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科

巴黎高科

巴黎高科國立橋路學校(ENPC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化學學校(Chimie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校(Arts

學校簡介

巴黎高科ParisTech

中文全稱:巴黎高科技工程師學校集團
英文全稱:Par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法語全稱:Institut des sciences et technologies de Paris
建校時間:1747年
集團成立時間:1991年
教員人數:3000人
在校學生人數:18900人
學校地址:ParisTech 28 rue des Saints Pères 75343 Paris cedex 07 FRANCE
申請方式:“50名中國工程師項目”
項目資格:中國內地十所合作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巴黎高科,作為法國工程師精英金字塔教育體系的頂峰,匯集了法國各個學科里最具聲望的十二所精英工程師學校,覆蓋所有工程和管理學科。所有的學校都以提供最高水準的理科與管理教育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為準則,使他們能夠勝任各種職務,其十二所成員學校是: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 ParisTech)
Ecole PolytechniqueE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礦業學校 (Mines 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橋路學校(ENPC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統計與經濟管理學校ENSAE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先進技術學校(ENSTA 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電信學校(TELECOM ParisTech/ENST)
巴黎高科生命食品及環境科學學校(Agro 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化學學校(Chimie ParisTech)
巴黎高科高等理工化工學校(ESPCI ParisTech)
巴黎高科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校(Arts et Métiers ParisTech/ENSAM)
巴黎高科高等光學學校(Institut d'Optique)
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
巴黎高科集團成立於1991年,是集全法最具聲望的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和商學院的協會組織,被譽為法國工業、企業界、高級行政管理機構、高等教育、科研機構培養高級管理決策人員和高級工程師的搖籃。每一所學校都代表著法國該領域最高的研究水準和學術成就。巴黎高科所有的成員學校都是公立學校。她們分別隸屬或託管於不同的政府部門(如法國裝備與交通部, 教育部、財政和工業部、農業部、國防部、財政部、統計部等等)或者是巴黎市政府,並由這些部門分別撥給主要的經費。
巴黎高科是一個協會性質的聯合體, 由一個理事會(由各成員學校校長組成)所管理,並從這些成員中選出巴黎高科的主席。巴黎高科執行主席職位輪執制, 每屆任期兩年。現任主席是巴黎國立高等化學學校校長 Danièle Olivier 教授。
巴黎高科歷史上曾榮獲5項諾貝爾獎,現今仍有多名諾貝爾獎得主活躍在科研和教學界。巴黎高科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的教學與科研不僅涵蓋了工程學科的所有基礎領域,而且被公認為各自領域中之最,其主要學科領域有:套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物理、機械、材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電子學-電子工程、電信科學、地質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領土整治- 交通, 運輸、經濟、工業管理、生產組織。
巴黎高科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每年頒發2500個工程師文憑,有1200多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員,1500名專職教學人員和120多個重點實驗室。長期以來,集團成員學校積極參與了歐洲網路性的教育和科研交流與合作項目,特別是“ERASMUS”和“SOCRATES”兩大歐洲合作計畫;此外,集團還是先進技術高等教育網路(ATHENS)以及先進工程教育和研究歐洲學校聯席(CESAER)的成員,這些組織集中了歐洲最著名的科技大學和工程科學學院。
巴黎高科現在已經加入了歐洲的IDEA聯盟,是歐洲五大理工學院之一。

