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廟

雙忠廟

雙忠廟,是為了紀念河南睢陽(今河南商丘)奉祀唐代至德二年(757)為平息安祿山叛軍而壯烈犧牲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而建立的。

河南商丘雙忠廟

所祭何人

雙忠廟,是河南睢陽(今河南商丘)奉祀唐代至德二年(757)為平息安祿山叛軍而壯烈犧牲的張巡、許遠兩位忠臣之處。 
張巡(709-757)與許遠同齡,唐鄧州南陽人(今河南)。開元進士,安史之亂時,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叛軍。至德二年(757)移守睢陽,與太守許遠共同指揮作戰。以六千八百人抵抗敵將尹子奇指揮的十餘萬叛軍的反覆進攻。本可棄城逃生,但認為睢陽是江淮要塞,故誓死捍衛。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依靠人民堅守數月不屈。糧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既盡,巡出愛妾(霍氏情願獻身而自刎),殺以食士,許也殺其奴婢童僕,煮成肉湯給士卒充飢。睢陽失守後,與許遠被俘,罵賊而遭殺害。誕辰是農曆九月十八日。 
許遠(709—757),唐杭州鹽官人(今浙江海寧西南)字令威。安祿山叛亂時,被玄宗任為睢陽太守。至德二年(757)遭安祿山部將尹子奇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協力守睢陽。在安慶諸兵敗時被殺。誕辰是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由豫傳粵

據清順治十八年(1661)吳穎纂修的《潮州府志》中,《軍校鍾英》,《重建東山靈威廟碑》(明潮陽人林大春撰)記載,潮之有雙忠廟,是由鍾英傳來的。
宋熙寧年間(1068-1077)潮陽人軍校鍾英,受遣入貢京師,道過睢陽,到雙忠廟禱拜。是夜,忽夢見神告訴他:殿後有遺像、銅錕閉於匱中,歸回時,要將其帶到潮汕,祀於潮陽東山。鍾英醒後,感到驚異。當到了京都,完成了入貢之事,歸途至雙忠廟時,即到夢裡神所指之處的寢殿中尋看,果然得到了十二尊銅像和二支銅錕。他虔誠裝運至潮陽,置放於東山的東嶽廟左。不久,鍾英“立化”去世。(1945年《潮州志》載有墓於潮陽白牛岩)自此,數見祠上空有玄旗雙出,東嶽廟左旁寺僧,驚怪不安,就移避之,以寺立廟奉祀。事聞朝廷,遂敕封為二公王爵,張巡為“忠盡福濟昭聖靈佑王”,許遠為“善利威濟衛聖孚應王”,賜廟額“靈威”,追封鍾英為“嘉佑侯”,並專祠於靈威廟內東偏。潮州之有雙忠廟,就此開始。
南宋祥興元年(1278)十月,文天祥為抗元屯兵潮陽東山時,到靈威廟拜雙忠聖王。他捧酒祭禱曰:“若有靈,當以乘馬獻。”果然,杯忽自傾其半,馬立斃於廟門外。他便就近葬之,後人便在廟前馬冢處立文馬碣碑紀念。

達濠

達濠有雙忠廟三座:

