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廟鄉

雙廟鄉

雙廟鄉在中國總共有五個,分別是:1.河南省襄城縣雙廟鄉,2.遼寧省彰武縣雙廟鄉,3.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4.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5.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以下分別介紹。

雙廟鄉在中國總共有五個,分別是:1.河南省襄城縣雙廟鄉,2.遼寧省彰武縣雙廟鄉,3.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4.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5.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以下分別介紹。

河南省襄城縣雙廟鄉

雙廟鄉雙廟鄉
雙廟鄉位於襄城縣東北部16公里處,
河南省襄城縣雙廟鄉地理位置河南省襄城縣雙廟鄉地理位置
許昌縣接壤。全鄉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9萬畝,4.8萬口人,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菸葉、蔬菜為主。白灌渠、潁河順境而過,水利資源豐富,311國道,許平南高速公路綿延全境,交通便利。

2003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團結帶領廣大幹部民眾銳意進取,真抓實幹,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2003年,全鄉GDP實現22306萬元,財政收入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6萬。新建固定投資在1500萬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1個,新上300萬元私營企業3個,全鄉形成了紡織建材養殖、種植等四大支柱產業。超凡紡紗實現了15000錠規模,化行潁華、郝莊紡織廠提高了科技含量,鑫潁印染廠投資350萬元,社會效益明顯;公路拌合廠投資300萬元,更新了設備,拓展了業務;雙奔肉牛育肥有限公司;襄城甘薯開發保鮮科研所業績非凡,全鄉榮獲了市非公有經濟發展先進單位。農業基礎地位得到不斷提高,農業園區建設卓有成效,形成了沿311國道1500畝蔬菜長廊,1000畝尖椒生產基地,12000畝菸葉生產基地,1000畝杏園及白灌渠兩側1000畝林果帶,有效地帶動了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榮獲了市縣“農業結構調整先進”、“農田水利建設“紅旗渠杯”競賽先進單位。全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完成了鄉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鎮規劃,並對郝莊、槐樹王市場進行了清理整頓。小城鎮建設卓有成效。教育事業得到穩定發展。教育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啟動了中學後勤社會化服務,籌資60萬元,新建宿舍樓一幢,校容校貌得到改觀。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2003年,全鄉人口出生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1.8%,政策生育率達99.2%,綜合節育率達92%,計生工作走到全市前列。綜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全鄉沒有出現重大刑事案件,民眾滿意率達95%以上,信訪結案率達100%。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農村有線電視“百村萬戶”工程進展順利。民政、土地工作打開新局面,向社會投入救濟款達11萬元,流失現象,社會大局穩定,各項事業得到順利發展。

遼寧省彰武縣雙廟鄉

雙廟鄉雙廟鄉
雙廟鄉位於彰武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
遼寧省彰武縣雙廟鄉地理位置遼寧省彰武縣雙廟鄉地理位置
全鄉現有人口13663人,戶數為3692戶,下轄雙廟、三台子、明水、白家、關家、二台子、任家、杜家、豐保、肖家等10個行政村,總面積148.1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積為62500畝。雙廟鄉有較好的通訊及交通環境,在交通方面“101”線國道貫穿東西,距大鄭線鐵路15公里,在通訊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雙廟鄉均有塔站及光纖幹線,有線、無線通訊覆蓋全鄉,鄉內有傳真通訊。

鄉內土地肥沃,適應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盛產遠近聞名的明水地瓜。該產品已註冊“金明水”商標,並取得了綠色食品的標識,鄉內生產的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地瓜、馬鈴薯、雜糧等。經濟作物有板藍根黑豆等。境內耕地70%具有水澆條件,有大小機井9000餘眼,有節水灌溉工程,項目耕地10000餘畝。同時,近年來,雙廟依靠優越的人文及地理環境,招商引資及鄉鎮企業均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鄉內有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的石油工具廠,遼陽、瀋陽、阜新、錦州等地的客商紛紛在雙廟投資於農業、林業、藥材等工農業項目並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已躍入阜新市經濟成長先進鄉的行列。

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

地理位置

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地理位置浙江省仙居縣雙廟鄉地理位置
雙廟鄉地處仙居縣東南括蒼山下,距仙居縣城23公里,東界臨海市、南鄰朱溪鎮、西接大戰鄉、北連下各鎮。縣道管鐵線穿境而過,交通便捷。

名稱來歷

雙廟鄉仙居縣雙廟鄉
歷史上,雙廟村有一個雙廟堂,內有二殿,一個是關公殿,另一個是本境殿,而二殿都建在岩腳,形如“二龍戲水”,人們就稱回龍廟,於道光24年改稱雙廟,雙廟村。1949年解放雙廟村。當時村有東西之分,東部稱公平村、西部稱解放村,鄉政府駐公平村,則稱為雙廟鄉

歷史延革

雙廟鄉明代時屬歸仁鄉。
清代屬三十四都管轄。
民國時為一瓢鄉。
1950年12月,將雙廟分成雙廟、上王合併為雙豐公社。
1982年地名普查,將雙豐公社改稱為雙廟公社。
1984年成立雙廟鄉,屬朱溪區。
1992年,為直屬縣,仍稱雙廟鄉。

基本概況

雙廟鄉地處仙居縣東南括蒼山下,山水神秀、景色迷人。地域面積56.6平方公里,共有20個行政村,總人口11448人。鄉政府駐地公平村,交通便捷。雙廟鄉灘地資源豐富,溪灘面積約占全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省級100條小流域重點綜合治理區之一,是典型的半山區農業鄉。2006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501萬元,財政收入5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8元。各項指標均比去年有較大提高。