工程師精英教育體系

法國工程師教育體系是由拿破崙創立,主要為了克服傳統的國立大學培養的學生理論脫離實踐的弊端,經過200多年的積累,在世界上形成獨樹一幟的鮮明特點。法國社會對工程師證書有一種近乎崇拜的認同感,工程師學院的畢業生有很高的就業率和社會地位。
200多年法國工程師教育體系已經培養出了密特朗、席哈克和若斯潘等傑出的國家領導人和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據經濟學家的統計,法國二百強企業中60%的總裁和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來自於法國精英學院,可以說法國是一個以工程治國的國家。
法國工程師教育體系是法國人引以為豪的精英教育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規模小、專業少、專業化程度高,教學環境與工業界實際技術環境接近甚至同一,所以幾百年的老校只有幾百名學生很常見,這個系統非常接近中國的研究生院,但不是搞基礎科學研究,而是參與企業工業項目的研究工作。
二、法國工程師教育學制5年,等同於西方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碩士學位,畢業可獲得法國工程師證書和法國工學碩士學位。法國工程師教育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工程師預科階段,為期二年,接收高中畢業生,屬於無專業的基礎課階段,以大學基礎知識教育為主。工程師預科班是專門服務於法國工程師教育的高教體系,主要設在教育部選定的高中學校內,由教育部專門篩選的教師任教。(也有部分大學開設工程師預科課程,還有少量工程師學院學制五年,本身有自己的預科課程)。
第二階段為三期三年,屬於有專業階段,專業自選。這一階段只接收大學二年級以上的學生和工程師預科班的學生,通過嚴格的筆試、面試和科技答辯來選拔,科技答辯課題學生自選。第二階段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要求學生下到企業實習3到4個月,第三年要求實習半年,技術性極強,以便學生畢業後能夠立刻負擔起工程師的責任。
三、注重教學與實際結合密切,這一點主要通過六個方面:
1. 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教學內容根據企業的需要不斷地調整,所以法國工程師教育沒有指定教材和課本,只有老師的講義,學生需要有非常好的記筆記的能力;
2. 相當一部分教師是聘用的經驗豐富的企業工程師;
3. 學校里設有與專業相應當工作車間及實驗室,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製作產品;
4. 讓學生搞課題研究,研究題目都來自實際問題,由於規模小學生少,這些事做起來相對容易;
5. 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學院都辦有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下屬企業,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學生通過實習參與企業管理及生產;
6. 企業實習:一年級結束時兩個月的實習要求學生作為普通工人出現在工廠,二年級結束時兩個月的實習中學生是技術員,三年級六個月的實習學生就以工程師身份工作;
與中國的工程師稱呼不同,工程師頭銜在法國地位很高,在企業中有地位,負有重要技術職責,工資水平也高,所以一般中小企業不雇用工程師,法國剛出校的工程師一年工資在3.5萬歐元左右(作為博士的年輕大學講師一年工資低於2萬歐元,經濟管理碩士MASTER的在私營企業里的起始工資約2.5萬歐元);
法國工業化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工程師,法國企業的現代化水平就建立在工程師的工作上,法國企業的國際化需要這個教育體系的國際化,並不是所有的法國人都願意到他們公司的國外分公司工作,尤其是亞非國家,所以法國EDI就開始回響教育部,工業部和外交部的號召,和綜合大學一起,向這些地區打開大門,越來越多的EDI乾脆要求自己的學生至少出國實習一次,這個幾乎不為人知的系統開始在國際上露面了。

