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生理

女性生殖生理

就如163健康網(163jkw.cn)所說,女性要保護自身的美麗和健康,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要認識到女性在身體構造、體質及生理上與男子不同;要了解自己一生中由於性機能的發育變化而形成的各個生理階段的特點;要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結構和調節女性生殖周期的內分泌變化;也要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和社會特點。

女性生殖生理女性生殖生理

各階段的生理特點

女性的性功能,隨年齡的增長,分為新生兒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絕經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它的生理特點。它是一不斷發展的過程,沒有截然的年齡界限,可因遺傳、營養、環境和氣候等影響而出現差異。

女性生殖生理新生兒
一、新生兒期
出生四周內的嬰兒為新生兒。胎兒在宮內受到母體性腺及胎盤所產生的性激素(主要為雌激素)的影響,其子宮、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發育,個別的有乳液分泌現象。出生後,性激素濃度驟減,可引起少量陰道出血,這些都是生理現象,多很快消失。

二、幼年期
從新生兒期至12歲左右稱幼兒期。此期內生殖器官處於幼稚狀態。陰道狹窄,上皮薄,無皺襞,細胞內缺乏糖元、酸度低、抗感染力強。子宮頸較子宮體長,占子宮全長2/3。卵巢狹長,卵泡不發育。七、八歲起,內分泌腺開始活動,逐漸出現女性特徵,骨盆漸變寬大,髖、胸及恥骨前等處皮下脂肪漸增多。10歲左右,卵巢中開始有少數卵泡發育,但大都達不到成熟程度。11~12歲時,第二性徵開始出現。

女性生殖生理少女
三、青春期
月經來潮至生殖器官發育成熟,一般在13~18歲之間。此期全身及生殖器官迅速發育,性功能日趨成熟,第二性徵明顯,開始有月經。

丘腦下部和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加強。卵巢增大,卵泡細胞反應性提高,進一步發育,並產生性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內外生殖器官發育增大,陰阜隆起,大陰唇變肥厚,小陰唇變大且有色素沉著;陰道的長度及寬度增加,陰道黏膜變厚,出現皺襞,上皮細胞內有糖元;子宮體增大,為宮頸長度的兩倍;輸卵管增粗。

第二性徵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徵象。此時女孩的音調變高,乳房豐滿隆起,乳頭增大,乳暈加深,陰阜出現陰毛,腋窩出現腋毛。骨盆呈現質薄的女性型,脂肪分布於胸、肩及臀部,

女性生殖生理中年女人
顯現出女性特有的體表外形。

12~13歲左右開始有月經,第一次行經稱為“初潮”。由於卵巢功能尚不穩定,所以月經不規則。初潮後一般要隔數月,半年或更長時間再來月經,一般在二年左右才漸變規則,女孩至18歲尚不見月經來潮,應查明原因。

四、性成熟期
一般自18歲左右趨於成熟,歷時約30年。此時為卵巢生殖功能與內分泌功能最旺盛時期。在此期間,身體各部分發育成熟,出現周期性的排卵行經,並具有生育能力。受孕以後,身體各器官發生很大變化,生殖器官的改變尤為突出。

五、更年期
是婦女由成熟期進入老年期的一個過渡時期,一般發生於45~55歲間。分絕經前、絕經、絕經後期。卵巢功能由

女性生殖生理老年婦女
活躍轉入衰退狀態,排卵變得不規律,直到不再排卵。月經漸趨不規律,最後完全停止。

更年期內少數婦女,由於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受到影響,出現陣發性面部潮紅,情緒易激動,心悸與失眠等症狀,稱“更年期綜合徵”。

六、老年期
一般指婦女60歲以後,機體所有內分泌功能普遍低落,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的衰老階段。除整個機體發生衰老改變外,生殖器官亦逐漸蔞縮。卵巢縮小變硬,表面光滑;子宮及宮頸蔞縮;陰道逐漸縮小,穹窿變窄,黏膜變薄、無彈性;陰唇皮下脂肪減少,陰道上皮萎縮,糖元消失,分泌物減少,呈鹼性,易感染髮生老年性陰道炎

月經生理

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現周期性變化,稱“性周期”。由於最明顯的外在表現為月經,因而稱“月經周期”。這種周期性變化,是通過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的下丘腦垂體卵巢(稱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內分泌系統的興奮和抑制作用來調節的(圖1-1)。

女性生殖生理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相互間關係示意圖(圖1-1)

