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

川軍

川軍一詞,可泛指各行業中的四川人士與力量。但主要用來形容清末至抗戰結束期間的所有四川省軍隊。川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了大規模的出川抗日,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勳。川軍(包括西康省)在抗戰中為中國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占了全國壯丁1/5以上,其陣亡將士亦居全國之冠。川軍最為人所讚揚者,即為劉湘於1937年拜別四川鄉親,率領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的事跡。此後,在全國各大戰場都可見到川軍的參與,其中著名將領王銘章、饒國華等人,均為川軍抗日救國、壯烈犧牲之典範。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將塑像重塑於成都萬年場。後移至成都市人民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川軍一詞,可泛指各行業中的四川人士與力量。但主要用來形容清末至抗戰結束期間的所有四川省軍隊。川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了大規模的出川抗日,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勳。川軍(包括西康省)在抗戰中為中國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占了全國壯丁1/5以上,其陣亡將士亦居全國之冠。川軍最為人所讚揚者,即為劉湘於1937年拜別四川鄉親,率領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的事跡。此後,在全國各大戰場都可見到川軍的參與,其中著名將領王銘章饒國華等人,均為川軍抗日救國、壯烈犧牲之典範。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將塑像重塑於成都萬年場。後移至成都市人民公園

歷史沿革

(圖)熊克武熊克武
宣統二年,清政府廢綠營,在全國建陸軍叄十六(師),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區,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叄個鎮。同時,成立武備學堂、陸軍國小、官軍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等,來培養中小下軍官,這些學堂出來的學生,後來成為川軍中的骨幹,其中優秀者還曾被派遣出國深造。在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獨立成立一個軍政府宣布獨立,惟獨四川先有革命黨人在重慶成立大漢軍政府,後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軍政府,這種情形是各省中絕無僅有的。在護國之役以前,川軍編為五個師,尚可基本統一。護國之役之後,川軍分裂,以坐鎮重慶熊克武為主的一派,傾向孫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則依靠北洋政府勢力與熊軍爭奪。歷經多年作戰,內部幾經分裂判變,熊始終未能統一全川,反而自己連腳都漸漸立不住,於二十年代率部下,號稱十萬大軍經貴州赴廣東投奔孫中山。留在四川的各路軍閥經過一番遠交近功,合縱連橫,逐步形成了劉湘、劉文輝、賴心輝、劉存厚、鄧錫候、楊森、田頌堯等幾大勢力。北伐戰爭後,各部都先後易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的旗號。劉湘為二十一軍、劉存厚為二十叄軍、劉文輝為二十四軍、鄧錫候為二十八軍、田頌堯為二十九軍、楊森為二十軍。然而,改旗易幟並未結束川中的內戰,在這各派當中,又以劉湘、劉文輝這二劉實力最強,此二人都是四川大邑人,劉文輝還是劉湘之叔。二劉首先聯合在一起,擊敗了劉存厚、賴心輝,瓜分了兩人的地盤,最後四川形成了劉湘、劉文輝、鄧錫候、田頌堯四巨頭分治的局面。二劉都是野心很大的人物,他們的目標不光是統一全川,還要問鼎中原,因此兩人的合作只能是暫時的,最終還要有一番對決,而這其中,由於劉湘與老蔣關係較密,而劉文輝則與桂系等反蔣勢力有些瓜葛,故劉湘得到了老蔣的支持。1932年劉湘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秘密聯絡川中各部,與之結盟,並策反劉文輝部下,向劉文輝開戰。二劉經過瀘州宜賓成都榮縣威遠等戰役,劉文輝大敗,十萬人馬損失四分之叄,於1933年秋敗退西康,這樣劉湘就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總司令。從一九一二年成都省門之變開始,到此,歷時二十叄年,大小四百餘戰的四川內戰才基本結束。

從公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四年,歷經二十二年大小四百餘戰,四川軍閥的混戰終於有了大體的眉目,“面帶三分憨相”的劉湘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打內戰的惡名舉國聞名,其人員素質、裝備等,卻堪稱中國最差勁的雜牌。但川軍將士們還來不及在天府之國的土地上盡情享受,抗戰就爆發了。此前的川軍也曾參與對紅四方面軍中央紅軍的作戰,除了慘敗、大敗,沒有更值得外傳的戰績

抗戰初起,川軍將士即紛紛請纓參戰,據說當時的川軍將領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這段話可謂代表了廣大川軍將士的心聲。這位楊森雖然也是一名軍閥,但很有民族氣節,當年駐防川東門戶萬縣,就曾率部與英國海軍血戰,楊森可謂川軍中的代表人物。當時蔣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說稱其也有“借刀殺人”之意,遂同意調川軍出川抗日。

