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坪鎮

柴坪鎮

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洵河西岸,東接龍勝鄉,東北與青銅關鎮相連,西南相鄰達仁鎮,南與旬陽縣仁河口相接,西鄰余師鄉,北與廟溝鄉、永樂鎮接壤;最高處塔雲山海拔1665.8米,最低處螞蟻溝口375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3人。面積164.2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鎮總人口11090人,轄梅子、和睦、柴坪、建國、金虎、安坪、松柏、金廠、向陽9個村、51個組。鎮政府駐柴坪街,東徑108°58′、北緯33°18′,海拔420米,距縣城49千米。1949年11月設柴坪鄉,1958年改為柴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柴坪鄉。1996年12月,全鄉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3822人,轄柴坪、建國、學興、三元、和睦、紙房6個村、27個組。1997年5月,撤銷柴坪鄉,其轄區與東瓜鄉、松柏鄉合併設立柴坪鎮,鎮政府駐柴坪街。郵編:711500代碼:611025區號:0914。

基本信息

概況

柴坪鎮柴坪鎮的領導視察
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洵河西岸,東接龍勝鄉,東北與青銅關鎮相連,西南相鄰達仁鎮,南與旬陽縣仁河口相接,西鄰余師鄉,北與廟溝鄉、永樂鎮接壤;最高處塔雲山海拔1665.8米,最低處螞蟻溝口375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3人。面積164.2平方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鎮總人口11090人,轄梅子、和睦、柴坪建國金虎、安坪、松柏、金廠、向陽9個村、51個組。鎮政府駐柴坪街,東徑108°58′、北緯33°18′,海拔420米,距縣城49千米。

1949年11月設柴坪鄉,1958年改為柴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柴坪鄉。1996年12月,全鄉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3822人,轄柴坪、建國、學興、三元、和睦、紙房6個村、27個組。1997年5月,撤銷柴坪鄉,其轄區與東瓜鄉、松柏鄉合併設立柴坪鎮,鎮政府駐柴坪街(古因柴姓住戶較多而得地名)。(根據《陝西省鎮安縣行政區劃史》整理)原東瓜鄉1950年8月設寨河鄉,1953年6月更名東瓜鄉。

1956年3月大寨鄉併入東瓜鄉,1958年設東瓜管理區,1966年8月改為東風人民公社,1981年復名東瓜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東瓜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旬河西岸。面積63.7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4248人,轄塔雲山、金廠、梅子溝、保衛、向陽5個村、41個組。鄉政府駐東瓜灘,距縣城59千米。1997年5月,撤銷東瓜鄉建制,其轄區併入柴坪鎮。原松柏鄉1949年11月設松柏鄉,1958年為松柏管理區,1961年改為松柏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松柏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面積53平方千米。

1996年底,全鄉人口4000人,轄松柏、金虎、白果、長青、西北東嶽、安坪7個村、47個組。鄉政府駐松樹溝口,距縣城44千米。1997年5月,撤銷松柏鄉建制,其轄區併入柴坪鎮。

柴坪鎮位於鎮安縣西南部,距縣城49公里,東與龍勝、青銅交界、南與達仁毗鄰、西與余師接壤、北與廟溝、青銅相連。全鎮轄9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2765戶其中農業人口2657戶10484人。總面積163平方公里,有耕地16259畝,其中基本農田8440畝。

自然條件

氣候溫和、天然的秦嶺屏峰,形成全鎮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0.1℃,降水量804.4毫米,無霜期226天。最高海拔塔雲山1665.8米,最低海拔媽蟻溝口375米。交通便利,鄉村公路四通八達,磨木油路橫穿其間,是鎮安到達西片柴達木三鎮三鄉的咽喉要道。蠶桑、板栗、核桃、中藥材等傳統產業發展迅速,烤菸、勞務、旅遊等新產業初具現模,主導產業已占人均純收入的70%。境內河流縱橫、全市第一人河旬河,地下礦藏分布較廣,主要有金、鐵、銅、猛、硫、鋅、石棉、冰川石、水晶石、滑石扮等十餘種。旬河沙金聞名省內外,素有“八百里旬河金鋪底”之美稱

風景

柴坪鎮柴坪鎮的塔雲山
鎮內山青水秀、風景優美,眾多名勝幽景讓人流連忘返。塔雲山主峰高聳入雲,獨特的人文景觀,引一人入勝,,俗稱巴西仙境”,又“塔雲仙景小華山”之美喻,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旬河魚躍,自古魚鱉成群,雀鬧蝶舞,沙地連片,構成一道道美妙絕倫的風景線,《鎮安縣誌》稱之為“縣境八景”之一;初夏季節,旬河漂流,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柴坪大橋,氣勢宏偉,壯觀不凡;紫金城、報恩寺、霸王洋、觀音山、泉水井、柳林等特色景點,令人陶醉,並蘊藏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發展

