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縣

天峨縣

天峨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紅水河上游。全縣轄2鎮7鄉,其中瑤族鄉1個。村民委員會91個,社區委員會3個,村民小組1650個,居住著壯、漢、瑤、侗、苗、毛南、布依、仫佬、水、彝、滿、黎、回、裕固、佤、哈尼、土家、土、白、傣等20個民族。2011年全縣總人口17.23萬人。縣境東西長約77公里,南北寬約95公里。土地面積31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4人。全縣共有公路幹線6條,境內公路里程951公里。天峨縣是廣西林業重點縣,素有“森林王國”、“綠色寶庫”之稱;紅水河流經縣境112公里,水資源占紅水河流域總蘊藏量45%。天峨縣盛產油桐、金花茶、六畫山雞、紅水河魚、靈芝、竹蓀、珍珠李等特產,是著名的“中國山雞之鄉”、“中國油桐之鄉”和“中國金花茶之鄉”、“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廣西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天峨縣天峨縣
天峨縣境在古代屬百越地。秦時屬象郡。
漢時屬益州剌史部牂柯郡,直至三國、晉代、隋朝仍屬牂柯郡。
唐代置羈縻峨州,屬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北宋時,天峨境地屬廣南西路觀州;南宋屬廣南西路宜州。
元代置程縣,屬慶遠府南丹安撫司。
明代,今天峨東北境屬慶遠府,西南境屬泗城州,距州府北480里置“天峨甲”。
清代至民國,東北和東南境屬慶遠府南丹州(南丹縣),西北一部份及西南大部屬泗城府凌雲縣。清乾隆五年,凌雲縣始添縣丞一員,協助知縣處理此境所轄政務,時稱“天峨分縣”。縣衙署置於天峨鄉南岱。乾隆四十六年,衙署移駐天峨街,仍稱天峨分縣,是年,清庭頒發乾字一二四二零號鈐記一顆。是時,天峨分縣只管轄二十四亭半(含今縣境更新、納直、向陽、下老和樂業的過馬、打路、新化等),每亭四村,共98村。宣統三年,改設彈壓公署,稱“凌雲縣天峨彈壓公署”,設彈壓官1人。
天峨縣  天峨縣
民國16年,改彈壓公署為凌雲縣北路民團總督隊。民國18年廢北路總督隊,改設凌雲縣第十四區團務分局,設正副局長各1人。此際轄境僅有天峨鄉及新、那、賴三亭(今更新、那裡、納直)而已,原有邏西、八亭、過馬(均在今樂業縣)則撥歸凌雲縣第十三團務分局管轄。民國19年,在今縣境,設凌雲縣第十四區,任區長(謝子克)1人。民國21年,割羅宜、九亭及巴更鄉之澤亭、斌亭、安亭、錦景、上福、文篇(今文里、邊里)、嘉祿(今加里、六里)等7村補充原有二十四亭半設凌雲縣天峨特別區。時因此地屬黔桂邊陲,貴州、廣西兩省的中共地下革命活動昌盛,實為國民黨政權鞭長莫及,於民國23年籌備成立天峨縣。縣衙之西有峨山,與南480里的凌雲蒼嶺相對峙,以峨山取其政區名。廣西省政府於民國23年冬,割出凌雲縣之羅宜、天峨、更新、劃鳳山縣之老鵬,取南丹縣之六排、橋頭、甲板、牙林共8鄉在民國24年正式成立天峨縣,縣治仍立於天峨鄉之天峨街,時屬百色行政監督區。第一任縣長黃建中承襲歷史上的避違,為區別、街之名,把“天峨鄉”改為“城治鄉”,把“天峨街”改為“向陽街”。民國27年,天峨縣劃歸慶遠行政監督區管轄,區治宜山。民國31年,天峨縣劃歸第二區管轄,區治柳江。民國37年又屬第十區,區治宜山。民國38年改屬12區,區治鳳山。
1950年元月20日,天峨縣獲得解放,縣治立於向陽街。1952年下半年,縣治遷至六排,時屬宜山專區所轄。1958年7月,宜山專區更名為柳州專區,天峨隨轄。1965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增設河池專區,天峨縣屬之,區治河池縣金城江。1971年河池專區改稱為河池地區,天峨縣仍屬之。
2002年6月1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池地區,設立地級河池市,天峨縣由河池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峨縣  天峨縣
天峨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紅水河上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4'-107°20',北緯24°36'-25°28',地理位置重要,是西南各省區出海的水、陸交通要衝之一。全縣面積3192平方公里。
天峨東鄰南丹,東南接東蘭,南連鳳山,西倚樂業,北與貴州省羅甸縣隔河相望。縣城到河池市政府所在地金城江142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96公里。

