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市

從化市

從化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面,東與龍門縣、增城區接壤,南跟白雲區毗鄰,西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岡、新豐縣相連。北回歸線橫跨境內南端的太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從化區以珍稀溫泉聞名於世,有“中國溫泉之都”之美稱,且素有“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和“廣州後花園”之譽。境內有100多個湖泊水庫,12萬公頃青山,森林覆蓋率67.2%。有旅遊景區近20處,包括碧水灣溫泉度假村、廣州抽水蓄能電廠旅遊度假區等國家4A級和3A旅遊景區,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和抽水蓄能電廠旅遊區等4個廣州重點生態旅遊區以及廣裕祠、五嶽殿等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呂田獅象岩人居遺蹟、明朝時期的眾多古村落文物古蹟、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塔等一批文化景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從化市從化市
地處大珠三角經濟圈, 屬於廣州“北優”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粵北、華東中原地區的交通咽喉。南部太平鎮被列入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以及省、廣州重點發展的中心鎮。這裡交通便利,網路發達。面積: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市人民政府駐街口街道,郵編:510900。代碼:440184。區號:020。拼音:Conghua Shi。英文:Conghua City。

地理位置

從化市從化市
從化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7'~114。04',北緯23。22'~23。56'。東鄰龍門縣,面與增城市、廣州市白雲區接壤,西與花都區、清遠市相連,北佛岡、新豐毗鄰。

交通狀況

全市公路總里程1000多公里,國道105、106線貫穿全境,京珠高速公路穿越西南部,在棋桿鎮設有出入口。街北高速公路(街口北興廣州新國機場)、廣州北三壞正在規劃興建。全市570多公里村道進行了硬底化改造,形成以國道、省道以及高速公路、村道為骨架的車通八達公路網。與廣州大都市“半小時經濟圈”的優勢逐漸凸現。到廣州黃埔港、花都港60分鐘,到廣州新國機場30分鐘車程。到廣州火車站、廣州火車北站(花都)和清遠源潭火車站40分鐘。

人文介紹

從化是一塊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寶地,這裡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裡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從化人民配合國民黨軍隊重創日軍,遏制日軍北犯,俘日官兵多名,擊斃2900多人,擊毀運輸車百多輛,繳獲大炮、槍械、馬匹一批。