學校特色

悠久的歷史
巴黎高科集團是集全法最具聲望的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的聯盟體, 成員學校都是百年老校, 長老當屬國立橋路學校,已有257年的歷史,是世界第一所土木工程大學。
巴黎高科11所學校的誕生都是為了適應各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 有的創建於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前,有的創建於法國工業革命期間,有的創建於工業革命後的經濟高速發展期。繼中世紀前後開始的大規模興建教堂和皇家宮殿後,18 世紀的歐洲大陸大興土木建造公共設施,橋粱道路水渠港口,皇家橋路學校便在1747 年應運而生。當時的歐洲戰事平凡,為歐洲之春秋戰國時期,擁有海上優勢是強國的重要標誌,造艦工程學校便於1765 年創辦,即如今的國立高等先進技術學校。綜合理工學校創辦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不久的1794年,目的是培養軍事工程師。1804年拿破倫一世將綜合理工學校定為一所具有軍校性質的工程師精英學校。綜合理工學校一直是全法國排名第一的高等學府。 歐洲工業革命的到來使社會經濟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農業轉型到工業和製造業,工程技術學校便在1780年誕生了。發展工業需要能源,煤在當時幾乎是唯一的工業能源,礦業學校便在1783年應運而生。十九世紀是歐洲工業的黃金時代。工業飛速發展需要大量開發水資源和森林資源,電訊的誕生和飛速發展,化學進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的進步,於是林業,水和環境學校,國立農藝學校,國立電信學校,理工化工學校和高等化學校分別誕生了。精英的搖籃
在巴黎高科的悠久歷史中, 名人倍出,從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家,經濟學家,工業領袖到舉世聞名的國家元首,軍事將領,政治家。
歷史上最傑出的校友如:
Augustin CAUCHY ( 1789-1857), 數學家,複變函數論的創始者,柯西不等式及柯西分布,皆以他命名。
Henri POINCARE (1854-1912),數學家。
Francois ARAGO (1786-1853 ) ,物理學家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電子放射的發現人,與瑪麗居里夫婦在1903年或諾貝爾物理獎
Louis Guy-LUSSAC (1778-1850),化學家。
Sadi CARNOT (1837-1894),1887- 1894年法蘭西共和國總統。
Ferdiand FOCH (1823-1878),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盟軍統帥。
Joseph JOFFRE (1852-1931),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將領。上海的淮海路曾叫霞斐路,就是以Joffre 將軍名字命名的。
Louis vicat (1786-1861),水泥的發明者。
Jules DUPUIT (1804- 1866),政治經濟學家。
Pierre & Marie CURIE 夫婦,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和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Henri MOISSAN (1852- 1907),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
Georges CLAUDE (1870-1960),世界著名企業法液空 ( Air Liguide ) 的創辦人。
Paul LANGEVIN ( 1872-1946),物理學家,聲納的發明者。
Eugène SCHUELLER ( 1881-1957),世界著名企業歐萊雅 ( L’Oréal ) 的創辦人。
Fulgence Bienvenue (1852-1936),巴黎捷運的主要建設者。
Francois Conrad SCHLUMBERGER (1878 -1936),世界著名企業斯倫貝謝公司 ( Schlumnberger ) 的創辦人。
Frédéric JOLIOT-CURIE (1900-1958) : 物理學家,與夫人Iréne CURIE (瑪麗居里夫婦之女) 共同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創辦者。
……
有四位諾貝爾獎或費爾茲獎得主校友仍然活躍在科研和教學領域,巴黎高科為他們深感驕傲: Maurice ALLAIS :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Pierre-Gilles de GENNE: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Georges CHARPAK:199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Pierre-Louis LIONS :1994 年獲費爾茲數學獎
今天,巴黎高科的畢業生踏著先輩的足跡,活躍在法國和歐盟的各個領域,是各政府部門,工業和企業界, 高等教育和科研領域的決策人。相當部分的畢業生還在其他國家的工業和企業界中擔當要職。組織和行政機構
巴黎高科集團是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的聯盟體。巴黎高科所有的成員學校都是公立學校。她們分別隸屬於不同的政府部門(法國裝備與交通部, 教育部、財政和工業部、農業部、國防部或者是巴黎市政府),並由這些部門分別撥給主要的經費。
巴黎高科各學校有自己的上級部門,有自己的財政和行政管理體系,並各授各的文憑。巴黎高科還不是授予文憑的教育機構。目前,巴黎高科11所學校主要的合作領域為國際合作,科研成果轉換和博士論文的共同出版。巴黎高科正處於深刻的變化期,趨向於更具體化和統一化。
巴黎高科由一個由各成員學校校長組成的理事會領導,並由理事會指定的一位執行主任 ( Délégué Général) 管理。巴黎高科的主席(Président) 和副主席 (Vice Président )從11位校長中選舉產生。巴黎高科實行主席職位輪執制, 每屆任期兩年。 現任主席是綜合理工學校校長 Gabreil DE NOMAZY將軍 ,副主席是國立農藝學校校長 Remi TOUSSAIN 先生。目前巴黎高科理事會下設三個委員會,教學委員會,科研委員和國際合作委員會。各委員會由一位校長巴黎高科由一個由各成員學校校長組成的理事會領導,並由理事會指定的一位執行主任(Délégué Général) 管理。
巴黎高科與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有著多年的固定的合作項目。巴黎高科的國際合作項目的運作以地區劃分,如歐洲,中國,北美,東歐。長期以來,集團成員學校積極參與了歐洲網路性的教育和科研交流與合作項目,特別是“ERASMUS”和“SOCRATES”兩大歐洲合作計畫;此外,集團還是先進技術高等教育網路(ATHENS)以及先進工程教育和研究歐洲學校聯席(CESAER)的成員,這些組織集中了歐洲最著名的科技大學和工程科學學院。教學和科研領域
巴黎高科11所工程研究生學校的教學與科研不僅涵蓋了工程學科的所有基礎領域,而且被公認為各自領域中之最,其主要學科領域有:套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物理、機械、材料科學、,納米科學, 化學,化學工程、電子學-電子工程、電信科學、地質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動物學,植物學,海洋工程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領土整治- 交通, 運輸、經濟、工業管理、生產組織, 金融保險。