地勢

縣境地處廣西丘陵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鳳凰山脈和東鳳嶺山脈交錯區。群峰林立,溝壑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中山為主。主要山峰有高樓山、三匹虎、大山、交連嶺等,其中:高樓山為全縣高山之首,海拔1419米。此外海拔1000米以上山脈有311座。

氣候

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81.9小時,年降水量1370毫米,無霜期達330天。

水文

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有大小地表河流58條,全長1186公里,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7公里,地表年平均徑流量為12.93億立方米。主要河流紅水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縣城境內,流長112公里,平均流量1590立方米/秒。

行政區劃

2003年天峨縣行政區劃一覽(2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
六排鎮 轄:城中、城東、塘英3個社區;登里、都隆、納合、仁頂、雲榜、龍坪、納州、令當、納洞、索法10個村委會。
向陽鎮 轄:向陽、全平、林細、當明、牛場、海洲、林潭、治安、林列、平臘、龍魚11個村委會。
岜暮鄉 轄:板么、平石、森里、擁里、板花、龍安、大甲、都樓、大曹、公昌、新洞、龍塔、甲岩、說洞14個村委會。
八臘瑤族鄉 轄:八臘、龍峨、洞裡、甘洞4個村委會。
老鵬鄉 轄:老鵬、五福、什里、麻洞、納礙5個村委會。
納直鄉 轄:納直、下景、百河、那裡、當里5個村委會。
更新鄉 轄:更新、上福、拉號、東瓦、斌亭、上景、納特、安亭、新林、文里、加里、邊里12個村委會。
燕來鄉 轄:燕來、板隆、黨隘、岩里、納賴5個村委會。
下老鄉 轄:下老、圭里、豪明、雅房、納明、百塘、羅宜7個村委會。
坡結鄉 轄:坡結、納構、龍鳳、拉岩、拉增、玉里、魚翁、堯山、龍茶、河口10個村委會
三堡鄉 轄:三堡、拉馬、甲板、納沙、納關、頂茂、塘袍、頂換8個村委會。
2005年,撤銷老鵬鄉和燕來鄉,老鵬鄉的建制全部併入八臘瑤族鄉,原燕來鄉的納賴村劃歸下老鄉管轄,原燕來鄉燕來、黨隘、板隆、岩里4個村劃歸向陽鎮管轄。

資源

天峨縣是國家、廣西林業重點縣,有國營林場和縣辦林場6個,2011年全縣森林面積22.9萬公頃,森林蓄積量855萬立方米,活立木總蓄積量85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2.6%,素有“森林王國”、“綠色寶庫”之稱。
境內野生植動物資源種類繁多,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桫欏、金花茶、紅豆杉、櫸木、羅漢松、野生蘭花等,主要特產有香菇、靈芝、中草藥材、甜竹筍、堯山茶、馬蜂蛹、芝麻劍魚等,野生動物主要有山雞、果子狸、猴、熊、穿山甲、黃羚、野豬、竹鼠等。
天峨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銻、鋅、鐵、銅、金礦、煤、硫、鋁、錳、輝綠岩等。