行政區劃

從化市從化市
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街口街道 面積:21.84平方千米 人口:11萬人,是從化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從化市中南部,南距廣州中心城區56千米,東南面與江埔街、太平鎮接壤,西北面與城郊街道為鄰。轄新城、城內、東成、新村、西寧、中田、風儀、府前、鎮安、育寧、荔苑、青雲、城西、碧溪14個社區;團星、城南、街口、雄鋒、赤草、大坳、石潭、沙貝、城郊9個村委會。街口歷史悠久,明弘治七年(1494年)街口已是從化的縣城的所在地。2004年初街口撤鎮設街。
江埔街道 面積:12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6.6萬人位於從化市城區,流溪河東岸,南距廣州市區56千米。轄江埔、河東南、河東北、吉星、新星5個社區;錦一、錦二、錦三、南方、新明、上羅、下羅、鳳一、鳳二、漢田、釣里、黃圍、鵲塱、和睦、禾倉、江埔、江村、鳳院、山下、高峰、海塱、聯星22個村委會。
城郊街道 面積:160平方千米 人口:6萬多人位於從化市中部,緊鄰市中心城區。轄旺城、鎮北、橫江公司、民茶公司、關圍5個社區;荷村、大夫田、新開、三將軍、白崗、茂新、黃場、矮嶺、城康、向陽、東風、高步、塘下、北星、麻一、麻二、麻三、光聯、左村、水坑、坑尾、西和、光輝、紅旗、新星25個村委會。
從化市從化市
溫泉鎮 面積:212.2平方千米 人口:49870人位於從化市東北郊。轄溫泉、雞籠崗、灌村3個社區;溫泉、天湖、衛東、烏石、雲星、宣星、源湖、烏土、雞籠崗、龍橋、平崗、中田、桃蓮、勿石、石海、石南、南星、新田、農新、新南、南平、石坑22個村委會。
良口鎮 面積:530.8平方千米 人口:37139人位於從化市北部,距從化市區25千米。轄良口社區;錦村、溪頭、下溪、合群、和豐、團豐、達溪、赤樹、磻溪、少沙、石嶺、米埔、塘料、高沙、良明、塘尾、良平、良新、勝塘、聯群、聯平、梅樹、石明、樂明、仙溪、北溪、長流27個村委會。
呂田鎮 面積:390.4平方千米 人口:3.1598萬人位於從化市東北部,距廣州100千米,南接良口鎮、流溪河林場,東連惠州龍門縣,西與清遠佛崗相鄰,北通韶關新豐縣。轄呂田、東明2個社區居委;塘田、安山、草埔、小杉、魚洞、新聯、聯豐、桂峰、三村、塘基、蓮麻、呂新、呂中、水埔、獅象、竹坑、份田、東聯、東坑、五和、坪地21個村委會。
太平鎮 面積:210.329平方千米 人口:86519人位於廣州市北郊,從化市南部。轄太平社區、從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居委會、神崗社區;紅石、共星、顏村、錢崗、文閣、影田、分水、高田、秋楓、飛鵝、高埔、屈洞、太平、何家埔、牛心、水南、黃溪、鄧村、菜地、元洲崗、三百洞、神崗、佛崗、湖田、木棉、西湖、蓮塘、格塘、銀林、鐘樓、井崗、上塘、石聯33個村委會。
鰲頭鎮 面積:410平方千米 人口:140323人位於從化市西部,距從化市區5千米,距廣州市城區60千米。轄鰲頭、人和、棋桿、龍潭、民樂5個社區;中塘、龍角、白石、務豐、白兔、新兔、中心、鰲山、黃羅、橋頭、丁坑、象新、歧田、茂墩、水西、西湖、鳳歧、沙逕、五豐、石咀、洲洞、黃茅、山心、汾水、大凼、鋪錦、高禾、新隅、嶺南、橫坑、西塘、小坑、塘貝、橫嶺、鹿田、龍聚、大嶺、帝田、松園、龍潭、西山、愛群、橫江、烏石、上西、下西、西向、寶溪、高平、月榮、官莊、新村、石聯、珊湖、南樓、樓星、龍星、車頭、龍田、新圍、民樂、民聯、民政、潭口64個村委會。
流溪河林場:轄林場場部;黃竹塱、三棵松、新群、紅嶺4個工區;東星、谷星、溫塘肚3個村委會。說明:以上街道、鎮簡介(包括面積人口數據)根據“從化市政府網站”有關資料整理,統計年份不詳;村、居名錄根據某年的《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

投資環境

從化市從化市
改革開放以來,從化市的經濟建設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不含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9.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3億元。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調整為9.98%:67.42%:22.60%。全市稅收收入10.68億元;一般財政收入為4.02億元。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結構不斷最佳化。2004年,全市現實農業總產值為17.8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10.8億元,增長46.18%。全市水果產量8.06萬噸,增長82.08%,其中:荔枝產量為3.93萬噸,增長1.82倍;柑桔橙產量0.56萬噸,增長1.03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6.47萬畝,產量12.6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5.46萬畝,產量38.86萬噸。