川軍編制

(圖)參加武漢會戰的川軍參加武漢會戰的川軍

1935年1月整編前的各路川軍

第20軍,軍長楊森,轄6個混成旅共18個團。另一憲兵大隊,一精練司令,一機炮指揮,一手槍大隊,共6個團。第21軍,軍長劉湘,轄9個師,5個獨立旅,四路邊防司令,叄路警衛司令,兩路警備司令,一城防警備司令,一獨立支隊,共125個團。另有:一憲兵大隊,一機槍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衛大隊,一稅警總隊;一航空司令,飛機10架;一川江公安艦隊,炮艦2艘;一戰車大隊。第23軍,軍長劉邦俊(原為劉存厚),轄1個師,6個團。另一特務大隊。

第24軍,軍長劉文輝,轄4個師,一屯殖司令,共27個團。
第28軍,軍長鄧錫候,轄5個師,一特科司令,一警衛司令,共42個團。另一憲兵司令。
新6師,師長李家鈺,轄7個旅,共19個團。另一特科司令。
新23師,師長羅澤洲,轄4個旅,共12個團。另有特科叄大隊。
以上新6、新23師及24軍獨立,其他統歸劉湘指揮。共有兵力約340個團。
1935年3月,整編後的川軍編制序列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叄個師,計6個旅14個團。
第21軍,分編為21、23、44叄個軍,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分任軍長,統歸劉湘直轄。總計83個團。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6、137、138叄個師,共16個團。
第28軍,改45軍,鄧錫候為軍長,編為125、126、127、128、131五個師,共24個團。
第29軍,改為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師,共19個團。
新6師,改為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
整編後,川軍縮編為不到170個團。

浴血抗戰

(圖)劉湘劉湘

劉湘剛剛統一全川,紅四方面軍就來到了川北,田頌堯投入六萬人馬,叄路進剿,結果大敗而歸,被蔣、劉藉機撤職查辦,劉湘隨後親統二十萬大軍,開展六路圍攻,結果激戰十個月,損失八萬人,劉湘自嘆無法剿滅紅軍。川陝紅軍尚未剿滅,中央紅軍長征又到達川邊,更為要命的是,蔣的中央軍也跟在紅軍的後面開來。吸取貴州王家烈的教訓,劉湘會見蔣介石,力拒中央軍入川,蔣只得改派賀國光率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入川,而劉湘也不得不答應蔣對龐雜的川軍進行整編。

正當老蔣在成都設陸大分校,準備輪訓川軍中級軍官,以使川軍“中央化”,蔣劉矛盾激化時,抗戰爆發了。在全國一片抗戰聲中,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而老蔣也有意“借刀殺人”,剩機支解消滅川軍。蔣任劉湘為七戰區司令長官,將川軍編成第二十二、二十叄兩個集團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鄧錫候,副司令孫震,轄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軍(由李家鈺新6師擴編而來),第二十叄集團軍由劉湘自任總司令,唐式遵副之,轄二十一、二十叄軍。蔣先將從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團軍調往山西,劃入閻錫山二戰區,當由川江出川的二十叄集團到達漢口時,蔣又將其劃歸程潛第一戰區,拱衛南京外圍。當劉湘到達南京時,他第七戰區防區何在,任務是什麼都還不知道,手下的川軍就全沒了,劉湘完全失去了對川軍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川軍30萬人出川抗戰,各種支援人員總計350萬人。川軍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是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餘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徐州會戰,川軍二十一軍防守南線,其中一四五師守廣德,在優勢敵人的圍攻下,陣地失守,師長饒國華毅然率剩餘僅一營部隊沖入敵陣,以圖恢復陣地,終因寡不敵從,身陷重圍,彈盡援絕,將軍不願做俘虜,舉槍自戕殉國。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也在戰鬥中負重傷。二十二集團37年底編入李宗仁雜牌軍戰區,參加台兒莊戰役,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牆,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後,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衝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騰縣一役,一二二師五千餘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四千餘人。在騰縣以北的界河、龍山帶布防之一叄一師陳離部,也傷亡四五千人。正是川軍的巨大犧牲才換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李宗仁曾揮淚而言:“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李寶鈺部第四十七軍,長期在晉東南作戰,後編為叄十六集團軍,駐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戰役中,由國民黨上層指揮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亂中轉移,叄十六集團軍因是雜牌,奉命擔任掩護,在轉移途中,司令部直屬隊不幸與日軍穿插分隊遭遇,總司令李家鈺當場中彈身亡,成為抗戰中殉國的川軍最高級別將領。但是,抗戰期間,少部川軍不思抗日,專門反共,楊森部製造了“平江慘案”,川軍一部還參與了皖南事變。各有所終 川軍歷史劃上句號。