歷史上的柴坪,確有旬河航運優勢,又是西安通往蜀漢的古交通要道,曾獲譽“小漢口”桂冠。步入二十一世紀,柴坪鎮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洵河水力資源梯級開發熱潮中,鎮黨委、政府制訂了“十一五”規劃,出台了一系列開發開放的優惠政策。為振興柴坪經濟,以防洪、防水土流失為主,發展勞務產業,做大做強畜牧產業,提出了“五個強化”,即:強化信訪、強化宣傳、強化防疫、強化內務管理、強化黨建,為構建和諧穩定的新農村、打造平安柴坪新的輝煌

歷史

柴坪鎮柴坪鎮的村民
1949年11月設柴坪鄉,1958年改為柴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柴坪鄉。1996年12月,全鄉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3822人,轄柴坪、建國、學興、三元、和睦、紙房6個村、27個組。1997年5月,撤銷柴坪鄉,其轄區與東瓜鄉、松柏鄉合併設立柴坪鎮,鎮政府駐柴坪街(古因柴姓住戶較多而得地名)。
原東瓜鄉1950年8月設寨河鄉,1953年6月更名東瓜鄉。1956年3月大寨鄉併入東瓜鄉,1958年設東瓜管理區,1966年8月改為東風人民公社,1981年復名東瓜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東瓜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旬河西岸。面積63.7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4248人,轄塔雲山、金廠、梅子溝、保衛、向陽5個村、41個組。鄉政府駐東瓜灘,距縣城59千米。1997年5月,撤銷東瓜鄉建制,其轄區併入柴坪鎮。
原松柏鄉1949年11月設松柏鄉,1958年為松柏管理區,1961年改為松柏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松柏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面積53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4000人,轄松柏、金虎、白果、長青、西北、東嶽、安坪7個村、47個組。鄉政府駐松樹溝口,距縣城44千米。1997年5月,撤銷松柏鄉建制,其轄區併入柴坪鎮。

相關

柴坪鎮招商引資七百萬

鎮安縣柴坪鎮爭取南方客商來柴坪投資辦廠,引資700多萬元,為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柴坪鎮有史以來,沒有大的企業作經濟發展支柱。為了儘快幫助農民過上好日子,年初,鎮上主要領導在鄉鎮企業局的大力協助下,奔走他鄉,幾經周折,將兩位南方開礦辦廠的客商引進到柴坪。柴坪礦產豐富,特別是鐵礦,遍布大溝小岔。客商黃老闆實地勘察後,決定在和睦村投資700多萬元,承辦選礦廠。為了解決交通不便問題,黃老闆首先投資百餘萬元,打通三條礦山路。目前,3處礦山路已上馬,全部由當地民眾有償投勞。3.5畝的選礦廠,24間廠房已起基修建。四處工程啟動後,鎮上主要領導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四處工程計畫年底完工,年後正式投產運行

柴坪鎮柴坪鎮的加工廠
加工市場

柴坪鎮的加工非常先進,並且它的齊全,加工業發達,加工市場活躍,無形的帶動著柴坪鎮的經濟發展。柴坪鎮擁有的加工業幾十種,其中包括有以下加工工業:

農副產品加工 食品飲料加工 包裝印刷印刷 模具加工 服裝加工 金屬加工 五金工具加工 紡織加工 竹木加工 音像製品加工 紙品加工紙加工 建材加工石材加工 汽車機車配件加工 塑膠加工 電腦附屬檔案及數碼加工 家用電器加工 電工電氣產品加工 安全、防護用品加工 工藝 材質 非標加工 配件加工 塑膠模具 精密加工

柴坪鎮為民辦六件實事

鎮安縣柴坪鎮半年為民辦了6件實事,受到農民稱讚

該鎮黨委努力兌現向幹部民眾的公開承諾,狠抓柴東公路硬化、向陽村通達工程、柴坪街和梅子村千米河堤加固、松柏國小改建、洞子溝便民橋建設及金廠和安坪兩重點村建設等6大工程。鎮上主要領導抓住機遇,找項目,跑資金,先後為公路硬化、通達工程爭取投資各百萬元;爭取市水保局、縣財政局投資10多萬元修建便民橋;校舍改建也得到了南京寧商辦投資20多萬元的幫助;還爭取省天主教協會、農電、交通局的支持,投資百萬元建設金廠安坪兩個重點村。目前,8.5公里的柴東路硬化工程全面結束;向陽12公里通達工程已完成路面5.6公里;柴坪、梅子兩處千米河堤勾縫已正式啟動,柴坪街86米大堤加固,已起基砌石860立方米;松柏國小兩層16間校舍改建工程過半;松柏村56米長的兩座便民橋已開始立柱建墩;金廠、安坪兩個重點村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共修路15.8公里,石板房改造86戶,埋設人畜飲水管道2800米,架設大電12公里。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