農業生產。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7.4萬畝,年均單產375公斤,總產量14萬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為32.11萬畝, 總產量12.43萬噸, 單產387公斤。玉米全年播種面積6595畝,比上年增長0.81%,總產2054噸,比上年增長11%;番薯種植面積4.2萬畝, 總產量1.28萬噸。花生種植。花生全年播種面積6.11萬畝, 總產量1萬噸, 單產164公斤。蔬菜生產。全市蔬菜常年種植面積6.11萬畝,總產量50.33萬噸, 總產值6.53億元, 蔬菜出口3.05萬噸, 全市蔬菜業生產逐步向無公害標準化方向邁進。水果業生產。全市水果總產量8.73萬噸, 其中荔枝總產量5.57萬噸, 青梅總產量3378噸, 柿子總產量1.01萬噸, 龍眼總產量3842噸, 李子總產量4440噸。花卉業種植。全市花卉生產面積4500畝,也逐步樹立起從化市花卉品牌,連續三年獲得廣州地區“桃花王”稱號,從化月季也成為廣州市場的緊俏貨,外地花卉生產客戶因從化獨特的高山資源優勢而踴躍前來辦基地。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市生豬飼養量48.69萬頭;三鳥飼養量612萬隻。全市畜牧業產值3.53億元;水產品產量為6338噸,產值0.39萬元。全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建設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7.61億元。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3.19億元,占從化地區工業總產值的94.4%,是全市工業生產的支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8.57%,實現利稅總額為21.42億元。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簽約和簽訂意向的工業項目達85個。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個體戶1.26萬戶,註冊資金2.67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96萬人。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作為從化市拳頭產品的機車生產量達65.22萬輛;塑膠製品26.57萬噸;水泥195.02萬噸;飲料酒9990千升;電線電纜1356公里;空調器用壓縮機2.01萬台;腳踏車9.2萬輛。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2.55億元。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為10.52億元,農村單位投資為14.64億元,房地產投資額為5.50億元,私人建房投資為1.89億元;市工業投資15.3億元。 消費市場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4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為34.03億元,餐飲業為4.47億元,其他零售為5.04億元。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引進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出現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6.53億美元;其中:內資出口為1.07億美元,“三資企業”出口5.46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為40家,外商實際投資5497萬美元。旅遊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3億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市屬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1542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3元;人均消費支出81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78.0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為9767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99平方米;每百戶擁有彩電161.67台,空調器160台,行動電話170部,電腦52台。恩格爾係數為42.4%。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至2004年底,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單位1271個,參保人數4.1萬人。新世紀迎來新機遇。在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城市發展戰略大框架下,從化將以迅速發展壯大市域經濟網站為目標;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並舉;重點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突出把工業和旅遊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兩翼”,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著力打造從化“半小時經濟圈”。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從化令人憧憬。廣州市委、市政府按照2007年9月12日促進從化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了扶持和促進從化市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以“穗文[2007]31號”形式印發全市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幫扶政策措施涉及8個方面共19條,目標將把從化建成廣州城市副中心。

旅遊概述

從化市從化市
從化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10多處。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位於珠光流溪御景的親水公園的河畔花海、歐式風情小鎮有“流溪河畔濕地公園”之稱,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第二廬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三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閒度假酒店。

主要景點

【溫泉】

從化溫泉又名流溪河溫泉位於廣東從化市西北,距廣州市75公里,這裡氣候宜人,四面山巒重迭,環境幽靜,是旅遊和療養勝地溫泉從流溪河底湧出,有泉眼十多處,分布在流溪河兩岸。明清兩代已開發利用此地溫泉,一向以其水質佳、水溫高和泉景奇特聞名於世。從化溫泉是一種含氡及多鍾元素的珍稀蘇打泉,水質晶瑩,無色無味。被譽為嶺南第一溫泉,可與世界名泉媲美。溫泉溫度高低不一,最低36℃,最高71℃,對各種關節炎和皮膚、消化器官、神經系統等疾病有輔助療效。

【瀑布】

溫泉瀑布位於頭甲山石崖上,頭甲河中游,離溫泉碧浪橋3公里。瀑分5級,人稱百丈瀑、飛虹瀑和香粉瀑。

百丈飛瀑由1、2、3級瀑布連成一氣,氣勢磅礴。民國期間,中山大學校長鄒魯書蘇東波詩句“百丈飛濤瀉漏天”,刻在瀑布源頭石上。l962年,朱德委員長手書“山舞銀蛇”刻在百丈瀑崖上。