歌謠

(圖)台兒莊戰役台兒莊戰役
水有彭水鏇,神有劉神仙,靈官來鎮殿。

哈兒去守邊,修路唐子晉,衛鋒郭大蠻。

張斯可余安民,都是安邦定國臣。

還有司令藍田玉,彎腰駝背打球去。

鬍子大漢潘文華,光頭小伙王瓚緒,

飛機軍艦件件齊。

李羅楊森,好象劉湘干女婿。

結局

抗戰後,原二十二集團軍各軍劃歸孫震指揮,一直在中原戰場作戰,淮海時編入孫元良兵團,最終被殲。王陵基投靠老蔣當了四川省主席。楊森後來還當了重慶市長。抗戰期間出川抗戰的其它各路川軍也先後被蔣分割,編散,先後投入到前線,被解放國消滅。抗戰中留在西南的24軍劉文輝一部一直駐紮在西康,鄧錫候將四十五軍留川的一師兩旅編為九十五軍,由黃隱任軍長。劉湘死後,所部留川的五師二旅,十六個保全團劃潘文華指揮,抗戰時編為二十六集團軍。抗戰後縮編為叄個整編旅,分別劃給了張軫、白崇禧和襄樊康澤,潘文華成了光桿綏署司令,後來一六四旅在襄樊被殲,部分殲兵逃回四川重組為一個團,潘將該團與綏署直屬隊合編為二叄五師,由其子潘清洲任師長,這成為了潘最後的家底。

歷史評價

(圖)出川抗日出川抗日

抗戰中的川軍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中國軍隊的正規部隊,而是一支地方軍閥武裝。無論是部隊的裝備和軍事素質、部隊待遇,都無法與國民黨中央軍相提並論。但抗日戰爭中,這支部隊用自己大無畏的犧牲換來了“川軍能戰”、“無川不成軍”的名聲。在數十年的內戰中,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許沒少乾過壞事、甚至傷天害理的事,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也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他們很難有現在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樣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間關係的感悟,身逢亂世,他們也許感受最少的,就是“國家”這個概念,感受最多的應該是大大小小的“大帥”。從成軍之時起,這樣的部隊事實上就只是某人的私人衛隊。從個人而言,他們也許從來就沒有感受過“國家”對他們做過什麼,但他們知道,“打內戰”是一個軍人最大的恥辱!他們也許曾橫行鄉里、也許曾魚肉百姓,但只有在投身於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投身於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捍衛民族獨立的鬥爭中時,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了一個軍人的使命和榮譽!只有在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鬥爭中,他們體內火一樣的激情才被喚醒,並且象火山一樣地迸發出來,令他們可以無視敵我實力的懸殊而奮勇前行----為了身後四萬萬同胞,寧可戰至最後一人而決不後退。

打仗有輸贏,可不能丟人.國軍第一王牌74軍,共軍第一王牌27軍,都經歷過無數血戰。都也有勝負,可從來沒有丟人的時候,走到哪裡都是讚譽一片。同樣,川軍的122師在王銘章的領導下,在滕縣全軍犧牲。從嚴格的軍事意義上說,應該是慘敗,因為3000人的犧牲換來的是日軍僅僅66人的傷亡。可在各種輿論的眼裡,川軍贏得了尊重。考慮到川軍低劣的裝備和低水平的訓練,沒有任何人認為那是丟人的。相反,那是名垂千古!於是有了無川不帶兵的美談。川軍最大的榮譽,應該是抗美援朝。雖然沒有一個部隊是起源於四川的,可四川的犧牲是3萬多人,竟然是犧牲最多的地方省份。在上甘嶺,可以說正是川軍的吃苦精神,把陣地死死的守住讓美軍感到無能為力。
徐州會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1929年到1930蔣馮閻大戰中原,中央軍和地方軍打得一塌糊塗,此後,中央軍與地方軍也是貌合神離,各有算盤。但是在徐州會戰之際,中央軍、西北軍、東北軍、廣西部隊、雲南部隊、川軍、山東部隊、江蘇保全隊這些部隊在七八年前彼此還是兵刃相見互相殺個你死我活的,而在面對兇惡的倭寇時,這些部隊卻能捐棄前嫌無私無我空前合作空前團結,皆中國熱血漢子。

對中國軍隊中的派系問題,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很清楚的,他在一九三九年就專門制定了分化、瓦解中國軍隊中雜牌武裝,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國民黨中央軍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行。日軍的“招降”政策也不是沒有效果的,尤其汪偽政權成立後,也的確有部分中國軍隊(多為雜牌軍)投降日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雜牌部隊都沒有投降,還在隨後的戰鬥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如川軍楊森部、王陵基部參與的崑崙關大捷。並且更多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投身抗日戰場、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國的抗日武裝不僅沒有瓦解,還在後來的戰爭中日漸發展壯大,並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軍事分類導航

軍事是以準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諸如武裝力量的組織、訓練和作戰行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戰略戰術的研究和套用;戰爭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國防設施的計畫和建造;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和建設等,都屬於軍事的範疇。它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既受這些因素的制約,又對它們發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軍事裝備軍隊兵種戰略戰術軍事術語
軍事理論軍事基地軍事院校世界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