達濠巡司埠雙忠古廟內達濠巡司埠雙忠古廟內
巡司埠雙忠古廟。
赤港龍田路雙忠古廟。
青籃西門廟。

潮陽雙忠廟

潮陽棉城也有好幾座雙忠廟。

揭邑喬林雙忠廟

喬林雙忠廟,位於廣東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東部喬林鄉,前座乃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改建,為紀念唐代抗“安史之亂”、守睢陽城而獻身的張巡許遠二忠臣的廟宇,與建於縣署之南的城隍廟、天后宮,並稱諸羅城香火最盛的三鼎廟。 其后座為清代始建,其中的“二聖書院”,奉祀文昌、魁星二帝君。廟內有大量明清石刻、木雕、壁畫。
揭陽市喬林鄉雙忠廟,不但是揭陽著名的古廟。而且是潮汕地區規模較大,影響久遠之廟。
喬林雙忠廟,現於原址重建,含天時地利、人和而煥然一新。門前一溪清流縈繞,榕樹新綠,木棉挺拔,地如龜狀。廟前曠地延伸入溪塘,漲潮時潛水,退潮時露面,宛似龜頭伸縮,十分有趣,故稱之“龜地”。東邊平疇,堤隴突起,遍植花草,岸柳成行,狀如長蛇,故稱之“蛇地”。倘若仔細觀察,長蛇似昂首而行,蜿蜒遊動伸於龜側,故合稱“龜蛇會”。
喬林雙忠廟創建於元朝(1271—1369)之初,叫“慈惠堂”,是喬林鄉八世祖道泰公之原配張氏慈惠,以隨奩田四畝捐獻所創,並以已名稱之。後易名為“慈雲庵”。明正統年間(1436-1449)由林氏改為雙忠廟。(惜碑記已失)嘉靖十八年(1539)規模擴大,石匾大字“雙忠廟”為壬辰(1532)科狀元林大欽(1511-1545)(潮安金石鎮仙都人)所書。三字行書,疏宕雋逸,真墨寶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並增建二聖書院,內祀文昌、魁星二聖。額字系賜進士林景拔所題,並撰文勒石。乾隆四年(1739)重修二聖書院、文昌閣,並建魁星亭,全其規劃。賜進士、吏部觀政林策良撰記。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修廟院,賜進士、武功大夫林炳星撰記,俱摹刻豎石。嘉慶十七年(1812)重修,立碑。道光元年(1821)重修。為維護宮容莊嚴而立禁碑於宮巷外牆。光緒二年(1876)揭陽知縣林兆南,有感於其文昌閣、魁星亭之築設,在眾鄰縣、鄉里中所罕見,故為該族重修書院而撰文。文中有:“文昌、魁星兩帝君系北斗之星,而鄉里立廟者罕見,唯我宗喬林鄉、人才輩出,昔時建樓以祀之……”光緒十七年(1891)重修,三十一年(1905)將歷年喜慶餘款為廟賜田1.7畝,勒石碑記。民國十一年(1922)六月因風災而廟毀,故又重修。辛亥革命後,書院為民團駐地,繼作磐喬鄉公所,是鄉之政治、文化中心。1950年後,昔日香火熾盛之名宮勝地,遭受劫難而變為滿目荒涼。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喜逢太平盛世,百廢俱興。1992年由族中成立修復雙忠廟理事會,1993年冬,由鎮政府主持竣工慶典。修繕一新的雙忠廟,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林大欽所題匾額石雕,按原復位。尋回碑記石刻及林道崇所撰《修雙忠廟碑記》,豎於雙忠廟后座二聖書院內走廊。
喬林雙忠廟大殿內主龕,供奉張巡、許遠雙忠聖王,及其配合張、許二公死守睢陽城,抗擊安祿山叛軍之勇將南齊雲、雷萬春共四神像。皆顯現忠貞不屈、正氣凜然神情。廟內保存多處很有價值的古代民間石雕、藝術品。還有精雕細刻,反映古代地方建築特色的木雕藝術,頗具時代風采。更富有文物價值的是廟內現存碑記二十多幅,為明清時期史料,對研究明清歷史。鄉村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廣東湛江市赤坎雙忠廟

赤坎雙忠廟,遺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 赤坎區 南華廣場小公園內,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據傳,清初有潮商李氏二人乘木帆船赴南洋經商,途遇颱風船沉,兩人漂至今赤坎南華廣場處荒灘獲救,數年後特回獲救處建廟還願,名“雙忠廟”,供兩神。湛江博物館曾收藏該廟石刻匾額,題有“雙忠廟”與“保障全潮”字樣,署名為“潮州潮陽商人李氏贈”。李氏在赤坎定居後,逐漸把其他經營海外貿易的潮州商人也吸引過來,海外商品也源源不斷進入赤坎市場。潮州人先後開辦了廣安、廣發、廣昌、廣澄等三、四十間商號,使赤坎埠一時繁榮起來,成為當時南粵商品流通的轉運地。潮州商紳並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5年)在赤坎建立了潮州會館,那時期潮人在赤坎經營者達千人之多,他們對赤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據《遂溪縣志》記載:“赤坎乃潮廣人開發也”。原雙忠廟前右有一井,左有一大榕樹。