飛虹瀑為第4級,瀑聲隆隆,雨霧騰空,陽光閃爍,五彩繽紛,飛虹現谷。

香粉瀑為第5級,瀑布傾瀉,水霧似粉末橫飛,瀰漫山谷。傳說當地人利用瀑布推動水碓椿制“香粉”(山上一種樹木加工成粉,今作制蚊香原料),故名“香粉瀑”。

【溫泉水】

從化市從化市
建國前,在溫泉流溪河兩岸,多處泉眼自然湧出熱水,水量大的形成熱水塘(今留春亭大塘),河東北面河邊沙灘溫泉湧出形成“熱沙”。溫泉水燙手,當地人稱“湯泉”,用來洗滌沐浴。1960年,經廣東省地質局水文地質隊礦水組對溫泉水質進行科學鑑定,證實溫泉熱水是稀有珍貴的含氡礦泉熱水,水質晶瑩,無色無味。溫泉主要成分含二氧化矽等10多種元素。這種溫泉熱水有重要的醫療價值,對人皮膚病、肩周炎腰肌勞損關節炎等30多種疾病有輔助療效。

溫泉風景區已開發利用的熱水泉眼有1O處,平均日自流量約1400立方米,最大日流量為3000立方米,風景區內已有27個單位用上溫泉熱水。

溫泉主要人文景觀有滴翠亭留春亭清音亭、碧浪橋、溫泉湖、天湖天醫處觀瀑亭等。

【滴翠亭】
位於河西碧浪橋左側,紅枉綠瓦,濘立在流溪河畔。此亭建於30年代,原名“應聲亭”,亭內以幾塊天然黃臘石為台椅。兩側有數株高大的楓樹,春天綠葉如蓋,掛上絲絲春雨,蒼翠欲滴。1961年著名詩人郭沫若在亭內賞景抒懷,題名為“滴翠亭”。

【留春亭】
位於河東中心區。這裡原是魚塘,1958年,四周砌了矮花牆,造成小圓湖,湖內有兩處溫泉眼,一處建了圓形平台,另一處泉眼上建了雅致的四角亭,綠色的琉璃瓦頂,曲橋相連。湖岸有別墅相依,紅牆綠瓦,藍天綠樹,倒映於水,春景常在。1964年1月,齊燕銘題名“留春亭”。

【清音亭】
位於河西南端,在流溪河畔,往天湖登山觀瀑的路口。30年代,這裡建有用竹木搭成的涼亭,名日“二里亭”(已毀)。1957年,在這裡重建六角亭,四周築欄桿坐椅,中間置淡黃色光滑的臘石。亭前湖水清清,亭內清風習習,遊客登山觀瀑可在亭內小憩。1963年2月,董必武為此亭書名“清音亭”。

【碧浪橋】
位於風景區的中心區,橫跨流溪河兩岸。1960年興建,長80米、寬8米,是座石拱橋。大橋下碧波蕩漾,憑欄而望,山水一色,橋下游魚成群,陽光下粼光閃爍。入夜華燈初上,水中燈影五光十色。1961年,郭沫若為橋題名為“碧浪橋”。

【溫泉湖】
建於1960年。沙崗建壩後提高了水位,形成方圓數百米的湖面,為風景區倍添風采。夏日,金色的沙灘,清澈的湖水,吸引人們游水嬉戲,歡聲笑語在湖中飛揚。建湖初期,這裡還有一批彩色遊艇,遊客可劃著名小艇漫遊湖中,觀賞溫泉美麗的自然風光。

從化市從化市

【天湖】
位於瀑布之頂頭甲山上,始建於1972年,是從化縣當時五項水利工程之一。因建在“百丈飛濤瀉漏天”的高山之上,故命名為“天湖”,喻天上之湖的意思。天湖湖面近1平方公里,縱長7公里,蓄水量為1034萬立方米。湖中建有湖心亭。壩下有仙女池,池中有廣州雕塑家唐大禧雕塑的仙女像。仙女腳踏蓮台,一手輕提衣紗,栩栩如生,飄然於池中,意欲戲水。仙女池下便是著名的溫泉瀑布。天湖中還備有游湖快艇,人們可乘坐快艇,飽覽湖光山色。