人口民族

2000年,天峨縣轄2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164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六排鎮31333,向陽鎮16466,岜暮鄉10752,八臘瑤族鄉7803,老鵬鄉9967,納直鄉6255更新鄉13398,燕來鄉8619,下老鄉11511,坡結鄉12221,三堡鄉13324。
2012年全縣總人口164421人,其中:男85503人,女78918人;農業人口145019人,占總常住人口比重88.2%,非農業人口19402人;鄉村人口14.21萬人,城鎮人口61956人,比上年增長2.21%。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年末全縣職工人數7432人,比上年增長0.05%,其中:國有單位7232人,增長0.01%,城鎮集體單位144人,增長0.7%,其他單位56人,增長3.7%。
天峨縣居住著壯、漢、瑤、侗、苗、布依、毛南等14個民族。

交通運輸

解放前夕,天峨縣僅有馬馱縣道80公里,鄉道305公里;水路運輸靠紅水河,航程240公里,上達貴州省的望謨縣,下至東蘭縣安婁等地,航運船隻全是木帆船。由於縣內河道灘多水急,航道窄且彎曲,枯水期上航只能通行10噸位,下航30噸位。解放後,縣內的交通運輸業得到發展,至1988年止,全縣有公路433公里、擁有各類汽車228輛,用於運輸的中型拖拉機20台、手扶拖拉機488台,11個鄉鎮通客車,有50%的村委會所在地通機動車輛。公路運輸年貨物周轉量2715萬噸每公里,客運周轉量128萬人每公里。1988年,全縣有機動船77艘911.5馬力,非機動船26艘,年貨運周轉量80萬噸每公里。
天峨縣境內,可通航的河流只有紅水河和布柳河的部份河段,但通行的噸位極低,紅水河六排之上段至望謨縣只能通行10噸位船隻,六排下段至東蘭縣安婁通行30噸位左右;布柳河只能橫渡一些獨木船,載重400公斤左右,不能上下通行。紅水在天峨境內111.5公里的航程中,計有蔡灘、新灘、小八臘灘、納相灘、達良灘、新街灘、雷公灘、龍灘、雲榜灘等阻礙高噸位船隻通行,1985年3月間,為加快黔桂的水上運輸,貴州省航道隊分別對蔡灘、小八臘灘、納相灘、達良灘進行疏河炸礁,但沒有多大改觀。
到2003年,全縣公路總里程930.49公里。其中龍灘水電站二級公路一條,里程30.46公里,占3.3%、四級公路107公里,占11.5%、鄉幹線路283.03公里,占30.4%、鄉村道路510公里,占54.8%;等級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比重為14.8%;二級公路僅占3.3%。初步形成了以龍灘二級公路和重要縣鄉公路為支骨架,11個鄉鎮94個村通路的公路網路。2003年,全縣擁有民用汽車232輛。農用運輸車92輛,拖拉機470輛。其中營運客車118輛,營運貨車87輛,微型麵包車19輛,正三輪機車820輛。年內完成客運量11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120萬人公里,貨運量56.7萬噸,貨運周轉量6912公里。全縣有機動船舶205艘,其中民用營運船舶50艘(客船10艘315個客位、貨船40艘)。
“十一五”期間建設了天峨至樂業二級公路、通鄉三級油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全縣公路總里程達955公里,比“十五”期末新增195公里。

