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鄉

張家鄉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張家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北鄰鐵廠、大坪鎮,南接西口回族鎮,東與米糧鎮相壤,西與高峰鎮相連;最高處張良廟海拔1697.6米,最低處楊家溝口海拔805.5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5人。面積60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鄉總人口9682人,轄營勝、老君廟、正河、三台、西坡、東坡、連家溝、東長溝8個村、34個組。鄉政府駐龍王廟上,海拔880米,距縣城51千米。

基本信息

介紹

1949年11月建張家鄉,1958年改設為張家管理區,1961年設張家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張家鄉。1996年底,全

鄉人口9723人,轄陰坡山、連家溝、夾石溝、石門埡、伍家山、三台、磨里溝口、東嶺、老君廟、園嶺、正合、東坡、西坡後山、東長溝15個村、69個組。1997年5月,縣行政區劃調整中其行政區劃、名稱維持不變。 由於山川輪廓分明,肥沃的土地使張家成為全縣產糧大鄉,同時又有廣闊的山地面積,生物種類繁多。在植物中有二花、柴胡、五味子、芍藥、百合、連翹等多種名貴藥材,有生漆、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木,也有銀杏、一百果等珍貴樹種。動物中有空中的野雁、鴿子,地上跑的獐獾野豬等;家畜、家禽品類齊全。由於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帶,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

秀麗的山川,蘊藏著秀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東長溝的原始林區、西坡後山的佛爺洞,東坡村娘娘廟、正河一組的唐人洞、連家溝的張良廟、東嶺村的老君廟等,長年遊客不斷。

發展歷史

張家鄉位於鎮安縣城以東49公里處,總面積56平方公里,有耕地12490畝,轄8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2393戶,9697人。地理位置優越,地勢緩坦,土壤肥沃,張家川遠近有名。交通便利,冷安公路通貫其間,村村組組

通車,公路通戶率達84%;通訊快捷,程控電話網布全鄉,有54%的農戶安置了固定電話,移動、聯通通訊涵蓋全鄉每一個角落。

該鄉地處三水兩山一條川之上,地質結構複雜,整個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的兩山夾一川之勢。由於複雜的地形和地質構造,在該鄉東部北部形成大量沉積岩和變質岩岩層,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以金礦、鐵礦資源最為豐富,儲量大品位高,鎮安黃金公司的大型礦采場就位於該鄉的營勝村和東長溝村。

由於山川輪廓分明,肥沃的土地使張家成為全縣產糧大鄉,同時又有廣闊的山地面積,生物種類繁多。在植物中有二花、柴胡、五味子、芍藥、百合、連翹等多種名貴藥材,有生漆、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木,也有銀杏、一百果等珍貴樹種。動物中有空中的野雁、鴿子,地上跑的獐獾野豬等;家畜、家禽品類齊全。由於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帶,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

秀麗的山川,蘊藏著秀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東長溝的原始林區、西坡後山的佛爺洞,東坡村娘娘廟、正河一組的唐人洞連家溝張良廟東嶺村老君廟等,長年遊客不斷。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引導帶領全鄉人民依靠資源,面向市場,按

張家鄉張家鄉
照“糧食生產不放鬆,產業調整不停步,集鎮建設跑步走”的發展思路和“林果繞田坎,坡源種烤菸,藥草下坪川,畜牧羊進圈”的產業布局,加快產業發展。烤菸、西瓜從九八年的實驗種植,到現在的規模經營,三台西瓜也以個大、皮溥、味密深受消費者青睞;菸葉產業已成本鄉農民增收、政府增稅的骨幹經濟項目。民眾發展特色產業已由原來叫發展變為自我的要發展。農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二00一年以來連續被縣委、縣政府授經濟經強鄉稱號。實現了產糧大鄉與經濟強鄉的雙贏,初步形成了以礦山開採為龍頭,以特色產業烤菸、西瓜種植為後勁,以集鎮建設為載體的生產、運輸、建築、加工為一體的工企業結構鏈。