【天醫處】
位於松園餐廳後約400米處(土名五塊田仔)。這裡山溪流水潺潺,林靜蟬鳴,環境幽靜。溪邊有塊天然巨石,長4米、高3米,正面平坦,上面刻著“天醫處”3個斗大的字,下面刻有銘文“病有藥不能治,而需天醫者,世多昧此。日居污濁空氣中,病欲速效,醫則旦暮更張,藥則中西雜進,至有不死於病,而死於藥者,良可慨嘆。珠江頤養園倡建分園於此間,豈愛其清幽,宜於頤養,並取其環境適於治療。凡屬來居,諒同此見,而仍刻以相告者,異日觸目,俾有恆心,以收王道之功而登上壽之城,亦古人座右銘之意也。民國二十六年一月份第一院落成之日,順德梁培基題亦行之證”。

梁培基主張“天醫”,用清幽的環境療養某些疾病。梁氏看準了溫泉這塊寶地,山靜林密,環境幽雅,又有溫泉,宜於頤養,便在松園建了頤養分院。

【觀瀑亭】
位於往天湖登山公路的半山腰,坐落在路旁松林之中。這裡在50年代建有觀瀑亭,後因建天湖而廢。1985年重建。亭為長方形,四周有欄桿石椅,赭色琉璃瓦為頂,梁靈光題的“觀瀑亭”牌匾掛在亭內。遊人在亭內,瀑布全景盡收眼底,可領略“百丈飛濤瀉漏天”的情景。

小貼士

水溫:已開發利用的溫泉眼有10多處,溫度最高的達70℃,最低的也超過30℃。

礦物質:溫泉水質含二氧化矽等成分,無色、無臭、無味,對治療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等30多種疾病具不同療效。

特色:溫泉水都被管道引入溫泉鎮的各大賓館客房內,客人盡可隨意浸泡。

住宿: 三星級的廣東溫泉賓館為客人提供“休閒套餐”,價格:200元/人(標準:逢周一至周四、周日入住雙人標準房一晚,含一早一正兩餐);“周末套餐”價格:250元/人,住食標準同上。

交通:在廣州客運站坐車至從化街口,票價16元/人,再從街口坐至溫泉的專線車,票價3元/人。

著名景點介紹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標兵單位,也是經林業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國家十大森林公園。她位於廣州市東北部,距廣州93公里,交通方便。公園總面積8813公頃,其中流溪湖面積1146公頃,蓄水量3。6億立方米,水深約70米,提供廣州市70%居民飲水,故流溪湖又被譽為廣州的母親河。這裡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物種眾多。年平均氣溫20。3℃,平均最高氣溫31。9℃,平均最低氣溫11。8℃。由於山高林密,加上有湖光山色調節小氣候,因而形成了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這裡林深葉茂、地貌奇特,數百座山峰起伏連綿、重巒疊嶂、波涌雲濤、氣象萬千。公園四季常青、風光如畫:春時百花吐艷、滿山錦繡;夏天雨水充沛,有高山“銀流瀉玉珠”之景;秋季金風送爽、楓葉紅似火;冬日梅林飄香,有“流溪香雪”之美稱 。

門票:門票是15元/人,套票45元/人(包括猴島等8個項目)

交通:在環市西路廣州汽車客運站乘車到從化街口,轉車直接到流溪河森林公園。街口開出一天有16班,從早上8時至晚上6時,約每半小時一班,票價5元/人

景點住宿信息:園內有山莊豪華別墅、中西式高中檔客房。參考,翠樓:標準兩人房、單、雙人套間、三人房、別墅,價格238-368元不等;浮碧樓:雙人房200元、三人房238元。

景點美食與購物:松濤餐廳可容納300多人就餐,飲食頗具山野風味:山坑螺、水瓜番薯、酸菜乾蒸豬肉、白菜燉豬肘、一鍋白粥,清清淡淡,每人30元。如有興致,還可到燒烤場燒烤。

