,即惠陽客家話,指通行在惠陽區及其他原惠陽地區,具有相同特徵的梅州客家方言,屬於客語粵台片新惠小片。惠陽話與梅州話基本能無障礙通話,但是又有梅州話沒有的特點,例如,辭彙上比梅州話包含多一點的白話辭彙,原因是惠陽話在地理上更接近粵語通行區域。

語言概況

惠州地區(老惠陽地區)客家話學術上稱之為惠陽客家話,惠陽客家話大多屬客家話粵台片新惠小片,原惠陽地區能夠與今惠陽區客家話較順暢交流的客家話統稱為惠陽話,以淡水話為代表。惠陽話是客家話的強勢方言之一,廣泛流傳於惠、深、莞、港及海外。國內主要通行於惠州的惠陽區惠東縣大亞灣以及惠城區部分、博羅縣大部分、龍門縣部分,以及深圳的龍崗區鹽田區等,東莞的樟木頭鎮清溪鎮鳳崗鎮等,廣州增城市等,河源下轄的龍川紫金等縣的部分地區,港澳台部分地區;國外主要流行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等惠陽籍華人華僑之中。使用惠陽話的總人數在500萬以上。

詞句一覽

特色辭彙

打吊望、打露水、打鬥豉、打並梆〔音〕、打蛇餅、打紙炮、打雕錐〔音〕、打咚咚〔音〕、打大棚、打尖、打風、作水、打蛇掩蛙、冇〔音〕答煞、冇大過、冇俺〔音〕閒、酸果頭、少灶火、大炮王、取雕仔、火屎炭、坎坎〔音〕上、阿練仔、牙塞塞〔音〕、撥太冷、吊燈籠、烏蠅屎、笑面虎、和賀雞、半天昂、半天吊、擦一攴、滑哥仔、孱〔音〕頭仔、老舉麻〔音〕、縮頭龜、北古佬、瘌痢頭、禾筆〔音〕仔、澎其婆、暗〔音〕肚藥、茨芭嶺、大山帳、較麻糖、就〔音〕毛仔、豆皮面、姐婆、翻鬼、翻背、念古〔音〕、故寒、擺姨茶、昂伢仔、蛇仔、沙神、笨崗、豪婆、水線、湖其〔音〕、褲囊底下做人、暗么妻坐、神仙難救、標命、豬頭皮、揩擔、青鱗慶梗〔音〕、雄堤〔音〕、竹兵、石博、石古、目水、找錢、落嗦、焦〔音〕仔、眼野野〔音〕、齊齊鋤鋤〔音〕、西理索羅、阿咪鐸剎〔音〕、肚飢、蛇蛇〔音〕滾、懵佬、堆到、婆頭、背瘠、笨箕、飯瘌〔音〕、八月半、鏟地、挪糖圓、褶〔音〕火、尖暖、豬籠狗斗、撥瘟雞、蒜仔、詐嬌、刷〔音〕水、供豬、講鬼話、舌頭、滑哥、蛇哥〔音〕、飯薯頭、白花背箕甲〔音〕、雞春〔音〕、雞亂〔音〕、雞亂麻、酒釀、逼酒、背搭、紙鷂、刷刷叫〔音〕、腳爭〔音〕、半爛燦、地豆、做工夫、雞屎堆、蝦公水、食著〔音〕、做朝、醒水。