吟詠佳作

歷代詩人、名人對雙忠廟頌詩褒文甚多,堪稱潮汕寺廟之最。今錄部分詩詞如:
沁園春(謁靈威廟)
南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鍊之鋼
人生翕 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久!古廟幽沉,遺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題張、許二公廟
明·林大春
臨岐高會擁笙謳,誰念睢陽將士愁。
敵騎合圍邊日暮,孤城接戰陣雲秋。
忠誠剩有江淮粟,論定寧專李郭籌。
千載鍾生作神語,可憐一夢博封侯。
題三忠
明·鄭質夫(福建莆田人)
慷慨祠前酒一杯,英雄何用苦相猜。
將軍氣象風霜凜,丞相衣冠草木衰。
五百年前何處覓,八千里外有人來。
艱難一體同憂國,寂寞秋江兩廟開。
(三忠:指張、許和文天祥)
詠東山張、許二公廟(二首)
清·丘逢甲
夜半遠旌出嶺東,文山曾此拜雙忠。
百年胡運氛何惡,一旅王師氣尚雄。
滄海夢寒天水碧,沁園歌斷夕陽紅。
荒郊馬冢尋遺碣,秋草蕭蕭白露中。
(2)
石閥苔荒一逕深,悲愁懷古此登臨。
九洲難盡華夷限,萬此思回天地心。
南客旅愁觀海大,東山之氣壓城陰。
斜陽照起英雄恨,枯木寒鴉淚滿襟。

香火傳承

自宋以後,潮汕各縣不但先後創建雙忠廟。明代又由揭陽傳到印尼,1939年左右傳至新加坡,民國時期傳至台灣九龍(稱“儼雅堂”)等地。

福建泉州雙忠廟

雙忠廟位於泉州城內胭脂巷尾,奉祀唐張巡、許遠(文武尊王),今廢。 安史之亂時,黃河南北的大小官吏紛紛投降,只有少數忠臣義士寧死不屈,效忠朝廷,其中以張巡、許遠最為著名。
張巡,唐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開元末擢進士,初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為清河令,政績卓著。時稱張巡“有能名,重義尚氣節,人以危窘告者,必傾財以恤之。”
許遠,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人,處世清乾,明於吏治。
安史之亂時,張巡為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號召千餘人起來勤王,並以御史中丞之職與睢陽太守許遠等堅守睢陽近一年,因彈盡糧絕,城破被俘。史書稱“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不久,張巡等人罵賊,被斷舌頭或肢解至死。許遠解送洛陽,押至偃師後,因拒降被殺。安史之亂平定後,朝廷追封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並下令在睢陽立廟,稱“雙忠廟”,歲時致祭。
宋朝以後,張巡、許遠備受百姓崇拜,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北宋於汴京立廟,南宋時,其廟亦南渡,民間流傳許多張巡、許遠顯靈助官司兵打勝仗的神話傳說。明清時期,張巡、許遠兼有司瘟疫、漕運和冥判的職能。
泉州至遲在南宋時就建有奉祀張巡、許遠的廟宇。紹興間(1131~1161)張汝錫在鳳山建忠義廟,奉祀關羽、張巡、許遠。泉州鯉城、豐澤、洛江三區有民間信仰廟宇310多座,其中雙忠廟24座,占7.9%,如胭脂巷雙忠廟、新門街睢陽廟、東街洪衙埕通天宮。惠安東部的張坑、北部的崇武,均奉張巡為鋪境保護神,南安寶泉宮等。通天宮有明末清初愛國義士洪承畯撰寫的楹聯:“國土無雙雙國土,忠臣不二二忠臣”,盛讚張巡、許遠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貞不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