文憑教育課程

工程師文憑 (diplome d’ingénieurs),各學校傳統的文憑,碩士水平。 入學必須在兩年預科後通過極為嚴格的淘汰選拔考試,學制共3年。不收學費。 工程師文憑不僅是一張文憑,更是一種社會地位的體現。具有巴黎高科各學校工程師文憑者屬於某一特殊的群體,職業生涯有保障,晉升機會多而快,在社會上極受尊敬。
專業工程碩士文憑 (Master of Science), 原來叫Mastère Spécialisé,碩士水平。由法國大學校聯席會授權頒發文憑。從2003年開始由法國國民教育部統一授權頒發文憑。入學資格為高中會考 + 4年大學教育,有的專業工程碩士並要求2 – 3年工作經歷。入學程式主要以書面申請加面試。學制1年半到2年,為十分職業化的工程教育。畢業生很受企業歡迎。許多學生由企業送來培訓。收學費。
博士文憑 (Thèse), 巴黎高科每年有500名博士生畢業,其科研領域涉及各個方面。大多數博士生來自校外和法國以外的國家。
此外,巴黎高科各學校都有繼續教育學院,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培訓人員,有定期課程和按顧客要求專門組織的課程,不授文憑。

學校特點

1.規模小

巴黎高科各工程研究生學校可為小而精,規模最大的全校共 3500名碩博生,規模最小的約250名碩博生。 教師與學生比例大約為1對6。

2.嚴格的入學選拔

法國的教育體制與中國,美國,英國等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體制不同。在法國教育體系上,工程師教育是其教育體系金字塔的頂峰,匯聚了法國最優秀的學生。法國每年約有80萬處於同一年齡段的年輕人,其中大約60萬參加高中會考,其中約80% 能通過拿到高中會考文憑, 絕大部分人進入綜合性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在約12萬的普通高中理科畢業生中,僅有1,3萬名佼佼者被選拔進入精英工程師研究生學校預科班,預科學習為2 - 3年, 然後報考各精英研究生學校入學考試。 被錄取者為其中的 2 -3% 之佼佼者。報考巴黎高科,要經過兩次嚴格選拔,入選者須具備優秀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基礎。巴黎高科的學生中有80% 是經過上述傳統的選拔錄取的,另外20%的學生則是來自綜合大學三年級(即高中會考文憑 + 三年大學教育)的最優秀學生以及具備同等資格水平的外國留學生。

3.靈活的精英教育

進入巴黎高科工程研究生學校後,第一年為全面的通才教育,第二年和第三年側重於工程技術專業培訓。教學內容上,突出強調數學和計算機技術教學;注重經濟管理知識和交流能力的培養;此外還相當重視外語教學,外語課時占總課時的20%,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兩門以上的外語。
教學的靈活性和學生的移動性強。 很多法國學生選擇到國外同等水平的大學完成第三年的工程師教育並且在另一國家的企業做一年長期實習。這些學生身處學校的時間不很多,其導師和學校管理部門與其配合直至完成工程師教育。
學生畢業可獲工程師文憑(高中會考文憑 + 5 年大學教育),即巴黎高科各工程研究生學校最傳統且最有價值的文憑,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繼續註冊攻讀博士學位(高中會考文憑 + 8年大學教育)。
高水平的教育首先得益於充足的辦學經費。 法國每年高等教育總經費的30%用於工程研究生學校和預科班,而此類工程研究生學校的學生數僅占全國大學生總數的4%。 因此,工程研究生學校有充足的經費保證師資,靈活多樣的教學課程和先進的教學設施。
工程師學校(Grande Ecole)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成為政府和企業的骨幹,能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據《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統計,法國現政府中四分之三的決策人,二百強企業中百分之六十的總裁和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來自於工程師學校。