惠陽話與梅州話

惠陽話/梅州話對比一覽(前為惠陽話;後是梅州話):
焦〔音〕仔/細阿哥, 打露水/廖〔音〕妹仔,沙神/拿喳領筋,打鬥豉/打豆趣,
冇〔音〕答煞/磨答對,打並〔音〕/洗身,仔/古,好蠻/好囂,雄提/乓領雄,
少灶火/半酸甜,水線/水雄,阿咪/哎待,茨芭嶺/嶺崗,大山帳/山肚,
打蛇餅/蛇王,叫嘴/叫姿,擦一攴/射一攴,捨得/好尚〔音〕,
車大炮/講胖話,老鐸鐸/老掂掂,廖〔音〕/搞,滿夜/暗不〔音〕,半天吊、半爛燦/半著半暗,扼〔音〕人/撮〔音〕人,屋背湖/屋門背,目汁/目水,鼻公/鼻宮,舌頭/舌麻,臭屁/屁卵,地豆/翻豆,做工夫/做細,眼珠仔/目珠,時常/論日,好肥/好皮,姑寒/吾捨得,
醒水/精,做朝、做著/燒火,好椰〔音〕/好岳〔音〕,梳頭毛/師毛,半天昂/撥癲,吾舒服/撥病,酸果頭/撥花癲,翻鬼妹/翻鬼麻〔音〕,翻背/翻片,發發孱/生劃劃,暗么妻坐/暗么西索,禾賀雞/兵賊,撥大冷/撥帳〔音〕、撥賊,找錢/撿錢,落嗦〔音〕/慪扭〔音〕,
下耙〔音〕/該〔音〕下,釣魚/肚〔音〕目睡,石博/石梯,冇油水/好塞〔音〕,嘻〔音〕好/好嶄,懵佬/索〔音〕貨,婆頭/婦人家,背脊/背囊,飯瘌〔音〕/硬飯頭,唔老成/嫩,
講鬼話/翹舌頭,雞春〔音〕/卵,褶〔音〕火/褶暖,蒜仔/蒜苗,逼酒/蒸酒,讓豆腐/讓豆乾,青鱗慶梗/青龍慶擴,吊燈籠/豆釘眼,送〔音〕飯/綁〔音〕飯,食著〔音〕/點心,澎其婆/澎葡瘌。

語音特點

聲母

a.古濁塞音和塞擦音 (並、定、群、從、澄、崇)聲母字,不論平仄,大都變為送氣清聲母。例如“別、辨”的聲母是p[pʰ],“地、敵”的聲母是t[tʰ],“舊、件”的聲母是k[kʰ],“昨、捷、濁、住、助”的聲母是c[ʦʰ]。(註:[ ]內為IPA即國際音標,其他為客拼或國語拼音。)
b.古曉、匣母的合口字聲母,多變讀為f[f]。例如“灰、輝、懷、謊、花、虎、婚、回、呼” 的聲母是f[f]。
c.部分古非、敷、奉母字,口語中念重唇音聲母b[p]、p[pʰ],保留了“古無輕唇”這一上古語音的特點。例如“飛、斧、肥、吠、浮、符”。
d. 古見組聲母細音今讀大都保持舌根音g[k]、k[kʰ]、h[h]。例如“基、記、九”的聲母是[k],“欺、謙、求”的聲母是[kʰ],“希、喜”的聲母是[h]。
e.大都有唇齒濁擦音聲母v[v]。它來源於古微、影、雲母和少數匣母的合口韻字。例如:“物、務、碗、蛙、威、屋、灣、窩、王、往、話、黃、皇、還”。
f.古知、照精組聲母在客家話內部的分化情況比較複雜,惠陽話情況也差不多。例如:
多數地區,這三組聲母合流,念z[ʦ]、c[ʦʰ]、s[s];部分地區知、照(章)組聲母念d[t]、z[ʦ]、c[ʦʰ];照(莊)組、精組聲母念[ʦ]、[ʦʰ]、[s]。例如:古曉、匣三四等字和個別溪母字,在惠陽話中念[h]聲母,如:曉[hiau],希[hi]、虛[hi]、休[hiu],氣[hi]、器[hi]、棄[hi];以母字和不少影、雲母字念y(IPA[j]或[i])聲母,例如:羊[iɔŋ]、樣[iɔŋ]、鹽[iam]、醫[ji]、衣[ji]、音[jim]、英[jin]、約[iɔk]、援[ian]、圓[ian]、員[ian]、袁[ian]、怨[ian]、遠[ian]、院[ian]。
g.鼻音聲母比較豐富。除有[m]、[n]、[ŋ]聲母外,還有[ȵ]聲母。[ȵ]聲母出現在古疑、泥(娘)母三四等細音字和部分日母字中。例如:語、宜、人、牛、年、迎、日、眼、娘。
h.古來母字大都念[l]聲母,例如:李[li]、六[liuk]、笠[lip]、鱗[lən]、卵[lɔn]、聾[lɔŋ]、力[lit]、兩[liɔŋ]、林[ləm]、劉[liu]。

