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莪術[植物]

廣西莪術[植物]
廣西莪術[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西莪術(S.G.Lee et C.F.Liang),為姜科薑黃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分布在中國廣西、雲南等地。生於向陽、土壤濕潤、肥厚的水溝邊、林緣、山坡地上。性喜高溫高濕環境,耐旱。本種的根莖即中藥莪術的一種,塊根稱桂鬱金,亦稱莪苓。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根莖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約2.5-3.5厘米,有或多或少呈橫紋狀的節,節上有殘存的褐色、膜質葉鞘,鮮時內部白色或微帶淡奶黃色。鬚根細長,生根莖周圍,末端常膨大成近紡錘形塊根;塊根直徑 1.4-1.8厘米,內部乳白色。春季抽葉,葉基生,2-5片,直立;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4-39厘米,寬4.5-7 (9.5) 厘米,先端短漸尖至漸尖,尖頭邊緣向腹面微卷,基部漸狹,下延,兩面被柔毛;葉舌高約1.5毫米,邊緣有長柔毛;葉柄長2-11厘米,被短柔毛;葉鞘長約11-33厘米,被短柔毛。穗狀花序從根莖抽出,和具葉的營養莖分開;總花梗長7-14厘米,花序長約15厘米,直徑約7厚米;花序下部的苞片闊卵形,長約4厘米,先端平展,淡綠色,上部的苞片長圓形,斜舉,淡紅色;花生於下部和中部的苞片腋內;花萼白色,長約1厘米,一側裂至中部,先端有3鈍齒;花冠管長2厘米,喇叭狀,喉部密生柔毛,花冠裂片3片,卵形,長約1厘米,後方的1枚較寬,寬約9毫米,先端尖,略成兜狀,兩側的稍狹;側生退化雄蕊長圓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唇瓣近圓形,淡黃色,先端3淺圓裂,中部裂片稍長,先端2淺裂;花絲扁闊,花葯狹長圓形,長約4毫米,藥室緊貼,基部有距;花柱絲狀,無毛,柱頭頭狀,具緣毛;子房被長柔毛。花期:5-7月。

分布範圍

廣西莪術 廣西莪術

在中國分布廣西、雲南等地。生於向陽、土壤濕潤、肥厚的水溝邊、林緣、山坡地上。性喜高溫高濕環境,耐旱,生育適溫23~30℃,冬季低溫時,葉片乾枯,但春季又能萌發新葉生長。產勐海,生於海拔700米的田邊、草地與灌叢中,廣西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南寧。

主要價值

本種的根莖即中藥莪術的一種,塊根稱桂鬱金,亦稱莪苓。

供藥用,主治“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症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塊根稱“綠絲鬱金”,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主根狀莖(桂莪術):苦、辛,溫。破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積聚,氣血凝滯,食積脘腹痛,血瘀經閉,跌打損傷。 塊根(莪術):功效見薑黃。

根莖(桂莪術)和塊根(莪苓)分別作莪術與鬱金用。

廣西莪術花序著生位置有從根莖上側生的,也有從葉鞘中央抽出的,花序抽出的時間有先葉,或與葉同時或稍後於葉的,其紫紅色的苞片特別引人注目。可用於園林觀賞,春季時,可掘取有花苞的根莖作小盆栽。廣西莪術的根莖是中藥莪術的一種,是廣西地道的藥材之一,作用同莪術;其塊根稱“桂鬱金”,具有行氣解郁、破瘀、止痛的功效。

栽培技術

可採用分株或挖掘地下塊莖進行繁殖,全年均能育苗,但以春至夏季為佳。廣西莪術的生命力強,全日照、半日照均可良好生長,可栽培于山坡、村旁等半陰濕的肥沃土壤上。但光線過暗時,葉色變綠,開花不良。栽培過程中,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其旺盛生長。栽培時要施足有機肥作基肥,生長期每1~2個月施肥1次。開花前施加磷、鉀肥,能促使根莖肥大,花色艷麗。冬季休眠期需減少澆水,停止施肥。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檸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龍腦、樟腦、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

姜科植物

姜科為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陸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塊狀的根狀莖,或有時根的末端膨大呈塊狀。本科分為2亞科、3族,約49屬,1,500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地為熱帶亞洲。中國有19屬,150餘種,5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