農業概況

農業是我鄉的一項主導產業,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休閒生態的現代農業示範鄉的目標,制訂了《雙廟鄉農業發展規劃》,全面實施“治灘興鄉”、“產業促農”、“科技富民”戰略,。2004年實現農業產值1092萬元。堅持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發展,2004年,共綠化造林905畝,建成200畝速生楓香林特色農業基地。成立了仙居繁昌養殖合作社,畜牧養殖有了長足的發展,全鄉仙居雞養殖達5萬多羽。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是第二產業的重點。強化技術改造,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傳統產業。鑄造、工藝品等我們雙廟的支柱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雙獅鑄造廠產值達600多萬元,這是工業經濟實行屬地管理後的雙廟工業的一個新突破。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培育特色工業。西坑、柵背順利併網發電,並實現產值140多萬元。全鄉工業經濟有了新的起色。2004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87萬元,工業企業銷售收入2690萬元。

城鎮建設

該鄉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鎮建設步伐,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明確重點”,重點構築“一縱兩橫”的集鎮基本框架。以此為契機,全面啟動村鎮建設,擴建翁森大街,根除“馬路市場”。以集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改善區位條件和投資環境。2004年基礎設施累計投入1252萬元,同比增11.1%。2004年完成了雙廟鄉集鎮整體規劃編制工作,強化了規劃在集鎮建設中的作用。“一縱兩橫”的集鎮基本框架已初步拉開,翁森大街水泥路面硬化及綠化初步完成,兩旁國有土地已出讓三期。投資280多萬元的鄉政府新大樓建成並投入使用,這對改善對外形象、提高集鎮品位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全縣唯一的人文銅像翁森銅像落成。

計畫生育

全鄉共有育齡婦女3419人,已婚2775人,已婚育齡婦女中生育一個小孩的有1489人,兩個小孩以上的有1149人,無小孩的有111人。以穩定低生育為主題,重宣傳,強基礎、促提高、嚴執法、優服務,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科教文衛

教育:全鄉共有學校4所,在校學生800多人,教師50人。2004年初升高比率達82%,升職高比率達35%,完成了新建教學樓及運動場周圍的綠化工作。

文化: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西呂、解放兩村文化俱樂部,通過市驗收達到一類標準。廣播電視覆蓋面在平原村達到100%。

黨組織基本結構

全鄉共有27個支部,其中村級支部20個,企業支部3個,機關支部3個(三支部為鄉屬各單位的所有黨員組成),學校支部1個。共有黨員360名,其中女黨員56名,農村黨員269人。

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

雙廟鄉,人口35411人,2006年,轄29個村委會:雙廟街村、孫村、張營村、姚當村、城南村、馬家村、王家村、杜家村、南寨村、倉上村、楊蘭村、沙窩村、沙格寨村、莊頭村、戶家村、任集村、秦家村、殷家村、西南莊村、單拐村、東安上村、西安上村、桂寨村、單寨村、西翟灣村、大翟灣村、王李莊村、水牛陳村、西南營村、鹽店村

位於名冠“五城三獎”的歷史文化名城——濮陽市郊,中原油田腹地,總面積47.2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3.7萬人,5萬畝耕地。鄉南濮台鐵路連線京廣京九鐵路,緊鄰106國道,省道209,

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地理位置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地理位置

在建的濮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優勢明顯。近來年,清豐縣雙廟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改進農村經濟成長方式,按照“以工引農、以工促農、工農互動、良性循環”的發展思路,使“三色”農業產業化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雙廟鄉優質小麥生產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優質小麥示範區,年產優質小麥近2000萬公斤。

工業飛速發展。鞏固和提升傳統加工製造業,把木器加工、鐵器加工,予制板加工引向規模化、科學化、現代化的生產路子。目前,木器加工企業達到45家,組建4個企業集團,年產值1.3億元。姚當予制廠年產值5560萬元,是濮陽市最大的涵管制造廠。鐵器加工業達到32家,總產值1.8億元。非公有制企業年產值達到10億元。

特色農業優質高效。壯大特色農業,建好四個基地。即4.8萬畝優質小麥基地,5000畝辣椒基地,2.1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啟動1-2處林下經濟試點,5000畝瓜菜基地,重點推廣露地菜、弓棚,逐步形成西南營、水牛陳蔬菜園區,沙格寨、楊蘭辣椒園區和鹽店山藥園區。目前發展大小弓棚800座,總面積達到1100畝,年產值9000萬元。成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推動了全鄉畜牧業大發展。瘦肉型豬出欄量達到3.5萬頭,肉雞出欄量90萬隻,養殖獺兔20萬隻,全鄉共發展畜禽重點戶1000餘戶,有力的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紅色旅遊再攀新高。單拐革命舊址位於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經過多年的開發利用,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

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Shuangmiao Xiang)位於縣城西南,

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地理位置河北省廣平縣雙廟鄉地理位置

相距12.5千米。邯(鄲)大(名)與廣(平)勝(營)公路交會過境。面積47.98平方千米,人口4.25萬人(2002年)。轄2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勝營村。

沿革 1958年建雙廟鄉,1962年改公社,1964年改鄉。1997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楊宋固、陰莊、小馬莊、史宋固、朱宋固、馬宋固、劉宋固、邵村、馬虎莊、甲士、南靳莊、馮營、新鎮、呂莊、軍營、雙廟、北高曲、李高曲、南高曲、柳林、辛莊、油房、南劉莊、辛莊營、勝營、崔營、蔡莊、北溫、南王莊29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