韻母

a.惠陽話沒有撮口呼韻母,撮口呼與齊齒呼混讀。例如:魚、語。
b.以au[au]或o[ɔ]為主要元音的韻母較多。例如:好、高、老、腦。
c.古流開一厚、侯韻和開三尤韻字多數地區讀êu[ɛu]韻,一部分地區讀iu[iu]韻,個別地區讀ou[əu]韻。例如:厚、休等。
d.古鼻音韻尾[-m]、[-n]、[-ŋ]和塞音韻尾[-p]、[-t]、[-k]在惠陽話中完整保留下來,例如:甘[kam]、團[tʰɔn]、半[pan]、橫[vaŋ]、鴿[kap]、別[pʰiɛt]、白[pʰak]。

聲調

與大多數客家方言一樣,惠陽話的聲調都為6個,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

拼音方案

綜述

由於缺乏惠陽話拼音方案,這裡僅列出以梅州話為基礎的客語拼音方案作為參考。客語拼音方案是廣東省教育部門於1960年9月公布的廣東拼音方案之一,以廣東省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為標準,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以右上方標數字表示聲調(由於顯示問題,以下直接用正常大小的數字表示)。 若有與惠陽話不同的地方,可適當調整。

梅州話方案

1.字母
拼音採用拉丁字母,其中r、w不用來拼寫梅州話。ê是字母e的變體,用以代表[ɛ]。
2.聲母
聲母總數為19個。不以輔音為首的音節,稱為零聲母。列表如下:

b [p] 波 p [pʰ] 婆 m [m] 摸 f [f] 火 v [v] 窩
d [t] 多 t [tʰ] 拖 n [n] 挪 l [l] 羅
g [k] 哥 k [kʰ] 科 ng [ŋ] 我 h [h] 河
j [ʦi-] 擠 q [ʦʰi-] 妻 x [si-] 西

z [ʦ] 資 c [ʦʰ] 雌 s [s] 思


註:資 zi1、雌 ci1、思 si1等字的韻母[ɿ]用i表示; [ȵ]與[ŋ]音位相差不多,統一標為ng。
3.韻母
韻母總數為74個。列表如下:
i [ɿ] 資 i [i] 衣 u [u] 姑
a [a] 阿 ia [ia] 也 ua [ua] 掛
o [ɔ] 喔 io [iɔ] 喲 uo [uɔ] 過
ê [ɛ] 這 iê [iɛ] (撒) uê [uɛ] 穢
ai [ai] 挨 iai [iai] 椰 uai [uai] 怪
oi [ɔi] 哀

au [au] 拋 iau [iau] 腰
êu [ɛu] 歐


iu [iu] 有

iui [iui] 銳 ui [ui] 貴
am [am] 庵 iam [iam] 淹
êm [ɛm] 砧

em [əm] 針 im [im] 陰
an [an] 班 ian [ian] 煙 uan [uan] 關
on [ɔn] 安 ion [iɔn] 阮 uon [uɔn] 管
ên [ɛn] 恩 iên [iɛn] 邊 uên [uɛn] 耿
en [ən] 真 in [in] 因

iun [iun] 允 un [un] 敦
ang [aŋ] 冷 iang [iaŋ] 影 uang [uaŋ] 礦
ong [ɔŋ] 江 iong [iɔŋ] 央 uong [uɔŋ] 光

