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在國外已屬最常見的心包炎,在國內也不少見,可能僅次於結核性心包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後自身免疫反應所致。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在中國國外已屬最常見的心包炎,在中國國內也不少見,可能僅次於結核性心包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後自身免疫反應所致。起病多急驟,約1/4-1/2病人在發病前1-8周有發熱、呼吸道胃腸道症狀。主要表現為劇烈的胸痛,和發熱,常有心包摩擦音,因心包下心肌都有一定的炎症反應,可有心肌炎的一些表現。另外,約1/4的病人可並發胸膜炎肺部浸潤。持續數日至2周多能自愈,約有25%的病人復發。極少數發展為縮窄型心包炎。實驗室檢查沒有特異性改變,多數患者都有白細胞增多,血清酶可有輕中度的增高,心電圖檢查幾乎無改變,多數有ST段的抬高,T波低平,倒置,此種改變只限於幾個導聯,是由於心外膜下心肌受累造成的,而非心包本身影響,還可出現期前收縮。

疾病概述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X光圖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是一種漿液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或過敏、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以男性、青壯年多見。發病前數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驟。臨床特徵為:劇烈胸痛、發熱,約70%病例聽診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積液但很少發生嚴重心臟壓塞;化驗檢查常有白細胞總數增加,血沉增快;X線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診可記錄到心電圖ST段抬高。如心包下心肌受累明顯,可形成急性心包心肌炎。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或過敏、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臨床特徵為:劇烈胸痛、發熱,約70%病例聽診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積液但很少發生嚴重心臟壓塞

檢查診斷

檢查

臨床主要以心前區疼痛為症狀。發病前數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驟,常反覆發作;持續發熱;心包摩擦音明顯,出現早;常劇烈胸痛;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血培養陰性;心包積液量較少;性質草黃色或血性;細胞分類淋巴細胞占多數。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心電圖
化驗檢查常有白細胞總數增加,血沉增快;X線示50%-90%的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診可記錄到心電圖ST段抬高。

心電圖改變:表現為ST-T的特徵性變化,即幾乎所有導聯ST段上升,以V1,V2,V5導聯最明顯,T波直立,而aVR,V1導聯ST段下降,ST上升不超過0.5mV,呈凹面向上,無異常Q波,這些變化可在心包炎發病後數小時至l-2天內出現,持續數小時以至數日,隨後ST段下降到等電位線上,T波變為低平或倒置,以上三點是急性心包炎的診斷三聯症,若聽到心包摩擦音診斷問題不大,再加上心電圖變化則可完全確診。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升高,血沉增快。
超聲心動圖可發現少量心包積液。

鑑別診斷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劇烈疼痛酷似急性心肌梗塞,但前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因呼吸、咳嗽或體位改變而明顯加劇,早期出現心包摩擦音,以及血清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正常,心電圖無異常Q波;後者發病年齡較大,常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心包摩擦音出現於起病後3-4天,心電圖有異常Q波、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改變,常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如急性心包炎的疼痛主要在腹部,可能被誤診為急腹症,具體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可以避免誤診。不同病因的心包炎臨床表現有所不同,治療亦不同。具體步驟如下:
一、確定有無心包炎 急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根據典型的心包摩擦音即可成立診斷,滲出性心包炎則根據上述心包積液體徵,心包填塞症狀和體徵結合X線、心電圖檢查一般不難作出診斷,尤其在普遍套用超聲心動圖後,對診斷心包積液有極高的準確性。

二、病因診斷 不同病因的心包炎,其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不同,因此在心包炎的診斷確定後,應進一步確定其病因,臨床常見的四種心包炎鑑別如表1

表1四種常見心包炎的鑑別

結核性化膿性非特異性風濕性
起病緩慢急驟急驟風濕活動而起
原發病變多有心外結核病灶敗血症或體內化膿灶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心肌炎瓣膜病體徵
全身反應常有低熱、無力、盜汗等症狀高熱、有明顯毒血症表現有低熱或高熱輕或中度不規則發熱
胸痛常無常有劇烈咳嗽或胸痛常有
體徵心包摩擦音少見,可有急性或慢性心包填塞征易出現心包摩擦音,可有急性心包填塞征易有心包摩擦音少見心包填塞易有心包摩擦音少見心包填塞征
血化驗血沉快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血象正常
血沉可增快
血沉增快抗ö增高
心包液檢查常有大量血性滲出液較少為草黃色,濃縮或培養可查到抗酸桿菌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查到致病菌小量或中量,黃色或血色常為小量、黃色
病程及預後抗癆藥物療效好,易形成縮窄性心包炎及時治療,預後好,治療不及時,易致縮窄性心包炎預後良好,大致2周自愈,少數復發病程隨風濕活動而異

疾病治療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心臟手術剖析圖
本病能自行痊癒,但可以多次反覆發作。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對症治療為主,如臥床休息、鎮痛藥等;糖皮質激素能有效控制症狀。

