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溝鄉

廟溝鄉

於鎮安縣西南部,東接永樂鎮,東北鄰結子鄉,南連柴坪鎮,西南接余師鄉,西與黃家灣鄉毗鄰,北與雲蓋寺鎮接壤;最高處海拔1536.6米,最低處海拔422.6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6人。面積157.3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鄉總人口10268人,轄蒿坪、雙廟、東溝、五四、三聯、中坪、雙喜、五一8個村、55個組。鄉政府駐廟溝口,海拔480米,距縣城60千米。全鄉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974畝,基本農田10320畝,人均1.1畝,有林地18600畝。目前全鄉四個村9處金礦預采,旬河大型沙金礦正在探挖過程之中。

基本信息

概況

廟溝鄉廟溝鄉
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東接永樂鎮,東北鄰結子鄉,南連柴坪鎮,西南接余師鄉,西與黃家灣鄉毗鄰,北與雲蓋寺鎮接壤;最高處岔溝垴海拔1536.6米,最低處霸王灘海拔422.6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6人。面積157.3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鄉總人口10268人,轄蒿坪、雙廟、東溝、五四、三聯、中坪、雙喜、五一8個村、55個組。鄉政府駐廟溝口,海拔480米,距縣城60千米。

廟溝鄉地處鎮安縣城西南63公里,屬於旬河流域。東鄰永樂鎮,南接柴坪鎮,西鄰余師、黃家灣鄉,北接雲蓋寺鎮。全鄉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974畝,基本農田10320畝,人均1.1畝,有林地18600畝。

自然條件

廟溝鄉鎮安縣的廟溝鄉

境內以中低山為,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549米,最低海拔422.6米,相對高差1126.4米,整個地形呈東西略長的棱形狀,由一河五溝相間而成。年均日照1850小時,平均氣溫13.7℃,年降雨量870-1100毫米,年均無霜期226天,雨量充沛,無極端嚴寒。2005年目全鄉轄8個村53個村民小組,2586戶,10208人。其中農業戶2536戶,人口9937人。

全鄉耕地總面積15974畝,有半數以上黃土地,適宜興桑養蠶、種植烤菸,有四成沙質土,適合核桃、板栗、中藥材生長。境內水資源豐富,旬河穿越鄉境內,可建成梯級電站,有豐富的開發利用價值,且河多水源含養好。

資源

礦產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已探明全鄉有籌礦藏,石灰石,青石等建築材料。目前全鄉四個村9處金礦預采,旬河大型沙金礦正在探挖過程之中。

經濟

廟溝鄉廟溝鄉的農民豐收
農業生產

主導及特色產業初具規模,著力培育和發展鄉域特色經濟,做優做強蠶桑、板栗兩大傳統產業,大力培育中藥材、畜牧業和新產業烤菸。蠶桑板栗中藥材畜牧業已成為民眾的主要經濟收入項目。組織民眾大搞退耕還林,大力推行封山育林,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亂砍濫伐破壞植被現象得到了遏制。全鄉板栗發展達到11660畝120萬株,年產板栗350噸;實行蠶桑改良,桑園面積達到4132畝,年均養蠶3000張,蠶繭量達到100噸;推行科學飼養,良種率、出欄率、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年生豬飼養量達到14000頭,羊飼養量達到5400隻。

建設目標

2006年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及縣委十五屆七次、八次會議精神,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以農民增收,強化基礎為目標,實施穩糧油,優栗桑,強基礎,抓畜牧,興烤菸,增三產“五大”戰略。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保持穩定作為第一責任,把黨的建設作為第一工程,為順利完成“十一五”計畫開好頭,起好步。

奮鬥目標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為目標,突出農民增收這個主題,抓好三聯村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工作。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目標。抓好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烤菸項目,完成1000畝,增加民眾收入100萬元,增稅10萬元,繼續抓好蠶桑、板栗兩大傳統產業項目,搞好桑樹改良、科管,計畫養蠶3100張,民眾增加收入250萬元。穩妥發展板栗,加大科管的力度,確保板栗穩產高產,產量達到400噸,收入200萬元。組織勞務人數2500人,創收入500元。在基礎設施方面,計畫修通篙典公路,新修組級公路37公里,實現組組通公路目標,確保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物資購銷暢通。繼續抓好衛生院門診樓建設。做好中心國小80萬元擴建項目的準備、立項、實施。爭取東溝雙廟兩村人飲工程,解決人畜飲水難問題。堅持“政府搭台,能人牽頭,多方配合,民眾參與”的思路,搞好小城鎮建設。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建“平安廟溝”。逐級簽訂安全責任契約。高度重視民事糾紛的排查處理,徹底排除礦山、農用車載人兩大不安全隱患。全面安置好轄區內特困人口、弱智人口、受災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保證他們過上正常的生活,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加強力量,全民動員,全方位地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堅決貫徹執行《人口計畫生育法》,加大依法處理力度,抓好流動人口手術與補救等節育措施的落實,儘快擺脫被動局面,走出低谷,邁上新台階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設廟溝鄉,1953年改設廟溝區,1956年設為廟溝鄉,1958年改稱廟溝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廟溝鄉。1996年底,全鄉面積99.7平方千米,人口6753人,轄五一、五四、五龍、金田、三聯、長沙、中坪、三勝、雙喜、龍鳳10個村、64個組。1997年5月,縣行政區劃調整保留廟溝鄉。2001年11月,撤銷雙廟鄉建制,將雙廟轄區併入廟溝鄉。