iung [iuŋ] 雍 ung [uŋ] 工
ab [ap] 鴨 iab [iap] 葉
êb [ɛp] 粒

eb [əp] 汁 ib [ip] 邑
ad [at] 八 iad [iat] 乙 UAD [uat] 刮
od [ɔt] 遏

êd [ɛt] 北 iêd [iɛt] 鱉 uêd [uɛt] 國
ed [ət] 質 id [it] 一

iud [iut] 郁 ud [ut] 骨
ag [ak] 扼 iag [iak] 錫 uag [UAK]□
og [ɔk] 惡 iog [iɔk] 約 uog [uɔk] 郭

iug [iuk] 育 ug [uk] 督
m [m] 唔 n [n] 五

註:i 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i、ya、yo、yê、yai、yau、yu、yui、yam、yim、yan、yin、yun、yang、yong、yung、yab、yib、yad、yid、yud、yag、yog、yug;為方便對照,入聲字標音的韻尾部可保留IPA[-p][-t][-k]尾部樣式,相應地寫為-p -t -k樣式,而不寫成-b -d -g樣式。
4.聲調
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陰入 陽入
調號 1 2 3 4 5 6
調值 44 11 31 53 1 5
拼音 fu1 fu2 fu3 fu4 fug5 fug6
例字

惠陽之地

惠陽歷史沿革

東晉後主禎明二年(公元588年):屬梁化郡歸樂善縣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屬循州(惠州的古稱)歸善縣
五代南漢置禎州,宋避仁宗諱改惠州。1913年改惠陽縣。因州得名。取恩惠之意。
宋代(1076年) 設淡水鹽場,管理鹽務事宜。場址設在今平海鎮內(一說在今惠陽市淡水,後移於平海)。 建歸善縣初無縣城,移至城東白鶴峰(今惠陽衛生學校處),南漢遷至惠州府城,明朝初由河南岸(今惠城區河南岸鎮)遷回白鶴峰,明永樂年間又遷回府城。明萬曆六年(1578)遷入惠州橋東(稱為縣城)東平,將民城變成縣城。建國初,縣城設在淡水鎮,1950年4月縣城遷回惠州鎮。1990年3月縣城再次遷回淡水鎮。
1994年5月6日,民政部批覆(民行批[1994]68號)撤銷惠陽縣,設立惠陽市。
2003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6號):撤銷縣級惠陽市,設惠州市惠陽區。惠陽區轄原縣級惠陽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頭、秋長、新圩、鎮隆等10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淡水鎮金惠大道。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劃歸惠州市惠城區管轄。
2000年,惠陽市轄20個鎮。總人口862822人,各鎮人口: 淡水鎮 187022 沙田鎮 15255 秋長鎮 56311 新圩鎮 78832 鎮隆鎮 47204 陳江鎮 79027 瀝林鎮 40744 潼湖鎮 30180 永湖鎮 25103 良井鎮 27721 平潭鎮 32944 馬安鎮 27496 水口鎮 64536 橫瀝鎮 19469 矮陂鎮 17424 大嵐鎮 5949 蘆洲鎮 9274 蘆嵐鎮 7450 澳頭鎮 36196 霞涌鎮 16290 西區虛擬街道 18390 潼湖華僑農場虛擬鎮 2000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惠陽市轄20個鎮(淡水 馬安 永湖 水口 橫瀝 矮陂 良井 平潭 沙田 霞涌 澳頭 秋長 新圩 鎮隆 瀝林 潼湖 陳江 蘆洲 蘆嵐 大嵐),250個村委會、45個居委會。
2003年,轄10個鎮(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頭、秋長、新圩、鎮隆)。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轄4個街道(淡水、霞涌、澳頭、秋長)、6個鎮(永湖 良井 平潭 沙田 新圩 鎮隆)。
2006年4月28日,惠陽區淡水鎮、秋長鎮兩鎮舉行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