經濟

綜述

從民國24年至38年的15年間,天峨縣因經濟極為落後,一直被民國廣西省政府列為“五等縣”。
據1949年統計:天峨縣社會總產值僅282.6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280.60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99.29%。
1952年,全縣社會總產值510.04萬元,社會勞動力人均產值187.66元,農業人口人均年收入66元,職工人均收入292元。經過國民經濟的七個五年計畫建設,到1988年,全社會總產值達5282萬元,社會勞動力人均產值1017.19元,農業人口年人均收入33元,職工年人均收入1643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9.35、4.42、2.53、4.63倍。
到1988年,全社會總產值、社會勞動力人均產值、農業人口人均收入三項指標分別是1978年的1.96、1.43、1.8倍,10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2.29%、9.76%、17.83%。其中農業總產值在10年中增長1849.98萬元,比1978年增長1.46倍,平均年遞增9.41%,比改革前的年遞增率高出4.71個百分點,按照國家原來規定的脫貧標準,天峨農民的平均收入超過溫飽線。
1988年自收部分雖突破500萬元大關,但還需自治區補助1028萬元,在這年1566萬元的總收入中,自收僅占34.4%,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補助的仍占65.6%。財政不能自給。
2008全年生產總值(GDP)達到42065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443萬元,下降1.5%;第二產業增加值321959萬元,增長102.07%;第三產業增加值58250萬元,增長9.6%。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第一、二、三產業構成由上年的14.67∶65.78∶19.55調整為9.61∶76.53∶13.86。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87%、97.27%、3.6%,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23、64.38、2.09個百分點。
2009年,天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0.3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59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2億元。
2011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7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2億元,同比增長16.6%。龍灘水電站水位大幅下降,電站發電量銳減,導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同比下降。
2012年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7.2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23.4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7.8億元,增長0.6%,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6%、85.8%、1.7%,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9、6.2、0.1個百分點,生產總值中縣本級增加值19.4億元,增長4.8%。全縣GDP總量排全市第4位,保持上年位次,增速排第1位,比上年前進10位。
外貿主要出口產品有桐油、木碗、木製門窗,產品遠銷港澳、東南亞和西歐各國。

工業

天峨縣本級工業主要以電力、木材採運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工業為主,主要工業企業有舉世聞名的、規劃總裝機容量630萬千瓦,安裝9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的龍灘水電站,中國行業百強企業之一的林朵林場。
2011年,投資2800萬元的工業園區二級公路開工建設,新開發園區工業用地100多畝。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7個,實際到位資金14.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0萬美元,分別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2.5%和104.35%。三是圍繞節能降耗目標,積極推進工業技術改造,實施工業技術改造項目18項,完成技改投資3.38億元,增長13.42%。
2012年天峨縣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0.3億元,增長16.2%;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2.6億元,增長5.1%。全部工業總產值中:縣本級完成4.1億元,下降30.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總量排全市第4位,保持上年位次,增速排第1位,比上年前進10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全市第3位,保持上年位次,增速排第1位,比上年前移10位。

農林牧漁業

到1978年,農業總產值達1267.81萬元,24年只增長1.13倍,平均每年遞增4.7%,比解放初期頭五年的平均增長率少11.3個百分點。
天峨縣種植業以糧食為主,糧食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為70%。林業是全縣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林有沙田柚、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油柚籽產量占全市50%以上,境內布柳河、穿洞河水源林自然保護區和玉里溝鳥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3萬公頃。畜牧業以生豬飼養為主。
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26.01萬畝,總產量6.34萬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菸葉種植面積3016畝,實現產值425萬元。新增桑園面積1000畝,全縣桑園面積達6000多畝。新種優質水果4205畝。完成水利投資4555.6萬元,新建三面光渠道99公里,渠道清淤178.6公里,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22處,實施集中供水項目76處、地頭水櫃140座,改善灌溉面積1.82萬畝,新增受益人口3.2萬人。建設貧困村屯級路13條共39.8公里。實施雲榜、納洞、索法整村推進土地整理5193畝。完成沼氣池建設1100座。
2012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9.5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農業產值增長9.3%,林業產值增長13.6%,牧業產值增長1.9%,漁業產值增長7.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8%。主要農林牧漁業產品產量中:糧食產量64722噸,比上年增長2.1%,肉豬出欄11.1萬頭,增長3.6%,肉用牛出欄1.4萬頭,增長1.5%,肉用羊出欄2.6萬隻,增長4.0%,家禽出欄61.1萬隻,增長3.2%,肉類總產量11131噸,增長17.2%,禽蛋產量186噸,增長4.5%,水產品產量5946噸,增長6.7%,園林水果產量16586噸,增長80.79%。

社會

2012年,完成各移民點距二級路、通鄉油路2公里以內的道路硬化,實施移民點房屋區間道路硬化41個1.9萬平方米,對外道路維修21條132公里,修通生產開發道路5條30.7公里,新建生產生活碼頭35個。