原雙廟鄉1949年11月設雙廟鄉,1958年設為雙廟管理區,1961年為雙廟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雙廟鄉。位於鎮安縣西部,最高處石泉溝垴海拔1536.6米,最低處雙廟溝口海拔642.6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9人。1996年底,全鄉面積33.6平方千米,人口2204人,轄東光、雙廟、東溝、石泉4個村、24個組。鄉政府駐王家坪,海拔800米,距縣城34千米。1997年5月,將蒿坪鄉轄區併入雙廟鄉,面積57.6平方千米。2001年11月,撤銷雙廟鄉建制,其轄區併入廟溝鄉。

原蒿坪鄉1949年11月建蒿坪鄉,1958年設為蒿坪管理區,1961年為蒿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蒿坪鄉。位於鎮安縣西部。面積24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1746人,轄桂花、蒿坪、四合3個村、22個組。鄉政府駐藥王廟,距縣城38千米。1997年5月,撤銷蒿坪鄉,其轄區併入雙廟鄉

社會事業

廟溝鄉廟溝鄉領導商議
堅持“科教興鄉”戰略,鞏固“普六”“普九”成果,加快建設步伐。中心國小新建教學樓一座,中學新建圖書廟溝鄉樓、實驗樓一座,徹底改變辦學條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優秀人才打好基礎。積極推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計畫生育率三年均在96%以上,計畫外多孩率為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下。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新建了衛生院,改善了醫務條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運轉正常,完成了年度籌資任務。2004年衛生院進行擴建,達到標準的鄉衛生院條件。民兵、民政、廣播等各事業健康發展,並取得了新的成績

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排查、消除隱患。三年來,沒有發生重大不安全事故。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發揮地方治安調解組織作用,無重大刑事案件和集體上訪事件發生。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形勢穩定,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

相關

廟溝鄉學用結合謀發展

廟溝鄉在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活動中,切實做到學習宣傳與謀劃全鄉發展相結合,著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抓好學習,確保質量。在認真組織幹部職工收看十七大開幕式的基礎上,為鄉黨政班子和鄉村幹部每人征訂一本十七大讀本。將每月26日確定為理論學習日,確定專人結合民生、發展等實際作專題發言,中心學習組成員作學習交流發言;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人均撰寫一篇具有一定質量的心得體會,村支書、站所長寫一篇談學習十七大後對村、部門工作的思考,為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和抓實具體工作找好結合點。

二是緊扣發展主題,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提出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在繼續實施好“一一三”工程的基礎上,做好六項工作。一是要加大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增強黨組織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號召力和戰鬥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要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當前要全力抓好農網改造,年底力爭實現社社用上“放心電”;多方籌資維護鄉村組公路,提高通達能力;年底解決楊家寨、河邊、大坪、塘房、荒地等5個村民小組和紮實溝、大塘等村委會的飲水難。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用三年時間讓全鄉70%以上的民眾徹底擺脫水荒。

廟溝鄉廟溝鄉的蠶桑產業
三是要大力培植蠶桑產業。鞏固好現有蠶桑面積,從明年起,每年新栽桑1000畝,到2010年實現實有桑園1萬畝,養蠶產值850萬元以上,人均養蠶收入400元的目標。

四是要繼續做好勞務信息採集、勞動力培訓和勞務輸出跟蹤服務等工作,將勞務輸出培植成為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鐵稈莊稼”。

五是要實施好廟溝集鎮建設規劃,通過集鎮建設帶動服務業發展,增加服務型經濟的比重。六是要規劃好巧威公路廟溝段的綠色植被建設,努力將巧威公路廟溝段建設成為山頂退耕還林、山腰栽種經濟林果、河谷發展蠶桑的綠色長廊。同時發展農家樂旅遊,拉動公路沿線第三產業,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