惠陽地區

原惠陽地區不是惠陽縣也不是單單指惠州市.
其實惠陽地區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廣東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不是一級地方政府。因為其駐地設在當時的惠州府城設惠州橋西,惠陽縣縣城則位於惠州橋東所以稱謂惠陽地區,它的功能是代表省政府行使職權,是省政府派出機構。惠陽地區不稱作政府而是稱作行政公署,其代表省政府管理的各縣市都由省直管,各縣市之間的關係為平行關係。惠州市是原惠陽縣的中心鎮,是原惠陽縣的下級,1958年惠州鎮從升格為縣級惠州市與惠陽縣的關係是平行關係。1989年惠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與縣級惠陽市的關係是代管關係。
所屬縣市是:惠州市,博羅縣,惠陽縣(今惠州市惠陽區),東莞市,寶安(深圳市),紫金縣,河源縣(今河源市以及東源縣),龍川縣,海陸豐(今為汕尾市),連平州,和平縣
惠陽地區
惠陽專區、惠陽地區 1956年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原粵東行政區所屬惠陽、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6縣及粵中行政區所屬博羅(駐博城鎮)、寶安(駐深圳)、東莞(駐莞城鎮)、增城、龍門5縣。粵北行政區所屬連平、和平2縣劃入惠陽專區。轄13縣。
1958年由惠陽縣的惠州鎮設惠州市,由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署駐惠州市。由惠陽縣析置惠東縣(駐平山鎮)。惠陽專區轄1市、14縣。
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撤銷惠州市,改設惠州鎮,劃歸惠陽縣管轄。將惠陽、惠東、增城、龍門、博羅、寶安、東莞7縣劃歸佛山專區;海豐、紫金、陸豐3縣劃歸汕頭專區;連平、龍川、河源3縣劃歸韶關專區。撤銷和平縣,併入連平縣
1963年復設惠陽專區,專署駐惠陽縣。原屬佛山專區的惠陽(駐惠州鎮)、博羅、寶安(駐深圳)、東莞、增城、龍門(駐龍城鎮)6縣,韶關專區的河源、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4縣及汕頭專區的紫金縣(駐紫城鎮)劃入惠陽專區。轄11縣。
1964年由惠州鎮復設惠州市,屬惠陽專署領導。惠陽專區轄1市、11縣。
1965年恢復惠東縣(駐平山鎮,原惠東縣劃歸佛山專區後於1959年撤銷)。惠陽專區轄1市、12縣。
1970年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地區駐惠州市。轄惠州市及惠陽(駐惠州市)、博羅、龍門(駐龍城鎮)、河源(駐源城鎮)、連平(駐元善鎮)、和平(駐陽明鎮)、龍川(駐老隆鎮)、紫金(駐紫城鎮)、惠東(駐平山鎮)、寶安(駐深圳鎮)、東莞(駐莞城鎮)、增城等12縣。
1975年將增城、龍門2縣劃歸廣州市領導。連平縣駐地元善鎮改為紅陽鎮;和平縣駐地陽明鎮改為東風鎮。惠陽地區轄1市、10縣。
1979年撤銷寶安縣,改設深圳市,由省直轄。惠陽地區轄1市、9縣。
東江專區〕 1949年設東江專區,專署駐惠陽縣。轄惠陽、博羅、增城、龍門、連平(駐元善鎮)、河源、和平、龍川、紫金、海豐(駐海城鎮)、陸豐(駐東海鎮)等11縣。
1951年原屬北江專區新豐縣劃入東江專區。東江專區轄12縣。
1952年撤銷東江專區,將惠陽、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劃歸粵東行政區;連平、和平、新豐3縣劃歸粵北行政區;博羅、龍門、增城3縣劃歸粵中行政區。

惠陽名人

惠陽地區人傑地靈,歷史名人主要有廖仲愷廖承志葉挺葉亞來鄧仲元鄧演達鄧承修曾生
明星主要有:周潤發、陳小春、鍾漢良、鍾楚紅、萬梓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