教育

民國元年,有令當屯侗民請當地秀才興辦私塾。此後的民國年間,相繼有那賴、坡高、壩平、甘子、堯山、三腳、納羅、老鵬、向家平、小寨、下榮、當陽、坡結、塘袍等村寨的壯、漢民族辦起數十個私塾。民國23年前,天峨境內無1所高級國小。民國24年建縣後,始有完全國小。但大多數貧困農民子弟仍無法上學,縣民受教育少,據民國25年統計,在34688人中,到外地受中等教育僅9人,縣內受初等教育的1026人,受教育人數僅占總人口的2.98%。到民國35年,全縣有各級國小93所,受教育8860人,占總人口44377人的19.96%。民國36年至38年,許多學校因戰事而停辦。
1951年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1952年,縣黨政機關還借宿民房,首先撥出2萬元籌建天峨中學,於1953年建成,填補了天峨置縣18年間中學教育的空白。1956年,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52.5%。在校學生享受少數民族補助費,1953年至1957年,縣內學校發放少數民族補助費52755元,有8067名中國小生獲學校免費發給課本文具,有408名學生享受人民助學金。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間,經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學校遍及壯村瑤寨。但此間,由於黨和政府工作上的失誤,也曾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使學生過多地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以體力勞動和軍訓取代課堂教學。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縣委、縣人民政府撥亂反正,給受迫害的校長、教師平反昭雪、恢復政治名譽,啟用學識優秀、品德好的知識分子擔任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獎勵優秀師生,從而使天峨縣的教育事業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1988年底,全縣有國小76所,教學點338個,在校學生17346人;中學9所,在校學生4151人;職業中學1所,開辦職業高中班2個,學生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雖達84.1%。
2012年,天鵝縣完成2所鄉鎮中心幼稚園,在35所村級國小增設附屬幼稚園。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高中和中職生資助等工作,推進教師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食堂建設。

衛生

解放前,縣境內衛生狀況差,人畜共居現象普遍,除農曆臘月23日紀念“灶王爺”上天進行一次大掃除外,平時很少打掃環境,許多壯村瑤寨衛生條件較差。民國29年,天峨縣成立醫務所1個,專為縣府職雇員服務,民眾看病吃藥只能找當地“神藥兩解”的土醫。33年之後,縣雖成立衛生院,由於設備簡陋,醫生只能開處方發藥,病人不能住院治療。38年該院廢,連縣府官員有病也無處去看。由於缺醫少藥,天峨農村“稻穀黃、病滿床”的現象一直沿襲到解放前夕。
解放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懷各族人民身體健康,領導人民跟不衛生的習慣作鬥爭,同時努力改變防疫、醫療條件。50年代,除建立防疫站、衛生院和縣人民醫院外,廣西省、桂西壯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多次派出民族衛生工作隊和醫療隊,到天峨疫區幫助撲滅天花、瘧疾等疫情,進行防病治病,使惡性傳染病天花絕跡、流行的瘧疾得到有效控制。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縣內廣泛興辦合作醫療,農民每月花5角錢可隨時看病撿藥。80年代,縣內各級醫療單位更加健全,醫務人員大增,醫技水平提高,加上每年開展幾次愛國衛生大檢查,環境衛生大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變了解放前那種“稻穀黃,病滿床”的現象。
2012年,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現基本藥物銷售價格、門急診次均費用及住院次均費用病人負擔比例同步下降5%以上。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

文化

“十一五”期間,建成了一批縣鄉村文化體育設施,《螞拐舞》等多個文藝作品獲全國、全區獎,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從“十五”期末的75%提高到98.7%。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新建縣疾控中心業務用房、縣醫院住院綜合樓和門診綜合樓,改建縣婦幼保健院業務用房、九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6%。