一、下丘腦性激素
位於腦底部,其中間隆突細胞能分泌肽類激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只需幾毫微克(ng)就可產生生物效應。這些激素通過垂體門脈血管系統達到垂體前葉,促進或抑制其分泌各種相應的激素。起到促進作用的稱釋放激素(RH),起抑制作用的稱抑制激素(IH)。
(一)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為調節月經的主要激素,於1971年人工合成,其化學結構為10肽化合物。此激素能使垂體分泌促卵泡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但主要為後者,故又稱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它們究竟是一種還是兩種激素,目前尚無統一認識。

(二)生乳素抑制激素(PIH)
下丘腦通過抑制來調節垂體泌乳激素(PRL)的分泌。腦組織中多巴胺即有此作用,故有認為多巴胺即系PIH者,但也有認為系經激發另一種物質而起作用,至今尚無定論。

女性生殖生理下丘腦及垂體
(三)下丘腦激素的釋放與抑制調節
1.神經介質
主要有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及5-羥色胺
⑴去甲腎上腺素促使LH-RH的分泌。
⑵多巴胺對LH-RH和PRL有抑制作用(或促進PIH的分泌)。
⑶5-羥色胺對LH-RH有抑制作用,但對PRL則有促進作用。

2.反饋調節
卵巢性激素可逆向影響下丘腦和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稱反饋作用。有促進性作用者,稱正反饋,反之稱負反饋。雌激素與孕激素協同作用時,負反饋影響更顯著。
垂體促性腺激素系在Gn-RH調節下分泌,但又可反過來對下丘腦起負反饋作用。

3.松果體
位於第三腦室頂部,是一很小腺體。幼年時被破壞易發生性早熟。成年時被破壞,則Gn-RH的釋放將受影響。發生腫瘤時,常伴有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狀態的抑制。

女性生殖生理垂體作用關係
二、垂體性激素
(一)促卵泡激素(FSH)
促進卵泡周圍間質分化成為卵泡膜細胞,使顆粒細胞增生及細胞內芳香化酶系統活化。

(二)促黃體生成素(LH)
作用於已分化的卵泡膜細胞,使卵泡完全成熟,與FSH協同促使性激素的合成與分泌。卵泡成熟後LH突然大量釋放,誘發排卵。黃體的正常功能,也是在LH的作用下產生的。

(三)泌乳素(PRL)
此激素結構與生長素相似,但作用不同。除受PIH調節外,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雌激素和5-羥色胺等對其有促進作用。PRL和雌、孕激素有協同作用,即促乳房發育和乳腺分泌作用。血液中PRL濃度無周期性變化,但卵泡中含量在月經前半期中偏高,抑制了顆粒細胞的黃素化,在黃體期則濃度降低,有利於黃體酮的合成。

女性生殖生理子宮及卵巢
三、卵巢性激素
在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影響下,卵巢主要合成並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女性體內雄激素,也可由卵巢以及腎上腺皮質分泌。

卵泡期的卵泡內卵泡膜細胞為合成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主要場所,其酶系統能將雄激素部分地轉化為雌激素。顆粒細胞的芳香化酶系統受FSH的作用活化,也能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

黃體期上述細胞的性激素合成更為活躍。此時內卵泡膜黃素細胞主要產生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黃體粒層細胞的LH受體量大為增加,主要分泌孕激素。

除卵巢外,胎盤可產生大量雌激素與孕激素,腎上腺皮質及睪丸也能產生極少量雌激素與孕激素。外卵泡膜細胞和卵巢間質細胞,正常能合成極少量的雄激素。

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與膽固醇相似,為一種類固醇激素,也稱甾體激素。各激素合成的基本途徑是統一的,僅因組織中酶系統的差別,而合成了不同的激素。活動過程均在細胞的粗面內質網內進行。

女性生殖生理卵巢
(一)雌激素
人體內的雌激素主要如下:17β-雌二醇(E2),活性最強,易被氧化成為雌酮,又可水合為作用最弱的雌三醇(E3),後者也可能是E2的代謝產物。這些變化都在肝臟內進行,都以葡萄糖醛酸硫酸鹽的形式從尿中排出。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促使子宮發育,肌層增厚,血管增生,內膜呈增生期改變,宮頸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於精子通過。有增強子宮對催產素的敏感性作用。
2.促進輸卵管的發育及蠕動,出現纖毛細胞,有利卵子受精卵的運行。
3.促使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與雌激素水平成正比,並使上皮細胞內糖元增加,經陰道桿菌分解成為乳酸,使陰道分泌物呈酸性反應,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從而增強局