“十一五”期間,將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按照“強煙、優果、重(視)藥抓牧、勞務突破”工作思路,力爭到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為了更快加快發展,該鄉黨委、政府將以最優惠的政策,誠摯歡迎各方人士前來投資辦廠,以開發求共發展。

安保工作

為了確保奧運會期間張家鄉社會政治穩定、人民民眾歡樂祥和,全縣信訪維穩工作會議之後,張家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早安排、早部署,落實維穩安保工作措施,工作中堅持做到五到位。

張家鄉張家鄉
一、加強領導,鄉村組織機構組建到位。鄉黨委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武裝部長任副組長,班子成員和單位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村也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基層青年民兵、治保、調解、婦女等群團組織參加的信訪維穩安全工作小組,做到安全維穩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人抓、有人管。

二、廣泛宣傳,思想教育發動到位。全鄉成立了由科級領導帶隊、鄉村56名幹部參加的8支“迎奧運、創平安”宣傳工作隊,深入到全鄉8個村、34個村民小組、298個農家院落,1個非煤礦山開採點,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和黨的各項惠民政策為先導,以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為紐帶,以發展產業增加民眾收入為目的,召開民眾會議5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500餘份,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廣泛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創平安”為主題的“創建平安張家”、“爭做合格公民”活動。教育民眾熱愛國家熱愛黨,以主人翁的精神自覺做奧運期間社會治安的維護者。

三、明確責任,信訪矛盾安全隱患排查化解到位。按照“轄區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夯實了科級領導包村、一般幹部包組、村組幹部包戶的區域負責制和領導幹部包案責任制。對全鄉道路交通、農用車載運、防汛防滑、食品

藥品安全等各類安全隱患再次進行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的大檢查,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到位,確保民眾安危。對農村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共排查矛盾糾紛9起,化解到位9起,其中縣掛號6起,結案率達100%。

四、強化措施,跟蹤服務到位。對民眾反映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排查調處到位的9起矛盾糾紛落實跟蹤服務人員責任,做到以情動人、以行感人、以心暖人。遵循為民眾排憂解難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跟蹤服務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困難,防止矛盾糾紛反彈回生。

五、築牢防線,穩控措施到位。奧運會期間幹部不休假、領導不批假,對排查出的隱性矛盾和一時沒有化解到位的糾紛,逐案對訴訟對象明確了包案人、監控人責任,做到思想清、動態明,堅持24小時領導帶班、幹部值班制度,確保本轄區無上縣到市赴省進京上訪和不安全事故發生。

農業發展

鎮安縣張家鄉向畜牧產業投資達693萬元,實現肉類產量1.63萬噸,禽蛋產量5650噸,實現牧業產值2.2億元。

狠抓防疫,畜禽疫病得到有效防治。全縣投入動物防疫經費50萬元,重點對動物禽流感、口蹄疫、生豬高熱病等畜禽疫病加強防控,豬牛羊W病、豬新城疫免疫均達100%,豬牛羊掛標率分別為96.2%、97%和94.5%。針對今年夏季生豬藍耳病疫情,全縣設立臨時檢查消毒站6個,出動消毒車輛3752輛次,撲殺病豬868頭;調購消毒藥11.5噸,清圈消毒11萬間,治療病豬425頭,配合執法檢查24次,檢查經營戶158戶、活豬1.11萬頭、肉品48.2

張家鄉張家鄉
噸,查處病害肉1.5噸。

建設示範村,推動畜牧產業規模發展。縣上加大畜牧產業“一村一品”示範村建設,共建設省級示範村1個、市級示範村1個、推進村6個。爭取省農業廳二元母豬繁育專業村建設資金15萬元、一村一品建設資金10萬元、豬人工授精站建設資金1萬元、爭取信用貸款120萬元、民眾自籌資金25萬元,建設豬人工授精站1個,在100戶農戶新建標準化豬舍300間,購進二元基礎母豬300頭。在磨木公路沿線建設無公害生豬示範小區,重點扶持年出欄育肥豬30頭以上的養戶50戶。