城建

2011年投入資金2190.5萬元,加強庫區道路、碼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二是投入資金224萬元,扶持民眾發展特色種養,開展移民就業技術技能培訓,促進移民增收。三是積極抓好庫區社會保障工作,在全縣所有參加新農保每人每年補助30元的基礎上,對庫區參加新農保40-59周歲的移民每人每年再專項補貼70元,並安排資金為困難移民繳納醫療保險費。全年共實施基礎設施項目249個,累計完成投資29.5億元。聚龍大橋、縣城一橋整體維修加固、介里水電站等47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2011年投入資金1.3億元實施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綠化建設,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9.03%,城鎮化率達30.01%。爭取並投入資金1.5億元實施城鄉風貌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上級下達我縣的411套保障性住房建設和2900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566戶。

保障

2011年新農合參合率達97.24%。城鎮新增就業130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63人,農村勞動力新增就業4105人。
2012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5618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605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52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9.54%,比上年增長8.65個百分點;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94.88%,比上年增長4.1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66人,比上年增長2.79%,農村社會救助總人數10039人,下降11.93%,其中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755人,增長0.06%。

民俗

縣名來源

傳說“古代一農夫開荒種地,見一對天鵝騰空而起,展翅高飛。那山後人稱鵝山。故向陽叫‘天峨’,後人把‘鵝’改為‘峨’,因此得名。”有如下考證:
一、據《凌雲縣誌》(民國三十一年油印本影印,何景熙修,羅增麟纂)載:“乾隆初置凌雲縣,蒼嶺天峨,雄峙南北,盤江清水,流貫中央,雖溪清幽,仍若煙瘴,平疇殊少,仰給梯田,茅屋棲岩,斯誠貧瘠,惟當滇桂黔三省之交,鎮以右江總兵,為苗疆重地雲”,此處不僅說明天峨乃為凌雲縣雄據於北的一座大山,與南方的蒼嶺兩相對峙的情景,而且寓有天峨得名應源於“山”之一意。
二、如今向陽壩子西部大山仍稱“鵝山”。說明天峨縣名來自“鵝山”是正確的。因在中國古代以山名地是常事,特別是在百越人(壯族之先名)居住的地方理是如此。乾隆初年為1736年,距天峨置縣的1935年長達199年的時間。

傳統文藝

民間民眾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螞拐是壯族眾多圖騰中影響最大的圖騰之一,天峨是壯族螞拐文化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現保存有世界唯一的蛙婆像。民眾文化活動主要有山歌對唱、跳師公舞、螞拐舞、拍毽子、吹嗩吶等民間傳統文藝。

風景名勝

天峨縣旅遊資源豐富。有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中國第二大水電站—龍灘水電站,龍灘水電站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碾壓混泥土大壩(216.5米)、最高的升船機(179米)、最大的地下廠房(長388.5米、寬28.5米、高74.4米)三項世界之最,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有面積377平方公里,水深200米的人工湖泊——龍灘天湖;有園中建築有“龍珠”而得名的龍珠公園;有雙龍瀑布·金花茶園;有被譽為“浮在城市上空的原始森林”的聚龍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有聚龍大峽谷;有面積1300公頃,平均海拔1200米,廣西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大山原始森林;此外還有世界跨度最大的水上天然石拱橋——布柳河仙人橋。
天峨縣是老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時期受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革命的影響,天峨的岜暮、巴更地區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內有烈士紀念塔3座,革命勝地——拉好岩是紅軍營長藍志仁與敵作戰犧牲的地方,現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基地。此外境內還有犀牛泉、壁馬峰、石馬連鞍、壁書“風草”、雞冠山等人文景觀。

特產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是從天峨縣野生李中選育出的新品種,被譽為“李族皇后”之稱,系廣西第一個自行選育的李果新品種,該品種具有特晚熟(八月上中旬成熟)、自花結實、豐產穩產、抗逆性強、品質優異等特性,被評為廣西果樹優良單株和優良果樹品種,屬無公害和地理標誌產品。果實近圓形至扁圓形,果實大小適中,平均單果重21克;果面深紫紅色,外觀美;果肉淡黃至橙黃色,酸甜適中,肉質細嫩脆爽,果肉有香味,風味佳,口感好,維生素C含量4.17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總糖含量9.3g/100g,總酸含量0.73g/100mL,可食率高達97.8%,完全離核;果皮稍厚,耐貯運,商品果率高。