女性生殖生理卵子
部的抵抗力。
4.促使乳腺管增生。產後立即用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
5.促使女性第二性徵發育。
6.促使體內和水的瀦留。
7.加速骨骺端的閉合。
8.對雄激素起拮抗作用。
9.可以調節脂肪代謝(降低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
10.一定濃度的激素通過丘腦下部來影響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抑制垂體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是刺激黃體生成素的分泌。

(二)孕激素
人體內產生的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其代謝產物主要為孕二醇,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從尿中排出。

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使經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宮內膜出現分泌現象,宮頸粘液變得粘稠,精子不易通過。
2.抑制輸卵管的蠕動。
3.逐漸使陰道上皮細胞角化現象消失,脫落的細胞多倦縮成堆。
4.促使乳腺小泡的發育,但必須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後才起作用。
5.有致熱作用,可能系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使體溫升高約0.5℃。
6.促使體內鈉和水的排出。
7.通過丘腦下部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孕激素與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協同作用。孕期此兩種激素在血中上升曲線平行,孕末期達高峰,分娩時子宮的強有力收縮,與二協同作用有關。

(三)雄激素
女性體內的雄激素主要是睪丸酮,有無生理重要性,一直是探索中的問題。據認為雌激素的組成、代謝和促進生長的能力有限,少女在青春期生長發育迅速,似難單以雌激素作用來解釋,還可能有少量雄激素的作用。

四·月經周期的調節機制及臨床表現

下丘腦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受到興奮即產生Gn-RH,通過丘腦下部與垂體之間的門脈系統進入垂體前葉,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這些垂體激素使卵巢內的卵泡發育成長,並隨著卵泡的逐漸成熟而分泌愈來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將對下丘腦和垂體產生負反饋作用,使FSH的分泌減少,但促進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顯增多,卵泡生長迅速,終至破裂而釋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後LH急聚下降,而後LH和FSH協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黃體,其中粒層黃素細胞及卵泡細胞將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並隨著黃體發育產生愈來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內膜轉入到分泌期或月經前期。黃體期孕激素與雌激素達到一定濃度時,將協同對下丘腦及垂體起負反饋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黃體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隨之漸減少,導致子宮內膜的退化剝落,月經來潮。下丘腦、垂體因卵巢激素濃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於是一個新的性周期又從此開始。

一、初潮 月經首次來潮稱為“初潮”。初潮年齡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氣候及健康狀況等,一般在13~15歲之間,也有早到10~12歲或遲到17~18歲的。

二、周期 自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三、持續時間和經血量 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可從1~2天到7~8天不等,多數在3~6天之間。經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紙墊及浸透程度來作粗略的估計,有人用放射性59Fe或51C同位素標記紅細胞來測定人的經血量,前者為10~55ml,後者為35~58ml,並認為總失血量超過80ml者為病理狀態。

四、經血特點 為暗紅色,血量過多時為鮮紅。血內含有退變的內膜碎片、宮頸粘液、陰道上皮細胞、細菌白細胞等。經血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塊者。如有較大血塊出現,說明經血量超過正常。經血不凝的主要原因為破壞後的內膜釋放出多量活化物質,將經血內纖溶酶原激活為纖溶酶,使纖維蛋白裂解成流動的分解產物,內膜內還含有破壞其它凝血因子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響。

五、經期症狀 一般無特殊症狀,有時可有全身不適、睏乏、乳房脹痛、手足發脹、下腹及背部酸脹下墜等,還可有便秘腹瀉前列腺素作用)、尿頻及納差。個別的有頭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鬱或易激動等,多在月經後自然消失。經期綜合症之情緒焦躁如在情緒上:煩躁、愁悶、抑鬱、多疑、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爭吵;在工作和生活上:不能很好工作、學習和料理家務,夜間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思飲食、低熱等。這也是經期綜合症的症狀,多發生於青壯年婦女,一般沒有品質性病變,月經過後,症狀緩解或消失。

經期注意事項

1、注意衛生、防止感染:應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潔、經期不宜盆浴,可以淋浴,防止上行感染。所使用的衛生棉要柔軟、清潔、勤換。
2、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

 3、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如游泳、冷水浴、下水田等,月經期間如果受到突然和過強的冷刺激,可引起經血過少或痛經。
4、避免過勞,不宜吃生冷、酸辣、酒類等刺激性食物,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注意適當休息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5、注意飲食。經期內不宜食用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胡椒、辣椒、煙、酒等,因為這些東西可促使血液流向腹腔,而使經血增多。可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月經期飲食官選擇新鮮而易於消化的食品,但不宜過飽。