天湖旅遊風景區

天湖風景區位於從化溫泉度假區內,湖水清澈晶瑩,湖畔群山環抱。林中古木參天,處處層林疊翠。朱德當年親筆題寫“山舞銀蛇”四個大字刻在瀑布旁的峭壁上;郭沫若先生曾欣然賦詩: “百丈疊三瀑,一溪奏萬笳、泉飛崖罩面水激石生花。”三百洞生態度假區三百洞生態度假區位於廣州市從化神崗鎮新廣從路旁,距105國道約3。8公里,距廣州約48公里, 占地六千多畝 、海拔600多米,是廣州市最高、最新的風景區。是集健康性、趣味性、鍛鍊性、商務性、休閒性、娛樂性、競賽性為一體生態旅遊度假區…… 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公園位於從化太平鎮太平場,距離廣州4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占地面積1024平方米,塔高23。5米,塔身為火箭型,主體部分為花崗石混砌結構。基礎部分為壇式,地板石的排列為八卦圖形。塔頂有一鋼球,其圓孔的垂線與塔底正中的經緯線交點相互垂直,北回歸線正從這個圓孔經過。每年6月22日夏至中午12時26分,太陽直射光線經過這個圓孔,人站這裡,有立竿不見影的奇觀。

塔基部建築是天壇式樣,由三個台階組成,第一、二台階為方形欄桿 ,第三台階呈半圓球形,每台階為9級,均用花崗岩砌成,塔身像一 枚升火待發的宇宙火箭。塔頂有一象徵太陽的銅球,是用26塊6毫米 厚的銅板貼製成的,銅球直徑為120厘米。標誌塔四周有顯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的4個羽翼。塔身正面刻上貼金的“北回歸線 標誌塔”6個大字。東、南、西、北各有1個拱門,遊人可進。 塔底中央嵌有一顆銅心與頂球相對,塔身是空心的,北回歸線正從這裡通過,遊人立於塔底銅心,抬頭仰望,從塔心及銅球的一個圓孔窺見蒼穹。每年夏至這一天正午12時26分,太陽的直射光經過這裡的一剎那,人站此處,不見影子。標誌塔建成後,由太平劃地28畝,興建北回歸線公園。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現已建成公園,占地30公頃,將建造北回歸線經過的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共7介微縮景區,還將興建天文館和自然博物館,這裡將成為集科學、教育考察、旅遊於一體的科學遊樂園。每年的6月21日8時57分(夏至),太陽將垂直射向北回歸線。當日中午,在廣東由東向西漫長的北回歸線上,將先後出現“立竿無影”的有趣景象。 從廣東天文學會了解到,廣東是世界上建有北回歸線標誌最多的省份,中國大陸最早的北回歸線標誌在封開,中國大陸最東的北回歸線標誌在汕頭,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在從化。夏至中午,在汕頭、從化和封開三處的北回歸線標誌,都可觀察到陽光從北回歸線標誌的頂部圓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最佳觀賞時間是:汕頭北回歸線標誌12時15。4分,從化北回歸線標誌12時27。8分,封開北回歸線標誌12時35。8

行車指點:從廣州出發――上105國道――北回歸線標誌塔1km太和收費站4 km夏灣拿4 km神崗路口 往神棋公路入2km在橋前左拐2km到孝行牌坊、"荔枝皇",過橋行1。5km到木棉荔枝園)出神崗路口轉左沿105國道――5km從玉菜場(現代化的廣州蔬菜基地)6km 華景左轉106國道2km 從化交警大樓與中國電信大樓之間的青雲1km 人行天橋左轉行100m右轉新村路直行經城郊街辦事處7。5km大丘園9km街口旺城順昌源農產加工基地2km小海清香農產品超市——華景大酒樓(沿105國道)15km溫泉800m到仙沐園泡露天溫泉。

小貼士:1、從化的北回歸線標誌塔位於北緯23。26′28"44。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12時26分,陽光從塔頂銅球小孔直射在塔內正中點,此為太陽光運動到的最北極限。倘若此時人站於此,陽光直射,有立竿不見影之奇觀。這是天文愛好者的一大旅遊樂趣。2、仙沐園門票:118元/人,網上訂票8折優惠

溫馨提示:服務區/加油站:這段路每隔8-10公里就有一個加油站;收費站:太和收費站:10元;太平收費站:5元;
彩虹橋收費站:5元。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