4.與企業和工業界的密切關係

巴黎高科集團以教學培訓不斷適應於現代企業和勞動市場需求為辦學宗旨,工程師教育的一半是在企業完成的。 校企關係密切已成為其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
(1)企業參與學校管理。各學校的理事會會長由大企業總裁或總經理兼任,通常是老校友。理事會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占50%。他們參與制定學校發展戰略,討論教學計畫的修改,預測學生就業出路等。
(2)企業人員參與教學,提供工業界最新技術、資料和信息,如國立高等橋路學校,其全年10300學時教學中,由企業界人員擔任的課程占3/4。
(3)學生去企業進行短期 ( 3至6月 ) 或長期 ( 12月 ) 實習已成為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按教學規定學生在學期間必須到企業進行三類實習:
第一學年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主要對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狀況進行全面了解;
第二學年結束時以技術員身份到企業進行實踐性實習,或者是3至6個月的短實習,或者是一年左右的長實習(這類實習均為有償實習,企業按月發給酬金,若時間和報酬符合規定,學生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學年畢業實習,為期約為六個月。
(4)企業向學校贈送或出借供教學用的生產設備。
(5)學校以簽訂科研契約或技術轉讓等方式,為企業承擔相當比例的科研任務。如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的科研契約收入相當於國家行政撥款的1.5倍。

5.良好的就業前景

巴黎高科各大工程師學校培養能夠完全適應企業和科研發展需要的人才,其畢業生能夠在相當廣泛的工程技術領域施展才華,倍受工業、企業界的歡迎,相當一部分人成為歐洲或法國企業的決策人 許多校友在法國政府和歐盟機構中擔任要職 。

校友會和基金會

巴黎高科各學校都有一個歷史悠久和強有力的校友會。 各學校的校友會相聯組成了極大的校友網,遍布世界各地和任何領域。各校友會會長通常由在企業擔當重要職務的老校友擔任,並有專人負責日常運作工作。校友會的最主要的職責是幫助新畢業生就業或老校友重新就業或尋找新的職務, 參加組織招聘會,校企座談會等。校友會的另一重要職責是依託校友網在國際國內推動學校的影響力。巴黎高科有的學校還成立了學校基金會,給優秀畢業生頒發獎金,為法國學生去國外學習提供資助和給外國學生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

50名中國工程師項目

項目歷史

1999年,巴黎高科旗下一大學校的一位女校長來北京訪問時,教育部韋鈺副部長接見了她,韋部長提到中國與法國的工程教育不一樣,中國要向法國學習,希望巴黎高科能作 些貢獻,以此推動中國的工程教育改革。女校長回去後,巴黎高科認真研究了韋部長的建議,決定從2000年起,每年給中國9所大學50個研究生獎學金名額(平均每校5–6個名額),資助中國本科畢業生赴法國攻讀工程碩士學位。這個項目俗稱“9 + 9項目”,即法國巴黎高科轄下9所大學校與中國9所最著名的大學對口交流,接收這些院校的學生。2011年浙江大學也加入此項目。

中方十所合作學校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同濟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項目簡介

1. 該項目要求中國學生在法國學習兩年(工程類)以獲得法國碩士學位;
2. 該項目免除中國學生在法國讀研的學費(18,000歐元/年),並盡最大努力幫助中國學生申請法國政府獎學金或法國企業獎學金;
3. 每箇中國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最少6個月)可得到企業發給的津貼;
4. 被錄取的學生需自己承擔國際旅費和在法國的生活費用(每年約8000歐元);
5. 法國政府獎學金或企業獎學金(最高可達15,000歐元/年)足以抵消上述費用;
6. 被巴黎高科錄取的學生如未獲得法方獎學金,可申請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