發展基地,引導畜牧產業化發展。全縣建設肉羊生產基地鄉鎮15個,肉豬生產基地10個,發展百頭以上規模養豬場14個,百隻以上養羊場13個,千隻以上養雞場17個,養殖專業大戶2600多戶,建設畜牧養殖示範小區32個。爭取農業綜合開發資金5萬元,對雲蓋寺鎮花園養雞示範園區進行重新規劃,改造雞舍15間,新建雞舍28間,養雞2000隻以上大戶達到12戶,存欄達到3.1萬隻。在園區周圍發展散養雞大戶43戶,養雞6.9萬隻。

改良品種,促進畜牧生產優質高效。全縣組織引進良種豬1163頭,布爾山羊種公羊109隻,適繁母羊7100隻,建設豬人工授精站2個、配種站點510個,羊配種站點624個,改良配種豬1.68萬頭,改良配種羊1.82萬隻,引進孵化良種雞10萬隻。豬、牛、羊良種率分別達到79%、45%、51%以上。
項目建設

醫療衛生

張家鄉張家鄉
鎮安縣張家鄉黨委、政府近年來始終把關心民眾健康、方便農民就醫、建立健全農村醫保體系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驗證工作實績納入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
從2004年起組織農民參加農村互助醫療試點到目前參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民眾治病住院門診就醫報銷,農民看病政府買單得到實現,90%以上參合民眾得到實惠,農民自覺參合率也逐年攀升。2008年從7月初開始,張家鄉抓住農閒和天熱務工人員返鄉時機,全鄉組成由65名鄉村幹部參加的8支工作隊,深入到村組農戶,召開民眾會105場次,向農民廣泛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引導民眾積極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突擊10天,收集合作醫療資金179575元。民眾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占農村總人口達98.2%,全面完成了2009年度農村人口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任務。

項目建設

歲末年初,鎮安縣張家鄉明確提出,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心,抓緊抓好2008年的重大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建設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後勁、支撐突破發展。

張家鄉張家鄉
該縣確定的2008年全年計畫建設重大項目31個,總投資67.6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5.6億元。其中,中省建設項目2個、當年完成投資19.9億元,地方建設項目29個、當年完成投資5.7億元。全年完成地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11個、重大項目策劃工作10個。

圍繞“開工一批、提速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和目標,該縣對鎮安金礦日處理3000噸原生礦生產線重大項目,以項目可研為先導,以環評和安評為重點,在抓緊完成手續報批工作的同時,統籌安排老尾礦庫的排險加固、新尾礦庫和礦山的建設以及土地恢復治理工作,確保2008年8月底老生產線技改恢復生產、新建日處理2000噸原生礦生產線建設全面啟動。加大天坤都市、秀山花園、世紀陽光小區、驪珠花園等四大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力度和建設進程,保證2008年年底向社會提供9.2萬平方米、700套商品住房。木王國家森林公園、繡屏山莊、鎮安大酒店、塔雲山旅遊開發、縣城中心廣場、農家樂旅遊開發等六大迎接高速路開通的主體功能項目,已倒排出工期,確保在2008年8月底前投產營業。對東川大乾公司日處理1000噸鉛鋅選廠等11個重大前期工作項目,該縣已落實了工作方案和措施,確保2008年底都能達到開工條件。對旬河水力資源梯級開

張家鄉張家鄉
發和氮化釩、釩鐵一體化生產線等10個重大策劃項目,該縣同重大建設項目同檢查、同考核。

同時,該縣結合縣情實際制定了《鎮安縣重大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鎮安縣重大項目建設考核獎懲暫行辦法》 ,成立了重大項目專項協調服務工作組,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重大項目責任制,打破分工界限,定領導、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把項目建設的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建立起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機構、一套方案、一套辦法、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從項目的可研、立項到建設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督辦落實和跟蹤服務。該縣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竣工項目驗收制、資金使用審計制的“五制”要求,明確項目法人責任,規範重大項目建設程式,提高重大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