6、注意情緒變化。過度的情緒變化,有可能影響月經正常來潮,並且加重月經期的不適感。因此,不論是情緒波動或精神的緊張,都能影響性激素功能,從而引起月經失常,故月經期間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參加情感過於激動或使精神易於疲勞的活動。

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女性生殖生理女性生殖生理
一、卵泡發育
卵巢分皮質髓質兩部分。皮質內散布著30~70萬個始基卵泡,是胎兒時卵原細胞經細胞分裂後形成的。人的一生中僅有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其餘的發育到一定程度後退化消失。每一個始基卵泡中含有一卵母細胞,周圍有一層梭形或扁平細胞圍繞。臨近青春發育期,始基卵泡開始發育,其周圍的梭形細胞層增生繁殖變成方形、復層。因細胞漿內含顆粒,故稱顆粒細胞。顆粒細胞分裂繁殖很快,在細胞群中形成空隙,稱卵泡腔。內含液體,稱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隨著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擴大,顆粒細胞被擠至卵泡的四周,形成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隨著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擴大,顆粒細胞被擠至卵泡的四周,形成顆粒層。此時,卵細胞也在增大,被多層顆粒細胞圍繞,突入卵泡腔內,稱“卵丘”。環繞卵泡周圍的間質細胞形成卵泡膜,分為內外兩層,內層血管較豐富。內膜細胞和顆粒細胞有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在正常成年婦女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個始基卵泡發育,但其只有一個(亦可能有2個)卵泡發育成熟,直徑可達20mm女性生殖生理左右,其餘的發育到某一階段時閉鎖、萎縮。

二、排卵
卵泡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向卵巢表面移行,成熟時呈泡狀突出於卵巢表面。在卵泡內液體的壓力和液體內蛋白分解酶及某些激素等的作用下,卵泡膜最後破裂,卵細胞隨卵泡液排入腹腔,即“排卵”。排卵時初級卵母細胞完成其第一次成熟分裂(減數分裂),排出第一個極體,成為次級卵母細胞。隨後又迅速開始第二次成熟分裂,但僅停留在成熟分裂中期,如在輸卵管遇精子侵入時,才最後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個極體,成為卵細胞。排卵一般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13~16天,但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4天左右。排卵一般無特殊不適,少數人可感到排卵側下腹酸脹或墜痛。卵 子 可由兩側卵巢輪流排

女性生殖生理女性生殖生理
出,也可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出。

三、黃體的形成和退化
排卵後,卵泡皺縮,破口被纖維蛋白封閉,空腔內充滿凝血塊,為早期黃體(血體)。隨後結締組織毛細血管伸入黃體中心血塊,此時顆粒細胞增生長大,胞漿中出現黃色顆粒,稱黃體細胞,主要分泌孕激素(孕酮或黃體酮);卵泡膜細胞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後如受精,則黃體將繼續發育並將維持其功能達3~4個月之久,稱妊娠黃體。如未受精,黃體開始退化,4~6天后來月經。已退化的黃體漸為結締組織所代替,成為白體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隨卵巢的周期性變化而發生改變,一般分為四期,簡述如下:

女性生殖生理子宮
一、增生期
經期後,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基底層細胞開始增生,先是修復剝脫處創面,隨後因繼續增生而變厚,腺體增多、變寬,並漸屈曲。血管也增生,漸呈螺鏇狀。間質則增生緻密。

此期相當於卵泡發育成熟階段,即月經周期的第5~14天左右。

二、分泌期
約為月經周期的15~23天,相當於排卵後黃體成熟階段

黃體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將使增生期內膜繼續增厚,腺體進一步擴大、屈曲、出現分泌現象。血管也迅速增長,更加屈曲。間質變疏鬆並有水腫。此時內膜厚且鬆軟,含有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受精卵著床發育。

三、月經前期
相當於黃體退化階段,約經期的24~28天。黃體退化時,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激素的這一減退,將使內膜間質水腫消退變緻密,致血管受擠壓而使血流郁滯。最後輪番地出現局部血管的痙攣性收縮,造成內膜缺血、壞死,血管破裂出血。

四、月經期
為月經周期第1~4天。在內膜功能層(在基底層以上的部分,厚約5~6mm形成的散在小血腫,將使壞死的內膜剝脫,隨血液排出,稱之為月經。內膜的基底層隨即開始增生,形成新的內膜。故月經期實際上是一個周期的結束,也是下一周期的開始。

相關詞條

生殖生理子宮
月經卵巢性激素
垂體雌激素孕激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