甜冬筍

屬甜筍類,在冬春之交挖的甜竹筍,故名。甜冬筍肉質脆嫩,味道清甜,又恰好在春節期間上市,故人們都視其為山鮮美味,有的人還把甜冬筍作禮品送親朋好友。甜冬筍對生長環境十分講究,全縣只有納直鄉納莫坡的野生甜竹能在冬季長出這種筍。共有面積100多畝,年產量5萬多公斤。

山茶油

天峨山茶油是國內特有的木本植物油,精選天峨野生的茶籽為原料,純天然、無污染,經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壓榨精製而成,涵蓋高檔山茶油的性能和特質。由於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因此食用山茶油不僅會使人體膽固醇減少,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而且還具有減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

大果山楂

天峨大果山楂是天峨縣名特優傳統果品之一,土名稱“紅花果”,天峨大果山楂民間栽培歷史久遠,至少有三百年以上,2010年4月獲得農業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產品。2008年通過無公害水果產地認定和無公害水果產品認證。天峨大果山楂果大肉厚,果肉細膩,又耐貯運(可留3-4個月),營養價值高(鈣含量居各類水果首位),有很好的深加工潛力,主要銷往廣東省的廣州、湛江、高州、化州等地,成為了天峨縣農村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六畫山雞

天峨六畫山雞是人工飼養的雉雞(環頸雉)品種,由廣西天峨縣民間馴化培育而成,因當地壯語稱為“ruowa”(意為花的鳥),與漢語的“六畫”諧音而得名。原飼養於天峨縣八臘族鄉一帶,已有悠久的飼養歷史。天峨六畫山雞是中國國內唯一經國家認定的雉雞類品種。

所獲榮譽

繼2004年獲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獲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之後,2008年該縣再度榮獲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並居"十佳縣"之首。同年,還榮獲"中國山雞之鄉"、"中國油桐之鄉"、"中國金花茶之鄉"和"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等稱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南寧市青秀區 | 興寧區 | 西鄉塘區 | 良慶區 | 江南區 | 邕寧區 | 武鳴縣 | 隆安縣 | 馬山縣 | 上林縣 | 賓陽縣 | 橫縣
柳州市城中區 | 魚峰區 | 柳北區 | 柳南區 | 柳江縣 | 柳城縣 | 鹿寨縣 | 融安縣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三江侗族自治縣
桂林市象山區 | 秀峰區 | 疊彩區 | 七星區 | 雁山區 | 陽朔縣 | 臨桂縣 | 靈川縣 | 全州縣 | 平樂縣 | 興安縣 | 灌陽縣 | 荔浦縣 | 資源縣 | 永福縣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梧州市萬秀區 | 蝶山區 | 長洲區 | 岑溪市 | 蒼梧縣 | 藤縣 | 蒙山縣
北海市海城區 | 銀海區 | 鐵山港區 | 合浦縣
防城港市港口區 | 防城區 | 東興市 | 上思縣
欽州市欽南區 | 欽北區 | 靈山縣 | 浦北縣
貴港市港北區 | 港南區| 覃塘區 | 桂平市 | 平南縣
玉林市玉州區 | 北流市 | 容縣 | 陸川縣 | 博白縣 | 興業縣
百色市右江區 | 凌雲縣 | 平果縣 | 西林縣 | 樂業縣 | 德保縣 | 田林縣 | 田陽縣 | 靖西縣 | 田東縣 | 那坡縣 | 隆林各族自治縣
賀州市八步區 | 鐘山縣 | 昭平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河池市金城江區 | 宜州市 | 天峨縣 | 鳳山縣 | 南丹縣 | 東蘭縣 | 都安瑤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大化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興賓區 | 合山市 | 象州縣 | 武宣縣 | 忻城縣 | 金秀瑤族自治縣
崇左市江州區 | 憑祥市 |寧明縣 | 扶綏縣 | 龍州縣 | 大新縣 | 天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