具體操作:
一、病因治療:
尋找病因如結核病灶、病毒感染、風濕等,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二、對症治療:
①休息: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胸痛消失。
②緩解胸痛可給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胸痛緩解後4-5日,可停用抗炎性藥物。
③非特異性心包炎在治療後2-3天症狀不緩解時,可考慮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0mg/d,2周后減量,共用4-6周左右,但應儘可能避免使用,以防產生副作用。

治療原則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
1、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吸氧,胸痛明顯者可給予鎮痛劑,必要時可使用可待因杜冷丁
2、病因治療:結核性心包炎給予抗癆治療,用藥方法及療程與結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強的松每日15-30mg,以促進滲液的吸收減少粘連。風濕性者應加強抗風濕治療。
3、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滲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狀者,可施行心包穿刺術抽搐液減壓。
4、主要決定於病因:如並發於急性心肌梗塞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則預後嚴重。如為結核性或化膿性心包炎等,及時有效的治療,包括必要的心包穿刺抽液或心包切開排膿,可望獲得痊癒。部分可遺留心肌損害和發展成縮窄性心包炎

心包的主要功能

心包是由壁層和髒層構成的一個封閉的囊袋,內含少量的少於50ml的潤滑液體。心包的主要功能是:
1、把心臟固定於胸腔內;
2、減少心臟活動時與周圍組織的摩擦,保證心臟幾乎無摩擦的進行收縮和舒張活動。
3、防止臨近臟器疾病如炎症波及心臟;
4、防止過多或過少的血流流入心臟;中介兩心室的壓力、容量的關係,因而對血流動力學起有利作用。

疾病護理

急性心包炎幾乎都是繼發性的。部份病因至今不明,其中以非特異性結核性化膿性風濕性心包炎較為常見。化膿性心包炎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護理
急性心包炎的臨床護理計畫

一般護理

1.急性心包炎病人應臥床休息,給予氧氣吸入,並保持情緒穩定,以免因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加重病情。休息時可採取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出現心包填塞的病人往往採取強迫前傾坐位,應給病人提供可趴俯的床尾小桌,並加床擋保護病人,以防墜床。

2.飲食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軟食;如有水腫,應限制鈉鹽攝入。

心理護理

1.病人氣急發生後,常常精神緊張,甚至是恐懼心理,陪護人員應守護在旁,給予解釋和安慰,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取得病人的配合。

2.在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療前,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通過講解此項治療的意義、過程、術中配合事項等,減輕恐懼不安情緒。護士可在手術中陪伴病人,給予支持、安慰。

病情觀察

1.注意胸痛及心前區疼痛,若症狀明顯,應及時通知醫師,按醫囑給予鎮痛劑或鎮靜劑。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疼痛發展快者一般為化膿性心包炎,慢者大都為結核性、腫瘤和非特異性;疼痛較劇烈者多為急性非特異性和化膿性心包炎。如在深吸氣、咳嗽、變換體位時疼痛,繫心包炎累及胸膜引起。局部可放置冰袋,減少咳嗽和變換體位以使疼痛減輕。乾性纖維蛋白性心包炎,可取左側臥位,減少胸膜摩擦,減輕疼痛。

2.密切觀察呼吸、血壓脈搏心率、面色等變化。如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紫紺、血壓下降、刺激性乾咳、心動過速、脈壓小、頸靜脈怒張加重、靜脈壓持續上升等心包填塞的症狀,應立即幫助病人取坐位,身軀前俯,並及時通知醫師,備好心包穿刺用品,協助進行心包穿刺抽液。如不能緩解症狀,應考慮心包切開引流。

治療護理

藥物治療時,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心包穿刺術既用於診斷,又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可以幫助明確心包積液性質及病原,又在大量心包積液時能解除心包填塞症狀,在化膿性、結核性或癌性積液時,可向心包腔內注入藥物。
①心包穿刺術的術前準備:協助醫師做超音波檢查,確定積液的多少,並可指導選擇穿刺進針的部位、深淺和方向;向病人做好解釋,爭取病人合作,必要時給予鎮靜劑;術前準備好各種試管(包括培養皿及酒精燈等),以便留取標本送檢,並做好搶救物品的準備。
②術中協助醫師完成各項操作,進行持續心電監護,並將穿刺針尾部與心電監護胸前導聯連線,如穿刺針觸及心肌,心電示波可出現ST段上抬,這時可後撤少許穿刺針。
③術後密切觀察病人面色、表情、呼吸,囑病人平臥位或半臥位休息4~6小時,每小時測血壓l次,直至平穩。進行連續心電監護,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變化,並給予氧氣吸入,詳細記錄病人尿量及脈搏(有無奇脈)情況。術後常規套用抗生素3-5天,以預防感染。

健康教育

1.心包炎病人的機體抵抗力減弱,應注意充分休息,加強營養。

2.繼續進行藥物治療,教會病人如何正確服藥及觀察療效、副作用。

3.大多數心包炎可以治癒。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則易復發,部分病人可演變為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4.定期複查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